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废弃仓库般的“大观同”,港台两地“十二金钗”,绕着何韵诗主演的“贾宝玉”,梦里梦外,进进出出;“凤辣子”满嘴坑爹、牛X、Hold住等潮词;  相似文献   

2.
吴情 《沧桑》2011,(6):127-129
《红楼梦》里贾宝玉对众女儿的痴性至情为无数人言说,这个被称为“混世魔王”、位列“诸艳之冠”的宝玉,在现实世界的劫难中行走,看遍美好真性毁灭的悲剧,他是“现实世界中的怪癖之人,精神王国里的受难行者”。本文主要立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内容,论述贾宝玉对世事“拯救不得,逍遥不忍”的精神矛盾,及其隐藏在为天下女儿“葬情”的痴性下,“成人与孩童”的角色挣扎,以此一探《红楼梦》言说的人类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3.
颜洁 《神州》2014,(3):1-1
《红楼梦》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公子贾宝玉,从"桂殿兰宫妃子家"到"光着头,赤着脚"遁入空门。他虽处在深宅大院而软弱无能,却始终保持着一份中国士人的良知,坚守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表现出不可忽略的人文价值。他是封建礼教的出逃者,是仕途经济的叛逆者,是木石前盟的坚守者。  相似文献   

4.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要经历若干个"第一",而"第一逆反心理期"对幼儿心灵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作者显然也没有"准备好",但边育儿边学习,虽临阵磨枪,却效果显著,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5.
刘雪晴 《丝绸之路》2013,(12):33-37
"痴"本是一种生理疾病,意为呆傻之状,无深意可言。魏晋时期,"痴"逐渐作为一个文化问题而出现,由一个完全贬义的词语变成带有智慧色彩的褒义词。到明清时期,"痴"的文化意义进一步发展,曹雪芹的《红楼梦》将"痴"的文化意义更是发扬光大。"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存在于文学作品中难以准确表述和被人理解,它所表示的含义是纯粹的上层精神世界,与世俗之意明显不同。"痴"在《红楼梦》中具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味,需要读者通过自身的感悟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契合,方能真正领悟"痴"之意味。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成书于清,被誉为"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本文从《红楼梦》各章回中有关女子教育的思想、言论等描述切入,浅谈明末清初女子教育的形式、功用和局限。  相似文献   

7.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他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是一位民主主义思想的先驱代表。他的叛逆性格决定他的人生悲剧,这一悲剧形象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有着巨大的净化,对人类社会的文明也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研究这一形象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贾宝玉是整部《红楼梦》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人们无不感叹其情之痴、其情之醉。贾宝玉的痴情正是源于他最重要的品格特征——诗意的情怀。他的诗意品性既承天所赋,又得以在适当的客观环境中保留下来并进一步发展。在诗意情怀的感召下,贾宝玉沉醉于"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贾宝玉的诗意情怀以"痴"的特征表现出来。本文旨在从小说的角度对贾宝玉的诗意情怀进行力所能及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逢迎取悦:我到底该爱谁?●客厅里奶奶削了只苹果递到了七岁的孙子龙龙面前。龙龙抬手来接。奶奶将手一扬,问:“龙龙,告诉奶奶,是爷爷待你好呢,还是奶奶待你好?”龙龙一心想吃苹果,似乎对这问题毫无兴趣(这个问题不知问多少遍了,对孩子来说太乏味了)。他在奶奶面前又是蹦又是跳,苹果时而在他眼前,时而在他头顶,就是没法得到。“快说,爷爷奶奶一样好。”一旁的妈妈赶忙解围。“爷爷奶奶都好!“哎!乖,我的好孙孙。”奶奶像摸彩中奖似地笑得合不拢嘴。虽然孙子答非所问,但她却得到了最满意的答案。上述场景,正以现在进行时的方式在中国许多家庭…  相似文献   

10.
正推荐理由:作者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所以她的书里处处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颤的实例,每一个在她笔下的受传统教育毒害的孩子,都能清晰得让人勾勒出来,这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当方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怜或可悲的命运沉重得令人窒息,要么沦为杀人犯、要么精神不正常、要么自闭、要么自虐,他们本是像花朵一样的孩子,本来应该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怜的孩子,为了成为爸爸妈妈心中想要的"人才",不仅搭上了自己本应快乐的童年,还要承受心灵扭曲后的种种苦恼。  相似文献   

11.
《南方人物周刊》2010,(19):14-14
在前两年产生了“俯卧撑”、“打酱油”、“杯具”等流行词之后.今年又诞生了一个网络流行词:织毛衣。  相似文献   

12.
辛泊平 《神州》2010,(8):92-93
我年轻的朋友们先后做了父亲,有准备的,没有准备的,反正孩子是降生了,逼着他们做了他们还没有适应的角色。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我注意到,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孩子的花销太大,他们有些吃不消。然后说起孩子的变化,说孩子的皮肤,说孩子的翻身,说孩子的笑,说孩子的眼神,那个时候,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2015,(4)
<正>城市病,即因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近些年,为了追求经济发展,我们国家的不少城市正在向周边呈"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人地矛盾更加尖锐,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可以说"城市病"是几乎所有国家曾经面临或正在面临的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无疑也正在接受"城市病"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电影《海角七号》横扫台湾,累积票房飙破4亿新台币,超过《色戒》,直逼《泰坦尼克号》,成为2008年度票房黑马。"你‘海角’了吗?"和"我X你妈的台北!"成为岛上年轻人的流行语;马英九夫妇亲赴影院观看,而台湾媒体则借  相似文献   

15.
韩艳 《神州》2010,(10):45-47
每到星期一早上,新的一周工作开始的时候,同事之间总会互相打招呼问一下周末干嘛了,有一部分人回答:在家。随着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对在城市中每天仍需朝九晚五工作谋生的人们来说,周末“宅”在家里已经成为了一种从平时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的有效方式。而且,这种新型的经济环保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城市中愈采愈流行起来,并被冠以了一个相当时髦的名称--“周末‘宅’生活”。  相似文献   

16.
正"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一如书的名字,孩子你慢慢来,这段卷首语带给我更大的是震撼和思考,不自觉会在书店吵杂的环境中沉静下来,沉浸在他们的幸福氛围中。驻足读完,一种温馨的感觉萦绕在心间:感受做妈妈的幸福,回忆做孩子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戚永晔 《风景名胜》2010,(12):48-51
单去年一年,就有包括曹操、赵云、貂蝉、李白等人的故里争夺,在舆论中掀起波澜。以上这些大贤、名流争夺战的出发点,都包含了地方荣耀感和附庸风雅的隐语,倒也无伤大雅。去年以来,争夺虚构的人物甚至是下流之徒的论战,才真正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18.
赵斌 《神州》2012,(34):113
学生社团是实施校外教育活动的载体,它以学生学生为活动主体,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向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发展。在社团建设方面,城北初级中学学生社团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创教学品牌、创师资品牌、创活动品牌等方面多视角地认识、建构和发展社团,从而拓宽其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尹凯 《东南文化》2016,(6):118-122
与欧洲博物馆强调皇家收藏与民众教化的传统不同,美国的博物馆性格立足于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自初创之日起,"教育至上"的性格一直贯穿美国博物馆发展的始终,由此养成的有关博物馆教育议题的思考成为国际博物学界的典范。爱德华·亚历山大在《美国博物馆:创新者和先驱》一书中系统考察了13位美国博物馆领军人物的超前理念和伟大事迹,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在强调博物馆教育和公众娱乐的重要性,并在"教育至上"的博物馆性格上达成共识。这些先驱们在博物馆平台上发挥才智、创造典范的经验材料对于理解美国博物馆教育性格生成与演变的具体过程与整体图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严珺 《神州》2011,(13):52-55
七月的季节,是毕业了一个月的季节,是一个过渡的季节,是需要毕业生们冷静下来思考下一步该何去何从的季节。而从曾经提供温饱住宿的学校,一下子要面对自给自足的社会,我们还要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去看清自己要什么,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趁毕业之际好好计算一下,除了梦想,我们还剩下什么?是沦为"无产阶级"?还是想办法当个"有房有田"的"资本家",一切都是看你自己了。毕业当前聊聊那些"资产"的事儿或许很多年轻人觉得现在谈"资产"是否太快,诚然,大学刚毕业,就算是出去开始第一份工作,开始租房子开始要自己接触水电煤气费,很多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