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佳希 《史学集刊》2020,(3):117-128
现代巴基斯坦的历史线索纷繁复杂,以国家构建的视角对其进行考察是一种可尝试的研究路径。认识巴基斯坦的国家构建进程,需要从三组结构性矛盾切入:一是国家认同与非国家认同的矛盾,二是军人干政倾向与民主诉求的矛盾,三是世俗主义与宗教化的矛盾。三组矛盾可追溯到巴基斯坦国家建立时期乃至更久远的历史,并嵌入巴基斯坦的社会环境和地缘环境之中。每一组矛盾都会对另外两组矛盾造成影响,影响方式可分为"逻辑关联型"和"现实策略型"两类。三组矛盾可分别归纳为国家认同、政体、国体三个维度,它们共同构成巴基斯坦国家构建的立体图景。巴基斯坦的国家构建本质上是一个价值性问题,三组矛盾都是围绕着"把巴基斯坦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一命题展开。  相似文献   

2.
论满语gurun     
满语gurun的语义为国家、部落、百姓、人,这与满族社会制度演变具有密切的关系,体现着满族及其先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从哈拉、穆昆、噶栅等部落组织到国家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姜守明 《世界历史》2004,3(2):78-87
民族国家形成之际 ,也正是英国人大力推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之时。新君主制的巩固、英帝国的萌芽和海外殖民贸易扩张是民族国家形成时期几个重要的互动因素。新君主制和民族国家日益成为新兴市民阶级追求其经济利益的政治保障 ,市民阶级则构成新君主制和民族国家赖以存在与发展的阶级基础。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外 ,传播上帝的福音 ,对金银财富的追逐 ,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新君主制的建立 ,也构成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动因。本文拟选取“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这个全新视角 ,考察现代“民族国家”和“帝国”之间的关系 ,探讨英帝国形成的内在机制 ,揭示英国海外殖民贸易扩张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汉唐时期中亚粟特人向东方的移民运动,有两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即商业移民与部落迁徙。这一特点,在敦煌与吐鲁番地区定居的粟特人中有比较鲜明的反映。从总体来看,在隋唐以前,这两个地区著籍粟特人的来源以商业移民为主,而在此之后,则主要以部落迁徙为主。  相似文献   

5.
侯毅 《中原文物》2004,(5):13-19
陶寺的墓地、城垣和宫殿、大型观象祭祀基址表明其已经具备王都的规模和规格,比夏朝提前了300年-400年.我国文明形成的要素有城市和宫殿、严格的等级和礼制、祭祀权力的垄断等.其中祭祀权力的作用最重要.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解决民族分裂问题。民族主义有助于现代主权国家的建立,同样也提供了继续分裂现有多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一个现代主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取决于内部和外部的诸种因素;也取决于这一区域内的主导政治力量能否在历史给定的条件下,迅速完成现代国家的构建任务,并在一个新的国家平台上解决自身的民族问题。现代主权国家是"民族的国家"而非简单的"民族国家",主权国家才是现代国家的实质性内核。由于各个民族国家的构建时间、国际环境、历史传承和综合国力的差异,强势国家往往具有左右其他国家民族问题走向的能力。因此,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发展主导权问题。  相似文献   

7.
1940年代中期至1950年代末,冷战对美国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一种全新的现代美国国家形态——"国家安全国家"——在"为总体冷战而进行总体准备"的过程中被塑造出来。国家安全国家构成对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重大偏离,其创生、扩张和演进是冷战时期美国国家构建和总体政治变迁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涉及联邦政府组织体制和对外政策决策程序的重组,也涉及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国家安全国家的中枢制度和标志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其经历的持续变动体现了国家安全国家与"帝王式总统权"之间存在复杂的共生和互动关系。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国家安全国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与"福利国家"和"管理型国家"共同构成20世纪美国国家构建和国家扩张长期运动的三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8.
徐旻晶 《攀登》2009,28(4):55-57
中国的区域发展问题逐渐形成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合法性的确立,区域差距进一步明显。这其中与国家构建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即国家构建的非均衡性导致了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出现的必然性。本文试图从现代国家构建的纬度来探析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各国海上东来,撞开中国国门,刺激了近代中国海洋性因素的生成与培育,对中国国家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各国的领土主权观,极大地冲击和销蚀了传统中国普世王国形态下的主权观念,促进了近代中国主权观念的衍生。同时,近代中国也利用了西欧各国对主权和国际法的界定,确立了中国领土管辖范围的界限,强化了中国海洋领土观念,但是影响中国长远发展的海洋制约性因素并未从根本上消除。  相似文献   

10.
Wang Zhaojun was a romanticized historical figure. The visualization of her was characterized by specific historical and social backgrounds. While her image was shaped with the thousands of years’ expansion of northern interethnic relations in ancient China, the united modern multi-ethnic state created her glorious image as “an angel bringing about national harmony, peace, and unity.” __________ Translated by Feng Mei from Zhongyang Minzu Daxue Xuebao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008, (1): 55–58  相似文献   

11.
在中原国家文明化进程中,曾经因吸纳周边地区多元文化因素与成果得以强盛。除了青铜器、牙璋与绿松石镶嵌外,还有以海贝、象牙制品、鳄鱼骨板等远距离交流而来的稀有品,以及在技术上具有特点的玉器、漆器、原始瓷器与硬陶。这些具有南方文化因素的器物成为较固定的奢侈品,纳入上层社会的礼仪体系,成为维系社会统治及与周边地区交流关系的一种物化象征。显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中南北方文化交流以及南方文化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目前,羁绊我国技术创新的文化因素,既有传统文化中积淀的不利方面,也能从当代不够完善的体制中找到印记。推进我国的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从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方面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于延群 《丝绸之路》2009,(10):106-107
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任务和宏伟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人的平等发展、应有发展、社会特性和谐发展、个性自由发展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其实质就是人的最根本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发展要求、价值取向、实现途径和相互作用四个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张惠平 《神州》2012,(30):139-139
本文立足于实际教学,提出了不能以朗读为“万能钥匙”的观点,倡导学生要在朗读中注重对语言的有效体会即“品读”,追求读与思、读与写、读与悟的有机结合,以建设“高效低耗”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检阅新时期以来的先秦史研究,人们完全有理由为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鼓舞。无论是在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先秦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民族史等专题研究方面,还是在传统的夏商史、西周史、春秋战国史等断代研究方面,抑或是关于先秦古国史、地域文化史的研究,都是新作不断,成就不菲。但是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也的确存在某些隐忧,理论思考的缺失或弱化,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或许是厌倦了以往古史分期讨论的繁杂和空疏,也许是不想再固守社会形态思维的刻板和教条,人们大都表现出对于理论问题的不屑和怠倦。然而,理论毕竟是学术的灵魂,没有理论贯通的具体研究,终究会显得孱弱和苍白;没有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发展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推进。近年来史学研究中普遍性出现的碎片化倾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理论研究的弱化,已经成为制约先秦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瓶颈。历史研究不能逃避宏大叙事,先秦社会性质的判断也不应该缺失,这些都离不开理论思考。有鉴于此,本刊开辟三十年先秦史研究的理论反思专栏,以期唤起学界的理论兴趣。本期先行发表几位学者的思考成果,并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是为盼!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得国家构建主体发生了变化。首先,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标志着国家获得独立,民族获得解放,人民获得民主权利,而且将新的国家建立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实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即民族国家。其次,战争威胁、冷战仍然是凝聚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例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16~18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罗伯特·史密斯国际杰斐逊研究中心(The Robert H. Smith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Jefferson Studies at Monticello)共同发起召开了一次美国史研讨会,有三十余名中外学者出席。会议的主题是"杰斐逊时代的民主、共和与国家构建",与会学者围绕"杰斐逊与民主问题"、"杰斐逊时代的共和主义"、"杰斐逊与早期美国的国族/国家构建"三个专题展开讨论。专题讨论结束后,会议主办方特意组织了两场圆桌讨论,采用对话的方式,交流关于美国史学近期动向的信息和看法。第一场对话的重点是"美国早期史研究的新趋向",由斯坦福大学杰克·雷科夫教授主持;第二场对话的主题是"21世纪的美国史学",由北京大学王立新教授主持。参与者全部采用英语发言。以下文字系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和翻译,为了尽可能保持对话的原貌,整理者采取原话实录的方式,遇有录音不清晰的地方则用省略号标出;听众的反应也以括注的方式说明。出于篇幅和阅读效果的考虑,在翻译时删去了一些重复和脱离主题的部分,这些地方也相应地加了省略号。括号中的文字系整理者所加,作为补充或说明。由于时间紧迫,仅就个别不清楚或不确切的地方,与具体的发言人做过核对,整个发言并未经本人审阅,其中疏漏和误译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明察。  相似文献   

18.
正与沙俄的苦涩结盟公元8世纪时,东斯拉夫人开始与东罗马帝国进行贸易,用毛皮、蜂蜜换回丝绸和金银器皿。在贸易的过程中,产生了作为商品集散中心的商业城市。为了保护城市,商人们武装起来。当实力强大之后,城市又成了地区的政治中心,基辅罗斯公国就是这样形成的。在公元8-9世纪,以今乌克兰首都基辅为中心,各个部落联盟形成了基辅罗斯。基辅罗斯日益强盛,被誉为"帝王之城"。但强大的基辅罗斯,却面临着历史上最强大的  相似文献   

19.
“我希望还是给下一代一个好的印象,我们的国家是美好的,我们国家是法治社会。我希望下一代不要重复我的覆辙。我受的已经够了,我希望我的下一代,还有我亲人的下一代,都会喜欢这个国家,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和骄傲”  相似文献   

20.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潜”,这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也是中目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围人的精神纽带,是中斟人的向心力、凝聚力的体现,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的最重要的传承载体,足中国人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