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历史进入新的千年,嘉峪关文化旅游景区,又为天下雄关增添了辉煌的一页。1999年以前,嘉峪关下还是一片戈壁滩,只有关城脚下的一块苗圃和几条渠道。为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加快嘉峪关市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步伐,加快文物景点、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1998年嘉峪关市人民政府经过充分规划论证,正式确定开发建设嘉峪关文化旅游景区,并将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列入了市“三区一线”的重点建设项目,列入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1999年2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嘉峪关市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专门负责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为做好景区的规划论证工作,保证景区建设高起点、高档次,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于1999年2月邀请了北京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于英士教授等6位旅游和建筑设计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嘉峪关市的文物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根据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提供的有关嘉峪关的地理概况、水文地质、城市建设规模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嘉峪关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各方面的优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证,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他们认为,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抓发展旅游业带有战略意义的目标有两点很重...  相似文献   

2.
为美化嘉峪关环境,抚去游客参观关城雄壮气势之外的荒凉之感,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及文化广播电视局经过科学论证,决定在嘉峪关兴建“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3.
李艳芹 《丝绸之路》2012,(16):90-91
嘉峪关市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交融汇聚。随着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建设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决策的出台,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发挥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只有解放思想,积极参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以文化擦亮城市面孔,加快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内生动力,打造知名文物旅游景区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才能将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4.
孟艳霞 《丝绸之路》2010,(11):77-77
2010年5月9日,由甘肃省旅游局、甘肃省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主办,嘉峪关市旅游局、嘉峪关市文物局、嘉峪关景区管理委员会协办的甘肃省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2010年年会在嘉峪关市召开。甘肃省旅游局局长黄周会、副局长火玉龙,嘉峪关市副市长张静昌、嘉峪关市旅游局局长李勇、嘉峪关市文物局局长郭久如等领导及甘肃省内各旅游景区分会代表、星级饭店分会代表、旅行社分会代表、旅游商品分会代表、旅游专家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黑山石雕群     
黑山,是马鬃山的一条小支脉,位于嘉峪关市西北。在黑山崖壁上已发现摩崖浅石刻岩画153处。这些岩画展示了人类的原始生活方式,反映了中华民族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轨迹。这些古朴、粗犷、凝炼和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遗迹,远在山谷深处,许多旅游者无法亲眼目睹。为了满足广大游人的心愿,为了展示嘉峪关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在文化旅游景区内修建了黑山石雕群。黑山石雕群有七个园区可供参观。名人题词园有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知名人士的题词。最有价值的是毛泽东手书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诗一首。此诗是1847年9月林则徐由此关赶赴新疆伊犁时所写,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的诗篇加上潇洒飘逸、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使得两位伟人的雄壮气魄和爱国忧思,溢于诗文,跃然而出,既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又给人以久久的追忆和回味。古诗词园主要雕刻的是唐代边塞诗和明朝巡按御使徐养量描写嘉峪关的诗文。纪事园记录了建国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对嘉峪关关城及两翼长城的维修、建设和文物旅游开发的过程。故事园取材于嘉峪关的历史传说,如一块砖、击石燕鸣、冯胜与嘉峪关的故事等,生动直观地描述了嘉峪关的建造历史和美丽动人的传说。游击将军石刻园雕刻了1561~1882年间...  相似文献   

6.
景雪敏  栗建伟 《旅游纵览》2022,(23):135-137
甘肃省嘉峪关市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西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有“戈壁钢城”之称,工业文化资源丰富。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嘉峪关市工业文化旅游存在认识滞后、开发模式单一、与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度低、服务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首先总结嘉峪关市工业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推动嘉峪关市工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嘉峪关的城市文化融入充满现代工业特征的环境背景中,为嘉峪关市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2012,(7):78-78
201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旅游旺季,嘉峪关市将针对三条特色旅游线路实行“一票通”制,不仅让游客一次性便捷游览嘉峪关的经典景区,而且票价比单独购票便宜。  相似文献   

8.
嘉峪关     
甘肃省嘉峪关市,是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命名的城市,南有绵亘千里的祁连山雪峰,北有龙首山和马鬃山。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因此秦汉以来的历代王朝都在这里派兵驻防。“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楼阁高耸,巍峨壮观,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名动天下。  相似文献   

9.
近期,由于“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和建设,在关城东侧200米处发现三国时期砖室墓葬一座。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有关人员闻讯对该墓葬进行了清理和发掘。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2013,(16):F0002-F0002,F0003
2013年7月27~28日,由中共嘉峪关市委、嘉峪关人民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产业园管委会、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承办,市文化旅游集团全力资助,甘肃省文史馆、西北师范大学、敦煌研究院、河西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商学院、兰州大学、陇东学院、宁夏大学、甘肃省广电学校、《丝绸之路》杂志社,以及嘉峪关市委宣传部、文物局、市文化旅游产业园管委会、市志办、市长城文化研究会、市丝路文化研究会等单位教授、学者30余人参加的“寻找最早玉门关”考察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相似文献   

11.
九眼泉湖,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关城东南侧山坡下,也称"南门湖"。九眼泉湖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万里长城——嘉峪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依据历史文献中对九眼泉湖的记载,九眼泉湖自然水文地质勘察,九眼湖近年来的水文变化情况以及现状调查后确定了九眼泉湖的历史范围。为今后嘉峪关关城周边历史环境的保护提供了详实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建筑群中普遍存在官井,官井的修建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提供了便利。作为嘉峪关关城附属建筑的井亭因为其坐落不起眼而未引起广泛关注,2017年对嘉峪关关城内游击将军府、井亭等建筑实施保护维修,维修后的井亭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文章对嘉峪关关城中的井亭的历史面貌和如今的保护维修现状进行讨论与纪实。  相似文献   

13.
晓文  昌锋 《丝绸之路》2010,(23):71-71
在2010年11月6日举行的中国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奖颁奖仪式上,《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捧得中国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奖九大奖项中的“影响中国文化旅游的一篇文章”金奖,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与文章作者冯君莉共同到会领奖。  相似文献   

14.
谢俊斐 《旅游纵览》2023,(23):139-141
本文主要研究旅游景区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首先分析旅游景区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其次指出旅游景区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问题;再次从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科技手段与创新应用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阐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景区开展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精品丝路之旅丝绸之路旅游线路位居国家旅游局推出的12条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之首,甘肃位于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的黄金路段,从东到西连接了甘肃的天水、平凉、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等八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游客在这条旅游线上,可以参观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嘉峪关关城、阳关、玉门关、鸣沙山月牙泉、麦积山等一批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可以欣赏  相似文献   

16.
何江梅  田原 《旅游纵览》2022,(13):111-114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和传承好。由于受到文化全球化、城市规划建设以及旅游资源粗放式开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以传统的“限制型”保护为中心的文化资源保护理念亟待转变。“活化”是文化遗产的一种新型保护与利用的理念。本文以钓鱼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钓鱼城文化资源的历史、科学等价值,借鉴前人的研究,从自然、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探究“活化”的原因,结合钓鱼城文化遗产资源的实际状况,从遗产本体活化、游客活动活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活化等方面探索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策略,推动其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景区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坚实基础是文物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嘉峪关市长城保护工作以及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在长城保护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展开论述、分析,并加以总结,以期为文物事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务川     
《文史天地》2015,(3):98
一是抓园区建设。以省列"5个100工程"——"仡佬之源"景区为载体,加快仡佬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强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实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一龙潭村的恢复和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的保护,促进仡佬文化保护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做大做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目前,该县整合投入8500万元用于仡佬历史文化符号的恢复培植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旅游综合收入达5.7亿元。二是抓招商引资。及时出台《务川自治县  相似文献   

19.
嘉峪关     
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为万里长城的西端点。因城在嘉峪山麓,故名。其南凭雪峰如玉的祁连山峰,北依逶迤绵亘的马鬃山脉,两山相距仅30公里,为河西走廊最窄处,关城扼守其间,如虎踞龙盘,咽喉之势天成。嘉峪关初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据《秦边纪略》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历百余年而就,成为雄踞河西走廊的重要关隘。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全国旅游景区掀起一场“涨价风”,这不由得让人思考:中国的旅游景区发展难道还处于最低层次———价格竞争阶段吗?本文以南岳衡山寿文化节成功举办为例,分析寿文化节给衡山景区所带来的综合效益,进一步说明旅游景区深挖文化旅游节庆产品价值的效益远胜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同时,也站在旅游景区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寿文化节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其突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