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批是清代皇帝对奏折给出的处理意见,具备行政命令之效,也是皇帝大权独揽的直接表征。按理,只有在位且亲政的皇帝方有为奏折进行朱批之权。然现存清宫档案显示,光绪帝在亲政前5年,就开始用朱笔批示奏折。比对《随手登记档》、《清实录》、《军机处录副奏折》等档案文献可知,这些朱批并非如之前学者推断的那样,是慈禧太后的手迹,它们出自少年光绪皇帝之手。然而,这些朱批并无行政效力,它们是光绪帝在翁同龢、孙家鼐等帝师的指导下,为成年后亲政进行的所谓"习批折"的政务训练。这种训练起自光绪八年(1882),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光绪帝亲政为止。奏折内容,包罗官制、农业、外交、教育等诸多方面,在难度上由浅入深,朱批内容,反映了光绪帝早年的教育实况,也提示着日后他思想的部分源头。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介绍“张之洞档案”中有关别敬、礼单与贡摺等材料,具体说明张之洞支付别敬、赠送礼物与进呈贡品的情况,并由此观察晚清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观察晚清上层社会的腐败速度与程度。本文以极大的篇幅介绍张之洞向慈禧太后进贡,尤其是慈禧太后、光绪帝逃亡西安时期的情况。张之洞虽是清流出身,但到了此时,仍不免须花费很大精力和财力来办理送礼与进贡;而他的礼物与贡品中,竟有相当部分是书籍与文具,依旧显露出其书生本色。  相似文献   

3.
咸丰帝去世后,清朝原有的由皇帝独揽大权的局面不复存在,国家政务依靠咸丰帝遗命的"赞襄政务大臣"制度来维持,内外奏折、大小国事由八位政务大臣赞襄处理,交两宫皇太后钤印确认。这一权力格局因"辛酉政变"而改变,并由此而衍生出垂帘听政及议政王、军机大臣辅佐制度:内外奏折,由两宫皇太后先阅,并授意议政王军机大臣拟批。同治帝亲政后,政务与文书程序"归复旧制",同治帝恢复一切权力。光绪帝登基,垂帘听政再次举行。待到光绪帝成年,其生父奕先是创造皇帝亲政同时皇太后训政的特殊体制,光绪帝完全处于文书和政务"训练"之中;后来又创造一种有限度的皇太后"归政"模式,光绪帝的奏折处理、上谕拟定之权大打折扣,无限期接受慈禧太后监督,为此后宫廷争权和晚清政局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4.
栾晔 《满族研究》2012,(1):64-69,108
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清廷形成了以慈禧太后为中心的后党和以光绪帝为中心的帝党。帝党是对外敌入侵和清廷内忧外患有比较清醒认识的政治势力;他们极力支持光绪帝掌握政权,但实际上权力掌握是不平衡的,帝党势力是与后党无法对决的。为了摆脱后党控制而进行的变法活动,就成为了帝党和后党的新一轮的争斗。而帝党与改良派的结合,也让其在与后党的争斗中一度出现了转机。但后党的阻挠措施让光绪帝在清统治集团中陷入孤立地位。新旧势力的斗争达到极为尖锐的程度。清末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始终把持朝政,掌握着清王朝的大权。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他们甘心逢迎外国侵略者,不惜卖国求荣。这在戊戌变法中体现的也极为强烈。帝党的变法措施,势必触犯后党的利益;而变法失败也就成为了必然结局。而后党的强势及至发动震惊中外的戊戌政变,禁帝党领袖于瀛台;最后,党争结局也以两党领袖先后死去结束;这也体现了清廷争斗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5.
正当光绪帝离开颐和园返回宫中时,颐和园内出现了重大事件,这就是慈禧太后决定回西苑。  相似文献   

6.
清光绪帝死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908年11月14日),死因是砒霜中毒(见本期《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本文整理出从十月十日(为慈禧太后祝寿的日子)前后到二十一日光绪帝死亡大致十天内的情况,并结合现代法医有关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的论述,探讨了光绪帝砒霜中毒  相似文献   

7.
光绪帝最后的阅读书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又在晚清政坛上活动了十年。从一些曾经远远瞥见过他的西方人的记载中,或者从那些伺候过他的太监口中,我们所能产生的映像是,他似乎陷入深度忧郁状态,对一切不感兴趣。宫中一些人甚至认为光绪帝有精神失常的症状。①难道这些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他人生最后十  相似文献   

8.
在戊戌变法中,光绪大多采纳了维新派的建议,很想大有作为。但同时,光绪帝并没有真诚地抛却私心杂念,惟改良派之议是听。他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只是想通过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挽救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由此看来,光绪帝是一个接近维新派的较开明的皇帝。  相似文献   

9.
在戊戌变法中,光绪大多采纳了维新派的建议,很想大有作为。但同时,光绪帝并没有真诚地抛却私心杂念,惟改良派之议是听。他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只是想通过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授救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由此看来,光绪帝是一个接近维新派的较开明的皇帝。  相似文献   

10.
1876年2月16日(光绪二年正月二十二日)是光绪帝开蒙第一天。像当年入值弘德殿那样,翁同龢未及天明,就趁着晓月晨风,肩舆来到了养心殿东暖阁。这一天,除了他与夏同善外,在场的还有恭亲王奕(讠斤)、伯王(伯彦诺谟祜)、贝勒奕劻、额驸景寿。光绪帝坐北朝南,面前放着一张矮小的桌子,上面摊着纸墨笔砚。君臣行礼过后,翁同龢不慌不忙,以笔蘸墨,写了“天下太平”、“光明正大”八个端庄的颜体大字。接着,握着光绪帝又白又嫩的团团小手在事先准备好的朱书红格纸上将八个字重写一遍。写字过后,便是认字。翁同龢拿出事先已用黄绫硬裱成的两个方块字:“帝”“德”,放在光绪帝面前,随声念了两遍,光绪帝亦应声口诵。接下来,讲讲《帝鉴图说》的首篇《三皇五帝》。翁同龢以手指画,反复陈说,讲得既浅显, 又明白,光绪帝“似有所悟”,并用手  相似文献   

11.
岑春煊为兴教办学两次上奏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益晋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是位显赫的政坛人物,清廷宠臣.岑是广西西林人,早年曾参加康有为的维新运动,受光绪帝的重用.有感于国势危艰,先后两次奏请清廷兴办教育并躬行之.1897年岑受光绪帝召见询维新良策时即力陈国势...  相似文献   

12.
世称有清一代帝王的婚礼,首推光绪帝的大婚为“最侈”。关于光绪帝大婚的耗费,官修史书及私人著述中多有记载,但通过考察,各种著述中的记载却不尽一致,颇多舛误之处,对于这一史实有加以正误的必  相似文献   

13.
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姓他他拉氏,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祖父裕泰,当过总督。父亲长叙,是礼部左传郎。光绪十四年她十三岁时,和她异母姐姐瑾妃同时应选入宫。当时,光绪帝十八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证,戊戌政变,袁世凯没有八月初四日在北京告密的必要与条件,徐世昌初四日告密说没有根据.奕劻亦非接受袁世凯告密之人,荣禄才是告密的最佳人选.袁世凯并未党附维新派,光绪帝对袁世凯的知遇之恩远早于维新党人,而保全光绪帝,是袁世凯保全自己的必然选择.袁世凯日后的飞黄腾达,并非慈禧太后对其告密的奖赏.  相似文献   

15.
1887年(光绪十三年),光绪帝已满17岁,到了配偶结亲的时候。按照清王朝的惯例,幼帝一经完婚,就要亲理朝政了。给光绪帝配偶成亲,对于西太后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在封建王朝中,皇帝的后、妃,尤其是皇后,对皇帝的思想及其政务活动具有特殊的影响力。慈禧本人,就是凭自己的丽质平步青云,逐步成为清廷的最高主宰者。根据清廷律例,在皇帝大婚之前,凡亲贵大员家中有女在14岁以上者,均须报名听选,经数次淘汰,取得优胜者,再由皇帝亲择选定。1888年1月8日(农历十月初五)由光绪帝最终选定后,妃的活动在体和殿进行。备选的三位达官…  相似文献   

16.
光绪死因新悦新证 颇多争议的清光绪帝死因疑案,在百年后通过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终于得以确证:光绪帝突然“驾崩”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据报载:为解开“光绪之死”这一历史谜案,从200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同时,这一研究也被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纳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用民政档案这个词汇,来总称民政局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如婚姻登记档案、殡葬档案、文书档案、会计档案、低保(低收入)档案、扶贫济困档案、大病救助档案、收容遣送档案、"双拥"档案、革命烈士档案等,是否科学合理,我们暂且不去考究,本文仅从适用角度称呼之。保存、利用好民政档案与经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现细述如下:一、保管、利用好婚姻登记档案可减少社会矛盾纠纷婚姻登记档案,是在办理婚姻登记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婚  相似文献   

18.
<正>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年仅3岁即入嗣大统,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慈禧太后继光绪帝之后,又精心挑选出的第二位幼主,只因此子是慈禧妹妹之孙,光绪帝之亲侄,醇亲王载沣之子,同时还是慈禧宠臣荣禄的外孙。此举的深意还在于,慈禧深谙幼主年龄愈小,则愈能  相似文献   

19.
光绪帝在拜见慈禧时,多呼其“亲爸爸”。这种称呼的确令人费解,一般人以为这可能是满族人的习俗叫法,其实不然,这种别出新裁的称呼,有其一定的道理。慈禧是咸丰帝的皇贵妃,光绪帝的父亲是咸丰帝的弟弟,而母亲又是慈禧的妹妹,所以光绪既是慈禧的亲侄子,又是亲外甥。  相似文献   

20.
徐志明 《丝绸之路》2011,(24):42-43
自隋炀帝开科取士到清光绪帝废科举,在科举考试中通过作弊以取得功名这种行为一直贯穿于1300年的科举史。本文主要对科举考试的作弊方法和作弊工具以及对科考作弊的防范与处罚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