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择性环境、能力与农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演化——以宝丰县赵庄乡魔术产业集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手资料和半结构式访谈法,以赵庄魔术产业集群为例,研究了我国农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演化。发现该集群演化是行动者能力与选择性环境互动的结果。当地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与市场、制度和空间结构等地方环境相结合,催生了大量魔术表演团体的地理集中。农村经济体制变迁提供了文化产业化的市场推力和拉力,增强了集群竞争力。而基于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由不同行动者互动所建构的子承父业、师徒制、以团代培和行话制,形塑了知识溢出与集体学习的地方化网络。这两方面有别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成因。依靠声望、信任等农区社会资本迅速组团,并以较高的弹性应对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发展中国家,由跨国公司参与的外生生产型产业集群表现出明显的技术权力不对称现象。拥有行业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制定权的跨国公司在集群发展演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对此现象的研究目前缺少重视。以上海汽车产业集群为例,通过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研究发现,技术领先使得跨国整车企业拥有集群内的技术权力,并以此为力量,通过技术锁定、技术标准、技术援助、技术示范等手段直接和间接影响集群成员的行为,进而带动企业空间集聚、内部结网和建立相互学习机制,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态和功能由低级向高级演化。 相似文献
3.
珠海旅游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对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简要综述的基础上,文章以珠海市为案例,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分析珠海旅游产业集群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珠海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示意图,最后利用\"钻石模型\"评估珠海旅游集群的发展现状。文章充实了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指出珠海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并且是一种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但集群要素间进一步的知识和信息联系较少,创新性不足,珠海旅游产业集群属于低端集群,其进一步的完善和升级还需要继续发挥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及其动态演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围绕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以及集群风险规避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一些“就集群而论集群”的研究由于忽视了旅游集群企业这一构成旅游产业集群的微观基础,因而无法切实有效地指导实践操作。基于此种现实,本文在吸收基于资源观及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与其来源之间的互动和转换关系的讨论,提出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的划分维度、动态演化过程、动态演化的动力及运行机制等问题,展开对旅游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动态演化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福特制生产方式逐渐式微、\"新区域主义\"的兴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所倡导的区域发展模式从20世纪60、70年代的增长极战略转向90年代以来的产业集群策略。纵观增长极理论的实践绩效,几乎乏善可陈,可是其在区域发展领域的思想影响却挥之不去,在区域和城市规划中仍被普遍搬用。本文从\"新区域主义\"的典型代表思想--产业集群理论视角,对存在和影响了近半个世纪的增长极理论进行反思。从集群策略实施的必要条件、普遍适用性、区域效应等方面对集群理论进行了思考,并指出实施集群策略应该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争议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国内外关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视角和方法基本沿用制造业集群的方法,没有专门论述旅游产业集群的特点.国内学者在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出现了"旅游产业是否适合用产业集群来研究"的讨论.本文在综合评述了各方观点后,认为产业集群理论是一种指导区域提升竞争力、促进创新的理论方法,可以应用于区域旅游业的研究,但是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必须站在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角度,跳出单一旅游产业链的束缚,深入探讨旅游业的自身特征,才能更好的把握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演化经济地理主要研究经济景观的演化过程,其理论基础包括广义达尔文主义理论、复杂性理论与路径依赖理论。将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引入集群研究,运用微观一中观一宏观多尺度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集群演化的过程及其动力机制,打开集群内部的\"黑箱\"。微观视角关注企业惯例及其区位行为如何影响集群的演化过程与空间特征;中观视角关注集群的知识网络结构特征、企业间知识联系,与网络演化的过程;宏观视角关注集群系统的演化路径与动力机制,以及集群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然而,由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与方法目前尚处探索阶段,将其应用于集群研究中仍存在不少局限。最后,结合中国产业集群现状,提出若干研究议题,认为未来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需要更加注重\"演化转向\"。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地区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互补性强。但因行政区划分割以及地理等因素,产业发育相对不足,优势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武陵山地区要实现区域崛起,就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加强区域协作,共同打造产业集群,抢占西部发展发展制高点,促进武陵山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区产业集群、网络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中部六省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塌陷地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学术界、中央和地方政府达成的共识。本文在分析中部地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创建本地企业网络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有效途径。发展农区产业集群可以提高集群企业和区域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是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培育产业集群必须从创建企业网络入手。最后,本文对如何在中部农区培育产业集群、创建企业网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娱乐产业以及数字内容产业的重要板块,作为无资源消耗的绿色产业,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将动漫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优先发展的"朝阳产业"大力推进。目前,在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产业集群经济。 相似文献
11.
"产业区"研究的主要学派与整合框架:学习型产业区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产业区”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区域而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伴随着研究的深入,相继形成了一些侧重点有所不同的理论学派,如弹性专业化学派、新的产业空闻学派、创新环境学派、产业集群学派、区域创新系统学派、第二级城市学派辱。本文重点阚释了各个学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分析了各个学派的优点及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通过学习型产业区的理论建构而对这些学派进行互补、整合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区域开发规划中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的基本准则,提出了区域开发规划中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认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区域视角的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样本,对工业旅游点的区域分布特征及空间密度差异、工业旅游点所属行业的区域分布特征与空间密度差异进行初步分析,并探索这些特征与各区域工业发展特征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从制定区域工业旅游发展规划、选择工业旅游空间开发模式、构筑"无边界"的区域工业旅游合作方式等方面对各级区域范围的工业旅游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At the regional level, the impera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ten manifests itself in an emphasis on developing green industries. However, regions vary in their preconditions for achieving this. In this paper we link regional preconditions to various pathways for green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identifying place-base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growing green industri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regions, grounded in the emerging perspective in innovation studies on transformative innovation policy. The paper thereby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pathways for greening the economy in different regional contexts and how such green pathways can be promoted through policy.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经济发展动态分析——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经济发展与全国各省市的差距逐渐扩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运用一系列衡量产业结构状况、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结构对就业、城镇化促进作用等方面的相关指标,定量分析了1978-2006年期间甘肃产业演进的动态特征,并与江苏、全国同期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甘肃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进一步用偏额分量分析法分三个阶段评价了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综合前面分析,找出甘肃产业结构演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中西部较落后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城镇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增长缓慢,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持薄弱,缺乏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因而导致了城镇化低质推进现象。有鉴于此,本文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借鉴国外集群创导和沿海地区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经验,通过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互动关系和关中地区实施集群创导的条件和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以集群创导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陕西关中地区城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New industrial innovation policies like smart specialization aim at boosting economic growth by diversification towards more complex and higher value economic activ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nceptual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suppor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ch policies considering place-specific preconditions, particularly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reg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degree of current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The paper expands on the links between these preconditions and the barrier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Consequently, it proposes an archetypical place-based policy framework covering overall policy objectives as well as measures at the level of actors, networks, and the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8.
Arne Isaksen Nina Kyllingstad Jan Ole Rypestøl Ann Camilla Schulze-Krogh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8,26(11):2200-2215
ABSTRACTThe paper aims to contribute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 processes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growth by examining (1) how different regional contexts affect entrepreneurial discoveries, and (2) how entrepreneurial discoveries support specific types of industrial path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paper includes empirical studies of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three ‘official’ regional clusters supported by Innovation Norway’s programme for immature clusters. The paper argues that entrepreneurial discoveries should be institutionalized (by system level entrepreneurs) to achieve considerable regional industrial effects. In our cases institutionalization occur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cluster organiz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Keith Chapman Danny MacKinnon Andrew Cumbers† 《Transactions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 1965)》2004,29(3):382-396
A renewed interest in the spatial clustering or agglome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is evident within economic geography and related fields. This paper considers processes of change within 'mature' regional clusters, develop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which links firm-level strategies to development scenarios at the cluster level through a set of intervening mechanisms. Whange, enabling the cluster to sustain its prosperity, and adjustment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stagnation and gradual decline. This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applied to an analysis of one key mechanism of change, diversification, as pursued b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in the Aberdeen oil cluster.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ome diversification is occurring, with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cluster lying midway between adjustment and renewal. In conclusion, we emphasize the need to assess and 'unpack' the clusters concept and suggest that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ximity, learning and evolu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