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汪曾祺的《老味道》,时常要会心一笑。比如在《口味》篇里他写了一个段子,说他曾随剧团到重庆体验生活,四川无菜不辣,有人实在受不了。有一天,一位演员带了几位年轻的演员去吃汤圆,  相似文献   

2.
速冻的口味     
陈立长 《中华遗产》2015,(1):160-160
冬至时节的菜谱在北方是饺子,当人们都早早地回家忙着过冬至时,我们正在为新年的新一期杂志忙碌。为了应景,晚餐的外卖叫的是饺子。当饺子端上,动作快的人已经尝出味道:“速冻的!”速冻是什么味道,速冻是味道吗?这个问题很合乎这一期的专题主题:口味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赵珩 《中华遗产》2015,(1):36-37
口味实际上是人们通过味觉器官感受的第一个感觉,也就是口感,包括软硬、冷热都在其中。味道是人们通过口感对味道的的总结和描述,比如酸甜苦辣咸(古人称甘苦酸辛咸),都是对口感的一种总结。不是说人们天生就知道什么是辛酸的,在没有尝过的时候你总结不出来。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我只要默默伸出酒杯,你只要接过去安静地送进喉咙,这样便很好。非常简单,非常亲密,非常正确。但是很遗憾,我们的语言终究还是语言而已……  相似文献   

5.
口味之变     
知默 《中华遗产》2015,(1):38-53
要讲中国人口味的变化,需要先来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口味”?有人也许会觉得这是多此一举,人只需活着便能时时感受的东西,似乎没有必要再用语言来注脚,譬如冷、热,再譬如春、夏、秋、冬。不过,就“口味”而言,它所涵盖的内容或许与你想象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口味和营养     
《南方人物周刊》2010,(5):64-64
亲爱的木木: 我和他做了5年朋友,一年前在一起生活。我对他很好,然而他从小备受宠爱、自我中心,对我不够关心。我从小缺少爱,因此总是全心对人好,对有人爱我、关心我分外在乎。我们经常争吵。他比我小,常常让我觉得不成熟。看着周围朋友都找到了比自己大的男人,享受关怀照顾,我更觉得辛苦。当然也有很多美好:他家教好,没有不良嗜好,我们也谈得来。我不漂亮,性格也非人见人爱,而他从来没说过我的不是。  相似文献   

7.
韩韬 《中华遗产》2015,(1):30-35
菜肴和这世间上的所有东西一样,都会随时代而变。这种变化,人无法否认、无力阻拦。仅就眼下往前推60年,口味也被悄然革命。粗泛地讲,大概有两次。  相似文献   

8.
祝伟慧 《风景名胜》2008,(11):28-29
这里强调创新,突破传统的框。创造一个可以满足会见朋友和商业伙伴用餐、工作及休息新地方。紫云轩茶室。是一个融合了感官、设计以及服务的艺术享宴。亲临紫云轩,张开你的触觉。尽情感受活力的环境,新颖的设计,意想不到的组合菜单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  相似文献   

9.
《中华遗产》2015,(1):22-29
焦香的诱惑 串在红杨柳条上的大鱼井井有条地排列着,柴火已经燃起,热流晃动。生活在新疆塔克拉玛千沙漠边缘的沙雅人,世世代代以捕塔里木河鱼为生,他们常常把刚捕捉起来的鲜鱼一剖一插,便放在火堆旁烘烤,烤到七八分熟时,再洒上“烧烤三宝”——食盐、辣椒与孜然。这种豪放的河滩烤鱼,绽放的香气就是烤味。  相似文献   

10.
湖南的辣味里,透着那么一股子令人赞叹的平民智慧。湘菜菜式丰富,但多是用些简单易得的原料烹制,制作上也没有太复杂的工艺,口味有点重,但充分尊重着食材本身的味道,仅这一点,就与那些以辣遮盖一切的菜式分出了高低。  相似文献   

11.
猪的演化     
一个头部狭长、嘴呈锥形;一个短胖圆头、嘴巴微凸;一个四肢强健、蹄质坚实、毛密长坚硬;一个四肢短小、体幅宽大、毛绒细小;一个强于奔跑、凶猛异常;一个行动迟缓、性情温顺;一个仅居欧亚非局部山林间、一个在全世界皆遍及分布——从野猪到家猪,这变化堪称神奇。猪,看似平凡普通的动物,因何发生如此巨变,这变化发生在何时?何地?人类曾做过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看起来混不吝的“自闭症之父”不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是很消极、很宿命论的。事情它该哪样了就会哪样。”但他又有很强的戏剧性,喜欢给宿命的外表装点各色光芒,如他特别喜欢的电影台词“没有装饰过的生活没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地出土青铜猪尊的年代、造型和纹饰,并与相关器物进行比较,指出该器为祭祀礼器,体现了原始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在死者手中放上的玉器,或其他器物,称之为“握”。古人认为,人死时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及权力。生人不愿死者空口而去便有了“唅”,不愿死者空手而去便有了“握”。灵魂不灭的信仰使得慰藉亡灵的厚葬之风产生,死者生前所拥有、喜爱的物件也由此葬入了墓中。《仪礼·士丧制》云:“握玉手用玄熏,里长尺二寸,广五寸,牢中旁寸,著组系。”这就是说,用长一尺二寸,宽五寸的红黑色织物包裹东西,握在死者手中,并用丝带捆紧。《释名·释丧制》“:握,以物在尸手中,使之握也。”握玉是指死者手中所握的玉器。山西汉墓出土的遗物中,常可见…  相似文献   

15.
箴言     
《环球人物》2012,(33):95
烹调水平影响着菜肴的味道,心情状态左右着生命的优劣。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爱情的悲剧源于挑剔,婚姻的完美由于宽容。  相似文献   

16.
猪在史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为它曾经是地母的动物化身和象征物 ,当时的人们用猪作随葬品 ,实际上是借助猪或地母的繁殖力与生命力使死者复活的一种巫术手段。尽管后来的父权制文化对它作了变形和改写 ,但它在史前先民心目中所具有的精神象征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南方人物周刊》2014,(27):76-81
精分的市场之下,郭敬明们在给自己的粉丝提供服务,但依然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渴望看到一部技术合格、故事扎实、情感充足、视听想象丰富又接近自己的常识系统和价值观、能够抚慰内心的电影,谁能来提供  相似文献   

18.
边走边吃     
十年前吃东西,只要味道好就成,后来发现"好吃不如宽坐",原来是要有"吃"的氛围。实际上心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到过的地方多了,对各地的饮食也有一些了解。一天,一位上海的朋友开玩笑说:只要有辣椒水,你们贵州人连牛屎也能吃下去。听完这话我有些恼怒,于是我立即回应:我要在牛屎里放点糖,你们上海人照样吃得欢。这样总算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我们国家太大,吃的口味不同,各地都有偏好,上海女人爱吃糖;北方人吃东西,喜欢放芡粉;贵州人、湖南  相似文献   

19.
家猪死亡季节分析主要是利用详细的牙齿萌出和磨蚀等级对家猪死亡季节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讨论家猪屠宰是否具有季节性。该方法的应用对研究先民对家猪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家猪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古人特殊的季节性活动。此次研究材料来自仰韶文化青台遗址,本文对该遗址家猪死亡年龄和死亡季节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部分猪集中在冬季屠宰,可能与冬季仪式性宴飨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铁牛、铁猪出现在两京地区的晚唐墓葬中,在墓葬中的位置一般是墓室的“丑亥”二位。而宋元墓葬中出土的形制、数量、位置以及出现区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文献论述了铁牛、铁猪的“压胜”性质和镇墓、驱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