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河东道代州“贞观四年,又督灵州”,又“今督代、忻、蔚、朔、灵五州”。代州都督府所管代、蔚、忻、朔周州皆在河东道北部,按同书及《元和郡县图志》,自武德二年于关内道西北置灵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开元二十一年又置朔方节度使,终唐之世为关内道西北之重镇。河东道之代州总都督府管下不应有此飞地。此二处“灵()”当为“云()”之误。二、江南东道台州“(武德)八年,废始丰、乐安二县人临海”。殿本原作“八年废始丰、乐安三县人临海”。按《新唐书’地理志》台州临海县条注云:“武德四年析置章安县,八年省。”引日…  相似文献   

2.
黄展岳 《文博》2004,(5):69-69
读贵刊2004年第3期晏新志《张臣合墓唐俑品鉴》,文中据张臣合墓志“龙朔三年(663)授泉州刺史”,断“泉州为今福建泉州”,实误。查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宋梁克家《三山志》以及清代编修的《福建通志》、《福州府志》、《泉州府志》等史料,福建在唐初只有泉州、丰州、建州三州,其后增置漳州、  相似文献   

3.
唐朝建立后恢复了总管府制度。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其中大都督为最高等级。史载贞观中改都督府为上中下三等,取消了大都督等级。然而勾稽史料不难发现在记载贞观年间的史实中屡屡出现"大都督"的记载。在查阅唐代诏书和碑刻材料后,笔者认为贞观年间只有遥授都督而不之官的亲王才被称为大都督,实际官制中已罢废大都督的员额。直到龙朔二年唐廷才又恢复了大都督府的建制,而亲王遥授大都督的惯例仍旧保留了下来,成为定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图学社1983年版《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唐代江南东道一图,将沙县划在建州境内,似不妥。本图集编例称“府州县建置以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为准”,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九,“沙县,本宋置,属建安郡,隋开皇十六年废,武德四年又置,属建州,开元二十三年割属汀州”。又,韩偓《韩翰林集》卷二有诗《余寓汀州沙县……》本诗作于公元909年。可知自735年(开元二十三年)至909年,沙县均属汀州。那么,以公元741年为准的唐代江南东道一图则不应将沙县划在建州,而应归于汀州。  相似文献   

5.
近读校点本《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发现四则时间、官职、人名方面的错误和标点失误之处,今不揣浅陋,稍加辨证。 1.《长编》卷二○《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十一月辛卯》条(P.464)云:“以建州邵武县为邵武军。” 按:《长编》此处的“太平兴国四年”应为“五年”。见《太平寰宇记》卷一○一载:“邵武军,本建州邵武县地,皇朝兴国五年以户口繁会,路当要冲,于县置邵武军。”《元丰九域志》卷九亦载:“同下州,邵武军。太平兴国五年以建州邵武县置军。”《舆地广记》卷三四、《宋史》卷八九《地理志·福建路》记载同上两书。再查《福建通志·地理志》卷一《沿革上》亦云:“建州邵武军,太平兴国五年置。” 2.《长编》卷一七《太祖开宝九年九月癸酉》(P.376)云:“户部尚书致仕、赠左仆射刘熙古卒。”  相似文献   

6.
乾隆《泉州府志》及道光《晋江县志》关于“明代海防”的记载有几处值得商榷:一为崇武、福全、金门、中左、高浦五千户所的隶属;二是关于汤和于洪武二十一年,行视闽粤濒海地之事;三是永宁卫建置时间问题。查阅明朝时期相关史料可知,崇武、福全、金门、中左、高浦五千户所为永宁卫统管更接近史实;而有关汤和于洪武二十一年行视闽粤濒海地,筑城增兵,置永宁指挥使及崇武、福全、金门、高浦千户所之事确是史误;洪武二十七年为永宁卫建置的时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梁源  汪勃 《南方文物》2022,(3):86-89
本文探讨了泉州城遗址的沿革与发展,城内重要建筑的选址与建筑特色,反映出与泉州城相关的规划思想具有的特殊价值。相关考古工作可围绕城门、城壕、重要建筑遗址展开,从理清泉州古城的发展脉络入手,进而探寻泉州城内的功能分区、街巷水系的布局、重要建筑的分布,以解明唐宋泉州城的形态为核心,渐次复原古城在相关历史时期的面貌,为古城的保护、展示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唐前期东突厥羁縻都督府的置废与因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于贞观四年平定东突厥后 ,采用分建羁縻府州的措施以安置归降的东突厥部众。羁縻都督府的置废过程可分作前、后 2阶段。前期 (6 30— 6 4 6 ) ,共置 6府 ,即定襄、云中、顺州、州、化州、长州 6个都督府。后期 (6 4 7— 75 6 ) ,维持 4个都督府 ,即定襄、云中、呼延、桑乾 4府。重点论证 :《新唐书·地理志》所载的北开、北宁、北抚、北安 4都督府实际是顺、、化、长 4都督府的前身 ,换言之 ,后 4府实乃前 4府的更名和延续 ,并非同时存在 8府。化、长、 3都督府故地分布在“河曲”地域、顺州都督府故地则在燕山之北的大洛泊附近。定襄、桑乾 2府故地分布在“碛南”呼延谷以东的草原区域 ,云中、呼延 2府则分布在呼延谷以西的草原地带。 4都督府延续至天宝末年 (75 6 )而解体  相似文献   

9.
关于泉州与台湾血缘关系的研究,是闽台关系和闽南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通过清代泉州施氏民间族谱及相关史料,试述泉台之间这一血肉至亲的历史渊源,及对两岸人民的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作用。从一个侧面反映泉台关系。泉州施氏康熙年间迁往台湾据泉州府晋江县安平镇施钰著《续修房谱序》记载:吾宗先世,自固始入闽,迨宋绍兴进士大理寺评事公,分福清县高楼乡,来居晋之十八都,遂为浔海族祖。……传至十五世……居本部犬仑乡。……兴朝定鼎以来,又该谱云“十六世太高祖鹿门公(讳秉,字国侯)方徙安平”,后施秉任职台湾,家居台南镇北坊。该谱又云“高祖澹亭公(讳世榜,字文标),娶安(平)之墩黄,继配曾姓,遂家焉”。自此,南浔(衙口)施姓一派定居安平港。  相似文献   

10.
1981年秋,榆林县马合乡打拉石村村民在周家梁上挖土时,刨出一枚陶印。印为陶质方形,边长5.5、厚1.4厘米,正、背两面都有文字,阳文篆书,有边框。正面中间被铲去一块。经聂新民同志识读,正面为“夏州都督府之印”,背面为“银州之印”。夏州都督府,只有唐代贞观二年至天宝元年在陕北靖边县统万城设立过,都督府内置都督。唐其它时期州内置刺史、团练守捉使等官职。据《旧唐书·地理志》“夏州都督府:隋朔方郡。贞观二年讨平梁师都改为夏州都督府,领夏、绥、银三州……。”又《旧唐书·职官志》“魏黄初二年始置都  相似文献   

11.
正军器监是唐代的武器生产部门,~((1))在唐代前中期屡置屡废,尤其是开元年间更有北都军器监之设,致使各部史书对其置废时间记载不同。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考证,以还原唐代军器监的置废情况。一中唐之前军器监置废时间关于军器监置废时间的相关记载,《通典》曰:大唐武德初,置军器监。贞观元年,罢军器大监,置少监,后省之,以其地隶少府监,为甲弩坊。开元初,复以其地置军器使。至三年,以使为监,更置少监一员……十一年,悉罢之,复隶少府,为  相似文献   

12.
陈志泽 《福建旅游》2004,(12):13-14
走进落满阳光和彩霞的广场,文庙就映现在眼前了。见过多少回的泉州文庙,仿佛我才刚刚认识似的,它的气派令人惊异。我不觉停住脚步,久久朝它凝望,像是生怕匆匆跨入它的门槛,匆匆地浏览,亵渎了这一座千年圣殿。说来文庙到处可见,其模式也大体相似,但泉州人毕竟特别一些,当年建文庙也就建得特别。一是大,大到如同明代蔡清所说的,“盖举闽之学宫,未有若斯之盛者”,居八闽之首;二是附属建筑多,少见的宏伟、繁复,占地百亩。当然,泉州和全国各地建文庙,都因为当时统治者的提倡。  相似文献   

13.
<正> 唐代扬州是淮南道的首府,从高祖武德九年(626)改邗州为扬州后,扬州成为大都督府所在地。当时扬州领江都、六合、海陵(五代于此置泰州)、高邮等四县,这四县只有二五三千一百  相似文献   

14.
泉州历史文化悠久,2003年发现唐代贞观年间唐墓,为了解泉州地区的青瓷制造以及当时的葬习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南康州建置诸说的考辨,就南康州之名的由来以及南康州的建置时间进行了新的论证。认为唐初武德年间,析端溪县置州,之所以名南康州,其一是因为唐代以前岭南地区极有可能建置过康州,其二是相对于武德元年所置西康州而言。南康州建置时间当为武德四年(621)。  相似文献   

16.
談德化窰     
(一) ‘大清一統志’說:‘唐貞元中,析永泰之歸義鄕,置歸德場。後唐長興三年,陞為德化縣’(卷二百七十二第十頁)。清雍正十二年,始劃德化縣歸永春州管轄,以前屬泉州。泉州在唐天寶年间叫清源郡,屬江南东道。宋太平興國初,改平海軍節度,屬福建路。元、明改稱泉州。這是德化縣簡略的沿革歷史。德化縣位於福建省的中部,境內戴雲山,最高峯達二千公尺,是福建省的‘脊梁’。‘新生代之紅砂岩,……在本區  相似文献   

17.
松潘古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潘,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重镇。远在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就在今松潘城北的元坝子设立了湔氐县。那时的交通,依靠畜力,已相对发达。汉代在此改县为道,进一步走向繁荣。三国迄隋,设立县治从未间断。至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太宗贞观二年(628年)置都督府,羁縻生羌部落。极盛之时领羁縻州达一百零四。由唐迄今,千三百余年,故松潘又有“千年古城”之说。  相似文献   

18.
勾海燕 《北方文物》2018,(1):98-102
渤海国是唐朝管辖下的地方政权,与汉代所置的渤海郡并无关系。渤海国的称谓是有变化的,如建国初称“振国”或“震国”,唐朝册封后称“渤海”、“忽汗州”、“渤海都督府”、“渤海国”等,辽灭渤海后称之为“东丹”、“东丹国”等等。在这些称谓中,并没有“渤海郡”一称,在此通过查找史料中对渤海国事例的相关记载,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诸蕃志》“南毗国”条载有时罗巴、智力干父子居于泉州城南的记载。新发现一方南宋时期泉州市舶提举郭晞宗的墓志铭,墓志铭中记载了关于郭晞宗在泉州任职期间积极处理市舶司积累的问题,得到当时外国商人的认可,促进了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后因病在泉州去世。墓志铭中记载了当时的印度商人祭拜郭晞宗,这是以往研究中未被重视的一段史料。  相似文献   

20.
黄强  张克 《北方文物》2011,(3):76-80
满族的先世、明清之际的女真人共同体满洲人核心主体建州女真,与清王朝皇族爱新觉罗氏,均在古代东北的建州发祥。但建州在何处,史无定论。通过对渤海国所置之率宾府与建州、明初建州卫、最初的建州女真的探讨与解析,来论证建州的确切位置与建州女真到底从哪里出发,三迁后在辽东形成新的建州女真(五部)先后统一东北与全国,建立大清王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