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邕字伯喈,东汉后期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圉镇)人,仕汉至左中郎将,故人称蔡中郎。他学识渊博,著作繁富,有文集传世,在史学、经学、文学以及音乐、书法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被当时人称为“旷世逸才”,是东汉一代同班固比肩,与张衡齐名的人物。但因晚年受董卓厚遇,有感激之情,而为王允所不容,死于非命。自宋明理学兴,蔡邕便成为贬责的对象。人们斥他对汉室不忠,有好事者又虚构了他不孝而为暴雷震死的故事。南宋时这个故事就成为说唱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音乐奇才蔡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邕(132~192) ,字伯喈 ,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西南)人 ,汉代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按照汉代的风俗 ,在宴饮聚会之时 ,宾客间常常有相邀起舞的习俗(“以舞相属” ,有点类似于现代的“交谊舞”) ,如果被邀请者不按规矩起舞 ,就是失礼。这种风俗从汉代一直延续到魏晋 ,都是盛行不衰。蔡邕就因为不起舞 ,致使灾祸临头。汉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时 ,蔡邕因为上书议论朝政阙失 ,被人诬陷下狱 ,流放到五原。9个月后 ,正好遇到大赦 ,这才宽宥了蔡邕 ,使他免于继续流放 ,还归本郡陈留郡。当他正要起程回家时 ,五原…  相似文献   

3.
谈敖山与隞都地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近年来一些报刊文章,在谈到敖山与都时,都认为:今之邙山即古之敖山。有的认为今郑州小双桥遗址即古之都。有的认为今郑州商城遗址即古都遗址。有的直接说:“今之郊山即古之敖山,都的地望,文献上有河南敖仓说、河北说和陈留浚仪说三说。笔者认为,都之名,当从敖山之敖而来,仲丁迁,是迁于敖地,在敖山周围地区即为敖地,仲丁迁都于敖地,故有都之称。小双桥遗址具有都邑遗址的条件和性质,其位置又处于敖山即古之敖山地区,这就与部地望相合,由此说明该遗址当属都故址。”①此说得到一些人赞同,认为:“小双桥商代都邑遗址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关于春秋时古赖国的地望问题 ,自汉晋以来有两种不同观点 ,一种认为应在今河南息县东北的包信镇 ,另一种认为应在湖北随县 ,即今随州市。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调查 ,我们认为河南息县说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5.
近代学者钱穆先生《周初地理考》一文,首倡周道始兴晋"邠"之地说。此说似乎对《左传》、《史记》传统的秦"豳"说具有一种颠覆性,但由于钱先生所立论依据有缺憾,故对传统秦"豳"说实难撼动。  相似文献   

6.
西周、春秋时期,在今河南南阳之南、汉水之北,有一个名为邓的诸侯国。而邓国的国都在哪里?历史上多有异议。近年来学术界争论更加激烈。笔者认为,西周、春秋时期的古邓国都城,秦、汉、魏、晋时期的古邓县在今河南邓州市(原邓县)境内。  相似文献   

7.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汉疏勒城今地之争戴良佐1990年7月15日盛夏,随奇台县文管所干部,抵达了著名的石城子汉城堡遗址。这个遗址是新疆境内已发现的汉代文化遗址之一,1978年列为奇台县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为昌吉州级首批文物保护单位。一.汉疏勒城今地之...  相似文献   

8.
东汉时有两个蔡邕,连取的字也相同,都叫“伯喈”,两人又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名人。因此,在元末明初两部经典性的文学名著中,已把两人混合为一了:一部就是小说《三国演义》,另一部是戏曲《琵琶记》。《三国演义》中的蔡邕本是汴州陈留(今河南杞县)人,因受董卓重用...  相似文献   

9.
南宋著名学者洪兴祖著有《论语说》一书,朱熹称"其说多可采",并在《四书集注》中多有采用,惜其书早佚,今已难窥其堂奥。1997年笔者曾同友人一起辑得洪氏《论语说》佚文20余条,刊于《文献》季刊。近年来,笔者又陆续新辑得洪氏《论语说》佚文50余条,并略加疏证之。凡原《洪兴祖论语说辑佚》中之阙漏者,亦一并订补之。  相似文献   

10.
五代十国时期,在今四川境内的封建割据政权有王建建立的前蜀政权和孟知祥建立的后蜀政权。两蜀政权就其综合国力实际上在群雄割据的十国政权中与梁、唐、晋、汉、周五代的中原政权以及吴、吴越、南唐的江南政权在中国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中原地区兵荒马乱,  相似文献   

11.
说笄     
吴爱琴 《史学月刊》2007,(1):134-136
笄是我国古代不论男女都常用的发饰。《说文》释其为“簪也,从竹”。《仪礼·士冠礼》:“皮弁笄,爵弁笄。”汉郑玄注曰:“笄,今之簪。”(《仪礼注疏》卷二,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50页)可见笄是一种簪发工具,早期称为笄,大概从战国以后而改称为簪。中原华夏民族是一  相似文献   

12.
伊尹生于空桑,何地人呢?历代以莘与空桑而来,众说纷纭,二千四百多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当我们打开有关史籍,就会发现,伊尹的出生地和躬耕地有八种说法:一说商代方国,今山东曹县西北,“商有先,邳”。二说西周,在陕西邰阳县东南,“赞女维莘”。三说隋大业邑县置,今山东莘县。四说春秋卫地,今山东莘县东,“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五说春秋蔡地。“荆败蔡师于莘”。六说春秋虢地,今陕县东南,“有神降于莘”。七说春秋卫地,今邑县北,“晋侯登有莘之墟……晋师陈  相似文献   

13.
西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西晋"八王之乱"还未平静,胡人趁机起兵,于是中原大乱,史称"五胡乱华"。陈留圉人江统预见性的提出了戎狄内迁与华杂居有产生社会动荡的潜在因素。本文从"徙戎"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方面入手,分析说明"徙戎"不能根本解决夷夏间的矛盾。夷夏的和谐发展只能寄托于中原王朝推行开明政治和包容的民族政策上才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过去有人在论述周秦诸子时,作过一个推论,说“北方之学为史学为法家,南方之学为文学为道家,东方之学为六艺为儒家。”这在周秦诸子容或有此情况,秦汉以降则未必如此。下面是司马迁以下中国史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史学家的籍贯:司马迁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县)班固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县东)陈寿巴西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  相似文献   

15.
姬姓笱国当封于西周初期,其地在今陕西省旬邑县东之枸邑故城,周成王初年,笱国被陟封于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之临汾故郇城,笱国后为晋所迫,沿汾河流域南迁至今山西省临猗县之故郇城,晋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笱国为晋所灭,其遗族东迁于今河南省宜阳县南,笱国旧地遂并为晋邑,封于晋大夫原氏黯为采邑。  相似文献   

16.
西汉初年,汉匈(奴)白登之战,规模巨大,历史影响深远。然而,“白登”其名及其地望所在,古今学界向说不一。笔者近年三度深入实地野外考察,发现汉匈之战主战场白登山,为当今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阳高县三县市交界处高拔而范围广袤之采凉山。古来以北朝郦道元《水经注》为代表所说而为晚近学界所宗之汉匈古战场白登台,即当今大比例尺地图上亦即当地习称之南坡顶及其略西南的白登山———今马铺山,都不过是采凉山———汉白登山伸向西南的小小余脉而已。  相似文献   

17.
屈都乾位于今泰国东南部,在历史上也被称为都元、喀提加拉等.屈都乾地区曾被孟人、占人、高棉人及泰人统治过,在中西关系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汉晋时期,屈都乾就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华侨聚居地.但华侨史学界长期忽视了对它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有关史料的分析,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一千多年前这个早期华侨聚居地.  相似文献   

18.
今黔、川东、湘、鄂西一带,属古黔中文化圈,乃苗、土家、汉(客)等民族世代杂居地,其傩本为中原文化之播生品。但近却流行苗傩、土家傩之称谓,且常堂而皇之地见诸于报端,更有冠其为“活化石”者。为有利于华夏祭祀文化堆积之开掘,实事求是地认识傩,笔者在对  相似文献   

19.
纵观闽西之历史,龙岩与新罗,有其渊源之关系。古之闽西,在夏、商年代,按地域属扬州,西周属“七闽”地,东周为越国地,秦属闽中郡,汉为南海王织的封地,后为会稽郡治县(后汉更名为东侯官)地,三国属吴建安郡。在三国以前,未有县以上行政建置。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  相似文献   

20.
盗墓,是渊源古远的社会文化现象。盗墓行为,是和人们起初随葬生活消费品乃至发展为厚葬的情形同时发生的。民间自发的盗墓行为历代都可以看到。魏文帝曹丕说:"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晋人皇甫谧说:"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无不发之墓也。"都指出了盗墓现象的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