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印度币的地位及特色 1众所周知,世界钱币文化有4大体系: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钱币文化;以古希腊一罗马为代表的地中海(欧洲)钱币文化;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次大陆钱币文化和以阿拉伯为代表的伊斯兰钱币文化。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伊斯兰装饰艺术风格与中国外销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咏梅 《文博》2003,(1):34-38,50
一、阿拉伯一伊斯兰装饰艺术风格的形成与特点 阿拉伯一伊斯兰艺术是随阿拉伯人向外征服、在阿拉伯自身艺术的基础上,大量吸收被征服地区艺术而逐步形成的。穆罕默德去世前(公元632年)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教旗帜下基本统一,经过他的后继者四任哈里发  相似文献   

3.
杨槐 《中国钱币》2022,(4):30-35
<正>1996年,杜维善、顾小坤合著《开元通宝系年汇考》出版,书中披露了一种双语种钱币新品:正面是“开元通宝”四个汉字,背面铭有一圈阿拉伯文字(图1)。此钱的直径比普通的开元通宝略大,重量为5.48g,多年前出土于阿富汗,系德国图宾根大学(TUBINGEN,EBERHARD-KARLS)伊斯兰钱币研究所1994年收集的藏品[1]。《开元通宝系年汇考》转述了美国伊斯兰文钱币专家史蒂文·艾尔本(Stphen Album)对阿拉伯文的释读为:“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铸于拔达克山”。  相似文献   

4.
麦加是伊斯兰教主要圣地,在沙特阿拉伯西北部汉志境内,是伊斯兰教创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也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城内有著名的圣殿克尔白,称为“天房”。公元623年克尔白被定为穆斯林礼拜方向后,该  相似文献   

5.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阿拉伯文和汉文双语的秦州重建清真寺楼碑是甘肃境内最早的阿拉伯文碑刻,其碑记是非常重要的回族石刻文献,它们除了在语言学、文字学方面的研究价值外,对研究元、明、清三代西北伊斯兰教传播史和发展史、回族源流史、中阿文化交流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比汉、阿两种碑文,不难发现其汉文碑记对清真寺的功用和伊斯兰信仰的阐释典雅中正、曲尽奥妙;其阿文碑记则紧扣《古兰》、《圣训》,一反汉文碑记的迂回与隐讳,语意流畅,明白易晓。该碑记真实反映了伊斯兰作为世界性宗教与文明对东方文化展示出的极大兼容性和适应性,也反映了回族人民在伊斯兰母体文化的化育下,经过儒学熏陶发挥出的无比智慧。该碑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从中可以看出明代伊斯兰教筚路蓝缕过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第一位只身进入沙特的中国女记者 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发源地。也是世界伊斯兰文化中心,闻名遐迩的伊斯兰圣城麦加,是全世界穆斯林每天五次朝拜的方向。他们以一生能有一次前往麦加朝觐为荣。  相似文献   

7.
新疆古称"西域"。自张骞通西域后,新疆成为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历史上许多古代部落或民族交替兴盛于此,是世界上几大宗教如佛教、景教、摩尼教、祆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之道,是几大文明如中华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拜占庭文明、阿拉伯文明的荟萃之地,也是多种语言文字通行使用之地。新疆历史钱币上的语言和文字,语源不同,形态各异,体现出多语言接触影响、多文字交融合璧的特点。本文包括三部分:一、新疆多语文的历史生态。概况介绍新疆多语文形成的历史生态,并从语言和文字的来源、类型上对新疆历史钱币上的语言和文字进行分类。二、新疆历史钱币上的多语文交融与合璧。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和介绍新疆历史钱币上多种语言与文字的交融和合璧。三、新疆多语文历史钱币的启示。新疆历史钱币不仅是研究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材料,而且对于现今新疆构建和谐的语言关系、促进良好的民族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范鲲 《神州》2012,(14):175-176
妇女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中的妇女地位问题更是为世界所瞩目。由于伊斯兰文明相对封闭和保守的特性,导致伊斯兰教妇女的社会地位同世界其他地区的妇女相比要显得低下很多,因此许多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即伊斯兰教妇女的社会状况在几个世纪里没有多大改变,本人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尽管伊斯兰妇女地位低下是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但在最近几个世纪里,伊斯兰妇女的社会状况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妇女获得了许多权益。本文以20世纪上半期的埃及妇女运动作为研究课题,对埃及妇女状况的改善进行一番探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伊斯兰世界所发生的变化,对于正确了解伊斯兰教和伊斯兰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陵墓资讯     
《华夏人文地理》2004,(4):55-55
京郊穆斯林一家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与他非亲非故、明朝初年来到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传教士墓地。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文古钱及其在中国的流传宋岘,周素珍阿拉伯文古钱在唐代已传入中国。它的形制对中国民族地区钱币产生过明显的影响,它的重量乃至衡制同中国钱币可能存在渊源关系。阿拉伯钱币产生在西亚、北非的阿拉伯。古代阿拉伯人最初没有自己的货币,他们使用罗马帝国金市、波...  相似文献   

11.
张倩红 《世界历史》2006,29(6):4-13
历史上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在种族上是近亲,在地理上是近邻,有着血脉相通的联系。远古时代,他们来往密切,并有着相互联姻的历史记载。第一圣殿被毁以后,流落在阿拉伯半岛的犹太人带来了犹太文化,并对伊斯兰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公元7世纪之后,随着伊斯兰教对半岛上的反伊斯兰势力采取强硬政策,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并出现了宗教冲突。但当伊斯兰政权稳固之后,双方又出现了和睦相处的局面。特别是阿拔斯王朝时期,许多犹太人取得了很高的政治、军事地位,为王朝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正是在阿拉伯人的宽容与监护下,西班牙等地的犹太社团才发挥了自身的创造力,形成了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在东西方经济化的交流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由于新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东西方经济、化、思想交流汇聚于此.又由此传播带回本地.这一点在新疆钱币上体现的非常明显。纵观新疆钱币发展史.你可以感受到自古至今新疆的多元化。本仅对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对新疆钱币的影响谈一点肤浅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非洲、欧洲的大帝国。在帝国存在的六个多世纪内,产生了瑰丽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是指阿拉伯帝国统治时代,在帝国范围内各族人民共同创造而用阿拉伯文字来表达的文化。阿拉伯文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阿拉伯语言、文学、数学(几何、三角、代数学)、医学(人体解剖与医学)、天文学、化学(尤其是炼丹术)、哲学及伊斯兰神学和宗教建筑艺术诸方面。它们都具有明显的阿拉伯性格和宗教的烙印。阿拉伯文化形成,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伊斯兰教的作用。伊斯兰教是塞姆族人所创造的三大一神教中,最具有个性,最有东方特色的宗教。伊斯兰教用自己的宗教信条、清规戒律。严厉的考验,把游牧的阿拉伯人结成整体,即使远徙他乡,也不  相似文献   

14.
张晓旭 《南方文物》2008,(3):139-144
五.中外文化交流碑刻 有关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碑刻.宋元时期也有不少。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保存有一百多方有关泉州的伊斯兰教石刻,这些石刻大部分是有关中外文化交流的。宋元时期泉州为中国对外贸易大港,庸初伊斯兰教传人中国.随之而来的是阿拉伯人、波斯人来泉州传教、经商,有一部分人长期居住泉州,后来形成回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回回天文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陈占山一回回天文学产生于伊斯兰教创立后的阿拉伯,它是在广泛吸收了东西方天文学成就的基础上,在伊斯兰文化的氛围中发展起来的。回回天文学于唐宋时期传入中国。唐朝传入尚出于推测:伊斯兰教向中国的传播渗透,决定了伊斯兰教历必与...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教传入西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方与西方文明交汇的 中心。公元7世纪,阿拉伯文明的重要载体──伊斯兰 教传入西北,就与这条丝路的畅通与繁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阿拉伯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奠定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基础。本文以大量史实,从不同侧面说明外来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五.中外文化交流碑刻 有关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碑刻,宋元时期也有不少.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保存有一百多方有关泉州的伊斯兰教石刻,这些石刻大部分是有关中外文化交流的.宋元时期泉州为中国对外贸易大港,唐初伊斯兰教传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阿拉伯人、波斯人来泉州传教、经商,有一部分人长期居住泉州,后来形成回族.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阿拉伯史学发端于公元七至八世纪,经历了伊斯兰早期阿拉伯史学的萌芽(公元七至八世纪/伊斯兰纪元一世纪)、阿拔斯王朝初至中期阿拉伯史学的形成与发展(公元八至九世纪/伊斯兰纪元二至三世纪)、阿拔斯王朝末期及麦  相似文献   

20.
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礼拜活动的重要场所,阿拉伯国家的清真寺为典型的穹顶式建筑,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清真寺建筑在发展中逐步吸收了汉族建筑的特点,表现为两种建筑艺术的融合,从而创造了特有的建筑型制,这种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在明清西安清真寺中表现的十分明显。这些遍布中国的清真寺,丰富了世界建筑文化的内容,它们是历代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外人民长期友好交往的见证,理应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悉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