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春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 入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相似文献   

2.
品江南     
陈珂 《南京史志》2013,(12):14-14
诗人白居易曾游历江南,将江南的一切都囊括到了这首诗中。自古到今,多少文人雅客为这江南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篇章。今日,我随着他们的脚步,再次游赏了这如诗如画的江南。  相似文献   

3.
愉快的周末     
正又到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走在街上,看见商店陈列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我的心里非常激动,想起去年一个周末在桃花山游玩的情景。那个周末,太阳从云层里透出来,一道道金色的阳光照在身上,我情不自禁地想外出游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了十几分钟的车,来到桃花山。下了车,只见满山的桃花粉嘟嘟的。我不由地弯下腰,闻了闻,若不是担心摘下桃花会减少桃子的个数,我真想摘下一朵戴在头上,让花香陪伴着我。当我看完桃花,直起身子时,看见不远处的小丘上有一条  相似文献   

4.
《文史天地》2013,(4):93-93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他有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却引起了一场“诗案”。他在《大林寺桃花》一诗中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诗句引起了后人纷争不休。有学者认为,既然同是在四月里,已经“芳菲尽”了,怎么又会“始盛开”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件“诗案”也引起了宋代大学者沈括的注意。有一年四月,沈括特地到大林寺实地察看。此时,山下的桃花早已凋零,而深山峰巅上的桃花却如丹霞般“始盛开”。见此情景,沈括不禁暗暗夸赞大诗人自居易深入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自然景物。这样的诗作,如果诗人不到实地,是无法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略说老清华     
辞却桃花不避秦,可怜明媚清华春。 九州豺虎成何世,一代英才应有人。 事业文章皆报国,天堂地狱慎栽因。 贫贱富贵寻常耳,珍贵百年无价身。 1930年清华第二级学生毕业时,哲学系教授冯友兰先生写下了这首诗向同学送别。我不知道那一年即将离校时的同学当时怀着什么样的情绪,看了题在毕业纪念册上的这首诗作何感想。我们从当时的物质和人文环境出发不妨  相似文献   

6.
季音 《炎黄春秋》2013,(1):35-35
近日,在整理旧书稿中,偶尔翻出了冯雪峰在1963年蒙难的日子里写的两首旧体感怀诗。这是作者在1957年那场政治灾难里,被逐出终生为之奋斗的革命文艺队伍之后,在内心极度痛苦中写出的。这两首旧体诗过去没有发表过,也不可能公开发表,它只在少数知心朋友间传读。我是在一个与冯雪峰同在上饶集中营里共过患难的战友那里读到的,并抄录了下来。虽然时光已逝去半个世纪,今日重读,依然让人久久不能平静。两首诗都写于1963年,一首是8月30日,题为《塞童》:天赐塞翁千里驹/塞童驰骋乐如痴/只因不学疏御术/立即颠身变缺肢/从此永除壮士籍/徒然怅望将军旗/男儿不得沙场死/祸福玄谈只自欺另一首诗写于9月18日,  相似文献   

7.
今日各地的杏花村其实都是托名杜牧《清明》诗的文化附属品.今存3首唐诗、25首宋诗与词中都曾吟到杏花村,但它们全是文学意象,而非地理名词.载籍最早记录的地理杏花村在南宋时代的南京,但它与《清明》诗和杜牧都无关系.约于明代中期(1500年左右)安徽贵池城西才出现与《清明》诗和杜牧有因果关系的杏花村.清代以后,文化杏花村不胫而走,与地理杏花村相结合,遍布全国.杏花村文化是象征文化与民俗文化结合共生的产物,它的起源并不具有史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探讨寒山子的思想和诗风,都得以他的诗为依据.寒山子的诗,据他自己说:“五言五百首,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若能会我诗,真是如来母.”这当  相似文献   

9.
“蒹葭苍苍,自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整首诗里,不停地出现重章叠唱的“伊人”。在刚学这首诗时,我的老师告诉我,这里的“伊人”可以理解为暗恋的对象,也可以认为是河神水鬼什么的。在那个遥远的也许真有湘水洛神的年代,在那个靠天过活的年代,那一个或两个,还有后来的很多个,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念这首与种田养蚕维持生活完全无关,我们都为之惊叹的诗的呢? 这在我学过一篇文章后,将其称为“与生存技能无关”。我说的文章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它引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功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回韶山 1959年6月25日傍晚,毛泽东在罗瑞卿等人陪同下,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湖南湘潭韶山冲。此时距他上次离家,已经有。32年了。当晚,他思绪万千,虽然招待所电灯坏了,他却说:“我今晚兴致勃勃,要写一首诗。你们给我找个煤油灯。”就在这煤油灯下,毛泽东吟成了一首后来为人们熟知的诗《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相似文献   

11.
我爱广西宜州白龙洞,我怀念太平天国革命领袖翼王石达开。每当我乘火车进入宜州时,我总要用望远镜眺望白龙洞,一看到白龙洞,我就情不自禁地吟起一首雄浑壮丽的诗来: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  相似文献   

12.
这首“自感遗憾作”,是张学良将军1938年10月至1939年12月被软禁在湘西沅陵凤凰山时所作。沅陵县书法界老人和摄影界专家把这首诗的手迹加以精心复制,与他1928年东北易帜后的半身戎装放大照,一并装入玻璃镜框,悬挂在张学良旧居凤凰古寺的送子殿里,供中外游人参观瞻仰。前不久,一些来自香港的同胞  相似文献   

13.
息烽温泉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望山下南望麓, 谷通热泉乱吐珠; 峰回溪曲桃花岸, 一沐神汤万病无。 这是从延安来的老诗人田兵(已故)的一首诗。这是对息烽氡泉生动的写照。贵州虽然是个多山、没有平原的内陆省.可它有着秀丽的名山,急湍清澈的河流,  相似文献   

14.
正一1937年底南京沦陷了,安徽也受到威胁,当时我在无为县的一所学校读书,学校被迫解散,同学们只好各自回家。临别聚餐的时候大家互相道别都是痛哭流涕的,我在那时候做了一首诗:"人世沧桑难预料,偿还危旧又萧条。哪年哪月再相见?更怕别闻离曲遥。"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到现在都还记得。这样我们全家就向内地逃难了,先从无为县到开城镇,坐小船到桐城,然后到庐江,接着一路走到重庆,最后坐船到武汉,我母亲  相似文献   

15.
【一技】讲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王安石写过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那个"绿"字,使全诗增色不少。王安石在写诗时,一开始写出了"春风又到江南岸"的诗句,然后觉得其中的"到"  相似文献   

16.
我认识王新民是在1982年。那年武汉作家协会举办诗歌评奖,参选的诗歌很多。从大量的作品中评委们忽然发现一首诗。老诗人曾卓、莎蕻都是评委,他们惊呼:“好诗,好诗!”诗的题目是《我是纤夫,我拉纤》。诗作如一座厚重而凝练的雕像,树立在评委们眼前,使他们感到惊讶与兴奋。  相似文献   

17.
正景还是那个景,点还是那个点,怎么写出你心中的风景,这是难题。所以后来我在旅行写的诗,基本都不是写景点本身的,而是写一种相关的心情,就如这一首《我为什么要去远方》。前些天,我在电脑上找到了一首自己的诗,大约写于十年前,题目叫"我为什么要去远方"——诱惑无处不在/如同沙漠上突然出现一棵胡杨/你很想走近它/走近又会有小小的失望/我们的生活也许就这样/这可以解释我为什么要去远方/为什么为什么/痛苦是自找的/为什么我会  相似文献   

18.
论株连     
纪晓岚高祖诗集中有《快哉行》一首,诗曰:一笑天地惊,此乐古未有。平生不解饮,满引亦一斗。老革昔媚,王士皆碎首。宁知时势移,人事反复手。当年金谷花,今日章台柳。巧哉造化心,此罚胜枷。酒酣谈旧事,因果信非偶。淋淳挥醉墨,神鬼运吾肘。姓名讳不书,聊以存忠厚。时皇帝十载,太岁在丁丑,恢台仲夏月,其日二十九。同观者六人,题者河间叟。诗中表明,这首诗写于崇祯十年。纪晓岚说,这首诗是有感许显纯众多姬妾流落青楼当妓女而写的,诗中有“因果信非偶”句,指的乃是许显纯作的坏事太多,因此招来他家姬妾沦落卖笑的报应。许显…  相似文献   

19.
钻探石油     
《华夏地理》2008,(6):181
在为本期的西伯利亚石油专题文章拍摄照片时.摄影师格尔德路德维格必须要小心翼翼地选择立足的位置。他说“工作区里的空间太小了.我站在哪儿都挡道.最佳的拍摄位置常常会挡住工人的视线。”钻井是项又枯燥又脏的活计.而且露天的井架上寒冷难耐。工人要在这座钻井平台工作30天.这儿离其他井架有好几公里.离家更远。但路德维格说.他们的待遇和伙食都很不错。  相似文献   

20.
于是,我成长,背井离乡,浪迹天涯/我见过沙漠、雪峰、女人和羔羊/现在我老了,头白了/我回来了,又回到故乡。——沈苇《两个故乡》在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诞辰1000年以后,我看到了这首诗。我突然觉得,这首诗像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祭文,是为他而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