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代徐州文化受到楚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其画像石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色。徐州画像石刻画的俳优杂技场景有冲狭、倒立、高絙寻橦、跳九跳剑等,这些场景体现了汉代杂技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是研究汉代杂技艺术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2.
吴桥县群艺马戏团成立于1980年,是一个融杂技、魔术、马术、驯兽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该团以于家家庭成员及亲朋为骨干,在团长于金生的带领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如今已成为在全国拥有十多处固定演出基地、200多名演职人员的大型杂技艺术团体。该团的主要节目《杂耍》、《扛杆》、《柔术》、《蹬技》、《武术》、《车技》、《顶技》、《马术》以及高空节目、大型魔术等,都是杂技之乡最经典的保留节目和观众认可度最高的节目。该团以节目创新为祖国杂技艺术发展做贡献为荣,不断推出新颖独特的节目。团长于金生独创的融杂技艺术和书法为…  相似文献   

3.
刘琳 《神州》2020,(1):284-284
随着剧场和舞台杂技演出格局的充分建立,杂技艺术在我国具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本文对杂技编导的作用与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杂技编导效果的强化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推动杂技艺术的发展,让当代杂技艺术走向多层面、多领域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杂技艺术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在它成为一种表演艺术之前,作为群众娱乐活动的原始杂技,已在民间流传了万千年。值得庆幸的是,在研究中国杂技的历史时,我们可以从史籍、文学作品、出土文物中得到丰富的材料,以了解历代艺人是如何以艰辛卓绝的精神,创造了这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此,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让人们认识到,当代的中国杂技,正是历史的中国杂技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郑鑫 《神州》2013,(15):204-204
杂技作为一项富于独特艺术魅力的艺术形式,创造了无数精彩的艺术奇迹,是我国艺术之林中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为包括杂技在内的文化艺术事业创新提供了有利契机。杂技艺术应当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始终坚持以观众的审美需求为发展方向,以创新为不竭的发展动力,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突破,力争为广大观众呈现出更多的艺术新品、佳品和精品,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与汉唐杂技艺术郑显文中国的杂技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过一种名叫尤戏的杂技,传说它是从黄帝与尤的战斗中产生的。关于尤戏的形象,后人《述异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尤耳鬓如剑朝,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汉代以前,此戏颇...  相似文献   

7.
金陵艺葩──南京少年杂技班文/邹凌图/失之朴杂技,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当中国杂技艺术团在国际上频频获得金奖,并博得观众热烈掌声时,有谁知道在金奖和掌声的背后,杂技演员们付出了多少艰辛汗水。学杂技的确太苦了.许多杂技演员都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去学杂技;...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13,(5):96-96
西藏传统杂技艺术起源丁玲辉和阿旺晋美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从劳动技能与技巧、游牧与农牧兼营,宗教礼仪等方面对西藏传统杂技艺术起源作了探讨。作者认为史前时期的西藏杂技起源于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雷鸣 《神州》2013,(15):203-203
杂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杂技的市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之乡应当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筹建文化传媒公司,作为开展国内外市场拓展的基础,并建立规模化、产业化的杂技演出基地。中国杂技艺术的传承应当以专业人才积聚、生态文化保护、文化传播为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清末时期的“乔家班”让河南濮阳东北庄成为有名的杂技之乡。先人们将杂技这种“骨气艺术”深深渗入村人的血脉里,在田间巷头.屋里屋外,随便一个村民都能耍上几招,借助杂技艺术住村子里广泛的群众基础,“乔家班”的后人们又将传统的家庭传授方式加以改变,让更多的东北庄人的登上了国内、国外的杂技舞台。  相似文献   

1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创排的大型杂技剧《楼兰寻梦》,以惊、险、奇、难的杂技艺术讲述了楼兰古国的历史故事。该剧以杂技剧的形式对汉代的丝路文化进行当代演绎,解决了杂技戏剧化过程中杂技与戏剧融合的龃龉,对当代杂技剧创作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楼兰寻梦》以其丝路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以情境塑造加强的叙事能力,展现了杂技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和多元文化与姊妹艺术的发展.黑龙江的杂技艺术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开始走向了世界。其主要原因是全省杂技艺术教育的水平提高与发展和人才辈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就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唐代竿木杂技俑主要来自于墓葬,作为墓主人的随葬品出现,主要包括金乡县主墓、孙承嗣夫妇墓以及新疆阿斯塔那墓。根据上述墓葬出土的竿木杂技俑,可以总结出:一是竿木杂技俑在唐代的流行时间主要为开元年间;二是竿木杂技在唐代的杂技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是竿木杂技俑在表现唐代竿木杂技艺术表演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娄歌 《东方收藏》2022,(6):20-22
《舞乐百戏》是南阳汉画像石的主要题材之一,对于研究我国汉代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舞乐百戏》图案内容的分析,解读其所涉及的音乐、舞蹈、杂技、幻术与滑稽戏等艺术形式,以期从南阳历史文化的角度对《舞乐百戏》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和认知,以更好地学习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艺术、感受艺术、弘扬艺术,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杂技不仅是华夏文明的一方活化石,还是一位拥有着最漫长的市场经历的文化"商贾"。当然,我们今天对杂技市场学的研究,绝对不是对史学中的杂技、百戏艺人们"市井商经"的复诵和传承。一、创作与营销市场之间的点线对接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文化市场的发展日趋自由开放、多元发展的崭新格局,从文艺观念、艺术方法、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16.
江涌 《文史春秋》2003,(10):52-54
早在商周时代,就已产生了综合音乐、舞蹈、杂技融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名叫乐舞。随着艺术的发展,杂技从中分离出来。“杂技”这个词最早见于《晋书》。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称为“散乐”,宋代以后又复称为“杂技”。马戏是杂技的重要内容。“马戏”一词出自《汉书》,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讲  相似文献   

17.
埇桥马戏     
正埇桥马戏,起源于明末清初,成形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发展壮大,是历史悠久的杂技艺术。从马背上的武艺、杂耍,到动物的展演、驯化,再到马戏表演、马戏艺术,埇桥马戏成为宿州市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埇桥马戏文化底蕴深厚,融入了地方戏曲曲艺、民间艺术、历史文化以及优秀的外来文化等。2008年,埇桥马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的杂技艺术左成杂技或称杂耍。起源于我国古代祭神、敬祖、敬王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远古时期至今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各种游戏之合,它的起源和发展之早不但远于任何一种体育和艺术,而且它的发展和变化还孕育着许多后来盛行于世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艺术流派。例如现代的...  相似文献   

19.
刘铁英 《神州》2012,(24):26-26
舞蹈与杂技是两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但两者的发展具有共性,能够在发展中和谐共处互相融合。本文从两个方面,从舞蹈编导的视角探讨了舞蹈和杂技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北京打算建造马戏院 在建造“武汉杂技厅”之前,北京曾有过修建国家马戏院的计划。1981年10月。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立,我被选为主席。上任不久,我针对中国杂技发展的现状和杂技界人士的呼吁,提出三点建议,其中就有想在北京建个国家马戏院和杂技学校,用以培养中国杂技人才,发展杂技马戏事业。因为杂技在中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杂技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优秀的杂技人才迭出。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法国、摩纳哥、莫斯科等国际杂技节上当评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