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传统士人也向着现代知识分子转型。许冠三在《新史学九十年》中认为,"与梁启超、胡适一类‘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学者对比,顾颉刚无疑是一位纯学人"。但在近代政治环境极其复杂的大背景下,顾颉刚作为一个有着巨大社会声望的学人,他个人的命运无疑与整个民族的命运相关联,他的学术始终面临着"致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徐国利 《史学月刊》2022,(4):103-115
民国时期顾颉刚的学术价值观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向,与传统经世致用观有较复杂的离合关系,在中国现代史家中最具典型性。顾颉刚早年接受传统经世观和梁启超等今文家的经世思想,赋予经世致用论诸多新内涵;后受章太炎等古文家学术价值观影响,主张为学只当求真而不问致用,其学术价值观具有二元性。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接受实用主义价值观,既强调学术旨在求真而非致用,主张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又认为学术有间接之用和无用之用,对史学的社会功用多有阐述。三四十年代,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加剧使顾颉刚回归经世致用之学,他致力边疆史地研究和大众文化普及,以服务救亡图存的抗日大业。可见,顾颉刚不同时期对传统经世致用观,或是继承中有批判,或是批判中有继承,却始终没有悖离它。究其根源,在于儒家经国济世传统和实践理性精神在顾颉刚学术价值观的历史阐释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州唯亭顾氏绵延三百余年,文化科技名人辈出,这与其以文立家,族人始终坚守以读书治学的传统有关。顾颉刚作为唯亭顾氏的一员,深厚的家学、优良的家教甚至世居的家乡都对他的治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顾颉刚在变化中继承了家族的治学方法与思想,同时又坚守了家族中求实的家学特点及与时俱进的家风。此外,顾颉刚不仅重视对顾氏族人的提携,更重视对族外学生的培养,以求学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从顾颉刚与唯亭顾氏的学术传承中,也可以窥探出中国近代学术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以《古史辨》的编著为机缘,吕思勉与顾颉刚、童书业等人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往关系。吕思勉尽管参加了《古史辨》的编著工作,但在审查古书、考辨古史的观念和方法上,却有自己的一套独到的见解,透过这些见解,可以看到他与顾颉刚等人古史理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二十世纪著名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我不远千里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赶到北京参加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座谈会,我特向各位领导和首都史学界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曾是顾老的最得意的弟子之一童书业先生培养的研究生,毕业于顾老早年曾学习和任教过的北京大学,又与顾老同籍苏州市区,  相似文献   

6.
史家之传     
史家之传邵燕祥(作家、诗人)我眼前这四本传记,传主都是史学家。区别只在两本是自述(何兹全、傅振伦),两本是家人、弟子撰述(顾颉刚、谭其骧)。我想,这一套丛书续出时当不限于史学家,但以他们的传记打头,当作示范,是亮出“真实”这一标杆:绝对不是纯属虚构的...  相似文献   

7.
1923年,顾颉刚提出"层累"说,致力于打破旧有上古史系统。1930年,发表《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之文,有的学者据此认为顾颉刚的学术宗旨已经改变,这是不正确的。顾颉刚研讨汉代的政治和历史观念,是他整个古史探研计划的组成部分。顾颉刚一直关注文献中的"古史观念"。他应对考古学及社会史研究的一些进展,而提出学术上各有"分工"之说,在治史活动中做出自我说明和某些调整,但其根本学术理念并未因此改变。我们不应把学术界关注视角的转变,也视为顾颉刚学术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张越 《史学月刊》2023,(5):9-14
<正>从顾颉刚先生当年发表“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算起,他的疑古学说至今已经流播百年了。七大册《古史辨》和八集六十二巨册的《顾颉刚全集》含括了顾颉刚在古代历史、现代史学、历史地理、民俗学、古籍整理等多方面的开创性成就,但是最引人关注、引发争议最激烈、产生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他的疑古学说。百年来因顾颉刚疑古学说所生发的各种评价、阐释、研究如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成为近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现象级存在。本文仅就笔者一直以来对几个具体问题的审思略作陈述,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姜萌 《史学月刊》2007,(3):79-85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束星北档案》等著作,代表了当前历史传记写作的一种趋势。《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文本近似历史叙事散文;《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的文本更接近史学论文;而《束星北档案》则类同电视记录片的文稿。这些著作共有的特点是:在修撰方式上,大量运用了第一手材料;在文本风格上,力求作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在写作理念上,坚持真实第一,尊重历史。这一趋势非常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资料详尽、分析平实——读《顾颉刚年谱》、《顾颉刚评传》刘健明1993年5月,我有机会参加在苏州召开的顾颉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学术研讨会,蒙顾先生三女儿顾潮女士馈赠新著《顾颉刚年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后又购得顾潮女士及其令妹顾洪合...  相似文献   

11.
顾颉刚先生开辟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新局面,是民俗学研究的开拓者,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纪念顾颉刚先生就要很好地学习他追求真理、刻苦治学、经世致用、提携后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顾颉刚"疑古"的志业源于1920年至1923年间他与胡适、钱玄同有关辨伪的讨论。在这长达3年的讨论切磋中,顾颉刚完成了由辨伪到疑古的转向,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新史学之路。这不仅基于胡适等人的因势利导,还特别得益于顾颉刚本人对中国传统学术资源的独特理解和巧妙运用。他运用"疑古"的眼光全面审视宋儒、清儒的疑古辨伪成果,找寻到崔述和康有为两大思想库,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二者疑古的成绩与手段融为一体,推陈出新,最终成就其疑古学说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与方法,即"层累说"。  相似文献   

13.
从1923年至今,《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经历了出版、被禁、再版的曲折历程,共有三个版本。九十多年来《本国史》的三个版本和该书涉及的两个"案中案",贯彻了"成一家之著述"的编纂宗旨。编写《本国史》不但是催生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重要契机,而且还是顾颉刚第一次对中国历史的全盘整理,培养并发展了他的史学通识,"教科书风波"则直接推动了顾颉刚"考辨古史"体系的建立。《本国史》的价值不仅在于历史教科知识的普及,更深远的是它在中国现代史学史的学术地位与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民族复兴思想对顾颉刚学术思想的影响和顾颉刚整理古籍的计划和实践、探索史学普及和学术通俗化之路、重视边疆学术研究和考察四个方面梳理了《上游集》反映出的抗战时期顾颉刚的主要学术活动及思想,揭示了这些学术活动背后隐含的顾颉刚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关切之情。  相似文献   

15.
洪业对崔述《知非集》、《荍田剩笔》等著作进行研究,系统梳理了崔述著作的版本流传、学术思想和生平事迹,这对顾颉刚整理和编订《崔东壁遗书》是有价值的。洪业主持的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支持了顾颉刚的《尚书》研究。在《禹贡》半月刊、禹贡学会的创立和以通俗读物的形式宣传抗日的工作中,洪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都对顾颉刚的学术产生了有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程梦稷 《民俗研究》2022,(1):109-118
作为民国新知识界"眼光向下的革命"的重要成果,顾颉刚的吴歌研究历来被视为歌谣运动中的学术经典。顾颉刚的吴歌研究勾勒出从歌谣采集、整理到研究、实践的完整图景,因此得以呈现出这一学术形态的内部逻辑及其限度。民国新知识界在以民间歌谣重构新文化的同时,歌谣亦反过来被这种新文化的想象所界定。在"学术"与"运动"交叠的脉络中进入学术版图的民间文学,肇始之初即蕴含着"民间"与"民族"的双重面向,两者的互动与张力则构成早期歌谣学与民俗学实践的话语动力。在学术史的视野下重新反思顾颉刚的吴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顾颉刚民俗研究本身的理解,而且能够为民国歌谣学乃至民俗学史的讨论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陈懋恒是宣统帝师陈宝琛的侄女,她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以奇才侠骨“镇”住了校长司徒雷登;史学大家顾颉刚称她为“一代才女”,发愿将一生学术衣钵留传与她;陈懋恒力作《中国上古史演义》一书,由顾颉刚作序。此书再版九次,  相似文献   

18.
“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 5月 8日 ,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 1 1 0周年诞辰。顾先生一生在学术园地辛勤耕耘 ,创辟路径 ,培育人才 ,对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我国学术界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专家 ,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为此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准备于 5月 8日举办“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 1 1 0周年学术座谈会” ,后因“非典”疫情而改期 ,于 8月 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大型而隆重的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 ,顾颉刚先生故乡———苏州市政协…  相似文献   

19.
方志学是顾颉刚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顾颉刚一生热衷收集和阅读地方志,并自觉在史学研究中积极使用地方志。他对方志的定义和功用等问题都表达过自己的看法。顾颉刚一生多次主持和参与修志,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修志经验。顾颉刚还采取诸多措施推动方志学发展,如在《禹贡》大量刊发方志学方面的论文,大力推荐一些方志著作使其得以出版。顾颉刚还引导和扶持一些青年学者投入方志学研究,在大学开设方志学课程,积极培养方志学人才,并提出系统完整的方志理论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经学与中国现代史学的演进中,顾颉刚是一位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人物,他对经学史、经学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评论。他批评汉代经学以通经致用为目的不惜造伪,在推崇宋代疑经辨伪的同时也批评宋儒"舍传求经"的弊病,肯定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今文经学家的辨伪之功。在治经理念和方法上,他总结了传统经学研究盲从门户、忽视原始经典文本、恪守"考信于六艺"等不足。顾颉刚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经学史的演变,经学态度也由激进趋于温和,并试图建立现代经学研究的新范式,其目的是修正传统经学中的种种流弊与缺失,更好地为现代史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