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第六种看法的学者,特别对大洋洲出土的三件大铙(或称钲)和一件(或称纽钟)的特征、年代进行了缜密的解利和分析,认为“其为越器,决无问题”,但其年代“难于早到商代”[24],因为这三件钲上(指大铙)“有明显的土墩墓系青铜器肝的纹饰,而伴有青铜器的土墩墓,其年代很少能超过春秋旱期”。土墩墓系分布于长河下游地区的一种古代吴越文化特殊葬式的墓葬,时代当为西周至春秋时期,之所以称大洋洲的大镜上有明显的土墩草系青铜器上纹饰,一个重要例证就是大洋洲出土的那件标本64大镜,其证部左右两区围绕双巨目的卷云纹和其间满饰的…  相似文献   

2.
王俊 《东南文化》2006,(3):23-27
青铜铙在南方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马鞍山青铜大铙的造型、纹饰与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相似,因此,它的年代应与新干商墓青铜铙的年代相当,可定为商代晚期,相当于殷墟二期至三期。中原系统的青铜铙为军旅乐器,而南方系统的青铜大铙,具有明显的祭祀性质。从出土情况分析,马鞍山青铜大铙的卷云纹饰,以及出土地点距长江古道不远,因此它的功能极有可能是祭祀长江神灵的。  相似文献   

3.
初论江西新干大墓出土的三件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新干大墓是于1989年发现的。它是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该大墓出土青铜器达480余件,玉器150余件,陶瓷器350余件,尤以数量众多的青铜礼器引人瞩目,一些青铜器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将对该墓出土的3件镛从形...  相似文献   

4.
1989年9月,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发现一座商代大墓,出土文物共计1478件,其中青铜器475件,玉器754件,陶器139件。青铜器数量大、品种多、器类全、造型异、铸造精、装饰美,是目前在同一遗迹单位内出土商代青铜器最多的一次,是继安阳殷墟妇好墓、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成为商代南方青铜器的典型代表。玉器玉质美、种类丰、纹样奇、琢雕细、  相似文献   

5.
1989年冬,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程家村发掘了一座大型商代墓葬,墓内出土各种质料的遗物1374件(另有近千件小玉珠、玉片。玉管和无法拼对复原的小陶片未计人),包括青铜器475件;玉器754件(颗);陶、硬陶、原始瓷器139件。其中尤以青铜器引人注目,其数量之多,造型之奇,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为中国南方地区所仅见。这项发现被评为我国“七·五”期间十项重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墓内出土文物已先后在南昌、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展出,令观众叹为观止。特别是1993年吕月在南昌召开的“中国南方青铜器暨殷商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期间,中外…  相似文献   

6.
一座未经盗扰的郑国国君大墓于上世纪20年代在河南新郑被发现,里面出土了一百多件规格极高的青铜器,史称“新郑彝器”。这些青铜器中有两对孪生方壶,尤为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7.
谈新干商墓出土的青铜农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480多件青铜器中,有农具多件,如犁2件、臿2件、耒1件、耜1件、铲12件、镰5件、铚1件、钁1件。其品种数量均为目前商墓出现之首,而且许多品种为各地商代遗存所未见。  相似文献   

8.
安徽寿县苍陵城组青铜器以铙、大刀、钺为代表,至少属于中等贵族墓葬的规格。该墓出土铜器组年代较一致,属于殷墟二期晚段至三期早段,其年代填补了安徽沿淮河地区商代青铜器编年的空白,对探讨商文化在沿淮地区影响力的变迁以及安徽商代青铜文化的内涵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浙江省安吉县高禹镇中学基建工地发现一件铜铙。县博物馆工作人员闻讯后赶赴出土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并对铜铙出土点进行了发掘清理,证明铜铙出土于距地表4米多深的一座墓葬。此铜铙为合范浇铸,器壁留有较多的沙眼,通体褐色泛有绿色锈斑。钲部两面各有3排枚,每面18个,甬与身内腔相通,铣侧至舞和甬部各有一条明显的范痕,但内腔平整。钲部饰有云雷纹。通高32,甬高13、径55,铣长22,钲高19,舞广11,舞修16,枚高12,壁厚07厘米。重57千克(图一、二)。安吉铜铙的形制同1993年6月湖南省宁乡老粮仓出土的Ⅱ式7号铜铙相似[1],再结合与铜铙一起…  相似文献   

10.
安徽寿县苍陵城组青铜器以铙、大刀、钺为代表,至少属于中等贵族墓葬的规格。该墓出土铜器组年代较一致,属于殷墟二期晚段至三期早段,其年代填补了安徽沿淮河地区商代青铜器编年的空白,对探讨商文化在沿淮地区影响力的变迁以及安徽商代青铜文化的内涵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湖南宁乡新发现一批商周青铜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宁乡县位于湖南省中部,是目前我国长江以南发现商周青铜器最多的一个地区。近年来,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修筑公路时,又新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现简介如下。兽面纹大铜铙 1977年底,在老粮仓毫明大队的北峰潍山腰。农民修筑公路时发现,系属窖藏。与此铙相距五、六米处,还发现了一件四伏虎兽面纹铜铙(此铙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1989年冬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大墓的发现,是我国南方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现已引起国内外考古、历史学者的广泛重视。其中首先令人关注的是墓葬的年代问題。由于墓葬中出土青铜器种类较多,器形复杂,有的甚至前所未见,既表现出与中原地区的某些共性,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就给墓葬年代的推断带来一定难度。所以,一些学者在年代问题上意见尚不完全统一。这里我们想对墓葬中出土器物的年代作一初步探讨,以确定大墓的下葬年代。  相似文献   

13.
先秦文献中记载有钲、丁宁与镯,隋唐及以后的注疏家皆认为丁宁与镯即是钲。将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吴王墓中出土的一套军乐器与《国语·吴语》中夫差所使用的军乐器相对比,其中一件小型钟类乐器被发掘者命名为“丁宁”,这件“丁宁”与钲的自铭器形制结构一致,且根据当前出土的钲与军乐器的组合情况看,与文献中丁宁的记载一样,因此丁宁与钲为同器异名关系。钲与镯的关系,通过《周礼》与上博九《陈公治兵》的相互印证,且二者都具有“节鼓”的功能,所以镯也是钲的异名。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新干商代大墓青铜器的腐蚀机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面探测器X衍射仪、离子色谱等仪器,对这批青铜器的腐蚀现象分三个方面进行了锈蚀结构、青铜基体、微观形貌观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类型的腐蚀结构表面锈蚀成分主要是SnO2,样品表面锡含量均高于基体。漆古表面有龟裂纹,氧、锡元素分布从外至内层递减;铜元素从外至内递增。青铜器上残留土样中未检测出侵蚀性氯离子。实验结果可为保护这批青铜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1月所发掘的新干大墓,是自七十年代湖北黄陂盘龙城发现以来我国南方考古又一重大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这一新发现对商代考古和商史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本文试图从考古学角度对该墓的葬制、埋葬年代、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一、特殊的葬制新干大墓位于赣江东侧1公里的劳背沙洲上,其上原有一座东西长约40—50,南北宽约20—30,高5—6米的椭圆形沙堆。墓室“正处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咸丰县文管所收藏的部分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50年代以来,咸丰县文管所陆续收藏了许多青铜器,现将几件较有特色的青铜器介绍如下。甬钟 3件,分2式。 1式 2件(61、197号)。形制基本相同。钲部由凸弦纹分成四区,每区三排九枚。197号1979年8月阳洞区水井朝乡收集,经调查为当地窖藏出土。甬部残,鼓部近铣处两面各有乳钉两枚。高20、舞修12.2、舞广6、铣间16.3、鼓间6厘米(图一、三:1)。61号1957年3月活龙坪区  相似文献   

17.
1981年10月21日,宣城孙埠镇正兴村的村民在挖沙时,发现了4件青铜器。除了1件夔纹青铜铙[1]外,另有铜鼎2件、鬲1件。其中铜容器的范铸痕迹清晰,器底遗留浓厚的烟炱,应属实用器。现将青铜器介绍如下:夔纹铙体扁圆而短阔,铣口内凹,圆筒状甬。鼓部中央有一个五边形突起,鼓两侧饰重环纹。钲部饰夔龙纹,作两两顾首状。夔龙张口,卷尾,长角,眼睛凸起,形成4个乳丁。该乐器风格独特,为春秋时期铜器(封二∶1)。重环纹鼎方唇,平折沿,半球腹,圜底,3个兽蹄足,立耳,耳外侧饰两道凹弦纹。口沿下饰两周弦纹,弦纹内饰重环纹。通高21·3、口径22·4厘米(图一∶1…  相似文献   

18.
(一) 2003年5月由台湾典藏出版的<新干古玉>,是商代玉器研究重要的专著①.本书作者彭适凡先生为江西省考古学的耆老,对江西以至南中国地区的考古文物工作有重大的贡献.在1989年彭先生主持江西新干大洋州商代大墓的发掘,出土的青铜器就有450件之多,玉器也有70余件,被公认为东南中国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商代考古收获最丰富、出土文物最精采的发现.江西新干考古重大的发现,得到中外学术界热切的关注.1997年由彭先生主编<新干商代大墓>②(以下新干报告)出版,获得学术界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杨府山土墩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乐器和兵器的年代和性质,对探讨南方地区文化的互动、交融乃至民族的交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墓所出鼎、簋、铙、短剑等的具体分析,可以断定这应是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南方系青铜器,时代应在商末周初,墓葬的年代最晚应为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20.
自铎铭文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春 ,浙江省绍兴市出土一件50字铭的青铜甬钟。此器为典型的甬钟形式 ,却自铭为“铎”。西周甬钟源于南方商周时期的大铙 ,所以这件甬钟自铭为“铎”或许正是南方大铙的本来名称。此甬钟从铭文字体看 ,是典型的越国鸟虫书风格 ,铭文却注明是徐器 ,或可表明是徐人流亡越地后所作。因此 ,这件青铜甬钟的铸造地 ,当在越国故都绍兴 ,其具体年代约在越王勾践晚期或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