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上说大禹     
汉阳的龟山古名大别山。传说大禹治水初登此山时,山南江汉奔腾,春水凝绿;山北依然朔风凛冽,水冷草枯。惊奇之中,大禹脱口而出:一山观两景,真大别也。就是在这大别之地,大禹历经三载苦治,没有成效。为了帮助大禹,一只灵龟直扑水妖,汉江终于疏导成功,波涛顿时平静如镜,为了保护治水成果,灵龟遂化成一座山。大别山因而又得俗名龟山。  相似文献   

2.
<正>四、从《禹贡》大别山看先秦汉水入江口既然《禹贡》大别山在汉末庐江郡安丰县西南,就是现在的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及其余脉,而不是汉阳城北郊的龟山,那么“汉水东行触大别之陂,南回入江”又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3.
柏泉这个地名由来已久,历代相传是夏禹治水途经大别山(今汉阳龟山),常坐在一块石砚上休息,他为了不让砂石淤塞江河,便植柏树于山头.日久天长,有两株参天古柏的根,延伸到了景德寺左侧月塘最大的一口井泉眼底,状似活鱼相对喷泉,如鲤鱼戏水.每遇天旱,周围湾子的乡亲就到这里汲水饮用.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泉眼取名“柏泉”.将这地区也定名为“柏泉”.  相似文献   

4.
“大江发源于青海高原,会纳百川,浸成巨渎。……若论风光之明媚、形势之雄奇,盖未有过于武汉者。以有黄鹤楼、晴川阁夹江而峙,可收上下四方壮观于眼底也。汉阳龟山,旧名大别,其东麓有禹功矶,相传为大禹治水成功处,后世为禹王祠祀之。……”这是我国著名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在其名文《晴川阁修复记》中饱蘸激情赞美长江,赞美武汉,同时亦赞美在武汉治水成功的大禹。如今,在紧邻晴川阁的汉阳江滩上,仅用一年半时间,建起了气势恢宏的大禹神话园,使汉阳美景又添新的亮点。回顾神话园筹建历程,说明并解析神话园文化内涵,是饶有兴味的。  相似文献   

5.
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够成功,自身优秀的领导素质很重要。 大禹克己奉公,为了救世济民公而忘私,甚至甘愿牺牲自己。孔子赞美大禹说,大禹顾不上考虑自己住房条件的低劣,而尽心力于水利建设;富有天下而不贪图享受。《淮南子》也说:大禹治水的时候,鞋和帽子丢了都顾不上管,这可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为了争夺治水的有利季节。  相似文献   

6.
河南信阳市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阳市在河南南部大别山北麓的一个小盆地内,溮河沿城南东流而过,河南岸有贤山和龟山,河北岸(市东北约三里处)是阳山和虎头山,两山拔海二百五十公尺,沿城北郊蜿蜒西去。在阳山西端将尽处,突起一驼峯,称虎头山。在阳山与虎头山间为一小土丘,土丘西南侧有常年蓄水的池塘,塘周围佈满着绿油油的青草。在这个向阳的小土丘中部,堆積着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物(插图一)。  相似文献   

7.
辽宁建昌龟山一号辽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11月,辽宁省建昌县喇嘛洞公社下五家子大队农民于村西北约300米的龟山南坡,发现辽代砖室墓一座。当时在这里插队的干部马冀光、朱韵年同志立即写信报告有关部门,朝阳地区博物馆及时派人会同县文化馆对此墓进行了调查与发掘,编号为龟山一号辽墓。经调查,下五家子龟山是一处辽代墓地,在一号辽墓附近,还分布有其它四、五座辽代砖墓。龟山是一座海拔约150米的缓坡丘陵,一号辽墓位于半山腰,大体坐北向南,东、西两侧为龟山两翼环抱,下五家子村坐落在山下,大凌河自西南绕经村头向东北流去(图一),南面是一片开阔的冲积平原,整个地势呈"椅子圈"形。  相似文献   

8.
澄海市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平原,地处韩江的两个出海口之间。龟山位于澄海市西北的上华镇北陇村以东,南距澄海市约4公里,海拔47 9米,横卧在东溪河的西岸,是一座孤峰(图一)。20世纪40年代,意大利学者麦兆汉在北陇村首次发现龟山遗址[1]。1983年5月,澄海县文物普查队的蔡英豪、陈跃子、陈瑞和等再次勘察了该遗址。1988~1992年,广东省博物馆文物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会同澄海市博物馆、汕头市文管会,对龟山遗址进行了3次发掘,揭露面积达530平方米。调查表明,在龟山山顶及其东、西、南面都有文化堆积,分布范围近2万平方米。其中只有南面的…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10日(农历六月初六,大禹诞辰),在都江堰市国家森林公园纪念大禹的御龙宫举行了"四川夏禹文化研究"筹备会。自1995年4月以来,四川省史学界、水利电力界、文博考古界、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已在此召开了两次富有成效的学术讨论会。以大禹纪念地、大禹文化起源地的探讨和弘扬大禹精神为中心,展开学术研讨,共收到论文30余篇,编出一本《史料集》。《人民日报》及省、市许多报刊曾为此发布消息或转载论文。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从北京发来贺电。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一、夏朝和夏文化是客观存在。大禹是华夏民族的伟大祖先、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0.
大禹三考     
大禹出自何方?古老的《尚书》里没有说。我国第一部正史《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75),为了论证东方是“物所始生”,西方是“物之成熟”,因此有“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条规律,在《六国年表》引言中列举出自西方的大禹、成汤、周文王三位古哲为证。关于大禹出于何地,司马迁明确指出:“禹兴于西羌”。  相似文献   

11.
据史料记载,大禹生于北川,是中华民族继炎黄二帝之后的又一人文始祖。他将毕生心血倾注于为民造福,他治理水患、平定九州、建立夏王朝,利在千秋,功德无量。北川将通过打造中国大禹文化之乡,塑造"大禹故里,文化北川"的区域形象,使大禹文化成为北川的特色文化旅游名片,带动北川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58年1月,浙江省绍兴县人民委员会对大禹陵和兰亭进行修复,我参加了施工前的调查、计划工作,现将调查所得分述于后:大禹陵在绍兴市东南约十二里的会稽山麓,出绍兴市稽山门由水路可达,古人所谓"山阴道上",风景确是明秀宜人。现在该处建筑群计分:(一)大禹陵,(二大禹庙,(三)大禹寺。三者皆在一地,后二者因前者而产生,如以建筑而论,当首推大禹庙。大禺庙的历史,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一说:"大禹庙在县东南,少康立祠于陵所、梁时修庙,……宋政和门年(公元1114年)敕庙额曰告成,东庑祭嗣王启,而越王勾践亦祭别室。……郡境尚有四所,一在山阴县西涂山,一在山阴县蒙搥山,一在  相似文献   

13.
大禹赶石的故事 大禹圣人凿开了三川东面的山岭,把积在三川的水全部引了出去。但居住在山两面的百姓却来往不便了。人们站在黄河两岸的山上,对面可以说话,但就是过不去,大禹圣人看到了这个情形,想在寺沟峡山谷上修一座石桥,方便两岸的百姓,又设了祭坛,祭祀上天,请求天庭赐给赶山鞭,上天就给大禹圣人赐了条赶山鞭,大禹圣人得到赶山鞭后,从积石山上往下赶石,大禹圣人赶石时,不叫赶石,而叫赶牛,他把所赶的石头,吹了仙气变成了石牛往下赶。  相似文献   

14.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涪州(今涪陵市)曾于“咸淳二年(1266年)移治三台山”。 关于宋末涪州移治的三台山,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九释作龟山:“龟山在州东北。《志》云:一名三台山,在黔江东岸。宋咸淳三年尝移治于三台山,即此”。按顾氏所理解的龟山,在涪州东北,今乌江东岸。此说既出,其后的学者莫不以此作为定论。  相似文献   

15.
禹生北川信有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禹 ,这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我国炎黄以后的又一人文初祖、夏王朝的奠基者 ,究竟生于何处 ,是研究大禹不能不研究的问题。“大禹生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北周武帝天和元年 ( 566)置北川县 ,唐太宗贞观八年( 634 )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 ,唐高宗永徽二年 ( 651) ,并北川县入石泉县  相似文献   

16.
焦娜娜 《黑龙江史志》2013,(17):125+128
大禹是我国上古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因而对他的学术研究也时而有之。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大禹的生平研究、大禹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与大禹相关的传说、神话上,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而通过对大禹研究学术史进行的梳理,也可以发现当前上古史研究中的一些趋向,从而对中国上古史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福建路南剑州将乐县(今属福建省)人,著名学者、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历任汀州司户参军,浏阳、余杭、萧山知县,秘书郎,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晚年隐居龟山,潜心专事著述讲学,史称龟山先生。杨时尊师重道程门立雪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毕生精  相似文献   

18.
<正>进入震后汶川县城的213国道路口,一尊当今最大的大禹铜像雕塑屹立于群山与岷江之间。该铜像高16米、重30吨,大禹头戴斗笠、手执耒锸,身着蓑衣,双脚  相似文献   

19.
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进军大别山的过程中,我野战军第一纵队为了保证主力休整和建立根据地,决定由二十旅担负迷惑敌人,拖住敌主力的任务。但由于指挥不当,该旅五十九团遭受了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在神话与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禹与其妻涂山氏婚姻并不和谐,时常有矛盾发生,晚年之时的大禹还将王位传于伯益,而并不传于才能出众的启,从两方面看,启很有可能不是大禹的亲生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