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南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属于济南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该街区拥有较多历史文化建筑,且大部分保存相对完好,属于能集中体现济南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该街区目前仍存在种种问题,威胁着街区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导致街区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为恢复街区原有活力以及促使街区能够较好地保存下去,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从街区景观、街区居民、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对街区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影响街区活力复兴的因素,从而提出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再生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鲍懿喜 《人文地理》2012,27(4):49-53
历史文化街区是个极具"空间特性"的场所,它以历史文化氛围为其最丰富的特质,显现出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多层内在价值,并通过一系列现代商业业态的调整、分布,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感与场所感,在体现城市文化多样性,延续城市文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性与其场所精神之间的关系为理解街区及城市空间意识形态的脉络,从街区具有的同构历史感与地域性、复兴市井文化、构建与折射社会关系等几个空间特性出发,试图论证不论是在物质性的环境空间层面还是关系性的社会空间层面,历史文化街区都在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空间氛围中积极创造着丰富的文脉意义,从而具有了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3.
铜官老街作为湖南省长沙市新生的历史文化街区,记录着城市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政府致力于将其建设为文旅产业重地,但随着街区规划与重塑迎来热潮,一些矛盾与问题凸显,如原有景观风貌遭到破坏,基础设施和空间质量亟待提升,当地文化特色流失等。面对历史文化街区庞大繁复的发展网,本文主要借助PPP模式,希望为其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拉萨八廓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居民感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旺姆  吴必虎 《人文地理》2012,27(2):128-133
历史街区是特定地域历史、社会、文化的核心载体,兼具遗产保护、旅游开发价值,在历史街区旅游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是历史地段发展一直面临的挑战。拉萨市八廓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代表着藏族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与特色,同时也是西藏集宗教、文化、旅游、商业为一体的重要旅游吸引物。本文以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实地观察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探讨旅游开发影响与居民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旅游对于地方经济的积极效益已得到普遍肯定,但是旅游对历史街区的具体作用,尤其是对社会文化负面影响的表现是存在分异的,由此也形成了居民态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物古迹、鲜明的空间格局和独特的建筑风貌,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忽视街区原有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必将造成街区灵魂的失落,那些承载丰富历史信息的街区势必变成布景式的景区。在历史街区保护中,文化保护规划是历史街区保护的前提;文化传承是历史街区保护的本质;文化元素提炼是历史街区保护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是历史城市价值的重要载体,对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状态的监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所生成的大数据,为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状态的全面把握与动态监管带来了新的思路。在新数据环境下,大量以人的活动为核心的数据,有助于准确判断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可以提升对现状问题的深入识别,为历史街区管理工作的改善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技术创新中心与腾讯位置等大数据提供方合作,在全国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上发布《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之一——大数据支持下的十大活力指标》。指标体系应用多维大数据,对部分历史文化名街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反映以名街为代表的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情况。本文论述了该研究的背景、方法和主要内容,并提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领域,以数据合作和共享为核心,通过多方参与、通力协作,实现街区的精细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隽  谭芸  伍心颖 《旅游纵览》2013,(6):271-275
该文以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老街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和文献考据研究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对其历史文化、空间格局、街巷空间特征与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揭示老街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发掘老街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价值,探寻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的方法。寻求适合的老街保护模式,为历史文化老街的保护提供政策的参考。再根据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老街未来发展的走向及对策,力求实现街区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的持续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面临保护、修缮的问题,而且还面临受侵蚀区域的改造、更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建筑遗产保护相关宪章与法令的解读,对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与设计中真实性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具体实践项目,分析了动态的真实性原则对于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的指导作用。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和设计对区内历史文物建筑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令,遵循历史真实性的原则;另一方面,也要处理好历史建筑的合理使用、新建筑的使用安排适合历史文化街区性质、新建筑的空间形式与历史建筑环境相协调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生活能够具有活力,并对城市生活也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连晨曦 《黑龙江史志》2013,(17):261-262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保护已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经历了以房地产开发方案为主的改造过程、以历史文化街区为载体的整体修缮保护以及创建社区博物馆的发展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保护历程的考察,从三种不同的开发保护方案中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丁少平  陶伦   《东南文化》2021,(1):14-22
历史街区是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和文化形象展示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空间载体.但是,学科发展和实践研究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导致我国的历史街区在风貌更新过程中凸显出一些原真性的困境与倾向,并成为制约城市整体风貌、街区艺术形象和市民文化生活品质提升的一个迫切难题.2015年国家住建部第一批公布的五个代表性历史街区的风貌更新实践表明,其...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本研究从怀旧情感出发,以感知价值和地方依恋为中介变量,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以广州市荔湾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34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游客怀旧情感并未对其环境责任行为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②游客怀旧情感对其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怀旧情感→地方依恋→环境责任行为”和“怀旧情感→感知价值→地方依恋→环境责任行为”两条间接路径实现;③感知价值在怀旧情感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不存在单独中介效应。研究对历史文化型旅游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有益探讨,并为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的卫生环境提供了有意义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山石  刘家明 《人文地理》2013,28(1):135-140
本文以南锣鼓巷为例,剖析了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街区改造与提升方式。分析结果显示:在历史街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的改造与提升方式,二者关系密切,互利共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以不破坏历史街区风貌为前提,主要应该注意开店位置、扰民现象、墙体的颜色、门窗的颜色及质地、遮阳棚放置、空调等、灯光强度等因素;发展本地文化为主要创意来源的文化创意产业是避免"千城一面"的绝佳途径,不仅可以传承保护当地文化特色传统,还可以有效避免其他城市或地区的抄袭和复制。  相似文献   

13.
南锣鼓巷是北京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街区之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街区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街道形态,功能性质,风貌环境等都受到较大破坏。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市政府将其列入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但是街区人口密度稠密,房屋产权模糊,建筑风格混杂等常年积累的问题,不可能短时间得到解决。据实践调研提出,发掘历史街区潜在资源、居民自治管理和有效利用空间可作为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手段,同时遵循旧城街区的自身发展规律,引导其与周边历史文化保护区协同发展是实现有机更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街区功能演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静  陆林 《人文地理》2010,25(2):70-73
文章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城市文化街区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城市中心商务文化街区、主题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街区。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文化街区的主要功能,认为城市文化街区功能演化实质是一个不断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动态螺旋式发展过程;探讨了城市文化街区的功能演化机制,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旅游发展、文化发展是城市文化街区功能演化的三大外部影响因素。认为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导入文化街区,是引导街区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珍婷 《旅游纵览》2023,(4):121-123
本文以表征与非表征理论为基础,首先梳理山东省青岛市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性地提出从时间和空间上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历史文化表现能力;尊重原住民自主意愿,积极保留其日常生活实践行为;深化文旅融合程度,完善旅游产品类型等三方面发展路径,以期为该街区的后续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2014,(5):102-107
历史文化街区因具备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等特征,被称为"活"的城市文化景观。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精神需求以及审美观念上的变化对历史街区保持传统风貌特色带来很大挑战。保护理念与方法则从大拆大建、仿古造假,逐渐趋向于以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为主的渐进式保护模式。以下遴选出的国内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案例,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也经历过衰败,留下了许多有形与无形的文化印记,而今在延续街区传统风土并兼顾城市发展方面,又再现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林志宏 《世界遗产》2014,(5):102-104
编者按:历史文化街区因具备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等特征,被称为“活”的城市文化景观。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精神需求以及审美观念上的变化对历史街区保持传统风貌特色带来很大挑战。保护理念与方法则从大拆大建、仿古造假,逐渐趋向于以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为主的渐进式保护模式。以下遴选出的国内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案例,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也经历过衰败,留下了许多有形与无形的文化印记,而今在延续街区传统风土并兼顾城市发展方面,又再现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制定方法,在我国实践中,起始于文物保护方法与城市规划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法的结合。在保护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又逐渐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到对地方遗产地精神的理解,对活态文化的保护和对本地社会网络的关注。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个案的操作中,体现了多方向的探索,也有由于认识不足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拟对历史街区保护的中国语境进行简要的梳理,并介绍国内历史街区保护中出现的一些有益探索方向,以期为历史街区保护中新共识的形成尽涓滴之力。  相似文献   

19.
社区博物馆是当前国际上日趋升温的一种新型博物馆理念。将社区博物馆的概念和理念引入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如今正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为解决新时期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目前在我国,社区博物馆正值发轫之际,其建设和营运也仍处于草创阶段,缺少较为成熟的案例和经验。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社区博物馆建设中,始终按照“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渐进改善”的指导思路,根据中国国情,结合本地实际,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多部门、多专业、多渠道合作的项目责任运作机制。这是对现阶段拓展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旅游迎来新发展机遇。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能够满足人们体验、娱乐、休闲、减压等需求的重要旅游资源,也是展现城市独特文化魅力的真实载体。长安十二时辰街区是我国首个集京唐风情文化、旅游、商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其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唤醒集体记忆、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媒介地理学理论为切入点,从媒介地理学中的时间、空间、地方三方面入手,采用参与式观察、网络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探析长安十二时辰的文化空间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