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十年代平武藏汉群众爱国宣言和签名轴唐梅建国初,美国发动侵朝战争,破坏世界和平。为了反击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势,维护世界和平.1950年6月23日,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号召全国人民展开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并定于七月一日至七日为和平...  相似文献   

2.
20世界30年代前后,围绕日本侵华战争,门户开放和东亚新秩序这些问题,美日两国展开了长期的外交干涉。虽然日本的不断侵略威胁到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但美国仍然极力避免卷入战争。其原因是受国内传统的孤立主义思潮的反战倾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美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影响导致美国对日奉行孤立主义。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民反战的和平愿望,但实际效果却是助长了法西斯的卿略野心。最终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宣战,孤立主义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从本质上说,美国在围绕太平洋远东地区争霸的斗争中,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和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只能以武力解决。  相似文献   

3.
1917年俄国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接踵而来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东铁路附属地的影响甚大。其突出的事实是,在哈尔滨的俄人中间出现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和组织。有的被资产阶级控制,有的是由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还有的被以霍尔瓦特为首的沙俄残余势力所操纵。这些派别和组织为了夺取中东铁路的行政权,展开了激烈、复杂的斗争。这场斗争,最后以激进派军队被中国政府解除武装押送出境而告结束。本文根据中国的档案资料和俄、日的有关著述,试图对这一复杂的斗争过程作一剖析。一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消息传到哈尔滨之后,俄人无不欢欣鼓舞。他们天真地相信资产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和建立的国会,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与共和的精神,也是辛亥革命成功的标志。当被袁世凯、段祺瑞的专制统治破坏后,孙中山坚持民主主义的革命立场,毅然高举“护法”大旗,义无反顾,向恶势力展开斗争。1917年9月至1918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发动武力护法。章太炎从一开始就参与了重大举措的决策和实施,参加了护法战争。虽然护法战争仅仅9个月即宣告失败,但这是章太炎在旧民主主义时期的最后一次政治拼搏,也是他一生中最光采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国士兵在经历激烈的战争体验之后,其社会心态和心路历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宿命论的战斗者心态、积极的反抗心态以及要求和平的心态,这种变化使士兵在1917年俄国的两次革命进程中,站在革命者的立场上,对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汪瑞琪 《民国档案》2023,(1):136-139
<正>2022年11月12日—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与《民国档案》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22战争审判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太平宾馆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青年学者与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的资深学者就战争审判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1918年1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就战争目的问题在职工大会上发表了声明。他的这篇演说既是出于内政方面的需要,也是出于外交方面的需要。在国内,战争已经进行了三年,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士兵大量伤亡,反战情绪日益增长。1917年11月29日,社会党的机关报《呼唤》写道:“社会主义者——真正的而不是伪装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夺得了政权……列宁及其战友为了他们的同胞和为了全世界苦难大众,正在设法镇压战争牟利者和贪得无厌的地主,正在设法取得和平与面包。我们是不是应当帮助他们呢?”12月,《社会党人》报也写道:“我们社会主义工党向俄国多数派致意并祝他们成功。我们的俄国同志已经着手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面抗战胜利的到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平与战争,民主与独裁两种力量的斗争,成为战后国内政治的显著特点。依据中国共产党七大对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分析,中共中央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战略方针,极力推进和平建国构想的实施。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追求和平、民主的真诚努力,揭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内战独裁的真实面目,极大地团结和教育了全国人民,从而把政治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最终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准备了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争取和平建国的斗争,也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和国民党的彻底孤立。  相似文献   

9.
1917年护法战争爆发后,湖南成为南北军争逐的主战场。护法战争作为民国前期最为激烈的战事之一,中国红十字会和湖南的红十字分会迅速对其展开了战争救护,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次救济运动对中国红十字会和湖南各地分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后期湖南红十字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立宪会议问题对于1917年俄国革命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立宪会议被赋予解决所有迫切问题的重负,承载了人民群众的主要期待和希望,但临时政府受继续进行战争的政策牵制,没有把它作为紧迫的任务来解决,因而延缓了和平、土地、民族等迫切问题的解决。十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对立宪会议的态度从积极主张到彻底否定,这一变化除了现实政治原因之外,也有思想理论上的根源。而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是影响立宪会议命运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11.
总论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症 结点在哪里?,一文质疑…宋敏 史坛巨匠后学良师— 怀念齐思和先生···……戚国淦 从基诺族的调查探索血缘 家族遗迹············……杜玉亨 关于城邦研究的几个问题 —兼评《世界上古史纲》 关于城邦和帝国的观点 ·”·”·一王敦书、于可国际关系 论1917年底至19工8年初真假 和平的斗争(上)……齐世荣 论1917年底至1918年初真假 和平的斗争(下)……齐世荣 均势外交在近代国际关系史 上的地位和作用…张之毅、鲁毅 于九世纪七一1年代“东方危机” 期间罗俄关系的演变·“…康春林 巴拿马运河…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50,(8)
保卫和平运动在苏联为争取世界和平反对战争而展开的保卫和平签名运动,在苏联更配合了社会主义的新高潮,每个苏联劳动人民在斯哥尔摩和平宣言上签名的时候,齐口同声的说:斯达哈诺夫式的劳动——这就是保卫和平。无数企业的工人,工作队和车间参加了斯达哈诺夫式的和平工作班,  相似文献   

13.
一、和议前西南各方利益要求及斗争焦点1917年7月至1918年5月,孙中山领导了第一次护法运动。当时,桂滇军阀也混迹其间,但实际时时准备妥协。桂系篡夺军政府后,北方直皖争斗加剧,徐世昌因高唱“和平”坐收渔利,窃取了大总统职位宣布停战。同时,英美等国为重新瓜分在华利益,也“劝导”南北双方“言和”。所以,南北“主战派”代表孙中山,段祺瑞只得默认已成之局,议定1919年2月20日在上海正式召开和会。  相似文献   

14.
1790年代,在激烈的党派斗争中,联邦党与共和党都利用报刊等出版物传播观点,希望赢得民心。1798年,联邦党人促成颁布《惩治煽动叛乱法》,意图阻止共和党煽动反对政府,维护社会稳定。随着法令的颁布与实施,除了共和党,还有众多报刊编辑与普通民众参与到反对法令的活动与争论中。在广泛而深入的争论中,联邦党与反对派阐述各自立场,并将他们的主张付诸实践。这个动态的过程充分调动了报刊、小册子与其他公共媒介的能量,政治精英与人民通过这些公共媒介展开互动。尽管公共领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党派斗争的工具,但是围绕法令的争论与行动在客观上使公共领域成为美国早期民主运行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去世后,中央威权进一步低落,各种政治势力围绕"毁法"与"护法"展开博弈。1917年的护法战争就是这种博弈结果的表现之一。护法战争不仅揭示出南北之间的纷争,也凸现了北京政府内部的武人斗法。此种斗争使得中央权势急剧转移。而身置动荡政局的阎锡山,为了能够主政山西,体现他对政治形势的思考及其对权势转移的判断,在各大政治势力间积极周旋,适时调整部署,追随中央掌权派,同时又在各大势力之间"骑墙",维系并提升他的政治地位。阎锡山的这种政治因应既获得了中央政府对其督晋之认同,亦在变动政局中适应了民国时期的政治转型,从而依靠这种政治因应能力,滋长了山西的地方主义,成就了他在民国时期的"政治不倒"。  相似文献   

16.
进步党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中国的资产阶级提出了两条路线,一条是由革命党人提出的以暴力同反动势力作正面的斗争,一条是由立宪派人提出的以温和手段,企图使政权和平转移。辛亥革命后,他们各自继承了这一传统,继续以自己特有的风格进行维护民主的斗争。进步党是立宪派辛亥后实行温和路线的政党组织,它成立于1913年5月29日,以黎元洪为理事长,梁启超、张謇、伍廷芳、孙武、那彦国、汤化龙、王揖唐、蒲殿俊、王印川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内容丰富,是新中国国家利益实践的指导思想。毛泽东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战争的根源,新中国和平与发展环境的争取和维护既取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与团结,又取决于世界人民的不屈斗争,而战争与革命始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平与发展则相对处于矛盾的次要方面,这是毛泽东对当时时代主题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14年11月与1917年6月,孙中山曾向美国总统威尔逊发出三封电函。这些电函反映了孙中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外交思想和当时的中美关系。这三封电函均为英文,迄今未有中译文发表。 一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流亡日本,次年7月组织中华革命党继续坚持反袁斗争,急需外国援助。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孙中山认为日本和美国是唯一能够援助中国革命的国家。他估计袁世凯政府虽面临严重财政困难,但欧洲列强因财力耗于战争,不可能向袁政府提供援助;如果堵塞袁世凯从日本和美国获取贷款的道路,则袁政府“财源既竭,饷糈  相似文献   

19.
国外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4,(3):108-110
“战争时期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报告会召开4月16日,”战争时期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报告会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发表了”人类文化遗产维护和平的手段”的主题演讲。她强调了文化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战争时期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展示了教科文组织在利比亚、马里、伊拉克和叙利亚所进行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并提出仅仅凭借经济和政治合约无法维持长久和平。同时,她呼吁停止对文化遗产的破坏,认为保护文化遗产的最好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它预防冲突的发生,并使其成为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1950年6月,朗鲜战争爆发。 深深卷入这场战争的美国,密切关注着朝鲜的近邻、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采取多种情报侦察手段.试图判明中国动向。中国面对美国的刺探行动,也采取了有力回击措施。围绕中国出兵朝鲜,双方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情报战,最终.中国取得了情报斗争的完全胜利.出其不意.秘密出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