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满刺加王国与明朝中国的外交关系 朱棣于1402年7月30日称帝后三个月后就派大批使者出使暹罗、爪哇、琉球、日本、苏门答剌以及占城等国家。同时明令宣布,欢迎各国使者前来中国,明朝政府一律以诚相待,积极鼓励各国和明朝中国在政治上建立外交关系,以及在经济上开展贸易。对于携带土产到来中国进行贸易,中国政府不加干涉。甚至对于一些误犯禁令的违禁活动,也网开一面,不加以治罪。  相似文献   

2.
7至9世纪中国处于隋、唐王朝统一、繁荣时期,与南海(今东南亚地区)诸国交往更为密切。本文论述隋唐王朝对在今中南半岛北部设置的交州、安南的治理,并对中南半岛上的林邑(环王)、扶南、真腊等国,骠国以及今马来半岛诸国,室利佛逝国和今马来群岛诸国的地理位置、建国历史、经济、文化状况作了探索,进一步论述它们与隋唐王朝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明清的册使及其使录明清琉球使录,保存有重要的中国海疆史地资料和琉球史地资料。使录缘起自琉球的职贡及明清的册封。“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琉球东南蕞尔,隋招之不至,元詟之不服,迄明初,始入贡称臣,世为属国。”明初,国分为三:中山、山南、山北,其王皆以尚为姓;而中山最强,后并山南,山北而有之。明太祖于洪武五年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元政不纲,天下扰攘,“联起布衣,开基江左,……定有天下之号……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于是,“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隋载入朝,贡方物。  相似文献   

4.
泉州为我国宋元时期对外交通大港.往来地区包括今天的印度支那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波斯湾沿岸、阿拉伯半岛乃至埃及、东非和地中海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泉州对外交通的航线主要有三条:一是自泉州启航.经万里石塘(今我国西沙群岛)至占城(今越南南部),再由此转往三佛齐(今印尼巨港附近)、阁婆(今爪哇)、渤泥(今文莱)、麻逸(今菲律宾民都洛岛)等地,史称“东洋航线”;二是由泉州放洋过南海.  相似文献   

5.
琉球与福州一水之隔,位于福州东面大海中,径直海面距离1700里。站在鼓山顶,在天气晴朗、海上没有云雾的情况下,可以隐约见到琉球群岛。中国人早在隋朝时就发现了琉球。《隋书》、《宋史》上称“流求”,《元史》上称“瑠求”。隋元两朝都曾遣人往琉球,劝谕琉球臣服,均无功而返。到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派遣行人杨载赍诏书往琉球劝谕,获得成功。琉球中山王察度首次派遣其弟泰期到中国朝贡。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的琉球(今日本冲绳县)移民政策,对于明代中外关系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迄今仍有深远的历史影响,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随着明初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朱元璋十分重视对海外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他遣使外夷,诏谕四海,“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还立下遗训,将朝鲜、日本、琉球等一些国家列为不征夷国。存这种海外政策的实行下,许多国家与明朝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尤其是东南海上的琉球岛国,自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遣杨载诏渝琉球始,至明朝灭亡,中国与琉球始终保持着贸易往来的友好关系。但是琉球毕竟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的岛国,“地无货殖”“商贾  相似文献   

7.
元朝统一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藏区,行使中央权力的有效管理达100多年。公元1368年,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风云中乘势而起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号洪武,国号大明。是年秋,明军挥师北上,攻取元大都,元顺帝北逃。中国中央王朝再演鼎革故事,全国各地纷纷弃元而归附明朝,藏区也不例外。招抚藏区旧元官员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廷派遣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深入藏区,招谕故元官员和各部僧俗首领前来归附。洪武三年(1370年)夏,明军大破驻守在陇右定西地方的元军劲旅,并分兵力由临洮西进,一举攻下西北重镇河州。河州本元朝“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相似文献   

8.
印尼所藏中国古陶瓷考察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陶瓷早自唐代即有大量制品输往海外,但因史书未见记载,只能凭海外出土或海底沉船出水的实物加以论证。幸有宋人赵汝适《诸蕃志》与元人汪大渊《岛夷志略》等书传世,始为我们研究当时陶瓷器外销问题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文献资料。前者所记我国输出陶瓷的国家有15处,而后者竟达44处之多。其中列举的三佛齐、兰无里、阇婆、西龙宫、爪哇等处均属印尼领地,所记输出的陶瓷品种有青瓷、白瓷、青白花瓷器及处器(应是龙泉、  相似文献   

9.
王直评议     
在以前的史籍和教科书中,王直一直是明嘉靖时的海盗和倭寇头目,大有十恶不赦的味道。现在看来,有重新加以评价的必要。一、王直其人王直(《明史》、《明书》作汪直),号五峰,徽州歙县人。少不得志,任侠好义,在同伴中威信甚高。嘉靖时,海禁虽较以前更加严厉,但因海外贸易利润高,私人出海贸易仍在继续进行。嘉靖十九年,他和叶宗满等人往广东,“造巨舰,将带硝黄、丝绵等违禁物抵日本、暹罗、西洋等国,往来互市者五六年,致富不资。”(范表:《湖寇议后》)从此当起了海商。  相似文献   

10.
贿赂者,私赠财帛以行请托也。它污染风气,败坏吏治,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格格不入,历来为正人君子所不齿。古往今来,不少重品节、轻钱财的士大夫挥毫作诗,以明不受贿、不行贿的高洁心志。不受外国馈赠明朝建立以后,与交南(今越南)友好往来,并常有使者互访。一年金秋,明太祖派翰林院侍讲刘璟出使交南。刘璟访问结束辞归时,交南国王赠给珍珠、犀角、象牙等稀世宝物,意在使刘璟在明太祖面前多多美言,以不受大明这个天朝大国的侵扰,保边境安宁。刘璟一物不受,辞谢道:“奉命出使,唯在为两国交好,馈赠之物不敢妄取。”刘璟走后…  相似文献   

11.
佛像起源     
《山茶》2011,(5):32-33
大多数人对“佛教”与“佛”的认识,通常源自佛寺、佛堂、佛龛中的佛像.这种”以形象教人”的传统还使佛教拥有了“象教”的别称。但在佛教产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间都并无制作佛像之举。早期的佛教艺术通常以菩提树、足印、法轮等意象象征佛陀.甚至用空白来表示佛所存在的空间。佛像的出现则与希腊文化的影响、希腊雕塑技艺的传入有密切关联,希腊文化统治地中海地区和中东地区的”希腊化时代“,恰是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执政时期。阿育王将佛教奉为国教.向外派遣使者传播佛教.这些使者带回了古希腊对人体美的崇尚、对人体细致的观察和表现,以及他们精湛的雕塑技艺.而诸如此类的艺术思想.不可避免地对佛教徒和工匠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邵立志 《文史月刊》2012,(Z3):95-95
<正>一、历代关于《敞笱》主旨的歧说《敞笱》的主旨,历来分歧较大,有不同说法,比较有说服力的有以下几种:(一)刺文姜说《敞笱》,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淫乱,为二国患焉。作《敞笱》诗者,刺文姜也。所以刺之者,文姜是鲁桓夫人,齐人恶鲁桓公为夫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于齐与兄淫乱,为二国之患焉,故刺之。文姜淫乱由鲁桓微弱使然,经三章皆是恶鲁桓以刺文姜也。此诗鲁桓身后所作,故首《序》直言刺文姜也。(二)刺鲁庄公说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国收藏的唐代一行等人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人民两千多年来一直有着密切的友好交往,其中,包括着两国佛教僧侣之间的往来。七世纪至九世纪,日本不断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来,同时,还派大批留学生随使者来中国。这些留学生中,不少是"学问僧"、"请益僧"。他们在中国各地巡礼,研究学问,回国时就把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带回本国。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到日本,沟通两国的文化和学术。佛教僧侣的互相往来,以宗教活动的形式,构成了中日两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明政权的日趋稳定 ,洪武六年八月 ,朱元璋同意了翰林词臣提出的建议 ,从洪武六年九月到七年五月纂成了一百卷的《大明日历》 ,稍后完成了仿照唐代吴兢《贞观政要》之体的《皇明宝训》 ,使左、右史记言、事的史学传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这一国史纂修的活动中得到了体现 ;也开启了明朝国史纂修史上《实录》和《宝训》连带纂修的重要修史制度。这一时期编纂的《日历》名称和体裁虽与唐、宋的日历相同 ,其实它只是利用了它们形式上的特征 ,并非是实际意义上的“日所录事”。  相似文献   

15.
14世纪末15世纪初,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南亚、东南亚各国之间矛盾重重,地区局势严重不稳。这既削弱了大明帝国在此地区的影响力、有损“天朝尊严”,又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还成为东西交流和人类进步的严重障碍。永乐大帝依靠自己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本着其父洪武大帝制定的“海外蛮夷,有为患于中国,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不可辄自兴兵”的原则,派遣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庞大的舰队几下西洋,通过多方面努力,最终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爪哇海域黑石号、印坦号、井里汶号三艘唐至北宋时期的沉船资料的分析,结合宁波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以及明州港与东南亚、东亚诸国的贸易材料,我们得以对唐宋明州港对外陶瓷贸易的发展及贸易模式有所了解:8世纪晚期开始,明州作为越窑的启运港,是扬州港对外贸易的附属港口;9世纪晚期,明州作为越窑产品的主要外销港口,直接面向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诸国。明州港和东南亚的贸易模式是与室利佛逝巨港间的转口贸易,其主要商品即越窑瓷器。这种贸易方式保持着一种连续和稳定的状态。而发现于西亚、中东的越窑产品,主要是从巨港运出而非明州港。而在跨越印度洋贸易的过程中,伊斯兰商人作为一股重要力量,不但参与海上贸易过程,还可能通过订货的方式影响到包括长沙窑、越窑等瓷窑产品生产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的交往,早在汉晋时期就见诸记载了.至隋时,日本开始由政府组织小规模的遣隋使来中国考察访问,沟通关系,引进中国的文化.唐时,更进一步大规模地派遣。据《新唐书》和日本史籍的记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的二百六十四年间,日本共派十九次遣唐使。每次除遣唐使节外,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侣,常达五、六百人。他们归国后,把大唐先进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土地制度和税制方面,日本模仿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授受法”和“租庸调”.所谓“班田授受法”,即计口分田,男女  相似文献   

18.
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费信《星槎胜览》记载,当时各国统治者纷纷遣使“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不仅促进了中外官方和民间海洋贸易,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侨民在侨居国的地位,使散居海外为数众多的华侨,与祖国紧密地连在一起。从此,海外华侨在政治上有了靠山,有了后盾。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使海外华侨不仅免遭外国的凌辱、屠杀,而且得以顺利重建家园。尤其当时曾有一部分随郑和下西洋的人留居东南亚,如文莱、爪哇等地,就有不少广东、福建人留居,成为华侨。他们所带去的中国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音乐美术、文学艺术、生活习俗、生产技能、商业贸易等对侨居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提到齐、楚、秦、赵等国均有日者,目前仅出土有秦简《日书》,齐、楚、赵等国《日书》则未见。但云梦秦简《日书》实际上是战国《日书》的一部杂抄,其中包括了不少楚国《日书》的内容,使我们有可能据以探索楚国《日书》的大致概貌,谨钩稽如次。 (一) 《岁》篇,793~796简: 刑夷、八月、献马岁在东方,以北大羊(祥),东旦亡,南遇英 (殃),西数反其乡(向)。夏夷、九月、中夕岁在南方,以东大羊(祥),南旦亡,西禺(遇)  相似文献   

20.
李鹏飞 《沧桑》2009,(6):24-25
明代中后期,白银开始成为通用货币,整个社会对白银产生了迫切而巨大的需求。由于中国白银产量有限,所以向海外寻求白银就成为当时获取白银的重要途径。而这一时期,海禁的解除、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东来贸易,使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而海外的白银也因此大量流入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