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玉 《丝绸之路》2014,(17):24-27
“五岳归来不看山,神木园归来不看树。”这是每个去过天山神木园的人由衷的感叹,是神木园的真实写照。它是天山南麓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个神奇的地方。6月上旬,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主编、作家冯玉雷从内地因公到新疆阿克苏出差办事。闲暇时间,陪同他一起去了实地,亲眼验证名扬天山、驰名中外的天山神木园。远眺天山山脉,雄伟苍茫,横贯东西,它东起中国新疆,西至中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绵延2500公里,横亘在几个国家的大地上。  相似文献   

2.
岳莹莹 《神州》2013,(18):39-40
奈曼怪柳是内蒙古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自然景观。这种怪柳生长在大漠之中,外形高大粗壮,树身龟裂,形状怪异,或卧或立,或曲或直,似鸟似兽,似人似物,婀娜多姿。这种怪柳只有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之下才能得以生长。它们是一个特殊的植被群落,具有很强的科研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本文对奈曼怪柳的形成、生存环境、形态特征、性格特征,发展现状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美学史上对美的研究,全面的分析了这些怪柳的美学价值所在,凸显其美感,客观的促进了蒙古族地域性艺术文化的发展,也为美学研究提供了可追溯性素材。  相似文献   

3.
神木园     
从阿克苏温宿县城出来 ,向着西北汽车穿过一片片整齐的房屋和农田之后 ,便一头扎进了茫茫戈壁。1小时后 ,陪我们同往的温宿县旅游局小伙子杨寒指着前方说 :“看 ,那就是神木园 !”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远处的山脚下有一片浓浓的绿茵 ,在这植被极少的荒漠中显得格外醒目 ,如镶嵌在大漠中的一颗晶莹剔透的绿色宝石。神木园是美丽的。那撩人的绿色 ,萋萋的芳草 ,啾啾的鸟鸣 ,在远处雪岭冰峰的映衬下 ,如诗如画 ,似幻似梦 ,你会禁不住要赞叹造物主的神奇了。神木园以树的神奇而著称。园的面积虽然不大 ,但却集中了银白杨、蔷薇、沙枣、…  相似文献   

4.
晓江 《丝绸之路》2014,(17):80-80
温宿泉水吟 源自天山谷,涌来没见声。冰寒身未变,不与江湖争。游天山神木园 天山深处有神园,四野荒凉水草涟。鬼斧神工精雕琢,千姿百态胜桃源。 温宿县托木尔峰赋 天上巍巍一峻峰,皑皑白雪万冰凌。云缠雾绕疑仙境,探险登高射大鹰。 咏温宿旅游 遥传塞外江南好,稻米之乡久盛名。 神木园中芳草绿,托峰山上舞冰凌。千年峡谷思幽远,高老庄里笑娶亲,石峡叠瀑长流淌,古城姑墨客纷盈。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在神木干县委书记,只能说管好自己,不能说‘神木模式’应该在全国推广,那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现在,我可以说了,全国任何一个县,都可以推广、借鉴‘神木模式’。”  相似文献   

6.
宴席歌     
美酒乐无边。鸟雀林中唱,宴席才吃完。大象出了门,派夫腿疼腰也酸。过午太阳向西圣,挖棵牡丹墙根栽,好女不得好夫配,好花不得好园栽。桅子开花把把长,怪我爹妈不商量,活人丢在死人坑,还说我的命不强。姑娘的怨歌蒋一凡搜集整理菜籽开花遍地黄,嫁夫不着怪爹娘,一怪爹娘二怪嫂,三怪媒人烂心肠。今年是什么年?今年是牛年。水涨波浪翻,黄鱼、青鱼都上九龙滩。②今霄星满天,一群大象③来到大门前。南山的头人带来了火夫,北山的头人送来了食盐。金筷、银筷摆在首席上,铺桌花布亮晃晃。 “黑马”配“白鞍”,④ “白马”配“银鞍”。⑤ “黑旗”前面…  相似文献   

7.
四川屏山县神木山祠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蓝勇 《四川文物》2001,(2):41-45
中国古代王朝采办皇木由来已久,明代采办皇木的地区主要是在四川等地,数量很大,所费人力众多,并有诏封神木山、建立神木山祠等举措。本对四川屏山县的神木山祠碑进行了考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助推旅游业蓬勃发展。陕西神木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产业转型的现实问题,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针对区域特征、经济发展和资源现状,发展特色旅游是神木经济转型发展的最佳选择。本研究分析陕西神木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神木特色旅游开发策略,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中北邙山与袁广汉园文启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茂陵富人袁广汉,藏镪巨万,家僮八九百人。放北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青尼,奇兽怪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涛,其中...  相似文献   

10.
洛川赋     
余尝漫步长堤,游于洛涣。赏碧水清波,芳堤翠柳;观芳园溢彩,洛浦笼烟。眄洛川之溶溶,爽余心之惬惬。留连忘返,浮想联翩,欣然命笔而为之赋。  相似文献   

11.
红桧,台湾特产,在台湾被尊称为"神木"。它高大俊朗、材质轻软,色泽明媚,香气宜人,还是个长寿将军!阿里山以红桧林为最大特色。凡是搭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的旅客,都必瞻仰这有着3000多年树龄的"阿里山神木"。已逝的神木,倒于天雷之下,尽管树身斜卧,主干早已折断,但树梢的分枝依然苍翠碧绿,树高50米,树围约23米,需十几人才能合抱。据传说,这棵"神木"生于周公摄政时代,故有"周公桧"之称。当森林小火车驶过"神木"这一站后,造访阿里山的人们会得到这里的最高礼遇。  相似文献   

12.
女真人接受契丹人射柳祈雨宗教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射柳祭天的文化习俗。在反抗辽朝、凝结民族力量的过程中,射柳祭天发挥了重要作用,金朝建国后,阿骨打改射柳祭天习俗为拜天射柳礼制,在大定、明昌年间这一礼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女真人接受契丹人射柳祈雨宗教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射柳祭天的文化习俗。在反抗辽朝、凝结民族力量的过程中,射柳祭天发挥了重要作用,金朝建国后,阿骨打改射柳祭天习俗为拜天射柳礼制,在大定、明昌年间这一礼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正>24景之外,还有九遁。马忠骏有《九遁诗》分咏园中九景。九景为遁园、遁庐、遁庵、遁林、遁阜、遁斋、遁池、遁圹、遁轩。其实,此遁轩即为晚稼轩,遁圹即为生圹,遁庐已列入24景之中,遁林又囊括了24景中之杨塍、柳町、槿篱、枫林、槐弄、松径、果蹊、遁阜又与观山亭有关,遁园为全园之总称。这样,九遁实际只有遁池、遁斋、遁庵未列入24景。其中,遁庵是为  相似文献   

15.
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后有鸥天老渔所题跋文,对于鸥天老渔,学界历来不清楚其姓甚名谁。本文考证鸥天老渔即明末溧阳人宋献,字献孺,自号如园,家中筑有鸥天别馆,均与跋文及钤印相合。跋文中的"绳儿",是宋献之子宋之绳。  相似文献   

16.
历代文人墨客咏柳诗作数以千计,但一个人写百首专门赞柳的却不多见。在河南省新野县发现了一块由清代人李青所写的《百柳诗》碑,上有七言绝句百首,全部为咏柳、叹柳之作,为柳生辉,令人叹绝。 诗碑为卧碑,青石质,宽216.6厘米,高74.6厘米,有楷书3260字,左上角该有“百柳诗”三字,右上角该有“大清宣统三年八月”的字样,碑文正文为明清之际新野田园诗人李青所写的柳诗百首,碑文后有跋为:“公讳青,字山子,新野县霞雾村人,生于明清需革之际,隐居不仕,著百柳诗,今将百柳诗刻于其石。” 百柳诗碑上的100首柳诗中,有新柳、古柳、高柳、弱柳、近柳、远柳、将绽柳、半绽柳、垂阴柳、飞絮柳、雨柳、烟柳、雪  相似文献   

17.
柳俗·柳趣     
柳是春天的使者。千百年来 ,我国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俗 ,创造了情趣盎然的柳文化。插柳 我国古代寒食节这天家家门前有插柳的风俗。到宋代时 ,此风更盛 ,不仅门前插柳枝 ,而且还头戴柳帽、坐插着柳的车轿 ,去郊外踏青游春。至今 ,还有不少地方保留有插柳的风俗。折柳 折柳赠别始于汉代 ,“折柳”一词最早见于六朝。此后“折柳”在诗文中为送别的同义语。古人赠柳 ,寓意有二 :一是柳易生速长 ,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 ,另外纤柔细软的柳丝又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 ,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戴柳 “清明…  相似文献   

18.
正小聚漪园漫品茶,竹楼风细动胡笳。桥横藻鉴波摇影,鹭点烟汀柳落霞。石径高低期月上,萤光明灭戏眸花。猿声啼却浮华去,但倩诗心寄远涯。秀野寻芳诗佐茶,绿杨影里响笙笳。一湖澄渌含青岱,夹岸烟萝映晚霞。待月敲棋闲论酒,  相似文献   

19.
女真人崇柳习俗源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真人崇柳习俗是对北方民族树木崇拜的继承与发展,契丹射柳祈雨宗教活动直接影响了女真人的射柳祭天习俗的出现.在反抗辽朝、凝聚民族力量的过程中,射柳祭天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后,改射柳祭天习俗为拜天射柳礼制.崇柳习俗在女真人中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甚至在满族人的宗教习俗中依稀可见崇柳的遗风.  相似文献   

20.
冯玉雷 《丝绸之路》2012,(23):37-42
龟兹学会本来安排考察的项目中,有美丽的那拉提草原.可是临时取消了.于是,这次新疆之行除了孔雀河,大家都在异常干涸的峡谷和荒原中跋涉,别有一番滋味. 温宿大峡谷 9月23日,会议安排考察温宿大峡谷和温宿神木园.由于道路被山洪冲毁,只成行了温宿大峡谷.新疆比内地晚两个小时,上午活动通常10时开始.汽车出城,在高速公路上跑一会,就向东南进入砾石荒原中的简易公路.披着雪白面纱的天山越来越近.这座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雄山超级冷静,仿佛再经历上万年的沧桑巨变,也耐得住性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