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中最有特色的国风之一。它以哀艳的情歌和神秘浪漫的巫舞著称于周代。《陈风》的这一鲜明特色,班固的《汉书·地理志》早已指明: 陈诗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又曰:“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此其风也。陈国这种能歌善舞的风尚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陈国的历史情况、地理环境与社会背景中去加以探讨。一、陈国巫风的昌盛与周武王封胡公于陈“使祀虞帝”有关。《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郑国的子产曾提及陈国的历史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指周武王),我先  相似文献   

2.
祭祖的原始遗俗──宛丘巫舞李洁淮阳,古称“宛丘”、“陈”。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太吴伏羲的故都。陈国民间风俗爱好跳舞,巫舞盛行。宛丘巫舞是祭祖遗俗,与祭祖(祭祀人类始祖伏羲,女蜗)有很大关系。宛丘巫舞历史悠久。《诗经·陈风·宛丘》云:子之荡兮,宛丘之上...  相似文献   

3.
一 戏台的产生和发展,其背景是多方面的,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都有密切关系;但由于戏台的功能仅用于演戏,所以戏台的出现和演变,最直接的关系是戏曲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戏曲从上古时期的原始歌舞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优人表演艺术,汉代的百戏,隋唐的参军戏,以及北宋的杂剧和金院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其他相关艺术的营养,逐步形成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 北宋末年流行在温州的“永嘉杂剧”,本来是以地方村坊小曲来演唱民间小戏的。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但是,这种比较原始的戏曲,曾经摄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文献材料和古音学相结合,考释《孔子诗论》中的三组词语。认为“(谷兔)”即说/悦字的俗写。“Cheng”即成字的异体字。《少(免朋)》即《小冤》,亦即《小宛》。“ 丘”即甸丘,即乘丘,又名宛丘,即《宛丘》。“(年心)”即愆字,责究罪过之意。  相似文献   

5.
读过《中州今古》 2 0 0 1年 6期齐子义先生《漫谈宛梆和翟道三的表演艺术》大作之后 ,禁不住也来杂谈几则有关南阳戏艺成就的浅文 ,或许对有趣于研究中原戏曲艺术的专家、读者有所俾益。申明在先 :笔者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知之甚少 ,只不过是一名业余爱好、探索者 ;虽说在 2 0年前发表过几篇戏曲方面的文章 ,有的还蒙专业期刊刊载 (如《中华戏曲》1987年后刊出的《漫谈河南曲剧》、《汉戏艺术丛读》 ,《戏曲艺术》刊出的《灯下说戏》 ,《南都学坛》刊出的《南阳戏曲繁盛录》以及《郑大学报》、《地方戏艺术》刊出的浅见 ) ,也只能说“…  相似文献   

6.
清初的剧苑,孔尚任与洪升堪称双璧,在我国戏曲史上获得了“南洪北孔”的盛誉。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对历史人物杨龙友、进行了艺术加工,精心地塑造出一个“间色”的艺术形象。于是杨龙友的名字,插上艺术的翅膀,传遍了千家万户。历史人物与其艺术形象往往存在着差别,这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屡见不鲜。我们应该承认其间是有区别的。别林斯基说:“科学对于不明奥秘的人说来,是  相似文献   

7.
伏羲故都宛丘王友平《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陈,太之虚也。”陈,即古宛丘,今河南淮阳。“大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淮阳因此素有龙都之称。《诗谱》中说:“陈都于宛丘之侧。”《水经注》中说:“宛丘在陈城南道东。”《韩诗外传》中说:“陈之富人于觞丘之上...  相似文献   

8.
《沧桑》1995,(4)
山西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晋南地区,更是我国的戏曲发源地之一,享有“中国戏曲摇蓝”之盛誉。据调查,山西大、小剧种共有52种之多,约占全国戏曲剧种的近1/5,居全国首位。在这些剧种中,历史最古老的当属流布于临猗等地两“锣鼓杂戏”。 关于锣鼓杂戏之源起,戏曲学术界有数种说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戏剧不太像生活——读者别误会,我只是说“不太像生活”,没有说它不反映生活——古代戏曲虽然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是来源干生活,但它不像生活本身那么平淡无奇。特别是在形式上,戏曲绝对与生活迥异,它是仪式化了的生活。中国戏曲注重服装、脸谱、说白、唱腔、动作乃至一招一式的美术化和故事情节程式化,以及大团圆的结局,这些都与现实生活有别。  相似文献   

10.
辛兆义 《神州》2014,(14):192-192
声乐演唱技法是随着时代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声乐艺术在我国发展很早,从远古至隋唐时期,声乐已自成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结构。从技法表现上看,声乐演唱的方式有很多中,如说唱、戏曲、歌舞等,将“气”、“字”、“声”、“腔”四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认知操作和演唱技巧,提高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声乐演唱技巧在变迁过程中,其技法与艺术理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声乐演唱技法内容,深度解析在历史变迁环境中,声乐艺术的特征性规律。  相似文献   

11.
淮阳位于辽阔的豫东大平原,因居于淮河之北故名。古代则称“宛丘”、“陈”、“陈城”、“陈县”、“郢陈”,后来又称“陈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五朝都会,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淮阳的考古工作是1979年开始的,起步较晚,收获却很显著。现将淮阳县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情况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2.
孙维才 《日本学论坛》1991,(2):31-32,51
“比兴”是日本和歌、俳句中最常见的艺术手法。其含义中外相同。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齐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依微以拟义。”“附理”即“切类以指事”.是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依微以  相似文献   

13.
山西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称。早在汉代,山西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到处活跃着诸如滑稽戏、影戏、歌舞戏、百戏、技艺戏等各种土戏,这些土戏在当时已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到了元代,戏曲艺术日趋鼎盛,山西省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在谚语的珠海中,存在一种论说谚语的谚语。这类谚语,从诸方面论说;合起来,就是一篇“谚语研究”。谚语是什么?谚语是世代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的判断性的简短结论。这种话,概括性强,注重哲理,意在讽诫。“最崇高的思想寓于最简短的语言之中。”便是谚语定义的好注脚。谚语乃人类经验的储藏室,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蒙古族言:“水滴积多盛满盆,谚语积多成学问。”彝族讲:“前代人不说‘尔比,(谚语、警句),后代人难聪明智慧。”不少谚语论说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哈萨克族说:“最干净的水是泉水,最精炼的话是谚语。”别的民族则说:“谚语——语言中的盐。”生动地说明谚语精粹、隽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李强 《收藏家》2006,(2):21-24
近年来,明清家具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对于19世纪流传到中国的欧式家具却无人问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笔者不揣冒昧,试以19世纪流传到中国的欧式高坐具为例,简述其来龙去脉,以求方家教正。中国从上古到隋唐,古人都是席地而坐,为了隔凉防湿,可编织一个坐垫,或干脆铺张皮子了事。古人将坐垫称之为“茵”。《说文》:“茵,车重席。”这里的茵是指车上的坐垫;《诗·秦风》注“文茵”:“文茵,虎皮也。”《刘子新论》:“帏帐之内,广厦之下,旃茵之下。”《淮南子·原道训》:“列管弦,席旃茵。”这里的“旃茵”,多指用羊毛擀制的毡垫。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6.
只要北方昆曲艺术在祖国的艺坛上存在一天,北昆人就会永远怀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66年,江青假借毛主席的名义,撤消了所有全国昆曲演出团体和戏曲学校的昆曲班。北昆老一辈艺术家白云生先生喊出了所有昆曲工作者、爱好者的心声:“取消昆曲我死不瞑目!”可惜,他到底没有赶上1979年北方昆曲剧院重建!有人说,北昆的老艺人对党的感情最真挚最纯朴,当他们跟别人一样说“党的扶持”时,总爱加上“亲手”两个字,说“党亲手扶持了昆曲”。是的,北昆(包括南昆)的老艺人,在旧社会受的苦最大最深,昆曲早从清代中叶就由辉煌转入衰败,曲…  相似文献   

17.
“生旦净丑,四功五法”是戏曲专业通用的术语,现在却多被误解为京剧的专属名词,可见京剧的影响力。作为我国知名度最高、政府扶持力度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一直被称为“国粹”、“国戏”。在京剧列入世界级“非遗”三周年之际,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及京津沪三地市委宣传部、国内多家著名京剧院团等单位其同参与实施的“拍摄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电影工程”启动,精心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十出传统大戏,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巡演和电影拍摄两个环节,采用舞台演出和电影放映两种形式,将当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成果记录下来并高质量传播。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京剧艺术,是绚丽多姿 的世界艺苑中一朵璀灿耀眼的艺术之花,被国际上推崇为东方民族最有代表性的艺术。 尚小云,是闻名遐迩的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的“尚派”艺术是京剧重要流派之一,名驰中外,声震艺坛,为祖国戏曲艺术宝库增添了极其宝贵的财富。尚小云不仅是一代表演艺术家,还是杰出的戏曲教育家。他为京剧艺术培养了众多的人才,桃李满天下。尚小云在京剧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1.我要学戏 光绪二十五年腊月初七(1900年1月7日),在紫禁城北门地安门外法通寺草厂大坑附近一座大杂院的西屋里,一个男孩呱呱坠…  相似文献   

19.
邱皓琛 《神州》2013,(24):42-43
婺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比发源于江苏昆山,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只晚200年。婺剧,因金华历史上素称“婺州”而得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地有人称它为“农村戏”,俗称“金华戏”,是浙江金华最古老的戏曲,也是浙江省第二大剧种。它以金华为中心,流传于浙江金华、衢州、丽水和江西等一带。婺剧的艺术特色是古朴浑厚,强烈粗犷;唱腔高亢,音乐丰富;擅长武功,特技惊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0.
王煜 《巴蜀史志》2010,(5):52-52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文化艺术最具民族魄力的时期。鲁迅先生曾说:“唯汉代艺术,博大沉雄。”古朴、深厚、雄浑是汉代艺术的典型风格。雅安的东汉石刻就是汉代艺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