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魏杨彳玄亍之所撰《洛阳伽蓝记》一书记载北魏洛阳佛寺布局及其形制,素为治城市史和佛教史学者所重视。该书内容兼及洛阳社会都市风俗,于饮食生活颇多涉及。兹就其颇富民族融合特色者略事考述,以见北魏洛阳之饮食风貌。北魏鲜卑拓跋氏迁都洛阳后,“胡食”之风渐播中原,饮食中肉乳类食品比重不断增加。洛阳居民肉食品以种类分,主要有北方少数民族传统的牛、羊肉,汉人喜食的猪肉,及很大程度上受到南方饮食习惯影响而渐至风行的鱼鳖类水产品。北魏尚书令王肃,原为南齐秘书丞,初入北魏,“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但数年之…  相似文献   

2.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近年来,有关部门又正式确认洛阳为丝绸之路的东起点。  相似文献   

3.
西汉都长安,以关中为帝国之中枢及根本之地,又徙天下豪强,吏二千石以实三辅,经营关中二百余年。然光武中兴,不沿西汉之旧,建新都于洛阳。此文从物资之补给、谶纬、汉高祖与光武立国之形势及光武之性格考论光武帝以洛阳为首都之原因。并论东汉都洛阳造成关中地区衰落,东汉西北边界乃在戎狄不断向东向南推进之下,渐向东南移,又放弃西域等方面之影响。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灵宝县文管会近年征集到一方唐代"东都尚书吏部之印"玉印。印为正方形,边长5.7、厚1.7厘米,光背,印文为"东都尚书吏部之印",阳文篆书,边沿略有伤损(见图)。洛阳在东周时就有东都之称。东汉光武帝定都洛阳,对长安而言,洛阳遂称东都。隋、唐时囚之,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武  相似文献   

5.
焦作地区唐朝时期为怀州,与唐东都洛阳隔黄河相望,是黄河以北地区通往洛阳的重要陆路交通要道和渡口、京畿(唐东都洛阳)之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民间习俗深受唐代洛阳地区的影响(如图).  相似文献   

6.
通过追述洛阳寺庙的兴废 ,凸显佞佛之风的危害 ,以期东魏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是杨之撰述《洛阳伽蓝记》的旨趣所在。《洛阳伽蓝记》之所以采用文注分列的编纂体例 ,更有可能受启发于当时经史书籍的类似措置。明末清初以降 ,该书主要得益于传统学术的转型 ,而日益受到学界的推崇。  相似文献   

7.
汉代是我国绘画艺术史上的第一座高峰。作为西汉五大名邑之首及东汉都城的洛阳,两汉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上地位之重要,堪与长安媲美。从20世纪初叶以来,洛阳地区先后发现两汉时代的壁画墓达十几座之多,其绘画题材之丰富、艺术水平之卓越、延续年代之长久、发展脉络之清晰,均称全国之冠。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黄明兰、郭引强两同志,将其中12座保存较好的两汉壁画墓资料汇集起来,编著成图文并茂的《洛阳汉墓壁画》一书,文物出版社于1996年10月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8.
借洛阳召开国际大遗址保护论坛之机,洛阳文物局从洛阳出土的数十万件文物中精选出百余件珍品,举办了洛阳文物珍宝展。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建都,为河洛文明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也给这座千年帝都带来了浩如烟海的文物宝藏。珍宝馆分珍宝一馆和珍宝二馆。一馆展出的是由专家斟选的洛阳五十年考古所得文物珍品。  相似文献   

9.
东汉陵墓踏查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汉自刘秀建国,到汉献帝禅位于曹魏,建造有12座帝陵。根据文献记载,除汉献帝的禅陵(234年)在河南焦作(修武县)外,其余11座帝陵均在东汉都城洛阳附近。《帝王世纪》载:光武帝原陵“在临平亭之南,西望平阴,东南去洛阳十五里。”明帝显节陵在“故富寿亭也,西北去洛阳三十七里。”章帝敬陵“在洛阳东南,去洛阳三十九里。”和帝慎陵“在洛阳东南,去洛阳四十一里。”殇帝康陵“去洛阳四十八里。”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我军首克洛阳三十周年纪念。我们满怀革命豪情,回忆洛阳解放的光辉历史,缅怀血染洛阳城头的革命先烈,颂扬毛主席革命军事路线的伟大胜利。洛阳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九朝故都”之称。它位于河南西部,黄河南岸,陇  相似文献   

11.
朱志仁 《河洛史志》2000,(3):29-32,F003
洛阳,因其位于洛河之阳而得名。它雄踞中原,地势险要,山川壮丽,交通便利,历史文化驰名中外,历来就有“六水并流,八关都邑”,“九朝古都,十省通衙”之称。“崤函为帝王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历代帝王况相宅居于此。历史上的洛阳,曾是城廓巍峨,宫殿栉比,人文荟萃,物华天宝,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城市。因为它地属要冲,所以千载烟云横飞,干戈兵燹相加,兴兴衰衰,荣辱迭至,成为中华大地风云突变的一个缩影。所以,有史以来,随着洛阳建置的变更而出现众多的别称,给读古书和了解洛阳的人造成障碍,兹略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12.
评杨勇《洛阳伽蓝记校笺》范子烨杨勇先生平生专治中古学术,功力极深。近读先生惠赠的新作《洛阳伽蓝记校笺》(简称杨《笺》)①,对其才学之广博,识解之莹彻,思维之缜密,颇有所感。兹聊书片言,以公诸海内同好。北魏杨之的《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13.
近来,偶翻《洛阳市志通讯》1982年第三期刊发的郭轩先生编写的《洛阳大事记(1840--1948)》(以下简称《大事记》),读后,引起对史志界前辈轩老的不尽思念。《大事记》悉心收录百年来洛阳涉及教育上的大事达30处之多,足见轩老对洛阳教育关注之深。上个世期80年代之初,我曾受洛阳市教委之命,主编过《洛阳市教育志》,忆昔抚今,更感轩老的这些资料为编写洛阳市教育志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大唐开国一等功臣秦琼(字叔宝)声名煊赫,但两唐书之传纪则惜墨如金。其祖、父及子、孙辈信息一概阙如。以秦晙墓志与此前五方秦氏家族墓志比照,可排出其数代家族世系,这对两唐书具有补遗的作用。秦晙墓志之书者洛阳"大福先寺沙门湛然",亦曾为其他葬于洛阳一带的四位墓主书丹墓志铭(或兼撰文与篆额)。但《洛阳新获墓志》等多种著录,却将籍贯汉阳之"洛阳大福先寺沙门湛然",误认为是籍贯晋陵荆溪且一生从未到过洛阳的"天台宗九祖湛然"。对此,当应加以辩证。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14,(3)
<正>近年来,西安、洛阳等地陆续出土了数量惊人的唐代墓志,这些墓志经过汇集、整理、刊布,已蔚为大观,足可称为推动唐史研究发展之新材料。与此类似,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出土的吐鲁番文书,也是对当代学术至关重要之新史料。作为唐代两京之一的洛阳,与地处西北一隅的西州相隔万里,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的一方《唐成公崇墓志》,却神奇的将洛阳与西州联系在一起。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别驾"崇",赫然出现在了洛阳  相似文献   

16.
金诚  和平 《中国钱币》2001,(3):49-50
《中国钱币》1997年第2期发表了赵振华、范振安同志介绍的“洛阳流通券”。最近我们发现了一枚“孟津县流通券”,其版式、印色(正面)、有关文字及票幅,均与洛阳流通券相同,可称之谓洛阳流通券的“姊妹券”。  相似文献   

17.
试论李大钊的洛阳之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前,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三次莅临洛阳,成为九朝古都洛阳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本文试就李大钊洛阳之行及其评价进行一些探讨。盘踞洛阳的吴佩孚1920年6月初,直系军阀吴佩孚率军由湖南北上,途中抵达豫境。9日,曹锟电告北京政府,表明吴军暂驻河南,俟直系营房筹妥后,即开往河北。几天后,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败北,吴佩孚之第三师取代皖系驻洛阳的西北边防军。不久,吴出任直鲁豫三省巡阅副使,将副使署设在洛阳,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18.
北魏王温墓志纪史勾沉张乃翥北魏末叶的王温墓志,1989年随同该墓其它文物出土于洛阳邙山朝阳乡西沟村西地。墓志拓本之影印件(见图),发表于《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一书图版五十四①。今就王氏墓志纪事之要绪,依其年次,略备考述,乔为北史治学之谈助。王氏墓志...  相似文献   

19.
函谷关下     
函谷关位于由洛阳至西安的必经之地——崤函古道的东口。早在商周时期,崤函古道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争之地。战国、秦之函谷关,东汉之潼关,分别置于古道之东、西两端,使得崤函古道更成了屏障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雄关险隘。[编按]  相似文献   

20.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黄河南岸。南有伊阙,北有黄河,西依秦岭,东望嵩岳,境内伊、洛、瀍、涧四条河流贯穿其间。东面的虎牢,西面的函谷是古代东西交通的两座重要关隘;北面黄河上的孟津古渡,南面的轩辕关又是古代直达江、汉地区的战略要地。历史上洛阳有“九朝腹地”、“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势险要,土地肥沃,风光秀丽,气候温和,因此洛阳就成为历代帝王建都之地,是驰名中外的历史古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起着特别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