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建平 《世界历史》2006,1(5):88-97
我们曾经提出,在古代,规模是决定一个社会政治权力结构性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规模大的社会,都实行专制政治;只有在规模小的社会里,才发现有非专制政治的存在。但是,怎么解释,在同样范围内规模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出现不同性质政治权力结构的现象呢?本文认为,在决定政治权力结构性质方面,规模虽然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但并非惟一的因素,并且,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框架性或者底层平台性作用上,这需要一个长时间段才能够观察得到。在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中,在某个空间点与时间点上,完全可以是其他某个或者某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应该注意,在决定政体形态意义上,用来判断一个社会规模“大”或者“小”的标准,是随着人类控制自然与社会的能力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约翰逊和厄尔的人类社会演进学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建平 《世界历史》2003,4(2):81-90
在塞维斯与弗里德的人类社会演进理论发表之后 ,国际学术界进一步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与文化比较研究工作 ,其中引人注目的有约翰逊和厄尔的学说。本文介绍了他们人类社会演进理论的基本内容 ,着重分析了他们酋邦的定义 ,指出了其中在权力结构描述方面的不足 ,并使用中国材料予以了证明。本文结论是 ,他们的学说虽然并未对前人的理论有什么根本性的突破 ,但还是做出了一些重要的修订 ,这对于人类社会演进理论的深化研究 ,尤其是当前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研究 ,具有着不可忽视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部落联盟模式与希腊罗马早期社会权力结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近年来,谢维扬教授的国家起源理论在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它的基本框架是,在人类社会早期国家的产生道路上,有部落联盟和酋邦两种模式。由前一模式产生出来的国家,政治制度具有民主的性质,如雅典和罗马。由后一模式产生出来的国家,政治制度则是专制性质的,如中国、阿兹特克、印加和祖鲁。  相似文献   

4.
文明起源研究中的“国家”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建平 《历史研究》2012,(3):4-17,189
"古代国家"与"早期国家"在内涵上形成某些交集,其实体在"古代"可以并存,但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以混淆起来使用。"古代国家"之"古代",主要是社会史分期上的一个概念。"早期国家"之"早期",则是"国家"本身的一个发展阶段,它讨论的是人们之间一种特殊政治关系存续的时期。"古代国家"包括"早期国家"与"成熟国家",它们只存在于"古代"。"早期国家"却不仅存在于社会史分期上的"古代",而且也出现在这种分期上的"中世纪"与"近代"或"现代"。"酋邦"与"分层社会"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都是等级制社会这点上,它们有相似之处。但是,酋邦的等级是以血缘、辈分、年齿等为基础来划分的,它与经济关系并无必然联系;分层社会的等级或者说分层则是一种基于经济关系的划分,它以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平等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伦斯基的园耕社会理论与谢维扬的酋邦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近年来中国学术界的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 ,不能不提到谢维扬教授的贡献。在打破部落联盟或军事民主制理论一统天下 ,推动中国学者了解自摩尔根以后国际学术界新的进展方面 ,谢维扬的《中国早期国家》有着很大的功劳。但是 ,谢维扬先生的个别观点与材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以进一步讨论的地方 ,比如他对伦斯基园耕社会学说等的理解就是例子。谢维扬教授酋邦理论的主要支持材料之一 ,便是中文版的格尔哈特·伦斯基 (GerhardE .Lenski)的《权力与特权 :社会分层的理论》① 一书。我们统计了一下 ,谢维扬引用该书以及从该书转引材…  相似文献   

6.
侯毅 《中原文物》2004,(5):13-19
陶寺的墓地、城垣和宫殿、大型观象祭祀基址表明其已经具备王都的规模和规格,比夏朝提前了300年-400年.我国文明形成的要素有城市和宫殿、严格的等级和礼制、祭祀权力的垄断等.其中祭祀权力的作用最重要.  相似文献   

7.
“酋邦”这个术语是用来研究非国家社会的社会复杂化。尽管进化类型学受到尖锐的批判,但酋邦概念和相关阐述为理解集中决策等级制和社会不平等发展的演化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在过去十年间,我们对酋邦的理解因大量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研究方式已经不再是将社会分类为酋邦与否,而是转而考量可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华遗产》2009,(11):13-13
日前,科学家发现迄今最早的人类——“阿迪(Ardi)”,她生活在人类进化的新时代,当时黑猩猩和人类都开始沿着各自的进化方向直立行走。据考古学家的还原,这个身材矮小、全身多毛、长着较长手臂的早期人类在440万年前漫步于非洲森林中。  相似文献   

9.
酋邦的演化     
在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的战略性课题中,酋邦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酋邦作为对19世纪摩尔根社会进化理论的发展和20世纪新进化论的重要概念,赋予了平等的部落社会与作为阶级社会象征的国家之间这个过渡阶段以明确的科学定义,使这方面的探索有了一个有用的分析工具。至于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和分析视野,则是始终处于发展之中的。酋邦概念最早是20世纪50年代奥博格在对南美印第安人的研究中提出的,60年代塞维斯根据夏威夷群岛原始文化的资料提出了相对比较系统的酋邦理论。此后酋邦问题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很多学者参与到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之中,使研究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本文是美洲研究学会1988年1月举行的一个酋邦研讨会的纪要,曾发表在1989年2月号的《当代人类学》(Current Anthropology)上,稍作修改后又收入厄尔主编的《酋邦:权力、经济和意识形态》(Chiefdoms:Power,Economy,andIdeology)(1991年出版)一书中。这个研讨会是该领域一流学者们的一次集会,对酋邦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全面的探讨。会上所提出的一些问题,不仅仅是对当时酋邦研究成果的一次总结,而且对于后来包括今天在内的国家文明起源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不仅探讨了酋邦的概念,更着重探讨了酋邦产生和存在的动力机制。首先,酋邦被认为具有极大的多样性。从规模上可分为简单酋邦和复杂酋邦;从财政基础而言,根据支付媒介的特点,可以区分为产品经济型酋邦和财富经济型酋邦;从结构上,酋邦可以分为集体型酋邦和个体型酋邦。其次,伴随对当时盛行的人口压力是社会演变主要原因学说的反思,学者们全面探讨了酋邦权力起源可能存在的所有动力,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经济、战争和意识形态的控制)总结为十项策略。与会者的一种共识是,权力的三个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体现了不同的策略,而有效的统治似乎有赖于多种不同策略结合使用,以便集中权力并克服单一权力来源的局限性,这是各地案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另外,会议还讨论了环境在酋邦发展中的作用、酋邦的规模与层次、以及酋邦的轮回等等其它一些重要问题。酋邦概念在1980年代引入中国后也引起了我国学界的关注和讨论,然而由于对国外文献理解上的不足,一些介绍酋邦的文章难免传递一些误导性的观点。本文作为酋邦专题讨论的纪要或综述,体现了当今国际学界对酋邦概念的认识和研究,为我们了解酋邦探究的意义提供一个比较准确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社会进化的考古学证据 社会文化进化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这些研究难免立足于世界各地有限的民族志轶闻。早期进化论者(如摩尔根、斯宾塞和泰勒)提出过诸如“蒙昧”、“野蛮”和“文明”等术语。  相似文献   

11.
从摩尔根到塞维斯:酋邦理论的创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塞维斯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否否定了摩尔根的根本学说?本文检视了摩尔根以后文化人类学的发现直至塞维斯的酋邦理论,认为,不像一些中国学者所担心的那样,塞维斯是摩尔根的敌人;而是,前者对后者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十分重要的修正、补充与发展:塞维斯是摩尔根学说优秀的继承者与发展者。  相似文献   

12.
涂大杭 《攀登》2023,(4):45-50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看,广为流行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所说的社会形态缺少实行“生产资料特殊公有制”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是第六种一般性的社会形态。确立人类社会有六种社会形态,能够深化对人类社会六种社会形态的认识,还能够更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与“社会主义社会”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石德生 《攀登》2009,28(4):32-36
“国家与社会”理论作为研究社会运行机制的一种宏观分析框架,于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由于研究者对“国家与社会”理论框架中“社会”一端的不同理解,使得“国家与社会”理论的中国研究呈现不同的特征。本文依据社会转型期前后中国“国家”与“社会”的职能及其关系变革,梳理了在当代中国研究中“国家与社会”理论所呈现的不同面相。  相似文献   

14.
检阅新时期以来的先秦史研究,人们完全有理由为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鼓舞。无论是在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先秦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民族史等专题研究方面,还是在传统的夏商史、西周史、春秋战国史等断代研究方面,抑或是关于先秦古国史、地域文化史的研究,都是新作不断,成就不菲。但是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也的确存在某些隐忧,理论思考的缺失或弱化,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或许是厌倦了以往古史分期讨论的繁杂和空疏,也许是不想再固守社会形态思维的刻板和教条,人们大都表现出对于理论问题的不屑和怠倦。然而,理论毕竟是学术的灵魂,没有理论贯通的具体研究,终究会显得孱弱和苍白;没有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发展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推进。近年来史学研究中普遍性出现的碎片化倾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理论研究的弱化,已经成为制约先秦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瓶颈。历史研究不能逃避宏大叙事,先秦社会性质的判断也不应该缺失,这些都离不开理论思考。有鉴于此,本刊开辟三十年先秦史研究的理论反思专栏,以期唤起学界的理论兴趣。本期先行发表几位学者的思考成果,并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是为盼!  相似文献   

15.
潘艳  陈淳 《江汉考古》2012,(2):51-69
农业起源是一个跨学科研究课题,在其近百年的学术史中,考古学与生命科学成为两个主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成果。考古学一方面发展多种技术以获取新的实物材料,提供驯化物种与年代学证据,另一方面从社会内部与外部多个角度寻找动力机制,探究农业发生的宏观规律。生命科学中的进化理论、遗传学、生态学等分支也有着深远影响,它们提示了人地关系的改变对农业起源的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中国古代文明暨国家起源研究中,一些西方人类学理论,包括现在一般人所称的酋邦理论、早期国家理论,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并在学者的实际研究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曾经指出,这些理论对于促进我国学者的思考,开阔我国学者的眼界,是十分有益的;这些理论中所包含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应该认作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学说的补充和完善,不应当将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而应当善于撷取这些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杨青山  刘继斌 《人文地理》2005,20(6):111-114
本文先论述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接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组合,用来反映不同的区域发展类型,根据可持续发展原理将这些类型划分成五大类,逐个分析各大类的特征;最后就这些类型进行区域性分析,按照各种不同类型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组合,揭示不同区域发展现象的本质,从而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8.
香港是一个世界级的社会治理方案实验室:自2007年起下决心扩大禁烟区范围,先后要求酒吧、夜总会、公交总站等公共场所禁烟后,香港政府更是于2010年8月1日起加大力度,实行新的“控烟”措施:香港海关规定,凡进入香港年满18岁的旅客,只能携带19支香烟供本人使用,总重量不超过25克,违者最高可被罚款100万港元及两年监禁。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2012,(2):76-76
李:一看到这大地雕刻、大地作画的哈尼梯田景观,谁都会被震撼。虽然在别的地方也能看到梯田,但是它们都没有哈尼梯田那么系统、完整,那么具有观赏性,规模那么大。我在想这里表现的是什么?表现了哈尼人在高山梯田稻作文明的一个集体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20.
祁涛 《文物世界》2011,(1):78+71-78,71
当前,我国现有博物馆3000多座,而且每年还在以100多座的数量增长。但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理念和体制上的不足。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在博物馆参观、学习,陶冶情操。博物馆内部的人力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尤其是众多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