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经济奇迹的理论根源归结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积累了丰富案例和理论元素。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由改革开放驱动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本上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和实践模式不断  相似文献   

2.
冯学平 《神州》2012,(17):149-150,15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奇迹。在国际对外交往上韬光养晦、低调谦和,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平等、发展、合作、友好的外交关系。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公正的公信力在逐渐攀升。  相似文献   

3.
王伟 《攀登》2001,20(Z1):34-36
中国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而当代社会主义国家都产生于原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走社会主义道路,面临许多共同性的课题,其中主要面临着三大共同性课题.一是如何对待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二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是如何处理对外关系,特别是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邓小平理论为我们如何回答和解决这三个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余磊 《文史博览》2013,(7):27-32,4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长达30多年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全面发展,我国的这种发展被学者誉为"中国奇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中国奇迹"的产生有着重要的贡献与作用,具体表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能够成为我国发展的助推剂,是"中国奇迹"延续的重要保障。在推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不断走向成熟过程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让"中国奇迹"得以延续,实现全国人民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并不是从中国开始的,当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自己的改革试验时,社会主义改革已成趋势。然而,由于受到普遍观念和既得利益的强大阻力,通过渐进改革实行市场化转型,鲜有成功的先例。中国的市场化转型没有导致经济衰退和体制崩溃,而且推动了中国持续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出现所谓"中国奇迹"。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模式"的解释很多。一般都认为,中国改革与苏联东欧改革有"渐进"与"激进"之别。所谓渐进式改革,首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此基础上国家综合实力实现与中国的世界地位相适应的提高,以及"中等富裕"社会的建立.现代化道路--经济潜力的加速增长,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根本复苏,提高效率.现代化基础--社会主义,能够保证对于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集中,阻止大量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考虑到中国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方面的落后情况,可耕土地和其他必要资源的缺乏,邓小平拒绝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做教条式的模仿,而是探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中国摆脱落后状况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7.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政治、信仰危机的深渊.资本主义的吸引力日益削弱;而这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却取得了辉煌成绩,创造了"孤岛繁荣"的奇迹,社会主义的魅力迅速彰显;在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华经济掠夺,日本则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陡然增加.这些因素构成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直接诱因.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完成"一五计划"和欧美经济危机最严重的1932-1933年间达到高潮,其后,由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主义思潮高涨而逐渐趋向低落,并最终被掩盖于抗日战争的浪潮之下.概言之,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大致可以分为热谈苏联和社会主义、探讨苏联"一五计划"成功的原因以及追求社会主义三个既有联系而内涵又各有不同的层次.与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相比较,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潮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气息和缺少理论上的建树两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民族在近现代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方面创造了极为宝贵的财富,其成就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历史内涵非常丰富,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与欧洲其他主要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同的道路和经历。它打破了英法控制欧洲的传统,直接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对抗和争霸,由此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本世纪以来,它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建立起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特殊模式。某家外国报纸写道,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民族,本世纪内便创造了两次军事奇迹(指两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初期的胜利)、两次经济奇迹(指20  相似文献   

9.
《攀登》2015,(2)
国家形象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形象的提升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大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观,是国家的立国价值之本,是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灵魂和核心,为有效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农业大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奇迹,极大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成了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正确对待资本等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最光彩夺目的篇章,系统总结其成就和经验,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前进。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16,(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稳步提升,世界不少国家、地区日益开始注目、接受、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却是基于这种模式遵循现代社会发展制度建构的科学性、辩证驾驭时代资本运作的先进性、最大程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人民性、和平共荣地实现国家现代转型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2.
王伟 《攀登》2001,20(7):34-36
中国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而当代社会主义国家都产生于原经济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走社会主义道路,面临许多共同性的课题,其中主要面临着三大共同性课题。一是如何对待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二是臬建设社会主义,三是如何处理对外关系,特别是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邓小平理论为我国如何回答和解决这三个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志强  李茂春 《攀登》2008,27(4):123-126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它不仅改变着整个世界经济和文化的格局,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在这一背蓄下,确定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和发展阶段的政治发展战略,就是要在价值取向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发展模式上遵循渐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1405年至1433年,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活动,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与客观趋势。作为具有覆盖世界意义的恢弘实践进程,全球化不仅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格局,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社会主义不是封闭的产物,而是在世界历史的深化中所形成的理论、实践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年的发展历程,是对全球化的参与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会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变的态势。如何适应全球化发展的特点,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新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中国面临的极富挑战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几个国际性的运动中心。本文分三个阶段梳理了1830—1920年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三次变迁的脉络,并对比了相关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趋势与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变动情况。本文认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的变迁系由世界经济体系扩张所导致。就本文研究范围而言,一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内占据优势地位时其社会主义运动往往趋弱,反之则往往趋强。  相似文献   

17.
八大前后党对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认识及其局限武力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如何迅速实现我国的工业化问题上,在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前后,选择了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很大的苏联经济建设模式,即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1956年八大前后,在苏联开始总结其...  相似文献   

18.
<正>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  相似文献   

19.
国家资本及其国有企业是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和主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国家资本,是对前半个世纪官僚资本的否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初级形式。它并不是什么人幻想的产物,也并非机械地照搬“苏联模式”的恶果,而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矛盾演化的必然。国家资本及其国有企业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是中国工业化的主干。  相似文献   

20.
《世界》2012,(3):166-166
日前,来自世界各地的2500人参与7Hotels.com关于世界新旧七大奇迹的问卷调查。在世界新七大奇迹中,中国的古长城知名度位居榜酋。除此之外,中国吉长城的到访率还在新旧七大奇迹中位居第二,而位居榜首的是古罗马斗兽场,吉萨金字塔则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