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司徒雷登(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他在《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中特辟一章,点评民国的显贵们。通过他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中国上层的各类景象。  相似文献   

2.
周利成 《世纪》2020,(2):66-68
1946年7月,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推荐下,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司徒雷登为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同年10月18日至20日,应杭州市长周象贤的邀请,司徒雷登重回阔别已久的故乡杭州。重回杭州为亲人扫墓司徒雷登的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876年,他出生于杭州,从童年时代到做传教士,在这里生活了14年。他的乳母是一位本土妇女,因此,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杭州方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主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是何许人也?他是出生在中国杭州的美国人。后来作了传教士,又成了燕京大学校长,直到美国政府任命他为驻华大使。他的一生是跟中国的命运有密切的联系。作为燕京大学校长,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是有贡献的,作为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的美国大使,在中国是不受欢迎的。l949年,国民党兵退台湾岛,大陆解放了。作为传教土,他本人不愿意走,作为美国驻华大使,他奉美国政府之命,暂时留在中国,他反正是没有走。中国大陆解放了,到处是欢乐的人群,游行的队伍发出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司…  相似文献   

4.
<正>1876年的一个夏日,一个名叫司徒雷登的美国男孩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座寓所中。此后,这位美国人在中国生活了整整五十年,他曾是传教士,曾是著名学府燕京大学的创办者,还曾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他在中国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却也因此而饱受争议。有人说,司徒雷登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争议的外国人。这样的观点,其实并非没有道理。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知道司徒雷登这个名字,是通过毛泽东的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曾被选入中国内  相似文献   

5.
司徒雷登“魂归”杭州城,折射出中国开放的气度与胸怀司徒雷登这个名字,因为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而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当时在美国驻华大使任上的他,奉命于1949年8月2日离华返美,时隔59年之后,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在美国相关人员的护送下,安葬在他的出生地,中国杭州的安贤陵园,并将他在杭州的故居,修缮一新,辟为“名人纪念馆”,了却这位既是美国人又是杭州荣誉市民魂归故里的心愿。对杭州“名人纪念馆”来说,亦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夏自强  蔡公明 《纵横》2012,(11):8-14
有这样一位美国人,他出生于中国杭州,说一口地道的中文,在中国生活了50年;他子承父业在中国传教、教书,一手创办了与清华齐名的燕京大学,并且担任校长达28年之久;后来他在国共两党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他,就是司徒雷登。司徒雷登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  相似文献   

7.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大势已去的国民党逃之夭夭。作为中国共产党支持者的苏联使馆已在此前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而与共产党为敌的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使馆却留在南京未动。这一颇为出人意料的局面所以出现,与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有关,中美关系史上的特殊一页由此衍生。‘坐着不动”乃有所图早在1949年初继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之后,中共军队进逼强管之末的南京,司徒雷登就在着手考虑美国使馆的去留。当时国民党政府准备南迁,司徒雷登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一个方案:1.随迁广州;2.按兵不动;3.召回华盛顿述职…  相似文献   

8.
在本馆所藏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中,有一封教育部长朱家骅在1946年10月间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函稿之中英文本,朱家骅在此函稿中对司徒雷登请其为在华各教会大学因经费困难赴美募捐事给予证明作了答复,文中并谈及了他个人对外国教会大学作用及中外教育文化交流的评价,可供研究这一专题之参考,特选出公布于后。文中括号内文字系原稿所有后被作者删节及修改者,为提供研究比较,特一并保留公布。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提议胡适参选总统前后——蒋介石日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年制订的<中华民国宪法>采取内阁制,实权在行政院,总统虽位居元首,但只是"虚位".蒋介石追求实际权力,对"虚位"不感兴趣,曾拟退出竞选,推荐胡适参选总统,自己改任参谋总长或行政院长,从而改变政府形象,赢取美国好感,以利于争取美援.蒋的提议受到国民党高层的普遍反对,以增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办法扩大总统权力,蒋介石遂接受提名,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此举与美国政府的期望相反,国民党政权仍然是"独裁的政权",司徒雷登批评蒋介石"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国家".  相似文献   

10.
周军 《文史精华》2009,(10):47-53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都是从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文章里,知道“司徒雷登”这个名字的。在这篇历史瞬间的檄文里。真正涉及司徒雷登的只不过几百字.但他却因此被定格在“平素装作爱中国也爱美国”.成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这篇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写就的3600多字的文章中,真正涉及司徒雷登的只不过几百字,但司徒雷登却因此被定格为“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而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持久不衰的“名人”。  相似文献   

12.
司徒雷登生前身后在中国的命运,是历史的吊诡,也是历史的教训11月17日,司徒雷登,这位著名的民国时代美国驻华大使的骨灰安放在了杭州,下葬在一个叫半山安贤园的公墓里。这里  相似文献   

13.
胡海燕 《江淮文史》2010,(2):172-176
如今在中国,知道司徒雷登这个名字的人可能大多是因为毛泽东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文章对他颇多讽刺挖苦:“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这篇文章,坐定了他帝国主义者的罪名,也使他在中国尘封了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4.
高放 《炎黄春秋》2013,(5):45-48
《炎黄春秋》今年第一期发表的宋恩荣、张睦楚的《1950,晏阳初在去留之间》一文(以下简称《晏》文)说:"从1950年起,一股反共反人民的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国务卿艾奇逊电复司徒雷登,要求他:‘根据最高层的考虑,指示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访问北平。’这表明美国政府决意在意识形态与现实利益之间最终选择关上了与中共谈判的大门。于是司徒雷  相似文献   

15.
金光耀 《民国档案》2003,(3):130-132
1946年7月初,顾维钧再度出使美国,担任中国驻美大使。两个月后的9月中旬,冯玉祥以中国政府水利考察特使身份抵美。顾维钧当时以争取美援为第一要务,冯玉祥在美期间则四处演讲,揭露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告诫美国政府不要援蒋。1947年底,冯玉祥因公开反蒋被停止特使职务,随  相似文献   

16.
不受美国诱惑“孙立人冤案”一冤到底这还得从1949年初说起。国民政府从南京逃亡广州。号称友邦的美国,那时的驻华大使是司徒雷登。按常理“,友好的”的国民政府既然“南迁“”,友好的”大使应随之跟进,可是司徒雷登拒绝南往。司徒雷登生在中国的杭州,传教于中国的许多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17.
1946年11月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是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大事。条约内容广泛,远远超出通商航海的范围。在1943年取消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其他旧有特权之后,正是这个条约,为中美关系提供了新的法律基础。关于条约在1946年的谈判过程,近年一些专著和论文已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但实际上,从1943年1月中美新约签订之后,中美双方就都立即开始为战后签订商约进行准备。美国实业界和国务院密切配合,力图为战后美国在华的经济扩张创造尽可能优惠的条件。揭示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美国战后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8.
林绪武 《历史研究》2015,(2):168-182
1949年1月21日,国民政府南迁广州并通知各国驻华使团一同前往,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率使馆大部分人员南迁,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却留在南京,其他西方国家使团纷纷仿效美国。4月中旬,周恩来派黄华去南京外事处工作,"可以作为燕京大学校友同司徒雷登进行私人接触,看看他有什么要求和愿望。"①25日,黄华到达南京。南京商谈,即是指1949年5月13日至7月25日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黄华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进行的私人接触,5月13日、6月6日、6月28日、7月25日,两人共会面商谈四次。8月2日,司徒雷登飞离南京。  相似文献   

19.
傅履仁 《文史博览》2006,(11):11-15
其实与司徒雷登在华的漫漫50年历程相比,“大使”经历不过是其中短短两年。从传教士到教育家到外交家,司徒雷登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见证乃至经历了中国近代复杂多变而波云诡谲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大学今校址原为燕京大学校址。燕京大学,它本是一所教会学校,校务由美国人司徒雷登一人主持。一次,司徒雷登先生设宴招待新同事。席间,他问诸人对学校的印象。在座的钱穆先生说:"本以为燕大乃中国教会大学中最中国化,来后大感不然。入校门即见‘M’楼,‘S’楼,‘贝公’楼等等,看不见丝毫中国化。建议宜改为中国名称才是。"司徒雷登先生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