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物世界》2002,(3):1-1
五月,当凉爽的夏风吹来的时候,蓦然回首,我们的刊物已编至50期了!于此,平静的心湖便漾起了一片涟漪。  相似文献   

2.
1938年,全面抗日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平、津、沪相继沦陷,武汉成为全围政治、文化的中心。此时,抗日救亡运动汹涌澎湃,歌咏活动尤为突出,达到史无前例的声势。冼星海是1937年10月随洪深、金山带领的上海救亡演剧队二队(以下简称“二队”)来到武汉的,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前去延安  相似文献   

3.
我和李志坚在一起工作将近30年,对他的德才、为人处事比较了解。李志坚先后跟随蚌埠地委、宿县地委主要领导同志工作,他的德才深受赏识。1966年他被派任宿县县委第一副书记,可他还没来得及赴任,“文革”爆发了,宿县地委主要领导被批为“走资派”,他也没能幸免,被扫地出门,准备下放农村。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周林同志,曾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97年逝世。这篇回忆陈毅元帅的文章,史料珍贵,情感真挚。我们发表这篇文章,是对陈毅元帅的纪念,也是对周林同志的怀念。(一)1938年8月,我和上海地下党的几百名同志扮作难民,由上海乘船到温州,经金华等地到达皖南云岭,参加新四军。次年初,被分配到江苏保阳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任调查科长。当时,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我开始和他相识。来到新四军一支队后,陈毅司令员为我们上一堂理论课——讲解列宁的(论“左”派幼稚病)。他选择这篇文章对全军干部进行教育很有针对…  相似文献   

5.
何理良 《百年潮》2011,(10):12-17
2010年11月24日,黄华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他逝世后,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为“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资历最老的外交家”,美国《纽约时报》也罕见地发表悼念文章,称他是“中国迈向开放时值得尊敬的外交家”。从1936年随斯诺进入陕北时的一介书生到新中国的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70多年的外交生涯,外交经历之丰富,友好交往之广泛,堪称外交界的奇迹,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见证了新中国的外交史。他这一辈子看起来顺畅而风光,但光环和鲜花背后艰辛曲折的故事几人能知?艰难岁月苦苦略守的心情何人能解?  相似文献   

6.
1965年11月,黄华和我从加纳奉调回国,为黄华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埃及)当大使做准备。1966年初,黄华接到命令,调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任大使,我也随行。出国不久,国内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在黄华到任拜会即将结束时,国内发出指示,要使馆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于5月16日通过的通知。  相似文献   

7.
戎冠秀,平山县下盘松村人.1896年出生,1938年2月入党,1944年2月晋察冀边区群英会上荣获“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作为华北区人民代表出席全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参加了开国大典;1950年参加全国工农兵劳模会,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90年新华出版社出版了《戎冠秀》一书,聂荣臻元帅亲自题词“子弟兵的母亲光辉永存”.  相似文献   

8.
郑锐 《江淮文史》2002,(2):46-52
孟亦奇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我很怀念他。他那幽默风趣的音容笑貌,坚定刚毅的对敌斗争精神,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以及60年来在革命、建设过程中我们相处的许多往事,经常在我头脑中盘旋回荡。  相似文献   

9.
余家华驼着背。 背部的隆起刚好卡住七十多斤重的背篓。手里的镰刀负责开路和劈柴,军用胶鞋深深地在泥泞的山路上踏出脚印。身后跟着“金e顺精彩环保站——九顶山生态假期”的志愿者们。  相似文献   

10.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平、津、沪相继沦陷,武汉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此时,抗日救亡运动汹涌澎湃,歌咏活动尤为突出,达到史无前例的声势。  相似文献   

11.
孙晓村(1906-1992),浙江余杭人.1949年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以下简称民建),历任民建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委员、常委,民建总会委员会常委,民建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秘书长,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执行局主任,第四、五届中央咨议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2.
胡贻志 《纵横》2012,(6):4-11
胡乔木同志曾担任毛主席秘书长达二十余年,其间,伴随毛主席“深入虎穴”,赴重庆谈判,也曾亲笔起草许多重要文件,对毛泽东思想认识深刻。他的工作由毛主席直接领导,在谈到胡乔木同志的贡献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提起毛主席。  相似文献   

13.
我的老师、著名的书法家司徒越先生去世已经18年了,对于这样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老人,我竟没有写下一点回忆的文字。多少次坐在书桌前回忆老师的种种好处,心里总是不能平静,难忘、遗憾、难过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人生有太多值得回忆的东西,回忆是一种幸福,回忆也是一种痛苦,但人们还是忘不了回忆,回忆把我带到19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4.
家里放了多张韩美林老师的照片,每每捧起欣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搁浅的记忆便随着照片上的场景一幕幕回放…… 1983年1月份和4月份,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画院副院长的韩美林两度来到界首县(今界首市)工艺陶瓷厂,深入生活进行陶艺创作并帮助开发界首彩陶新产品.我被时任县委书记李廷荣两次"点将",跟踪拍摄韩老师在界首期...  相似文献   

15.
母亲生我时,父亲已经到苏区去了。到我2岁能离身时,母亲要去参加革命,就把我托给了陶行知,走时连个名字都没给我起。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1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向前,向前!》时,河南省方城县一位名叫贾相臣的老人,每晚端坐电视机旁,一集不漏,准时收看。当他看到华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徐向前运筹指挥太原战役,国民党三十军军长黄樵松欲率部起义,因部属告密而身陷囹圄、英勇就义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他就是年已77岁、曾经跟随抗日名将黄樵松将军达6年之久、亲历1945年南阳保卫战和1948年太原起义失败的贾相臣老人。少小从军,成为黄樵松将军贴身卫士1926年1月,贾相臣出生在方城县赵河镇白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那年,土匪打开白营土寨,在村中盘踞3天,杀人放…  相似文献   

17.
罗章龙 《神州》2008,(3):42-47
李守常同志英勇就义以来,每当忆起和他朝夕相处、共同战斗的岁月,他那谦虚、持重、英姿勃发而又气韵沉雄的音容笑貌,总是使我激动不已。自从我进入北京大学起,就亲聆他的教导,直到1926年9月我离开北方止,前后历经4年之久。我与他谊兼师友,肝胆相照,所受教益,终生难忘!我在中学时代,就从《新青年》杂志上读到过李先生的学术与政论文章,心仪其人,却又无缘晤见。1918年9月,我考入北京大学后,在办  相似文献   

18.
前几无意天中,我发在现书一架本找小册东子西《时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忽然在眼前显现出作者卢大容同志的样子来——胖胖的身体,乌黑的头发,对人满脸和蔼。因他爱人周环在我单位工作,所以他也调入我单位资保室。当时我在设计科研处工作,经常到各科走动,所以我们接触就多起来,而且很谈得来,成为好朋友。  相似文献   

19.
高一涵,笔名涵庐,学名梦弼,今六安市东河口镇茶叶冲人,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中的大众导师,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前后,他与陈独秀、李大钊结成挚友。在五四运动90周年到来之际,特作此文,以致缅怀。  相似文献   

20.
1922年秋,我与游曦同时考入重庆女二师读书。我在师10班,游曦在师9班。我们两人同一寝室,朝夕相处,情谊深厚。我出身市贫,游曦亦家境贫寒(父母靠织土布、毛巾为生)。在党团组织的教育和游曦的帮助下,我进步很快。1925年(具体月份记不请了),经游曦介绍,我参加了共青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