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艳丽 《世界历史》2003,4(3):97-100
16 40— 1 6 6 0年内战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史学界关于英国内战史的研究学派林立 ,成果众多 ,早在 1 8世纪上半叶 ,对英国内战的研究便形成了相互对立的托利学派与辉格学派。托利学派认为内战是议会违背王国法律的叛乱行为 ;辉格学派则认为查理一世违背宪政  相似文献   

2.
邓锐 《史学理论研究》2020,(1):51-61,158,159
对比西方来看中国历史与史学问题,是中国史学近代转型接受西方学术框架所带来的一种学术视域。如果将西方区域化,那么,可以看到,宋代和作为西方史学近代化起源的文艺复兴一样出现了历史观与史学方法的革新,是中国史学“近世化”的开端,也是接触西方之前原生性的带有近代化特征的史学前近代阶段。由此可见中西史学近代化过程中的一致性与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英国革命成因问题是英国史研究的经典课题.关于英国革命成因的史学流派的演变基本上反映了英国近现代史学的演进趋势,从克拉伦敦伯爵为首的保王党史学到以休谟为首的托利派史学以及以马考莱、伽狄纳为首的辉格派史学,从20世纪的社会经济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再到20世纪70年代的修正派史学,历史学本身的质疑特质在英国革命成因的史学演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于洪 《史学集刊》2015,(1):40-46
柯克的人身权利观念主要是指自由臣民的人身权利受到普通法和《大宪章》以及议会法令的保护,包括国王在内的任何人不得侵犯等内容。柯克的人身权利观念根源于普通法和《大宪章》。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在位期间皆信奉君权神授思想,试图推行异于英国传统的专制统治。柯克秉持普通法和英国的法治传统,依据既有的议会法令对王权的膨胀进行了持续的抗争。最终,柯克起草并推动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否定了国王侵犯臣民人身权利的合法性,为保障臣民的人身权利提供了法律基础。柯克的人身权利观念和《权利请愿书》成为推动英国宪政与现代法治社会形成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5.
正在英国制币史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查理二世时期。1649年,英囯资产阶级革命成立共和国,以奧列佛·克伦威尔为首的强硬派,以议会的名义处死了斯图亚特王朝国王查理一世,其子查理二世逃亡欧洲大陆。查理二世无时无刻都怀有强列的复仇心理和复辟愿望。护国主克伦威尓死后,在克伦威尔的继承人争权夺利引起混乱时,查理二世与议会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6.
柯克的人身权利观念主要是指自由臣民的人身权利受到普通法和《大宪章》以及议会法令的保护,包括国王在内的任何人不得侵犯等内容。柯克的人身权利观念根源于普通法和《大宪章》。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在位期间皆信奉君权神授思想,试图推行异于英国传统的专制统治。柯克秉持普通法和英国的法治传统,依据既有的议会法令对王权的膨胀进行了持续的抗争。最终,柯克起草并推动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否定了国王侵犯臣民人身权利的合法性,为保障臣民的人身权利提供了法律基础。柯克的人身权利观念和《权利请愿书》成为推动英国宪政与现代法治社会形成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7.
李平亮 《史学月刊》2007,(3):131-133
政治现代化是清末民初中国社会进程中的主线之一,议会制度的建立则是政治现代化的集中表现。以往有关中国近代议会制度史的研究,学者或是从制度的层面论及议会制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意义(刘伟:《民国初年知识分子对议会政治的反思与建构》,《史学月刊》2005年第1期;孔玲:《略论民国时期的贵州省级民意机关》,《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许友书:《1912~1927年四川省议会述略》,  相似文献   

8.
16世纪始,英国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其税制相对完备。主要表现为议会掌握着税收大权:一方面,赋税的征收权由议会掌握,国王要征税需征得议会同意。另一方面,赋税的开支和使用亦由议会监督。倘若有国王试图与议会争夺赋税大权则必然招致议会和全国人民的反对而最终失败。在议会掌握税收大权的背景下,赋税的用途亦有所变化,开始了由主要用于战争向用于政府日常开支和社会福利支出的转变。本文试图从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和光荣革命后三个时段阐述英国赋税的来源与用途及与议会的关系。通过对英国近代赋税来源与用途的分析,了解现代化税制的建立对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意义,从中汲取可资借鉴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于民 《安徽史学》2012,(1):83-88
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英国关税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一种国王特权税,逐渐演变为处于议会严格控制下的议会间接税。中世纪和1625年前的近代早期,关税主要是国王的一种特权税。1625-1660年间,随着议会和王权斗争的高涨,以及议会的暂时胜利,关税一度转变为处于议会直接控制下的间接税。复辟时期,关税的最终课征批准权继续掌握在议会手中,但因缺少日常操控权,其关税权残缺不全。光荣革命后,因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关税演变为完全由议会严格控制的间接税。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于近代史家、史著的个别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对近代史学的整体研究则比较薄弱。胡逢祥、张文建两位同志所著《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选取新的视角,对于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进行系统阐述,通过把握近代史学的变迁大势,揭示其规律与特点,为近代史学研究做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一、近代史学在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和中外文化冲突碰撞的大背景下,思潮叠起,史家辈出,史籍繁多,品类丰富,令人有目不暇  相似文献   

11.
褚新国 《史学集刊》2005,4(4):96-101
塔西佗史学的生成背景是宏富的,史学目的则与其复杂的生平经历息息相关,具有极其深远而又宽泛的历史意蕴。塔西佗史学创作的目的大致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对暴君、暴政的深刻反省和批判;见证时代的幸福;探究帝制的形成、实质以及国家和民众的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12.
张尔田是清末民初的重要史学家。在中国史学由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向之时,他以继承和发扬浙东史学为己任,在史学宗旨和史学方法等方面,注重对中国传统史学精神和方法的阐发;同时,他针对近代新史学中处于主流地位的新考据学派的疑古倾向和考据倾向展开批评。张尔田的史学思想,代表了部分近代中国传统派史家的史学思想,值得中国史学史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研究尹祥霞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为宣传马列主义、在中国组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他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奠基者。李大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就是王朝更迭,因此君主及其治国理政就成为中国古代历史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历史记忆的塑造,树立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形象和德政典范,批判暴君和弊政,是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明君德政以三代圣王为典范,唐宗宋祖等继之而起,形成了中国古代的明君德政谱系。与明君德政相对的是暴君弊政,主要以桀、纣、秦始皇、隋炀帝等为代表。明君与暴君、德政与弊政,成为历史借鉴的主要对象,而历史教育则成为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历史借鉴和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历代兴亡成败之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成为明君德政的象征而广受重视。中国古代史家和政治家关注的是如何从明君德政中吸取历史经验,从暴君弊政中获得历史教训,前人的为君之道成为历史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宣扬明君德政和批判暴君弊政,可以树立君主的理想化人格,塑造治国理政的理想化模式,为当世君主提供借鉴和警示,这是明君德政历史教育模式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近代史学史的基本内容中国近代史学的特点,一是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基本立场是站在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一边;二是有新的史观,即资产阶级思想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后者才使史学真正成为一种科学)。从古代延续下来的中国史学在近代也有所演变,其余波直到解放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新历史考据学不只是受西方史学影响,而且与乾嘉考据学有直接的联系。乾嘉考据学派与西方近代史学多有相通之处,20世纪的历史考据学治史所采用的理念和方法既来源于西方,也来源于中国传统史学。乾嘉考据学派对近代中国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学者传承了乾嘉考据学的精神和方法,在借鉴传统史学优长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史学的理念与方法,从而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在民族史学近代化过程中,史学的转型离不开民族文化的载体,而乾嘉考据学本身的生命力适应了近代史学转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传统史学与近代史学并非绝对对立,在经受"新史学"扫荡"旧史学"的疾风暴雨过后,其价值往往会受到新史学的重新确认。《明实录》作为一部为明代诸帝及其朝政作记录的官修史书和传统史籍,属于"新史学"开创者梁启超指责的"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旧史学"。然而,《明实录》重视档案等"一手史料"和偏重客观的编纂原则,却被深受兰克史学影响的"新史学"的实践者傅斯年所看重,成为他实践其近代科学—实证史学理想的重要载体,从而在他所主持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得到大规模的整理和研究。传统史书《明实录》就这样历经曲折后被纳入了近代学术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8.
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思想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思想辨析江心力傅斯年在1928年写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明确指出:"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这一主张成为傅斯年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厘清它产生的渊源及基本内涵,对于讨论中国近代史学史一...  相似文献   

19.
朱希祖与中国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希祖在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为史学成为近代意义的学科作出重要的贡献,注意将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引入史学研究领域,史学史及史学原理被定为必修课,聘请李大钊、陈翰笙、王桐龄等著名学者执教,培育了一批史学人才。《中国史学通论》是朱希祖研究中国史学的代表作,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立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20.
清末地理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成为知识分子借以建立国家认同的工具。清末由国人编著、出版的地理教科书,通过对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中国的自然资源以及近代西力东侵背景下中国所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三方面内容的叙述,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学生的国家认同进行塑造。清末的"史学革命"在时间维度上重塑了中国形象,而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地理教科书则在空间维度上建立起个人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