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韩愈”条谓:“研究著作,王鸣盛《蛾术篇》、郑珍《巢经巢文集》、俞樾《俞楼杂纂》请书的有关条目或文章,具有学术价植。”韩愈诗文集,自其弟子李汉编《昌黎先生集》,宋人辑编《外集》后,至南宋庆元年间魏怀忠(仲举)编刻《昌黎先生文集》和《外集》,已集录五百家注(以下简称魏本)。其中举凡洪兴祖《年谱》、《辨证人樊汝霖《谱注》、方崧卿《举正人朱幕《考异》,都是洋洋大观者。自是以后,研究成果,代有人出。有清一代,顾嗣立(侠君)《集注》、方世举(扶南)《笺注入以及朱彝尊(竹)、何…  相似文献   

2.
周兴陆 《文献》2004,(1):163-171
韩愈<昌黎先生诗集>的注释、评论,是清人诗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笺注本以顾嗣立的<昌黎诗集注>和方世举<韩昌黎诗编年笺注>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3.
正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府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西)人,唐朝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祖籍昌黎(今属河北),世称"韩昌黎",又因曾任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历任节度推官、监察御史、阳山县令、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等职,曾四入国子监,三任博士,后任祭酒。宦海一生,政绩卓著,文名炽盛,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  相似文献   

4.
《录》是一部韩愈诗选集,它的选编时间在李汉编纂《昌黎先生集》之前,所以,它是问世最早的一部韩愈作品集,对韩愈作品的字校勘有着十分重要的献价值。同时,这部选集的字反映了韩的早期面貌,对比《录》与集本的字差异,可以考见韩愈思想的演变轨迹。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部选集的编趟德曾经接受过韩愈本人的直接教诲,集子的选编也有韩愈本人的直接影响,所以,这部选集的选录标准,也体现了韩愈本人在学术、化以及学创作方面的理论追求和价值取向。具  相似文献   

5.
《五箴并序》为唐代韩愈撰文,故世人称“韩愈五箴”,亦称“昌黎五箴”。北宋嘉祜八年(公元1063年)二月初吉狄道李寂篆书,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三月既望男玠摹上石,姚彦刊。碑刻高98、宽56厘米。篆书24行、行32字。1949年前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交西安碑林,现陈列於碑林四室。  相似文献   

6.
唐代著名散文家和诗人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贞元十九年(803)任监察御吏,当年十二月被贬阳山县令。韩愈因何贬职,有何心境和功绩,笔者作初步探讨。 一、韩愈贬职阳山的原因 韩愈被贬阳山县令,原因有二: 一是关中旱机,上疏请宽民徭而得罪权贵。贞元十九年,关中“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六),天旱民饥,刚任监察御吏的韩愈为尽诔官的责任,欲为民减轻负担而写了《即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极》。谏书说:“臣伏以今年已来,京畿请者,夏  相似文献   

7.
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三卷 (唐)韩愈撰 (宋)文谠注 王俦补注 韩文公志三卷 宋刻本(卷十二至十八配另一无注宋刻本).框高21.6厘米,宽15.4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  相似文献   

8.
连心  舒畅 《旅游纵览》2013,(9):84-87
昌黎葡萄酒的前世流年 昌黎在哪里?在北京以东200多公里处,离北戴河只有一步之遥.踏上昌黎的土地,仿佛置身葡萄的海洋,满山遍野的葡萄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昌黎缘何盛产葡萄呢?据说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有关.  相似文献   

9.
1944年4月中旬,日本侵略军纠集6万余人大举进犯河南,驻防河南的国民党军队汤恩伯部一触即溃,使豫中、豫西、豫南大部分地区在短时间内沦入敌手。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展河南,控制中原”的战略决策,八路军三五九旅王震部南下,新四军五师李先念部北上,向豫南、豫中、豫西沦陷区挺进。1944年冬,由新四军五师一部千余人组成的河南挺进兵团(该兵团后又更名为豫中游击兵团等,本文以下均称兵团)到达遂平县境的岈山地区,以此为立足点,开辟豫中地区的西(平)、遂(平)、舞(阳)、泌(阳)抗日根据地。 豫中地区沦陷后…  相似文献   

10.
居于唐宋文坛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一生命运坎坷.与当时大多数文人士大夫一样,在读书做官的道路上奋斗不息。尝尽人生百昧。唐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上《论佛骨表》,反对宪宗迎佛骨人京且人宫.触怒皇上,盛怒之下将韩愈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崔群力保,国戚王公也言“韩愈文章盖世。人才难得”而出列求情.遂免于一死,改贬潮州刺史。是年正月十四日贬令下,愈即日离京上路。随后,家人及侄孙韩湘尾随,相伴南行。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下称《左迁》),就是韩愈赴潮州途中,行至蓝关时所作即景诗。诗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相似文献   

11.
病从哪里来 汝州(河南)叶县广教院的归省禅师,冀州(河北)人。20岁于易州(河北境内)保寿院出家,为首山省念禅师的法嗣弟子。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杀宝德全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杀宝德全之谜文/苏全有民国11年(1922年)5月,古城开封(当时的河南省会)传出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帮办河南军务、河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宝德全被新任河南督军冯玉祥所杀。冯玉祥为什么要杀宝德全?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宝德全,热河朝阳县人,为原...  相似文献   

13.
<正>王承枫(生卒年不详),字陛臣,号丹麓,磁州(今河北磁县)人。咸丰、同治(1851—1874)年间曾任河南内黄(今河南内黄县)知县。史书记载:“善分隶、工山水”,属地方小名头画家。其山水画存世极少,仅见上海博物馆1件、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1件、河北博物院4件(套)。  相似文献   

14.
韩家庄全景 一有人说在山西省高平市野川镇韩家庄生活有一族韩愈后裔, 我们颇感惊奇,也不以为然,因为太离谱了。可人又说有碑记载:“实昌黎之后裔”,“昌黎”,是韩愈自号。韩愈和高平能扯到一块吗?终究困惑。为此,我们专门去韩家庄走了一趟。韩家庄,位于高平市西,与沁水县交界,原属杜寨乡,撤乡并镇后归野川镇所辖。到韩家庄的目的和任务有二: 一是采访,尽量打听些有关村中韩氏家族来源的传说或逸闻;二是拓碑,以作进一步的资料考证。实际上,好多情况正如我们来之前所预料的一样,村民虽说多姓韩,可对其韩氏与韩愈之关系却全然不晓,甚至大部分人连韩愈是何许人也不清楚。凡此6碑均深雕细刻,书法精绝,楷行隶篆一概出手不凡,颇有大家名士之风范。其年代大略应属明清,而“庚寅”之岁,每六十年一遇,明清两朝即有:明永乐八年(1410)、成化六年(1470)、嘉靖九年(1530)、万历十八年(1590);清顺治七年(1650)、康熙四十九年(1710)、乾隆三十五年(1770)、道光十年(1830)、光绪十六年(1890)等九个庚寅,那么此处“庚寅”何当所指?从其碑风格而言,酷肖乾嘉之遗,虽不可就此枉断,却也不妨且以...  相似文献   

15.
图片报道     
《河南文史资料》2012,(4):F0003-F0003
选自河南省政协《美丽中原锦绣河南书画展作品集》。作者卢光照、程莉影。卢光照(1914—2001),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名誉院长、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  相似文献   

16.
熊剑平 《文史天地》2012,(12):34-37
陈平(?~前178年),陈留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东南)人。曾多次行间建功,是一位善于使用离间计的谋士,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奇功。  相似文献   

17.
微忱 《福建史志》2007,(1):52-52,51
王审知,字信通,又字详卿,光州固始(今河南同始县)人.生于唐咸通二三年(862年),卒於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兄弟3人,王审知排行第三,号三郎。王审知少时好读书,有抱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韩愈在宋代学术史中具有至高地位,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韩退之之在宋代,可谓千秋万代,名不寂寞矣。"由此,与杜诗的编刻校注一样,韩集的编辑整理也成为宋代学术的热点。南宋前期,涌现出了不少韩集笺注本,著名者如樊汝霖《韩集谱注》、韩醇《诂训唐昌黎先生文集》、祝充《音注韩文公集》、文谠《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集》等。南宋宁宗庆元年间,福建建安人魏仲举以集解的形式,汇集宋代韩醇、洪兴祖、樊汝霖、孙汝听、祝充、蔡梦弼、严有翼及文谠、王俦等总计378家的韩集整理成果,参酌方崧卿《韩集举正》、朱熹  相似文献   

19.
如何解释韩愈(椰子厚墓志名)中的“例贬”一词,目前有一些争议,其焦点在“例”字上。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部分中解释为“按规定”,(辞海)和(中文大辞典)亦相同。但郭在贻先生在他的(训信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书中持异议,他认为“例”的含义是“一道”“一样”“一例”,没有“按规定”的意思。郭在贻在(‘古代汉语’文选部分若干注释的高榷)一文中写道:“韩愈(柳子厚墓志名)‘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中.顺宗即体.拜林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注云:‘按规定遣出…  相似文献   

20.
1973年上半年,我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党代表大会代表,身份界别是女知识分子党员代表。同年8月,我去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十大,见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朱德、董必武、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会议期间,邓颗超同志(祖籍河南光山)始终参加河南组讨论。全国参会代表1249名,河南代表团42名。在人民大会堂会议厅我的座位是14排39号,靠中间左侧人行道,看主席台上的人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