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包光潜 《文史月刊》2010,(12):73-73
<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能够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隐士诗人,应该感谢夫人翟氏,她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如果遇到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为了荣华富贵,非让他做官不可,陶渊明的人生恐怕就要彻底改写了。  相似文献   

2.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谪居惠州、已经六十二岁的苏轼又被朝廷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儋州)安置,其弟苏辙亦被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四月十七日,苏轼得诰命,十九日,置家惠州,独携幼子苏过取道梧州赴儋。至梧州时得知苏辙尚在藤州,两地相距仅二百五十里地,即作《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  相似文献   

3.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集诗、词、文才气于一身,又是书、画行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同时,苏轼又是美食家,有自己的爱好和品位,他特别爱吃甜食,如有上好蜂蜜,他每天要吃上五盒;姜蜜汤则要喝上几碗,说它“甘芳滑辣,使人意快神清”,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他特钟情于崖蜜,即今人所说的崖蜂蜜。《神农本草经》说此物久服能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像许多文人一样,苏轼亦喜酒,但酒量不大,尤其不能饮烈酒,稍饮烈酒即醉。酒淡了又觉寡味,于是,  相似文献   

4.
《文史月刊》2013,(12):68-69
苏轼平时就喜欢与歌妓开玩笑,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第10卷就载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苏轼在钱塘时,有两位歌妓要求脱籍从良,这本是好事,苏轼当时也正大权在握,暂时代理知州职务(因知州正值出差),对两位歌妓的请求,苏轼的判词却仍然是善谑多才:一位歌妓因“人老珠黄”,没什么太多的观赏价值,就称之为“九尾野狐”,随你的心愿从良就便;而另一位则因色艺俱佳,  相似文献   

5.
聂晓琴 《文史天地》2007,(11):40-42
谢民师与东坡这段交情,实在感人。文人之间,也有不相轻者。苏轼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在他的门下,常有文人学士出入,和苏轼一直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见著于史的有"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此外,和苏轼交情深厚,结为文友的谢民师,恐怕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6.
《文史天地》2010,(2):96-96
宋代大文学士苏东坡(苏轼)在一次回京城的途中来到了吉州,当地清都观的谢道±请他在一家饭店吃饭。餐毕,饭店的老板恭敬地问苏东坡:“不知小店的饭莱是否合大学士的胃口?”苏东坡没有回答,而是拿笔蘸墨在墙上唰唰地写下了一首诗迷:  相似文献   

7.
佚名 《文史月刊》2012,(1):76-77
王安石开始搞改革的时候,苏轼兄弟丁忧服满,刚回京城。那时,兄弟俩踌躇满志,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是,苏东坡不识时务,对改革说三道四。王安石很不高兴,就让他到开封府审案子。京城的案子盘根错节,随时都会碰到山头儿。他希望苏轼深陷其中出不来,无暇指点时政。没想到,苏东坡是断案高手,三下五除二,就把案子办得干干净净———王安石的警告落空了。  相似文献   

8.
快乐苏东坡     
《文史月刊》2010,(9):56-56
苏东坡早年乘船赴考,因途遇风浪,误了开考的时辰。主考大人不准苏东坡入场,后来听了苏的诉说,顿生侧隐之心,便口诵一联让他对,若对得出,便破例允他入试。主考官出的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相似文献   

9.
佚名 《文史月刊》2009,(7):62-62
苏东坡被县衙内招去写春联。侍从磨好墨,东坡展纸挥毫,一口气写下两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日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相似文献   

10.
《文史天地》2014,(4):93-93
正苏轼曾经酷爱医术,平时收集了不少民间秘方和奇方,常给人开方治病。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被贬黄州。上任时,黄州一带流行瘟疫,死人无数,人心惶惶。于是苏东坡拿出"圣散子"的秘方,抓药熬药,大量分发于众,大显身手。结果,此瘟疫迅速得到控制,从而深得民心。这样苏东坡难免也会自信心膨胀,认为"圣散子"是包治瘟疫的神奇之方,并亲自撰文大加推广:"每天煮上一剂,空腹喝上一盏,百疫不生。"  相似文献   

11.
晏建怀 《文史春秋》2012,(11):62-64
一个人的胸怀,在两种境遇下可以一览无遗:一是极乐时,二是极悲处。极乐时得意到忘形,那是小人;极悲处沉沦到厌世,那是俗辈。苏东坡大才粲粲,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尤其遭遇“乌台诗案”,深陷“文字狱”,几次濒临灭顶之灾,九死一生。面对这种人生极悲,苏东坡的心态女,何呢?  相似文献   

12.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08,(12):31-33
蔡锷,中国民主革命家、军事家,湖南邵阳人。1916年在日本箱崎病殁,享年34岁,可谓英年早逝。11月8日,人们在北京为之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场上,孙中山先生的挽联是:  相似文献   

13.
《文史博览》2010,(1):36-37
<正>"借花献佛"说的本是拿别人的东西送人情。它来自苏东坡和佛印交往的一段传说。苏东坡的好友佛印,饱读佛经,超凡脱俗,可苏东坡却猜疑他不能够做到。一天,佛  相似文献   

14.
《湖南文史》2010,(1):36-37
“借花献佛”说的本是拿别人的东西送人情。它来自苏东坡和佛印交往的一段传说。 苏东坡的好友佛印,饱读佛经,超凡脱俗,可苏东坡却猜疑他不能够做到。一天,佛印去造访苏东坡,苏东坡设宴款待,十分的盛情。  相似文献   

15.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不仅文才出众,而且还十分喜欢植树,并为此写了许多植树的动人诗篇,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植树文人”.  相似文献   

16.
<正>"闺中良友"李蕙仙1889年9月,16岁的梁启超参加乡试时,主考官李端棻将其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启超。1891年冬,梁启超赴京与李蕙仙完婚。李蕙仙原籍贵州,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由于父兄在京城做官,李蕙仙自幼生活在北京。李蕙仙大梁启超四岁。次年夏天,梁启超偕夫人南归故里。梁家世代  相似文献   

17.
康震 《中华遗产》2008,(1):24-27
潇洒不是一天到晚昂着脑袋、甩着袖子在大街上走,潇洒很具体,它是你在生活中,而对每一个具体困境时的表现,你的人生中所面临的每一个挑战。都在检验你潇洒的底线。  相似文献   

18.
“闺中良友”李蕙仙 1889年9月,16岁的梁启超参加乡试时,主考官李端菜将其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启超。1891年冬,梁启超赴京与李蕙仙完婚。李蕙仙原籍贵州,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由于父兄在京城做官,李蕙仙自幼生活在北京。李蕙仙大梁启超四岁。  相似文献   

19.
1905年4月4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报道:“兹闻邹容于昨日黎明四点钟时,病死狱中。由某君派人收殓,髀肉尽消,空存皮骨。生敬邹容者,当为惨然:”  相似文献   

20.
苏东坡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到了嗜之成癖的地步,无论是为官为民,闲暇之余,必去当地寺庙与方丈一同品茶论道。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