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近些年俄罗斯出现的有关斯大林的评价和言论,是把斯大林作为一个建立俄国“稳定”和“秩序”、体现“强国”和“铁腕”的符号来谈论的,并不是作为苏共的政治领袖、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创造者和实践者来评价的。文章从俄罗斯的历史传统,民族的心理,民族的性格,强烈的大国情结,强国意识,以及苏联解体以来出现的国力下降、经济衰微、人口减少,和严重的社会民族危机等方面,对近来我国学界出现的“重评斯大林说”提出了质疑。文章对近年俄罗斯出现的某些怀旧情绪和对“第二个斯大林”的呼唤所作的解读是:俄罗斯实质上是在呼唤“铁腕”,呼唤强权。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题材展示陈列中有效地设计现场气氛,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观众深切领会展示题材的内涵。本文就历史题材展示陈列设计中的气氛控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历史与现实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现实具有借鉴和指导的作用。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另一方面,人们的现实生产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又提供了对历史进一步认识的基础。这种对历史更高一层的认识,反过来,又作为对现实新的借鉴和指导。如此反复循环发展。这正好像一个人,从幼年起,逐步积累生活经验而成为阅历丰富、成熟的人。与此同时,当他长大成人之后,随着他的经验的不断增长,对幼年和青、少年时期一些原来认识不清、不深刻的事物,逐渐比以前认识得  相似文献   

4.
袁博 《神州》2013,(33):18-18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代表作,以其民族化、大众化的特点,深受农民喜爱。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这篇文章中以其强烈的农民情结,站在农民的立场为我们讲述农民题材的故事,以农民话语为特定时期知识分子创作的大众化倾向做出了典范,对农民旧有封建观念的温和批判与对新思想的宣扬使文章更具深远意义,赵树理以一颗朴素之心、一支纯朴之笔展现着他的农民情结。  相似文献   

5.
史飞翔 《湖南文史》2013,(12):53-53
读蒋介石传记,发现蒋介石似乎有一种“教育情结”。从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起,就特别喜欢人们叫他“蒋校长…‘校长”。正是出于对黄埔军校时期“光荣历史”的亲身感受,蒋介石对“校长”之名终身受用,最喜欢在各个大学兼任校长。  相似文献   

6.
前些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其历史场景就是取清代的清江浦,即今淮安市的主城区。这一取材,既有历史的真实性,又有历史的典型性。就历史真实性而言,清江浦从明初到清末.一直是国家巨型粮仓的所在地;就历史典型性而言.这个粮仓处于漕运总督的眼皮底下,在一定意义上讲。属于漕运总督直管,由常盈仓之成败利钝,可观整个漕运管理之全豹。  相似文献   

7.
何锦 《东方收藏》2022,(5):5-11
<正>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铜镜纹饰丰富多彩,有花鸟纹、动物纹、人物故事纹等。这些纹饰的出现是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的集中反映,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可谓中国青铜艺术中的瑰宝。其中,以人物故事为主要题材的纹饰,还表现得十分突出。一、唐代的神仙人物故事纹镜与动物、植物和几何纹饰不同,一些唐代铜镜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生活等题材作为装饰纹饰,这类铜镜称为神仙人物故事镜。从艺术角度看,这类铜镜的许多装饰纹饰就像一幅幅绘画,大大突破了传统铜镜装饰纹饰重复、对称的限制;从画面内容看,这些纹饰图案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文化内涵远大于一般的纹饰。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们都是唐代铜镜的巅峰之作。而根据装饰题材,其还可分为月宫镜、真子飞霜镜、  相似文献   

8.
唐代扬州民俗文化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在唐代文化典籍中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商业都市的典型,如当时民间谚语中就有"扬一益二"之称①,而且构成了一种文化情结,体现出时人对扬州历史和风尚等内容的理喻.同唐帝国的京都长安、洛阳相比,扬州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意蕴,这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维学 《文物世界》2012,(4):69-72,80
吉州窑是宋元时代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和最富创造力的窑场,其工艺之独特、技法之多变、题材之丰富、格调之清新质朴,堪称空前绝后。黑釉瓷器作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其生产历史悠久,产地遍布南北,装饰多样,工艺精湛,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科技与艺术成就,在中国陶瓷史和社会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0.
情结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依恋,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思维偏向。"西北情结"是国史中一个发端悠久、影响深远的历史情结,即对西北广博历史背景和深厚文化积淀的情感纠葛、执著眷顾。秦汉以降,每逢国祚不宁或朝纲兴替,如宋室南迁之后、明清易代之际、近代内忧外患之时,国人常常抚今思远、吊古怀旧,追念立国西北而抚柔天下之盛景。这种不时被国人唤醒的西北情结,追根溯源,实乃萌动于远古历史传说,滥觞于商周青铜文化,生成于秦汉帝国构造时代。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清水宋金墓画像砖表现题材较为广泛,包含花卉、瑞兽、人物等题材,其中墓室中孝行人物题材占据主导位置.这一现象形成于宋金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它与北宋儒学的重新复原、金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宋儒对人们生活的规范及当时的复古之风等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后,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故事在中国多次被改编,搬上戏剧舞台,所涉及体裁形式多样.传奇杂剧、民间说唱文学、地方剧、早期话剧均借用了这一题材,通过不同形式的加工演绎,配合推动了反清革命运动.“二十一条”交涉时期,上海主要新剧团体都编演了取材于朝鲜亡国历史和安重根抗日壮举的政治性剧目,体现出对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关注.五四前夜,新剧家郑正秋也编写了相关时事剧,然而演出现场反应平淡,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中民族情绪的暂时回潮.不同时期安重根题材戏剧的叙事重点,经历了从赞扬英雄义举到关注亡国过程、谴责卖国行为的变化,反映出时人对于安重根刺杀行为和朝鲜亡国原因的认知逐渐理性深入.安重根题材戏剧编演活动的兴衰,与社会中民族情绪的强弱相一致.每逢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对日民族情绪高涨之期,也即安重根题材戏剧编演活跃之时.辛亥前后安重根题材戏剧内容及社会反响之变迁,不仅反映戏剧自身发展阶段特点,也是窥视世风与人心所向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3.
黎焕颐的随笔散文,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索,一往情深的故土情结,对诗歌创作及现象的思考,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社会和自我的深刻审视,蕴含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批判精神,颇具启迪意义.同时,也使他的散文具有独特的视点、观念和个体化身份.  相似文献   

14.
郑红莉 《文博》2012,(4):41-44
本文从图像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陕北画像石中历史故事题材的考证分析,认为陕北画像石中出现的历史故事是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社会风气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关。历史故事刻绘于墓门之上,具有驱邪避凶的意义,并与墓主的志向和爱好有关。同时亦是墓主向仙界彰显自己的德行,祈求它们的收留。  相似文献   

15.
凡研究客家与客家文化的学者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客家人中普遍存在着的“崇宗敬祖”情结,认为它是“客家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既彰显在其民俗诸表层事象上,更潜伏于其深层心理意识之中”,因此,就一定意义而言,“不了解客家人的祖先崇拜,就不能真正地了解客家人”。然而,客家人的崇宗敬祖情结到底来源于何处,它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崇宗敬祖行为在客家地区的普遍根植对客家社会的发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笔者以为,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探索,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客家与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论两汉与西域关系在汉画中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两汉与西域关系在汉画中的反映李卫星汉画艺术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所绘之事几乎涵盖汉代社会之全貌。两汉帝国历经四百余年,与西域诸国间的关系可谓一波三折,时战时和。就这战战和和的历史画卷,却深深地印在了汉代艺术家的脑海里,从而形象地再现于那伟大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7.
启门题材是宋金墓葬装饰研究中的热门对象,虽经反复探讨,但相关解读仍然存在争议。此争议或与"整体性解释"的研究期待有关。类似情形在图像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作者通过梳理启门题材的解读层次,审视已有研究成果,指出此类研究的难点在于语境分析、图像逻辑的构建和文献的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如果调整研究目标,从启门题材的形式出发,观察图像的时代变化与地域差别,或有可能回归探讨之初心,从物质、图像视角观察到不一样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8.
璧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的一种具有礼仪性质的器物。其使用时间之长(从新石器晚期到清代),圆形形制之稳定,不同历史时期纹饰特征之变化丰富,在古器物演变电上和考古鉴定断代上都具有标准器的作用。而且就功能而言,由神器、礼器、佩饰、玩赏之递进,壁从国家重器渐渐变成民众习玩之物,由统治阶级专属的地位象征变成民间财富收藏与精神艺术欣赏,这种演变轨迹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反映出中国人对自然物质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精神思想的部分觉醒。  相似文献   

19.
宋巍 《神州》2012,(6):345-345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历史课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历史教师无法回避新课程带来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新课标》呼唤着历史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转换,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才能与时俱进。《历史与社会》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它为学生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环境,观察、体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历史思考的现代性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现代社会的属性,是对传统社会的性征“化成现代“的表征。现代性内涵就思想观念层面而言,主要包括线性不可逆的时间观、民族国家的政治观、科学理性的认知观。当它们用于认识和解释历史时,便分别体现为进化史观、民族国家的历史叙事观以及科学主义的历史知识观。自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中国史学研究受到这种内在的现代性取向的强大影响,渗透着浓厚的现代性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