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岿 《满族研究》2006,(2):117-121
近年来,随着朝鲜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出国劳务人员的增加,朝鲜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过度消费现象,本文通过对朝鲜族过度消费的原因分析,探索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的机制,寻求文明、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2.
二战之后,作为一种全球资本主义价值观,源于美国的现代消费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试图改变当地人思想意识和维护全球霸权的一种手段。走向现代消费社会似乎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的选择,然而,对美国大众消费模式的盲目追求和模仿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必然会产生很多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消极后果,也会导致人们的思想意识出现混乱。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大众文化产品中,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欧洲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化"主要是指好莱坞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好莱坞等美国文化产品风靡世界会给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甚至会改变这些文化的发展方向,但很难导致这些国家的文化失去反映其本质的特性,而化入一种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单一或同质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年旅游者已经成为主导旅游消费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经历了社会文化巨变,身处颇具争议的后现代消费社会。社会文化的变迁使得青年群体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都发生了变化。作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青年群体的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将对未来的旅游消费产生不可忽略的引导作用。所以探究消费文化的变迁对青年旅游消费的影响,有助于揭示青年群体的消费方式演变的深层次的社会根源、价值取向和心理特征,也能够为以后旅游营销人员制定有效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无印良品”看设计师对大众消费的引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雅 《丝绸之路》2010,(14):79-81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时代"的今天,设计的伦理性要求成为现代设计新的关注点,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思想成为21世纪设计的主题。从日本百货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我们可以看出,设计产品的影响更体现在它所蕴涵的设计思想对人们观念的冲击上。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所扮演的引导角色是毋庸质疑的,应该适度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唤起大众对绿色消费习惯和绿色生活理念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张敏  熊帼 《人文地理》2013,28(2):38-44
回顾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与地理研究,指出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复合的视角成为近年来消费空间研究的特征。提出日常生活的视角能够整合、批判地进行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并结合空间生产理论,建立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框架。作者指出,施加于日常的惯习、规训与日常内部的抵抗、诗性构成消费空间生产的核心机制。社会结构、政治经济、生活样式在日常中纽结为消费空间生产的动力源。借助列斐伏尔三元空间概念,指出消费空间生产中的支配与被支配、底部与顶部、文化与资本、地方与全球等一系列辩证过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涵  孙九霞 《人文地理》2019,34(2):55-63
消费研究的爆炸式增长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消费热潮。消费地理的研究领域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已经大大扩展,超越了经济和文化之间的传统分歧,并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本研究关注传统节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消费实践,从不同的空间主体(在地的身体、流动的身体、固定的空间、临时的空间)对苗绣的消费过程进行分析,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解译施洞地区苗族和游客在传统节庆姊妹节中对苗绣的消费实践。研究发现,消费的话语和实践在特定的空间中定位身体,反过来地方又影响着具身化的消费实践。  相似文献   

8.
冯争 《攀登》2016,(4):67-71
女性身体消费是消费社会中的一大景观。女性近乎疯狂的沉浸于身体消费有其系统的发生学机制。从女性的个体诉求来说,追求美是女人的天性,安全感的缺乏、对衰老的恐惧使得女性紧紧抓住自己的身体。同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促进了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从社会层面来说,资本增值愿望、意识形态操持诱使女性沉浸于身体消费世界。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引导女性正确认识"美";规范女性身体消费市场,引导女性健康消费;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女性正确认识自我;引导女性向内求索,建构女性的主体性,以实现女性的最终解放。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部分大学生体育消费习惯受大众传媒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对未来提高大众传媒对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起到积极引导作用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POP广告设计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P广告是一种促销广告,对设计者来说,重视其设计作品与消费者的相互关系,不仅是对广告本身在卖场所处地位的定位,更是提高卖场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白雪峰 《史学月刊》2001,(3):96-102
美国法是英国普通法的美国化,它的形成始于殖民地时期,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其间,美国法从最初对英国普通法的排斥逐步转为对其加以吸收和改造,并最终形成了适应美国社会发展的法律形式和观念。因此,从总体上讲,美国法并未游离出普通法的框架之外,而是保留了普通法的精髓,成为普通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13.
14.
美国华人研究的新视角:文化社区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圣路易华人社区的发展与演变,提出了美国华人社区研究的新观点——“文化社区理论”。圣路易华人“文化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唐人街,也不同于当代美国东西海岸许多地区以商业利益而形成的新型郊区唐人街,它是由于中华文化凝聚力而产生的社区;华人聚集一堂,不仅是为了经商贸易,而更多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文化社区现象标志着少数族裔在美国社会政治与经济地位的上升。  相似文献   

15.
16.
耪青与社会流动——近代东蒙地区社会转型的过程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东部内蒙古地区的耪青制度是随华北的汉移民传入的,由于宽松的人地关系和产权限制等因素,这种制度得到很大的发展。在这种制度下,精耕细作的汉农业化在蒙地获得了推广。耪青传播的同时,伴随着巨大的社会流动,既有各种类型的移民的迁移,也有蒙古游牧民和流民的固定。社会流动的第一波浪潮发生在清代东蒙的南部地区,耪青关系以汉人与汉人间的关系为主。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细分化,耪青关系减少,南部蒙古人在贫穷和动乱的影响下向北部流动。在清末民国时期,北部蒙地形成农业开垦和移民流动的第二波浪潮。在非开放区内,形成了普遍的蒙人与蒙人之间的耪青关系。正是耪青和社会流动,促进了近代东部内蒙古乡村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reviews recent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on warfare in prestate societies of native North America. This survey comprises six regions: Arctic/Subarctic, Northwest Coast, California, Southwest/Great Basin, Great Plains, and Eastern Woodlands. Two lines of evidence, defensive settlement behavior and injuries in human skeletal remains, figure prominently in archaeological reconstructions of violence and warfare in these regions. Burning of sites and settlements also has been important for identifying the consequences of war and investigating more subtle aspects of strategy and directionality. Weaponry and iconography have to date provided important but more limited insights. Although considerable disparities exist between regions in 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intra- and intergroup violence, all regions show a marked increase after A.D. 1000.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larger forces may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escalating violence throughout North America at this time.  相似文献   

18.
19.
20.
刘斌 《安徽史学》2018,(2):61-67
古代"选举"的本义是选贤任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具体指称对象不同。晚清以来,随着西方选举概念的输入,"选举"逐渐脱离中文传统涵义,转变成与英文"elect"对应的概念。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它蕴含深刻的文化喻义,与近代中西、中日间文化权势转移的大趋势相关联。"选举"的古今词义虽迥然不同,但思想层面的联系却难以完全割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