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76,(4)
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为配合云冈石窟维修加固工程,于1972年至1974年间在五华洞(编号九——十三窟)窟前进行考古发掘,陆续发现了一些重要建筑遗址、遗物。这些资料,对研究云冈石窟的原貌及历代维修  相似文献   

2.
关于云冈石窟的编号问题,我曾经两次在《文物》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了云冈石窟编号的意义和编号的原则。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云冈石窟的洞窟序号进行了多次编排。由于受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如:编排者个人的局限性,对云冈石窟未能作全面的了解,加之对石窟认识上的不同,所以在编排上难免出现主观片面性;第二,石窟寺研究历史状况的制约,缺乏对石窟寺的宏观认识,因而出现了重视大窟而忽视小窟、小龛的现象,从而未能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云冈石窟的真实面貌。随着石窟寺考古工作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石窟编号问题的不科学性逐渐显露…  相似文献   

3.
云冈石窟长年暴露于自然界风化环境中,以及近些年来,周围煤矿的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极大地影响及危害云冈石窟石雕艺术品的价值及保存,影响云冈石雕文物的有效寿命.为此,通过对云冈石窟三种典型的污染物、粉尘、烟熏及表面结垢进行清洗实验,并采用色差仪、显微视频成像仪及三维形貌仪对清洗效果进行检测,特别的是三维形貌对加固样品和空白样品的形貌变化比较分析,得出样品的显微形态及表面粗糙度数据,对文物的“最少人为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的评价给予了支持,为石质文物清洗效果评估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批云冈石窟造像残件。这批残件是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组织考察队于1940年在昙曜五窟内、外平整地面时所采集的众多造像残件中的一部分,多数收录于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编著的《云冈石窟》第十四卷图录中。据作者研究,水野等人于日本战败前将他们在云冈石窟采集的部分造像残件,以及万安北沙城、阳高古城堡汉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带回日本,藏于东方文化研究所中。抗战胜利后,这批文物中的一部分经李济先生等人的努力,于1948年被成功追索回国,并于1955年入藏上海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解华 《文物世界》2006,(4):48-49
2001年12月14日,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名录》,几代人的心愿终于成真。经过40多年的维修、保护和环境拓建,云冈石窟终于走出了千百年的败落和冷寂,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从此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它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如潮如涌。人们对云冈石窟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迫切想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就为云冈石窟的档案建设提供了契机。建立文物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和服务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向世界展示云冈石窟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成为我们的重要职责。一档案…  相似文献   

6.
云冈石窟规模宏大 ,造像繁多 ,流失海外者数量不少 ,希望这些流失文物能公诸于世 ,以利于云冈文物之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恒 《文物》2011,(1):81-87
对云冈石窟进行的全方位的系统测量,是石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考古研究、文物档案的建立、维修设计与施工、文化出版等,均离不开通过准确测绘得到的文物实测图件。因此获得准确的文物测绘图件,是文物保护管理单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遗产》2006,(1):F0002-F0002
2月17日,《中国文化遗产》杂志理事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来自湖南省博物馆、龙门石窟研究院、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陕西历史博物馆、广东省文物局、北京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北京八达岭特区办事处、山东省博物馆、承德市文物局、曲阜市文管会、清东陵管理处、山海关市文物局、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文创产品是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融合发展,各级文博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和区域文化,都在积极打造具有时代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其对于提升文博单位品牌形象,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结合工作实际,以云冈石窟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路径分析与思考为题,对云冈石窟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云冈石窟文创产品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探索性思考,以资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正2020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可谓喜事连连、大事不断,令人鼓舞、倍加振奋。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石窟文物表面有害污物清除技术研究"的内容之一,旨在为起草《不可移动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化学清洗工艺规范》作准备。为了使研究基础更为广泛和扎实,结合在实验室和云冈石窟现场的化学清洗实验,综合评述了国内外石质文物化学清洗的工艺要求和规程,包括前期调研、清洗剂选择、贴敷技术、效果与安全性评估、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小试验等内容,探讨了与石质文物化学清洗操作工艺相关的正面和反面的典型案例,为石质文物化学清洗操作工艺的规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云冈石窟中的二佛并坐和文殊问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文物世界》2005,(4):16-19
云冈石窟中大量出现的“二佛并坐”和“文殊问疾”雕刻画面,是北魏佛教流行《法华经》和《维摩诘经》的结果。佛教认为,《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五十年说法的最后至极教理,因而流传中国很早。西晋竺法护于太康七年(286年)就译出《正法华经》。至云冈石窟开凿(北魏社会繁荣期,公元5  相似文献   

13.
云冈石窟的金代修建工程辛长青(《北朝研究》编辑部)笔者曾就云冈石窟的辽代修建工程作过一番粗浅的探索。继契丹人之后,女真人对云冈石窟也作过修建。本文试图就云冈石窟的金代修建工程也作大致探讨。如:金代云冈石窟的外护工程的经过并如何与今日云冈石窟对照;金代...  相似文献   

14.
云冈石窟,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石质文物都遭受着严重的风化病害侵蚀,对其风化程度进行检测已经成为石质文物保护中的一项紧迫任务。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石质文物风化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多,并且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其侧重的检测目的和优势。本研究综述近几十年内曾使用过的重点检测方法,并分析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优势和局限性,为云冈石窟风化检测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书讯     
正《云冈石窟(中文版)》第一期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译,一至七卷(共15册),科学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定价26600元。《云冈石窟(中文版)》第二期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译,八至十六卷(共18册),科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定价29800元。  相似文献   

16.
可溶盐是石质文物风化的重要原因,其聚集、运移与水密不可分。石窟顶部土层中的盐是云冈石质文物内部盐分的重要来源,因而研究石窟顶部土层中的水盐分布特征对未来减小可溶盐在石质文物内部的聚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云冈石窟顶部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土层的饱和渗透系数、含水率、孔隙比、可溶盐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并结合取土位置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研究了云冈石窟顶部土层中水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越高,土体含水量越高;坡度越大,土体含水率越低;土体孔隙比与饱和渗透系数呈线性关系。植被覆盖率、坡度及土体的渗透性能是影响石窟顶部土层水盐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荥阳故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75年郑州市博物馆曾对城西汉代冶铁遗址进行发掘(见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2期);1982年秦文生同志对城址进行了调查,并采集到一批战国陶文(见秦文生《荥阳故城新考》,《中原文物》1983年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21,(10)
正近代史学界的泰山北斗陈垣先生(1880—1971),一生著述等身,桃李满天下,道德文章为后人钦敬。不过,也许很少有人知道,陈垣先生在文物的鉴赏、保护和收藏方面也寝馈恒久,一生倾注了极大的心力。本世纪初,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引起国内外人士注意。1902年曾有日本人伊东忠太一行专程来华进行考察研究,但对其开凿年代与开凿者不甚清楚。1918年,陈垣与叶恭绰等人同游云冈,回来后即著文提出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为453年(北魏兴安二年),始凿者为沙门昙曜,得到学术界的首肯。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防水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风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保存的最大的问题,而其风化与水和盐的活动密切相关.为了解决水对石窟的影响问题,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了勘查和试验,基本查清了影响云冈石窟保存的水的来源,明确了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的重点工作,即顶部防渗、建设保护性窟檐、洞窟凝结水研究与治理.顶部防渗治理应坚持以排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防渗材料选用膨润土防水毯为宜.建设保护性窟檐对于石窟内部文物所处的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具有一定作用.采用新研制的岩石表面凝结水量测量装置,对云冈石窟砂岩表而凝结水量进行的实地测量表明,石窟表而凝结水量相当可观.采用除湿机可以降低窟内相对湿度,可以防止凝结水在岩壁上形成,消除凝结水对石雕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考古》、《文物》、《考古学报》、《东南文化》、《华夏考古》、《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中原文物》、《北方文物》等24家刊物及《中国文物报》、文物出版社代表和辽宁、安徽、广东、海南、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所、天津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