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江《东园胜概图》卷,现藏上海博物馆。原图长370.8厘米,高59.8厘米,绢本设色,左端题有"东园胜概,邗上袁江临其大略,岁在庚寅畅月",引首有‘东园图’三字。  相似文献   

2.
《文物》1987年第1期《扬州平山养殖场汉墓清理简报》所报道的在M1、M4二墓中出土的漆"面罩",应即《汉书》所说的"秘器"。《汉书·霍光传》:"光薨……赐……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藏)椁十五具,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服虔注"东园温明"曰:"东园处此器,形如方漆桶,开一面,漆画之,以镜置其中,以悬尸上,大敛并盖之。"颜师古注补充说:"东园,署名也,属少府,其署主作此器也。"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十二》"温明"条认为《霍光传》"温明"下脱"秘器"二字,今将此条原文引录于下:  相似文献   

3.
袁江,字文涛,■苏江都(今扬州)人,生于1662年,卒于1735年。是清代著名画家,擅长界画,尤多绘山水楼阁。他与其侄袁耀曾受山西盐商之聘,到山西作画,所以作品在北方保存较多。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的《袁江画册》是其中的一件。画册八开,绢地,每开纵30、横30.7厘米。所绘8幅设色画,内容为蔬果、花卉、鱼虾、牛羊等。画幅左下方或右上方钤白文"袁江"、朱文"文涛"印。一、白菜、虾、蚌图绘一棵白菜和两蚌一虾,菜叶黄绿,蚌为酱紫色,虾为紫红色,色彩浅淡柔和。画面构图严谨,层次分明,笔墨简练,线条流畅。左上方题"袁江  相似文献   

4.
聂崇正 《收藏家》2004,(6):18-22
较早记载袁江姓名和简单情况的史籍有张庚的《国朝画微录》(包括续录)、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以及无名氏的《画人补遗》。以上几种史籍均成书于清朝中期, 约在雍正后期至乾隆年间,其年代与画家生活的时期相距不远。下面分别抄录相关原始资料:“袁江,字文涛,江都人,善山水、楼阁,中年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遂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9,(4)
袁耀是清代擅长楼阁界画的能手,作品流传下来较多,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他的生平经历则知道得非常少,甚至连他的名字,画史上都绝少记载,乾隆时成书的(《画人补遗》一书中,袁耀的名字附在袁江条中,只说袁江"有子名曜,山水楼阁尚能守家法。"其中还把耀误作曜,别的情况则一无所知。据传说袁耀曾被在扬州经营盐业的山西商人聘至山西作画多年。现在我们只能从袁耀遗留下来的作品和其它材料中去探寻他的一些踪迹。  相似文献   

6.
在史志目录记载中,文言小说集《东园友闻》的作者及所属朝代一直存在分歧。受四库馆臣观点影响,《东园友闻》还被认为是剽窃另一部小说集《东园客谈》而成。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本文认为《东园友闻》不是剽窃《东园客谈》之作,《东园友闻》与《东园客谈》及从中离析出的《广客谈》都是元人陆蒙辑录《友闻录》的底稿残卷。《东园友闻》、《东园客谈》、《广客谈》均属元代文言小说集。  相似文献   

7.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江苏扬州出现了一批界面画家、名的有李寅、颜峄、颜岳、袁江、袁耀。二袁是其中成就较突出。所谓界面,以界笔直尺为辅助工具,以楼阁殿堂为题材的传统绘画。元末明初的学家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将绘画分为十三科,  相似文献   

8.
戴敬 《收藏家》2007,(4):51-52
袁江,生年不祥,卒于1746年。江苏江都(扬州)人,字文涛,晚号岫泉,早年生活在扬州,中年后受山西盐商之邀赴晋作画多年,因此其作品在北方流传较多。其后长期在江浙一带活动,先后寓居苏州、杭州、绍兴等地,晚年重返扬州。袁江以  相似文献   

9.
文言小说集《东园友闻》与《东园客谈》均为陆蒙所撰,张春红女士已撰文作辨析,解决了此书的学术疑点。但该文认为《东园客谈》已亡佚而未见,实为疏漏。借助中科院图书馆藏明《说集》本《东园客谈》再作分析,以资补证张文观点,并对抄录者孙道明的抄书活动作一汇补。  相似文献   

10.
刘彦 《中原文物》2002,(2):77-78
清代早期的绘画,艺术风格上仍承袭明代的遗风,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流派纷呈的局面,这个时期流行"四王"、"四僧二道"、"新安派"、"金陵八家"画派以及专工亭台楼阁的"袁氏画派"."袁氏画派"指袁江、袁耀父子(一说为叔侄).袁江为雍正时如意馆画师.袁耀,亦作袁曜(生活于康熙后期到乾隆时期),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擅长楼阁界画、花鸟画.  相似文献   

11.
扬州历来是人文发达的地区。最早在汉代即已修有志书,即东汉王逸所撰的《广陵郡图经》,此后晋、隋、唐诸代均有志书。至宋代,志书的修撰及其体例均臻于完备。明清时,扬州志书的编纂则更具规模。《永乐大典》是明代的大型官修类书,其中收录了4部扬州方志,分别是:《广陵续志》、《宝祐惟扬志》、《扬州府志》和《扬州志》,这4部方志均为宋明时方志,原志均已佚失。借助《大典》保留的佚文,方可略窥诸志面貌。本文拟以佚文为线索,对此4部方志加以考证,或能对扬州地区的古方志研究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期的扬州是个经济发达,文人荟萃的都会,从康熙至乾隆约一百多年间,被称作"扬州八怪"的李鱓、汪士慎、金农、黄慎、李方膺、郑燮、高翔、罗聘,以界画闻名的李寅和袁江、袁耀父子,以肖像画闻名的禹之鼎,以及传"四王"衣钵的张宗苍等各种流派、风格的画家活跃在这座城市里。在同一时期内,扬州还出现了几位在京  相似文献   

13.
正《舆地纪胜》卷37 《扬州·碑记》:"《大观九域志》,刘彦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59页)其《校勘记》[一二七]云:"刘彦:《校勘记》卷八:‘张氏鉴云:《九域志》非专记扬州,疑有误,按宋刘彦惇曾著《扬州图经》,‘九域’疑‘扬州’之误。但言刘彦者,以‘惇’字系光宗讳耳。"按:此为误校。宋徽宗崇宁年间诏修全国地理总志《九域图志》,也称《九域志》。为保证其书顺利撰修,曾令各地先行修撰本地地志献于朝廷,时各地所修地志均称为《九域(图)志》。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国会图书馆等机构收藏的《扬州府图说》,包括扬州府、江都县、瓜洲、仪真县、泰兴县、高邮州、兴化县、宝应县、泰州、如皋县、通州、海门县等十二幅图,每图配有图说一篇,介绍相应州县的历史沿革、水利设施、重要事件等。《扬州府图说》为我们了解当时人的地理认识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图像资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扬州地方志中的记载。其内容丰富全面,绘制方法独特,图说部分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见解主张,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扬州最早的地方志,据记载是东汉王逸所撰的《广  相似文献   

15.
<正>清代修志蔚然成风,且名家荟萃,名志迭出,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就是其中的一部。近代方志名家瞿宣颖称赞该书"语语必有来历,足为传信之作。"1《中国地方志辞典》则以为:"参加编纂此志者多为当时名学者,此志体例整秩,考据严审,材料富实,历来颇受后人好评,一直视为清代名志。"2至于该志的整体评价、文献价值和特色,许卫平《〈(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编纂要略》3《〈(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续志方略评述》4等文章中均有具体阐述,本文不再赘述。这里,主要就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之《巡幸》所涵文献价值简要加以叙述。此前,无论是刻本还是影印本,阅读颇为不便。  相似文献   

16.
<正>东园秘器是古代的高级丧葬器物。但是,对此器物的研究却被学界忽略。甚至对"东园秘器"这一名称的解释也含糊不清。至今,专门论及东园秘器的文章仅有邹清泉先生的《北魏墓室所见孝子画像  相似文献   

17.
几种汉代的图案纹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几种汉代较常见的图案纹饰,其名称、含义旧说或未能详。这里试根据古器物上的实例并结合文献记载,略作申说如下。一、云虞纹《续汉书·礼仪志》下:"东园匠、考工令奏东园秘器,表里洞赤,虞文画日月、鸟龟、龙虎、连璧、偃月。"同书《舆服志》:"乘舆金根……(木虡)文画輈。"晋崔豹《古今注》卷上:"汉成帝顾成庙……槐树悉为  相似文献   

18.
《咸同广陵史稿》一部太平天国史料书,它记载的是太平军前两次克复扬州时的史事,迄今为止发现的记载太平军在扬州的史料,首推此书。这部史稿,是1953年罗尔纲先生到扬州搜访太平天国新史料时获得的,原为扬州陈恒和书林收藏的一部钞本,诚如罗先生在考证中所说:“此稿的史料价值远在《扬州御寇录》之上,因为《扬州御寇录》是后人掇拾遗闻写成的,而此稿则为亲见亲闻的人的记录。”1960年扬州人民出版社因其史料价值比较珍贵,特采用线装书的形式刊刻出版,并列为“扬州古籍丛刊之二”。然而,现在我们发现,这部史稿的原钞本并不完整,其中有四分之一的篇幅缺漏了。  相似文献   

19.
袁耀是清代工致的山水楼台画家,他以画风严谨、构图准确、透视合平法度、华丽多姿的山水楼阁界画而独树一帜于画坛。袁耀,字昭道,江苏扬州人。自幼从叔父袁江(有说是父,有说是兄)学面。袁江初学仇英,后追法古人,精作楼台、山水界画,所作景物多曲折有致,笔墨严谨,为清代界画能手,雍正间曾在宫廷作画。袁耀继承了袁江的绘画风格。据传袁家叔侄后半生  相似文献   

20.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个州,其中冀州和扬州之下记载了两处"岛夷"。《禹贡》的内容被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写入《史记·夏本纪》和《汉书·地理志》。《史记·夏本纪》引用《禹贡》时,冀州作"鸟夷",扬州作"岛夷",《汉书·地理志》引用《禹贡》时,冀州、扬州均作"鸟夷"。《史记》和《汉书》都是权威著作,遂引起千年争论。刘起釪先生《尚书校释译论》是当今《尚书》学集大成之作,在处理这一千古悬案时,认为冀州之下作"鸟夷"没错,但是扬州之下应该作"岛夷"。一字之差,却关系到中国上古史的根本大局。本文分析了刘先生提出的论据,认为刘先生主张的"扬州岛夷"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