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遗产》2014,(1):37-39
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在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中被征服,其文化逐渐淹没在中国中心地区的主流文化之中。其历史和文化的重建主要依赖于考古资料。由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和商业街大墓及其自然环境构成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古蜀文明遗址,充分展现了公元前19世纪至前4世纪古蜀国辉煌的青铜文明,为已经消逝的古蜀国历史、传统提供了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2.
欧亚大陆铜基冶金(copper-base metallurgy)的扩展始于近东,止于东南亚。人们对东南亚在冶金领域的认识是在19世纪法国对柬埔寨和老挝的殖民占领之后。因此,大多数研究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关注的焦点是泰国。可靠的年代序列是识别青铜时代的起源及判断冶金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之先决条件。本文介绍了泰国东北部的班农瓦(Ban Non Wat)遗址挖掘的革命性成果,并将之置于东南亚史前时期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讨论。结论认为,这个地区公元前11世纪开始对铜基冶金术的采用,正是富裕的社会强权者崛起之时。  相似文献   

3.
一、大汶口遗址与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这支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和苏皖两省邻近山东的地区,其年代大致在公元前44世纪至前24世纪之间。由于它的发现,使这个地区的史前历史,从龙山时期上推了大约两千年。大汶口文化因大汶口遗址而得名。遗址位于泰山脚下的大汶口镇附近,跨于大汶河的南北两岸。1959年夏,在济南市博物馆主持下,由该馆副馆长刘锡曾和山东省文物管  相似文献   

4.
鄂西地区路家河文化的渔猎经济及有关问题的探析林春路家河文化是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11世纪)以长江三峡为中心地区,分布范围自川东至鄂西江陵,南抵湘西一带的考古学文化.它的主要遗址有四川忠县井沟遗址[n]和湖北宜昌路家河遗址[2].由于川东地区...  相似文献   

5.
田建文 《文博》2020,(4):47-52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口簧及三足瓮、敛口盉,年代应为公元前1900年以后,而非公元前2000年前后。口簧还见于陶寺遗址J401,测年数据早于石峁遗址出土口簧,因而"石峁遗址所在的中国北方河套地区是世界口簧的祖源地"的观点不确。石峁遗址应当区分为三个时期的三类文化堆积,但这三类文化堆积并不是石峁遗址的全部遗存。  相似文献   

6.
书讯     
正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许宏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3月出版,定价:28元。公元前2000年是个重要的节点,"何以中国"是对最早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最后辐辏到二里头遗址——中国最早广域王权国家的横空出世上来,进而解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诞生。这是作者继《最早的中国》之后,又一部好看的考古科普之作,从考古材料入手,从考古学家的角度,解读从神话到历史的进程,讲述早期中国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赵晓明 《文博》2005,(6):48-52
中国古代纪年使用年号始于公元前二世纪的汉武帝时期,此后历代帝王皆相沿袭.众所周知,西汉宣帝在位24年,共使用过7个年号,除元康、黄龙两个年号,其余皆为4年更换一个年号.  相似文献   

8.
杨育彬 《华夏考古》2002,(4):102-103
商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正处于灿烂青铜文化发展到高峰的历史阶段 ,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上升的历史时期。据《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等古代文献记载 ,从商汤建国到殷纣之灭 ,共经历 11世 3 0王 ,约相当于公元前 16世纪到公元前 11世纪。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和 192 8~ 193 7年安阳殷墟的发掘 ,证明了安阳殷墟是盘庚迁殷后 2 73年商代后期的都城 ,但对此之前的商代文化面貌却知之甚少。新中国成立之后 ,郑州商代二里岗遗址尤其是郑州商城的发现 ,填补了商代前期文化的空白 ,使人们对商代文化全貌的认识为之耳目一新。郑州…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7,(8)
<正>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也是长江中游史前时期最大古城,总面积超过120多万平方米。石家河城址与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四川宝墩一起,被认为是同一时期的四大古城。石家河遗址发现于1954年,并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考古发掘。2001年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早期铜器与青铜器的起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公元前16世纪以前的早期铜器已在50多个地点发现500多件,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其年代最早为公元前4500年。早期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公元前4500~前2500年尝试冶炼各种原始铜合金的发生期,公元前2500~前2000年以红铜为主的发展期和公元前2000~前1600年以青铜为主的成熟期。中国古代青铜器分别起源于西北地区和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1.
山东寿光市北部沿海环境考古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山东大学考古系等在山东寿光市沿海进行了一次环境考古调查和试掘,本次工作预设两个目的,即解决当地先秦时期考古文化的发展序列,以及探索遗址分布与中全新世海岸线变迁的关系。结果表明,寿光沿海地带的先秦文化序列为大汶口-龙山-商周时期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4000~221年间。再根据考古和自然学科资料,寿光沿海的中全新世海侵在公元前4500~前3000年达到最大范围,之后海面开始下降进入海退期,并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和公元前1400年间有过两次停顿期。这对山东北部沿海今后的环境考古将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先秦两汉时期疫灾地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疫灾是由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导致人类健康与生命损失的灾害。先秦两汉时期(公元前771~220年)见于记载的疫灾年份57个,疫灾频度5.74%。其中,春秋战国为1.64%;西汉为7.33%;东汉为15.90%;公元前二世纪为4%,公元前一世纪为9%,公元一世纪为12%,公元二世纪为15%。不排除疫灾记载有近详远略的可能,但从全国范围看,先秦两汉时期疫灾越来越频繁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疫灾发生的季节除秋季较少外,春、夏、冬季的概率差不多。在周期性规律上,该时期经历了2个大的疫灾稀少期和3个大的疫灾频繁期,第一个波动周期(公元前200~公元前120年)约80年时间,波峰不很明显;第二个波动周期(公元前120~80年)长达2个世纪,其中公元前50~50年的疫灾频度高达17%,为两汉之际的疫灾高峰;第三个波动周期始于80年,东汉灭亡尚未结束,而是下接三国时期的疫灾高峰。在空间分布上,疫灾分布与人口分布有高度相关性,先秦时期仅黄河、长江流域有疫灾发生,西汉时期由于匈奴的介入,蒙新高原开始有疫灾记载,东汉时期南方人口大量增加,东南沿海开始有疫灾记载。总体来说,先秦两汉时期的疫灾是北方甚于南方,但随着时间推移,南方疫灾比重不断提高,反映了南方人口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21,(4)
本文分析近年在福建省光泽县走马岭遗址出土的牙璋等8件玉器,指出它们分属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晚期后段、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制作年代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1530年之间,是中原地区及甘青地区与辽西地区的作品。其中牙璋的制作年代最晚,在公元前1560~前1530年。它们可能是从以牙璋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分布区的中原核心地区传播出来的,在走马岭遗址的埋藏年代在公元前1530年之后至商末之前的商时期。走马岭牙璋等玉器的发现,显示福建沿海地区与二里头文化相同的遗存应是通过福建西北部到达福建东南沿海一带,并且可能是商汤灭夏之后的夏遗民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夏王朝年代做了依三代以后王朝积年世数的另类推测,得出由启建立的夏王朝应始于公元前20世纪中叶,并结合考古资料对相关夏代都城及夏文化问题做了探讨,认为:登封王城岗古城为禹都阳城,禹州瓦店遗址可能是禹、启所居,新砦古城为夏启至少康时的早期夏都,二里头遗址为帝槐以后的夏代中晚期都城;夏文化应是一个将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的概念,指夏代在其王朝统辖地域内夏族或以夏族为主体的人群创造的文化,"新砦期"遗存是形成期夏文化,二里头文化是成熟期夏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国际     
《大众考古》2022,(2):8-9
<正>美国:18世纪大炮佐治亚州萨凡纳河中发现了12门可能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的大炮,这些大炮可能装在2艘或以上的英国运兵船上。清洗大炮后也许能够知道它们是在何时何地制造的。意大利:青铜头盔意大利南部古希腊城市埃利亚遗址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希腊时期伊特鲁里亚设计的头盔、刻有“神圣”字样的花瓶、武器和盔甲的金属碎片,以及一处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长方形建筑遗迹,这座建筑被认为是一座庙宇,长约18米,宽约6米。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瓷器的起源,最初多数同志认为始于魏晋时期。1960年,安金槐同志通过对郑州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所谓“釉陶”进行科学的分析,认为它与陶器具有质的区别,指出郑州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所谓“釉陶”,应该属于瓷器的范畴。安金槐先生的这一建树,虽然当时和者甚寡,但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和重视,1973年,李知宴同志借助化学分析的材料,通过分析与研究,指出安金槐同志“提出郑州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釉器物是属于‘早期瓷器’的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1975年,李科友、彭适凡两  相似文献   

17.
《考古》1999年第3期刊登了韩建业先生的《湖北随州市西花园早期遗存分析》一文(以下简称“韩文”),对《西花园与庙台子》(以下简称“报告”)[1]的“具体分期和各期文化性质的认识”提出商榷,结论是“西花园早期遗存大致可分为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中原龙山文化四个时期,其中后两期又可各分为两段。此外,在遗址最下层可能还有相当于庙底沟类型或大溪文化中期阶段的遗存,在上层可能有过二里头文化后期遗存。……总跨度约从公元前33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我们认为这一结论与西花园遗址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8.
西坡遗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①阳平镇西坡村西北,坐落于铸鼎原南部,北距黄河约8公里,南约4公里为秦岭山脉。遗址东、西两侧为沙河的支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456米~475米,现存面积约40万平方米。西坡是一处以仰韶文化中期(约公元前3800年~前3300年)遗存为主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时间范围内,一支来自北方草原的古族,在三角城一带形成学界认定为沙井文化的典型遗址。由于三角城遗址具有聚落中心地位,文化内涵丰富,特征明显,可以考虑定性为三角城类型或三角城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下嘎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红光乡下嘎村,地处图们江两条支流嘎呀河、布尔哈通河交汇地带。1997年8~9月,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表明,下嘎遗址是一处单一文化内涵的古代聚落遗址。本次发掘虽未清理出房址,但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出土的陶质瓮、罐、盆、甑、豆、器盖等器物具有鲜明的团结文化特征。因此,可以将下嘎遗址认定为团结文化遗存,年代当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