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肖平一冀中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平原根据地,它位于河北省中部,平汉、北宁、津浦、德石4条铁路干线之间,总面积约为4.5万平方公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全区共有近50个县,8000多个村镇,近1000万人口。冀中...  相似文献   

2.
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红军团长孟庆山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在保定失守前,只身一人秘密潜入河北中部白洋淀,在党的领导下,至1937年底建立起一支统辖三个独立师、五个独立团和支队,另有十二个路军的河北抗日游击军;其领导开创的冀中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里开创最早、收编地方杂色武装最多、开展平原游击战最具影响力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牛双跃 《中国钱币》2005,(1):54-57,60
冀中,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平汉、平津、津浦、石德四大铁路干线之间,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冀中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9年7月冀中突发特大洪灾,日寇趁机四处掘堤,助长水患,妄图断我冀中军民生路,扼杀冀中抗日根据地。我冀中党政军民立即动员起来,护堤筑坝,募筹粮款,紧急救灾。9月,冀中政治主任公署决定各县普遍建立农村合作社,实行生产自救。同时为配合边区的货币斗争,弥补边区银行票币流通不足,防止敌人的扫荡及敌伪货币对冀中各县物资的掠夺,边区政府批准冀中各县发行冀中区农村合作社流通券,以巩固边币金融阵地。1…  相似文献   

4.
冀中根据地是中共抗战时期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重要且特点鲜明的组成部分。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其实质是从比例走向累进,从纷乱走向整齐的过程。在统一累进税的推行过程中,冀中创造性地发展出了绘制产量地图等调查方法。整齐不乱的统一累进税既能增加财政税收和公粮收入,又不加重人民负担,是冀中农民"不怕拿"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1941—1943年,冀中区堡垒户的大量产生,是中共动员农民以应对日军"扫荡"困局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堡垒户为核心,形成了地洞、地道以及抗日人员与堡垒户、邻里、村政权之间联动的隐蔽系统。在这一系统之下,堡垒户承担起保护伤病员和抗日干部,保证抗日通讯联络的运行,养育抗日人员子女,掩护抗战物资等任务,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保存和坚持提供了落脚点与活动空间。在此过程中,堡垒户面临着日伪军的残害和经济条件匮乏的生存困境,抗日政权和堡垒户想尽一切办法使这一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残酷的对敌斗争环境中,尽管有的农民有过犹豫和挣扎,但以堡垒户为代表的广大农民以及与共产党结成的血肉联系,代表了民族抗战的主流,创造了历史奇迹。  相似文献   

6.
1938年9月中旬,贺龙受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之命,率八路军第120师挺进冀中平原开创新局面。毛泽东赋予第120师三大任务:巩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帮助冀中三纵队整训和发展;扩大自身力量。受命率部挺进冀中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刚闭幕,贺龙和关向应、肖克就遵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之命在延安整整开了两天会,专门讨论挺进冀中等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入侵、共产党革命动员及其乡村改造引起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阶层出现不同于以往在内部压力作用下的"非正常"流动,而这种流动主要受革命政策使然;其中各阶层流动的特征和趋向表明乡村社会严重分化,沿着革命政权构建的方向重新整合,客观上实现着"强国家弱社会"的政治图景并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共产党革命与乡村社会阶层流动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反映出共产党已取得对根据地乡村社会阶级结构改造试验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金诚 《钱币博览》2001,(2):10-13
冀中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地处平汉、平津、石德三条铁路干线之间,面积约六万多平方公里,当时全区有800多万人口。1938年1月15日晋察冀边区政府在阜平成立,4月建立了冀中区政治主任公署(后改为行署),全区有近40个县。  相似文献   

9.
徐光耀 《炎黄春秋》2001,(11):45-52
“五一大扫荡”,是日本侵略者对冀中抗日根据地一次罪恶滔天的摧残,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经历的另一场浩劫。尽管过去60年了,我们无论如何不可把它忘记。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全面抗日和国共第二次合作70周年,以"从国为天命"的回族穆斯林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冀中回民支队是全国回民抗日的光辉典范,关于马本斋指挥回支健儿巧妙进行游击战,获得"打不烂,拖不垮,无攻不克的铁军"赞誉的事迹,人们耳熟能详。现在介绍冀中回民支队的一些琐事轶闻,以使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冀中回民支队。  相似文献   

11.
晋察冀边区是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它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各一部分,在行政上分为北岳、冀热辽、冀中三区。平汉路以西的北岳区为一险要山区,冀热辽区为山地与平原交叉地区,平汉路以东、平津路以南、津浦路以西、石德路以北四条铁路围起来的一望无垠的华北大平原,就是冀中区。这里的农产品以小米、麦子、高粱、棉花为大宗,手工纺织业很著名,可以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提供军民的衣食,但平原上公路密如蛛网,无险可守,也是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国家已经开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学习和研究一下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政权建设方面的经验,对于我们发扬革命传统,促进当前正在开展的精简机构、改革体制、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组成。为了适应抗日战争需要,中国共产党改变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在抗日根据地(即解放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为筹措抗日经费、调剂金融市场、开展赈灾救灾,先后发行了多种公债券,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对巩崮根据地经济与财政建设、峰持持久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活跃在华南地区的东江纵队第二支队就在东江抗口根据地的路东解放区发行了生产建设公债。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两纲体就是指新方志在纲目设计上以暗设自然和社会两纲为总体思路。这种体式的新方志完全是在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直接倡导下而产生的。1983年,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在《关于〈新编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建议》中曾明确指出:“新编地方志要系统地记载地方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1985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中又重  相似文献   

15.
正晋察冀边区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由于处于敌占领区心脏地带,共作战32000多次,歼日伪军35万余人。区内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岳地带。晋察冀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全国战略反攻和进军东北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相似文献   

16.
方志文化需要明确自身的历史定位和当代定位,以确立创新与发展的方向。当代社会对以地方志为代表的文化信息的巨大需求,通过相应的政治运行体制,特别是地方志的官修体制体现出来,从而决定了地方志是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地方志堪称文化事业中具有最深厚渊源的基因,在信息化时代,它仍然是最权威的官方史料文献之一,是最有保存价值的权威史料。这是新编地方志在当代的文化价值定位,也是地方志在信息爆炸式扩张的时代得以存续的理由。应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要求,对地方志的功能定位和工作机制做出新的理解。摆脱地方志困境的唯一出路是着力于功能创新、内涵创新、机制创新和学科建设,实现转型升级,使地方志真正发挥其社会主流价值文化载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敌人在冀中进行"五一大扫荡"之后,又对冀西进行"扫荡"。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惨绝人寰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由于敌人不断"蚕食",根据地日益缩小,使我军的补给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当时没有粮食吃,只能吃马料(黑豆)和野菜充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我们有一个比较安全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公债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战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为筹措抗日经费、开展经济建设和赈灾救灾发行了20余种公债,对巩固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与财政、坚持持久抗战起了重要作用。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公债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战时公债的一些特点:第一,从公债面额的货币单位看,有14种公债是以法币作为面额单位的,除此之外的8种则以各抗日根据地发行的货币和银元作为公债面额单位。第二,各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公债,绝大部分是由根据地各阶层群众认购的。公债的发行方式大都采取政治动员的方式进行,因此公债按债券面额十足发行,没有任何折扣,而且公债的利率比较低,甚至有的是无息发行。第三,在各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公债中还有少数是实物公债,在抗战后期法币迅速贬值的情况下,起了保护持券人利益的作用。第四,从根据地公债的偿还来看,各抗日民主政府采取了极为认真负责的态度,大都已清偿完毕。总之,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公债具有种类较多,名称不一,公债面额、单位各异,用途、利率、偿还期限等也各不相同的特点。这种差异性较大的特点,能较好地因时、因地制宜地解决各根据地所面临的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19.
华北敌后战场上日军对八路军的进攻常通过扫荡作战进行.冀中军区在1942年5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发动的大扫荡中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除了日军本身实力占优、战术上进行一定调整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日军此次作战不是一般扫荡,而是以彻底摧毁冀中根据地为目的的作战.冀中军区没有在扫荡初期及时觉察到这一点,只以一般扫荡来对待,最终在局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被迫转移.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钱币》2008,(2):12-12
由内蒙古钱币学会编撰,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内蒙古革命根据地货币史》,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之际与广大读者见面。全书17.4万字,真实记录了从抗日战争爆发到全国解放这一时期建立在内蒙古境内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绥蒙解放区和东蒙解放区的货币发行种类、时间、版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