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森 《中国地方志》2013,(10):23-28
当代地方志书的文体语言出现了认知窄化的意识倾向,绝对地而非相对地理解方志文体语言的有关规定,削弱了地方志书的表现手段和功能,影响了地方志书编纂的健康发展。方志的文体是历代进化融合的产物;方志不仅是记述体而且是诸体并用;门类和志种不同,其文体文风有别。窄化思维的根源有四:一是将地方志书有关文体文风的规定绝对化,二是没有搞清各种历史文献编纂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三是历史学界对方志资料性的片面追求,四是志书编纂者简单化工作思维,要树立应有的方志文体观。应该相对地而非绝对地对待地方志书的文体文风,拓展地方志书的表现空间,增强地方志书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对方志语言美的要求是伴随新方志编纂工作开始而产生,主要又是针对旧志语言提出的,因为新旧方志毕竟是两个性质不同社会的产物。新志书文体,采用规范的语体文,文风严谨、朴实、简洁,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证明新方志使用语体文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但也应看到,首批新方志在语言方面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其中一部份过于拘泥记述体而忽视了汉语语汇、语法、修辞、音韵的功能,忽略了文体的丰富性,削弱了志书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正>新方志的文体要求,是使用语体文和记述体。语体文就是白话文,也是白话文的书面语言,它是现代汉语。历代的志书都是用当时的通用语体编写的,新方志也不例外,要用当前通用的现代汉语来编写。下面,笔者就方志对文体的要求和与其他文体的区别这两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良史莫不工文”,地方志虽是资料性文献,但仍需有一定的文采。从事史志著述,必定借助于文辞。正确理解“文人不可与修志”与“良史莫不工文”的区别,志书不可无“文”,又不可滥“文”。新方志集诸体成一书,以记述为主,要建立朴实、简练、流畅的地方志文风。  相似文献   

5.
专记,或称专题记述,是志书一种体裁。是在志书体例范围内,由于正文无法归类,或受分志记述内容和篇幅限制,未能对事物进行完整记述,但却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从而进行专题记述,是记事本末体的具体运用。内容上具有整体性、集中性、连贯性的特点。2000年3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关于续修地方志的几点规定》(讨论稿)对“专题记述”解释是:对正文未能充分记述的一些重要问题所作的“专题调查和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6.
地方志与地理的情结十分深远,尤其是自然环境。志书对自然环境的记述要充分地运用述、志、图、表等多种体裁和各种表现手法巧妙穿插、合理构思、准确设计,使自然环境"活"起来,让静态的自然环境变为动态的各个分项,在丰富志书内容的同时,提升志书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地方志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轮志书全面系统记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体现志书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需要。历代旧志和首轮新编地方志和部分第二轮志书比较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述,但也存在记述内容不够全面、记述形式比较单一等不足。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第二轮志书应从篇目设置合理、资料收集多样、内容记述全面等方面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述。  相似文献   

8.
张文 《广西地方志》2003,(2):93-96,101
专题记述是续志在体例上的一大突破。从所搜集到的41部续志篇目看,专题记述的运用已渐次成为一种趋势,但仍存在志书层次性、地域性的不平衡;整体上专题记述的内容已相当丰富,但具体各篇目情况不一;专题记述的名目繁多,编排各异,需加以规范;专题记述文体的运用已基本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学应该是一门独立学科,应该有自己的特殊研究领域。地方志学是全面系统地研究记述地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历史和现状的志书和综合年鉴以及是否能够反映地方志编纂工作基本面貌、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研究地方志书和综合年鉴是地方志学的首要任务。研究地方事物以及记述地方事物的方法是建立马克思主义地方志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是地方志书必记内容之一,它在志书中有多种表现形式,要多角度多形式体现和反映社会内容。其中,社会生活是地方志书记述社会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民俗变化和家庭婚姻也是二轮志书中要着力反映的内容之一。地方志书还要补充民生中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编纂重大突发事件类志书还是比较新的事物。重大突发事件类志书编写要遵守一般志书编写规律,但也有许多方面不同于一般志书的编写。其记述时空具有特殊性,内容上要处理好资料来源多元化、记述重点及体裁运用等问题,其篇目分类要打破部门界限,标题须提炼转化,对大量媒体式、报告式、背景式语言须提炼、改写或删减。编纂过程中准确把握这些特征并注意重点处理,对保证志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方志工作条例》已对地方志和志书、年鉴作出了解释,第三条说:"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性文献."  相似文献   

13.
志体与总结报告文体本来大不一样,第二轮修志中,志书文体受总结报告文体的严重影响却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志体受总结报告文体影响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于:一是资料来源的变化,二是修志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从第二轮修志一些志稿来看,志书文体受到总结报告文体影响出现了十种弊端。此种影响应引起严重关注,并努力消除,才能保证志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当前影响志书质量的问题,一是人们思想上对创新发展与志书质量及评价关系的认识不足;二是志书在记述中时代精神凸显不强;三是志书编纂从体式与记述方法上的创新发展不够。军事志质量评价应在《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军事志志书质量标准及评审办法》的原则基础上创新。提高对创新与志书质量评价标准关系的认识,自觉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军政军民关系新发展作为志书记述和质量评价的重点部分,方志理论和规则的继承创新作为志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学者喜欢用“方志”一词作为所有志书的统称,然而,是否准确值得研究。传统地方志都是记述地方(地域)或地方(地域)之上事物的,或者如梁启超所说地方志是主流。用方志一词反映了这种状况。当代地方志的记述对象已超出了记述地方(地域)范围,就不应再用“方志”一词。再说,“地方”是与国家(中央)相对应的概念,并无超出地方甚至广及地球的所谓“广义”。在方志出现之前已有分类记载名言警句的志书,应以“志书”作为所有志书的统称,地方志书只是志书大家族之一支。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条例》“新方志……无论内容和体制,都应坚持改革,努力创新,使社会主义新型方志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的精神,在“三性”中,应把思想性排列在首位。志书是记述体,除志书的“概述”可适度加些议论外,一般应秉笔直书,直叙其事。在修志中,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民国的广西地方志,深受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志书不但从篇目上,并且从内容上加强对民生的记述。解放后,广西地方志更加重视民生记述,所有的市、县(市、区)志书,均设置人民生活或居民生活,以及社会保障篇(章、节),从就业、收入、消费等方面全方位记述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地方志场所建筑的位址记述是志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目前出版的许多志书看,在记述场所建筑住址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有的缺失不记,有的记述不明确不到住,有的采用坐标不当,需要记述住址的场所建筑物体不明确等。因此,在记述场所建筑位址时,应该明确记述位址的重点场所建筑,记述场所建筑物体的坐标要明晰可见,注意位址记述格式,不能忽略表上的场所建筑住址记述。  相似文献   

19.
在二轮修志中,在生人人志、特色事物和改革内容的记述、地方志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创新。这些创新丰富了修志理论,推动了方志事业的发展,在今后地方志编修中值得推广、借鉴。但有些地方志在运用这些创新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主要是:设专编集中记述改革开,造成改革编的记述内容与有关编章重复,破坏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滥用“升格”,破坏地方志已有的结构,导致所修志书凌乱;主体的深化不够,无法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20.
志书记述事物基本分类问题的探讨齐家璐、孙继胜在《中国地方志》2004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析志书记述事物基本分类问题的缘起,指出地方志记述事物基本原则是横排竖写、事以类聚,历代志书对此都有比较严格规范。志书记述事物的分类要以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为原则。科学、准确地将各种事物进行分类是编修志书的基。现代志书记述事物的分类,应该遵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这标准,但又不能拘泥于标准,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记好政、经济、文化等部类。续志要充分利用和反映勘界资料和成果张族进在《中国地方志》2004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