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乡镇工业为主的农村工业化的蓬勃发展 ,不但促使了农户对劳力分配的调整 ,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存量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而且也影响农户收入的变动。农村工业化对促进中国农业、农村及劳动力过剩等问题的解决有积极作用 ,农村经济发展确可由农村工业化之发展来达成。中国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总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便来源于农村工业化 ,即乡镇企业的发展及相关农业的发展。在目前状态下 ,要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要通过农村工业化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乡镇企业内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已初步具备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为了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政策,本文从政策机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机制和投入机制、制度机制、农村和企业的联动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吉林省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机制,以利于加快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3.
集体化时期广东省农村工业的发展历程说明: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不仅要注意到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上,而且要考察集体化时期的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这其中包括:合作化与农村副业的兴起、社队企业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全面梳理集体化和乡村工业之间的关系,能够为我们今天思索乡村的现代化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杜润生是中共党内资深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专家,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20世纪80年代农村体制改革的亲历者,与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时期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都有过直接交往,见证了两个时期中国农村变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尚伟伟  元敏 《沧桑》2014,(2):170-173
在我国成功完成土地改革之后,毛泽东基于中国的国情及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为使落后的农村生产力与新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开始了走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探索。中共山西省委率先在长治地区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创举,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的共识和统一意志,完成了农村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毛泽东农业合作社的重要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深化农村生产体制改革,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尚伟伟  郭芬艳 《沧桑》2014,(1):90-93
20世纪50年代,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毛泽东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民主革命后所取得的政治条件和物质基础,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把建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的中国农村的个体经济改造成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引导中国农民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开始了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推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体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基本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重新审视这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个体经济体系,丧失了集体经济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制约和影响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延缓了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探索和创新农业合作化新的组织形态、管理体制,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依然是中国农村生产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必然依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毛泽东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民主革命后所取得的政治条件和物质基础,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把建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的中国农村的个体经济改造成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引导中国农民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开始了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推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体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基本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重新审视这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个体经济体系,丧失了集体经济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制约和影响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延缓了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探索和创新农业合作化新的组织形态、管理体制,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依然是中国农村生产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必然依赖。  相似文献   

8.
山西初级农业合作化的实践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山西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的稳步发展两个阶段的分析 ,总结回顾了山西初级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 ,论述了各个阶段群众组织起来的状况、生产力发展的特点、生产关系变革的过程、省委和省政府制定政策的起因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对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既充分肯定了初级农业合作化运动所取得的成就 ,又客观地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既分析了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 ,又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和论证了其主要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15(1):61-7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除了发表大量论文外,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整理和公布了不少档案史料。主要有《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汇编(1949~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工业化发展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78年底至世纪之交,以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工业化的兴起初步推动了城乡工业化的互动;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推动城乡工业化的协调互动发展。新时期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以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小城镇的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12,27(3):55-59
中原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是中原崛起的时代呼唤,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中原儿女的庄严承诺。选择"三化"协调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之路,有着深厚的宏观背景。在整体、协调、融合、可持续原则的制约下,"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产业集群发展、产城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其中,城乡统筹发展是"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包括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搭建城镇化本土承载平台,推进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城乡资源共享平台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胡蓉  吴春庆 《攀登》2011,30(6):89-91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抵御农业风险均离不开农业保险。在农产品分散生产的情况下,作为青海省支柱产业之一的农牧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户、中小型农牧企业与合作社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因此必须重视发展和扩大青海农业保险,以减少农户的风险损失,提高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与地域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顺  陈才 《人文地理》2006,21(2):82-84
文章阐述了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背景条件,分析了发展农业产业化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身优势、产业基础和在全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和地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吉林省就业和收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宁  丁四保 《人文地理》2004,19(2):79-83,55
当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向21世纪胜利推进的时候,失业和再就业这个跨世纪难题已凸现在我们面前。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有企业本身消化失业的能力已十分有限,靠国有企业解决失业的思路难以成为现实。比较可行的选择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此消除国有企业冗员劳动力向民营经济转移的所有制障碍,增强吸纳国有企业存量劳动力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的能力。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庞大;同时,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下岗失业问题更为严峻。启动民营经济对缓解目前吉林省城乡就业压力、增加人民收入,进而带动消费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工业化的概念及战前日本在理论上的认识,并根据战前农村工业的调查资料,对战前日本农村工业的总量,地区和行业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为战前农村工业化发展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冯娟  罗静 《人文地理》2013,28(5):81-86
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以来,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各类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能力逐步增强,在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理性的空间行为,在农村地区引发出诸多的空间问题。本文以各类村镇主体(农村居民、企业、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地方政府)的空间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理论深入分析各类不良空间行为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公共政策建议,以期改变其博弈规则,从而有效引导和规范各类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优化村镇空间。  相似文献   

17.
王章辉 《史学月刊》2000,35(1):76-83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大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从历史实际看,不仅没有导致英国农业的衰落,相反使英国农业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不仅没有削弱英国工业发展的基础,相反有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工业化的发展。英国丧失工业霸主地位、走向相对衰落,有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大农业。在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时,盲目照抄,或根据某种需要而随意剪裁历史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必须经历的空间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二者密不可分,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的进步。陕西关中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并不协调,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主要表现为单一的嵌入式开发模式与城市化的偏差和区域经济联系与城市化的偏差。应立足现实,积极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这既是短时期发展的考虑,也是长时期战略的需求。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数据资料分析等方法,在剖析陕西关中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基础上,提出关中地区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是新中国乡村借贷关系转型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建国初期,为了活跃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家大力举办了农贷。这一时期,国家农贷在规模上是逐年增加的,在发放对象上倾向照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贫困农民,在贷款利率上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贷款用途上绝大部分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生产困难。总体上看,国家农贷作为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扶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当时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中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尤其是城市化快速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文章在对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阐述评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了西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特点,进而遵循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与产业经济理论,从发挥资源、区位、交通、市场、科技、组织方式等优势因素出发,构建出符合该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公司)+农户"、"农户+主导产业"、"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协会)+超市"三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并探讨了其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