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力下的辉煌──《俄国彼得大帝的欧化改革》陈雄章研究俄国总避免不了牵涉到彼得大帝,可以说,对彼得大帝的研究是史学研究的重心之我们中国人对彼得大帝并不陌生,自清末王树栅和康有为分别写下了为维新派鼓劲的《彼得兴俄记》,《俄罗斯彼得变政记并序》之后,国内先...  相似文献   

2.
从《贫富论》看18世纪初俄国的重商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彼得大帝的鞭策下,俄国于18世纪经历了它的第一次经济大跃进”。与此同时,俄国的重商主义思想兴起。波索什可夫的《贫富论》一书就是反映这一时期俄国重商主义思想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4,(2)
<正>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蒙古帝国时期欧亚贯通,中国商品大量传往欧洲,使得中国商品对俄国人来说不再陌生。16世纪中国的器物文化便已为俄国宫廷所知晓,17世纪即有俄商来华贸易,中国物品成为俄国宫廷贵族猎奇的目标。18世纪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中国热随着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的引欧入俄被引入俄国,欧洲大航海时期由海路泊来的中国物品和中国知识也被间接地  相似文献   

4.
俄国史学的兴起和发展变化,以彼得大帝改革为分界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深受拜占庭等东方因素的影响,属于传统史学时期;后期学习西方史学,开启了史学现代化的新时期。俄国传统史学以编年史为主,从"罗斯洗礼"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编撰编年史的工作主要由神职人员承担。由于教会和修道院的宗教人士是当时最有文化修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和谢米诺夫妄图占领中东路霍尔瓦特在就任“全俄临时政府”摄政后曾经宣布:由拉琴诺夫代理中东铁路公司铁路总办(铁路局局长);重新启用曾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被免职的阿发纳西耶夫负责民政和交涉事务;而他自己仅保留中东铁路总公司副董事长(坐办)的职务。3个月以后,霍尔瓦特被俄国鄂木斯克的“全俄西伯利亚政府”任命为远东全权代表;高尔察克出任“最高执政”后又重申了这一任命。但是,由于俄国远东地区被协约国帝国主  相似文献   

6.
刘鑫 《史学月刊》2023,(3):91-99
1905—1908年是俄国女权运动兴起时期。全俄妇女平权联合会应运而生,并且在短期内迅速发展,成为女权运动的中心。该组织是俄国全新的政治组织形式,其成员也属于俄国社会的新群体。它的历史是俄国女权运动兴起时期的缩影。但是,该组织的活动迅速归于平寂,证明了俄国女权运动跌宕起伏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7.
深入研究俄日早期的相互认识是探寻俄日关系历史的重要途径,更是把握两国关系前景和领土之争的关键。研究俄日关系史就应该回到两国发生接触的源头。6—17世纪俄国主要通过东方阿拉伯国家、蒙元(中国)等第三方积累起对日本的早期认识。人文主义思潮涌现后,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西方探险、游历活动的开展,俄国人对日认识不断更新和拓展。这些早期认识为俄日的正式建交提供了潜在助力。从17世纪开始,伴随俄国的远东疆土开发,俄国获取日本之消息的渠道趋于直接而畅通。本文立足于广阔的历史时空,从地理和文化关系入手,考察俄国对日本从模糊、片段式的了解到逐渐准确、详细的认知过程;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呈现俄日早期关系的发端。  相似文献   

8.
1991年至今,俄罗斯思想界就帝国理论、俄罗斯的帝国历史、帝国命运等问题展开了持续多年的讨论。这些讨论既是学术问题,也是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深刻反映出当代俄罗斯面临的思想和社会政治危机,记录了俄罗斯思想界对俄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帝国思想作为俄罗斯"国家思想"(国家意识形态)的备选方案虽然不可能付诸实施,但是,这些探讨仍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弓月 《中国钱币》2006,(1):61-63
“华俄道胜银行”①系译自俄文“P C-CKO-KИTAЙCKИЙБAHKЪ”,是俄国联合法国趁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为筹措巨额赔款向俄法借款一亿两白银时,以中外合办为名诱骗清政府入股参加而于1895年12月22日成立的,总行设于俄国圣彼得堡。参与创建的有巴黎霍丁格尔公司银行、巴黎荷兰银行、里昂信托银行及巴黎国家贴现银行等四家法国银行和圣彼得堡国际银行一家俄国银行。资本总额初为六百万卢布,法国占股份的八分之五,俄国占股份的八分之三。名称上虽冠有“华俄”二字,其实并无中国资本。为了挂上中俄合办的招牌,俄国才于1898年9月8日,诱迫…  相似文献   

10.
俄国历史上的索哈税制是彼得大帝实行人头税以前,国家最重要的直接税税制,其对俄国赋税和土地分配制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以索哈税制不仅是农村的征税基础,而且是城市工商区的征税基础。以索哈册为基础的索哈税制在16世纪下半期最终形成,在当时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其遭到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俄国出现的大动乱和对外战争的严重破坏。从而注定了它最终被废弃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满剌加(马六甲)是十四世纪末到十五世纪初在马来半岛兴起的一个国家。麻喏巴歇帝国衰落后,满剌加摆脱了遏罗的控制,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成为控制马来半岛大部分地区和苏门答腊东岸的一个强国。它地  相似文献   

12.
周厚琴 《史学理论研究》2020,(2):125-138,16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界开始反思20世纪初的革命,在深化对17世纪初大动乱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以“动乱”取代“革命”的话语,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构建以“动乱—帝国”为模型的俄国国家系统性危机理论体系的动乱学研究范式。该范式强调,17世纪初、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发生的历史事件是俄国国家制度的三次系统性危机(即动乱),前两次危机都以建立帝国而结束,俄国历史在“动乱—帝国”的周期性节律中循环。动乱学的提出,是21世纪“俄罗斯学”和“帝国学”研究热潮下的产物,也是一部分俄国学者对当前俄罗斯向何处去的一种回答。但作为建构一门新学科的尝试,其学科体系尚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原苏联史学界围绕俄国工业史的研究争论焦点有三:俄国工业转变的下限,上层建筑对国家工业发展的作用,外资对俄国工业发展的影响。我国史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很薄弱:一是未能充分利用原苏联同行的现有成果,所述史实有很多疏漏和错误;二是有一定片面性,断言俄国由于过度引进外资,“使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俄国实际上处于西方帝国主义半殖民地地位”。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俄国引进外资的缘起,外资在俄国的具体活动和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等问题的阐述和分析,回答俄  相似文献   

14.
东正教即东方正教,又称希腊正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之一。十世纪末,东正教由拜占庭帝国传入俄国。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随着俄罗斯统一的封建农奴制国家的形成,俄罗斯东正教会摆脱了君士坦丁堡的管辖,建立了独立教会。一七二一年,沙皇政府成立“东正教宗教最高会议”。从此,东正教完全成了沙俄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十七世纪,随着雅克萨俄俘的归化,俄国东正教正式传入我国。从此,历届东正教北京传教士团作为沙俄侵华的一支别动队“打开了中国之窗”。二百多年后,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和经营,俄国东正教的神甫们一手捧着《圣经》,一手擎着火与剑,闯进了我国东北的大门。他们和铁路当局、护路队沆瀣一气,充当了沙俄侵华的工具。俄国十月  相似文献   

15.
罗曼诺夫著,陶文钊、李金秋、姚宝珠译的《俄国在满洲》的新译本出版了。这本书是论述1892至1906年间沙俄帝国在远东的外交政策。这个时期俄国在远东,以兴建西伯利亚铁路为开端,接着参加三国干涉还辽,设立华俄道胜银行,修筑东省铁路,强租旅大,镇压义和团,武装占领东三省并拒不撤军。沙俄这一连串的侵略活动,使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极度尖锐化,终于爆发  相似文献   

16.
当奥斯曼帝国的衰弱与欧洲国家的强大形成鲜明对比时,欧洲大国看似掌握着瓜分奥斯曼帝国的主动权,但欧洲国家因利益冲突而不可能一致对付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衰弱不堪,但它依靠一两个强国来抵制其他欧洲强国的侵犯,保持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在英国和法国的帮助下抵制俄国,在俄国帮助下压制埃及行省的分裂行动,依靠德国的帮助抗拒其他欧洲强国,客观上延缓了帝国的衰亡。很显然,奥斯曼帝国的外交虽是“病急乱投医”,但也有一定主动性,并非完全任人宰割;只是帝国内政中的问题削弱了正常外交活动。奥斯曼帝国对欧关系的演变受当时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的严重影响.帝国最终被卷入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兴起.大清帝国内外交困。英、法、俄、德、美、日等西方列强,无不乘势加紧从各方争相侵占、掠夺。同治三年(1864年),中亚浩罕国(安集延国)的阿古柏入侵新疆(俄、英暗中扶持)。同治十年五月,沙俄攻占伊犁。同治十三年,日本入侵台湾。危机四伏,蚕食不停。清政府内部的湘、淮两派,为加强自卫和防守各呈建议.由此产生了塞防与海防之争。  相似文献   

18.
20 0 4年 6月 7— 2 0日 ,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列·约·鲍罗德金应邀到吉林大学讲学。他 8次精彩的讲座内容非常丰富 ,涉及到 1 9世纪下半期以后俄国经济转型的方方面面 ,包括大改革进程及其影响、农业及其生产方式的变革、工业发展周期和财政资本、全俄统一市场、铁路和贸易等基本问题 ,比较清晰地勾勒出 1 9世纪下半期与 2 0世纪初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限于篇幅 ,本文仅介绍如下几个问题。农业问题鲍罗德金教授指出 ,1 855年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 ,其根本原因是农奴制及其生产方式的落后。 1 86 1年大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但这只…  相似文献   

19.
文化,有别于文明,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所有积累。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等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各有风貌的民族国家根植于俄罗斯历史的苏联文化脱胎于俄国的苏联,无法摆脱俄罗斯的历史,两者的血缘关系,客观上要求我们沿着俄罗斯的历史轨迹来认识苏联的文化特性。俄罗斯人的先祖古罗斯人,心仪于如日中天的拜占庭帝国的权威,于10世纪末皈依于拜占庭———东正教。15世纪中叶,拜占庭(东罗马帝国也称第三罗马帝国)颓然倒在奥斯曼人的铁骑之下,俄即以第三罗马帝国自居。特别是俄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末代公主,并采…  相似文献   

20.
贾小叶 《历史研究》2020,(1):113-134
德占胶州湾事件发生后,在"决不动兵"的战略决策下,清政府出于对《中俄密约》签订后中俄同盟关系的信赖,将联俄视为解决胶案的重要筹码,于是便有了李鸿章与翁同龢的联俄努力。然而,俄国围绕胶案的决策却始终没有顾及中俄同盟。从其国家利益出发,最初俄国的决策经历了由派舰赴胶到取消俄舰赴胶的转变。而后,当中方求俄未果、决定暂不求助俄国时,俄舰却不请自来,以中俄同盟为借口,实则意在占领旅顺、大连,清政府欲拒不能。这显示,俄舰来华与否,与清政府的请、拒无关。对照俄国的相关决策可见,清政府围绕胶州湾事件展开的对俄外交,不仅暴露了弱国外交的屈辱与无奈,更暴露出了主持外交者的懵懂与无知。而由此引发的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则预示着清政府的外交已步入山穷水尽的绝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