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朝有文王、武王;汉朝有文帝、武帝。为何历代都有“文帝、武帝”呢?这里的“文”和“武”都是帝王的谥号。谥号是皇帝死后,新继位的皇帝请大臣们根据死者生前的品行及谥法的规定,给予的一种称号。按照谥法的规定,谥号可以分为表扬、批评和同情三大类。“经纬天地曰文”,意思是善于治理天下的可谥为“文”。像汉文帝刘桓、隋文帝杨坚,都是以善于治理天下著称的,所以被谥为“文”称为“文帝”。“威强睿德曰武”,意思是说声威强盛又明智的可谥为“武”。像周武王姬发、汉武帝刘彻、晋武帝司马炎,都是以声威强盛著称,所以他们的谥号都是“武…  相似文献   

2.
写错一字贬官为民据清史诸籍载,龙汝言乃嘉庆十九年状元,被录为一甲一名,井立即越级任命为‘哺书房行走”,参加《高宗(乾隆)实录》的撰修工作。由于龙汝言一时疏忽,他在撰稿时将“乾隆高宗纯皇帝”误写成“乾隆高宗绝皇帝”,“纯”字误书为“绝“,乃犯了大不敬之...  相似文献   

3.
实录体起源、发展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录的直接源头是起居注 ,实录仅是名称借用 ;实录体的编年性 ,是由起居注的编年性所规定的。编年体与实录虽问为编年史 ,但记录单位不同 ;前者是多帝多朝史 ,后者是一帝一朝史 ,单位更小 ,内容更详。最初出现的实录为“今上实录” ,唐代始逐步向“前上实录”过渡 ;五代、宋、元、明、清的实录编纂 ,完全规范化 ,是清一色的老皇帝实录。实录体有两种模式 ,一有大臣附传 ,如唐、宋、明 ;一是大臣传单独成书 ,如元朝与清朝。实录是最基本的皇家历程史长编 ,实录的传播与否 ,直接决定民间当代史撰修活动的兴衰。  相似文献   

4.
一字值多少?     
清朝嘉庆年间有个状元叫龙汝言.他在校对《高宗实录》的时候,由于一时疏忽,对实录中将高宗“纯”皇帝写为“绝”皇帝的笔误未能发现,固而失校,结果被革职,“永不叙用”.乌鲁木齐挂面厂花了16万元人民币在日本印刷了一批挂面包装袋,由于一点之差,把“乌鲁木齐”印成了“鸟鲁木齐”,使这批包装袋全部报废.  相似文献   

5.
《清太祖满文实录大全》是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大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康熙本、《大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乾隆本和《满洲实录》4部清太祖实录汇集而成,经扫描复仿真制版后,即将印刷出版发行.其中《大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康熙本和《大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乾隆本属首次公布.此次清太祖满文实录的影印出版,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辽宁民族出版社合作完成,这4部清太祖满文实录是研究清入关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珍贵史料,也是研究清代官修典籍版本和满语满文方面的稀见资料,具有其他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学术研究价值.这样珍贵的历史资料的出版,有助于更好地整理和保护珍贵的满文古籍文献,进一步推进相关学科的研究,同时为广大读者创造便利的查阅条件.  相似文献   

6.
宋太宗与北宋初几部官修史书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初年,围绕宋太宗即位称帝,皇室内部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的千古之谜,与宋太祖初年修史制度不健全和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几次组织修纂《太祖实录》等官方史料书有直接关系。为了显示即位的合法性,掩盖杀兄篡位,逼死侄、弟的罪恶,宋太宗不止一次地下手篡改史实,而史官们为了迎合皇帝的需要主动要求在官修史料书的过程中建立“纪草”、“进御”制度,进一步为宋太宗篡改历史创造条件。经宋太宗修改过的实录又被后人修入《两朝国史》、《三朝国史》等官修史料书,这些相互矛盾的史料被其后修撰的官修史书和私家撰述大量引用,以讹传讹,终成历史谜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老爷,挺尸之后获得“炀”之谥号者,共有三人,一是陈后主陈叔宝,二是隋炀帝杨广,三是金海陵王完颜亮。“炀”是恶谥,为那些“好内远礼、去礼远众”,也即荒淫无耻、亲小人远贤臣的死皇帝所专用。  相似文献   

8.
朱添 《满族研究》2017,(2):88-91
位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切斯特贝蒂图书馆收藏有两部满文玉册文献,一部拟题为《顺治五年世祖章皇帝追封六世祖文》,另一部拟题为《高宗纯皇帝上尊谥册文》,两部均未见藏于国内.两部玉册的照片虽未完整公布,但通过对已公布的满文玉版内容转写和翻译,可从《清实录》等文献中辑得完整的汉文内容.  相似文献   

9.
田冰 《史学月刊》2007,(11):128-131
谥法,也叫易名典,是在人死后根据其一生功过是非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它产生于西周,迄于清末,绵延近三千年,其顽强生命力在于具有劝善惩恶功能,适合中国古代伦理道德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优于刑罚和爵赏。故历代君臣,莫不持此以劝化人心,使之为善以持己,尽忠以事君。然而时局变换,也造成一些人应得谥而未得,也有人不该得谥而得之,因而追谥、夺谥情况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中央政权高度集中,皇权膨胀。谥法上,明朝恢复古制,百官之谥皆出自皇帝之手,据载:“按古谥法皆请于君,春秋之世犹然,后世始以属有司,我朝始复古制,凡…  相似文献   

10.
宗室,即为国君或皇帝的宗族。清朝制度,只有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修《太祖实录》时追封为显祖宣皇帝)的直系子孙,才得称为“宗室”,因系金黄色带子为标志,故称黄带子;对塔克世叔伯兄弟的旁支子孙,则称为“觉罗”,因系红色带子为标志,故称红带子。封建的宗法制度,是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缘区分的,作为“天潢贵胄”的宗室觉  相似文献   

11.
清沿前制,每当皇帝死后,即开设“实录馆”,负责纂修这一朝实录,事毕即行撤销。终清一世,共纂成包括《满洲实录》在内的清太祖至清穆宗十朝皇帝的十一部实录,另加逊清时期完成的《清德宗实录》,共计4363卷,合称《清历朝实录》,通称《清实录》。作为清史研究的基本史料,《清实录》白刊布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发表有相当数量的论文,而且出现一批资料辑录的著作。本文拟就《清实录》问世以来的研究及资料整理情况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的实录都是东亚文化圈中的特殊史书,皆针对最高统治者展开记录。中国实录始终以皇帝为记载对象。日本由于最高权力从天皇下移到幕府再回到天皇之手,其实录记载对象也随之变动,出现了既记载天皇,又记载将军的特殊情况,但是始终都以最高当权者为记载对象。在实录修纂机构上,中日皆属官方所设,性质并无二致。在修纂体例上,中日实录基本相同,多采用“编年附传”体。但是,日本实录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德川实纪》分为正编和附录,就为中国实录所无。日本实录在仿照中国实录修纂之时,同时受到日本特殊政治架构和“封建”制度的影响,使其实录在记载对象和修纂体例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反映出东亚文化圈中史学在从中心向边缘的传播中,会出现接受和改造同时进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最近,广东省地方史志编委会办公室和广州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联合编纂的《清实录广东史料》,由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这为史学界研究清朝广东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对热心于广东历史的读者来说,也是一大喜讯! 《清实录广东史料》是从中华书局80年代出版的《清实录》影印本辑录而成。“实录”是中国史书体裁之一,为历代每个皇帝在位时的大事记。最早见于记  相似文献   

14.
郭成康 《清史研究》2003,(4):102-110
乾隆生母是谁 ?野史小说的记载以至坊间传闻与清官书的说法大相径庭。与乾隆生母之谜纠缠在一起的另一桩疑案是 :乾隆的诞生地究竟是京师雍和宫 ,还是承德避暑山庄 ?根据清朝官方正式记载 ,乾隆皇帝诞生在京师“雍和宫邸”。翻开《清高宗 (乾隆 )实录》 ,触目即是以下一段述及乾隆家世的文字 :“高宗……纯皇帝 ,讳弘历 ,世宗……宪皇帝第四子也。母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女 ,仁慈淑慎 ,恭俭宽和 ,事世宗宪皇帝 ,肃范彤闱 ,勤襄内职 ,储祥毓厘 ,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 ,诞上 (指乾隆 )于雍…  相似文献   

15.
清沿明制,一朝皇帝崩逝后,嗣皇帝便指定大臣开馆纂修前朝实录。有清一代共纂修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高宗纯皇帝、仁宗睿皇帝、宣宗成皇帝、文宗显皇帝、穆宗毅皇帝、德宗景皇帝十一朝实录,另有民国年间纂修的宣统政纪亦被视作宣统朝实录。  相似文献   

16.
前蜀永陵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是目前唯一墓室建筑于地面之上的陵墓。地宫内以“二十四伎乐”为代表的石刻,形神兼备,精美绝伦而闻名于世。其出土文物如哀册、玉大带以及谥宝等,为专家、学者及广大观众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展示了这座千年皇陵真实而神奇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张勇 《文史天地》2002,(11):38-40
中国历代最高领导人中,与思南关系最紧密,直接打交道最多的人,应该首推朱元璋。翻开《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谈到思南的地方有39处之多。朱元璋在位31年,就有21年有与思南直接打交道的记录,这还不包括他未当皇帝之前的几次联系。《明实录》是明代中央政府编纂的记录本朝历代皇帝言行而不加增饰的文献资料书。按照明朝制度,皇帝死后即设馆编修实录,内容都从官方文书档案中整理而来,逐年逐月逐日记录前朝事迹,最初正本都由皇室直接掌握;后来副本由翰林院管理,在皇帝死后修实录拿出来参考校正时,内阁大臣和史官才得以乘机私抄出…  相似文献   

18.
康熙和乾隆皇帝是清朝二位杰出君主,在清朝二百六十八年历史中,他们就占了一百二十一年。中外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的“康乾盛世”。当时国势强盛,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达到清朝的鼎盛时期,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康、乾二帝死后,他们的后嗣子孙给予了崇高的评价,笔者根据有关文献记载,结合我院珍藏的二位皇帝谥册宝,对他们的谥号,册宝、谥法制度及文物现状做一简略考述。一、康乾二帝谥号封建贵族死后,后人按其生前事迹给予评定的称号为谥号。也可称其谥法,是宗法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谥法…  相似文献   

19.
崔欣 《丝绸之路》2011,(1):59-60
历书是按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关数据的书,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历书,过去又称“历日”、“宪书”、“通书”。在封建帝王时代,由于它是皇帝颁布的,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皇历”。  相似文献   

20.
《清实录》是研究清史的第一手资料。一般认为此书中没有提到郑燮(板桥),也就不去寻找有关郑板桥的资料。其实,《清实录》中蕴藏着许多有关郑板桥的资料。 该文是第一次从《清实录》中摘出有关郑板桥的资料,加以编排和说明,供研究郑板桥的同志们参考。 从《清实录》看郑板桥的几件事 “四十举于乡” 杨荫溥藏郑板桥《自叙》墨迹:“雍正壬子举人”。陈子良藏郑板桥《刘柳村册子》墨迹:“四十举于乡”。 《世宗实录》卷一二一:“(雍正十年七月丙戌,以)提督安徽学政、内阁学士王兰生为江南乡试正考官,检讨吴大受为副考官。”郑板桥是王兰生、吴大受录取的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