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祝敬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0,2(1):14-21
本文着重介绍了微电脑古汉字操作系统(AC-DOS)的设计思想和主要技术.古汉字操作系统按隶定古汉字的对应楷体字来取字形四角码作为古汉字输入编码.在机内码设计中,为了保证古汉字操作系统 AC-DOS 与广泛使用的 CC-BIOS 之间的向上兼容性,本系统就利用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基本集中,从81h 到A0h 之间的一大片被搁置了的空间作为古汉字的机内码区.因为古汉字的字形需要24×24的点阵结构,存储容量相当大。本系统是采用分级动态调入和内存局部覆盖相结合的技术来解决内存容量的不足.古汉字的输出是在图象输出工作方式下进行的。系统舍去原有的 ASCII 字符发生器,采用了重编西文字符的字形点阵,修正现代楷体汉字显示范围的方法.保证了西文字符与楷体汉字,古汉字在字形尺寸上的比例关系与机内码的比例一致.此外,在显示和打印处理模块中增加了行尾处理功能.本设计参考 CC-BIOS 的汉化方法,通过修改中断入口地址的方式,修改扩充了 ROM-BIOS 的自举程序模块和键盘管理模块、CRT 显示控制模块、打印机驱动模块等四部分.同样,利用系统的自动批处理功能来实现古汉字操作系统 AC-DOS 的自举. 相似文献
2.
西医是近代西学东输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自觉接受西学的过程中,吴汝纶对传统中医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由相信走向怀疑,最终转向西医.这一转变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完成的,是与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认同过程和认识水平相一致的.它既是历史推力的结果,更是吴汝纶比较、权衡后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3.
杨煜达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5(4):44-53
清代前期寓居缅甸的华人较前大为增多 ,但桂家并不是华人集团。这个时期在缅华人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在分布上较前更广泛 ,从事的职业也以矿业和商业为主 ,也有人从事手工业和农业 ,在华人集中的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华人社区。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既是中缅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结果 ,也与当时缅甸国内的社会情况及缅甸王朝奉行的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4.
史官议叙制度是清代文官奖励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激励参与纂修史书的史官。清承明制,将议叙范围扩大,运用于史馆修史,形成修史机构议叙管理机制。嘉庆朝编《大清会典》,又将史官议叙法规化。议叙内容根据史官出身和品阶不同相应有差,包括加级加纪录、加衔、提前开复、获得选官优先权等多种。终清一代,史官议叙制度吸引了大批士人主动投身到修史活动中,有效保障了清代大规模官方修史的顺利进行,并由此带来士人职业观念上的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5.
6.
清末民初中国古文献外流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方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5):32-36,31
本文就清末民初中国古文献外流的内外因的展示,揭示了我国古代悠久的文明被外掠夺的事实。希掣通过此文能唤醒人们的认识,能为国宝回归再次做出炎黄子孙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科场作弊与反作弊如同魔道竞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关节作弊是科举时代隐蔽性最强的一种舞弊手段。本文主要依据清宫原始档案,披陈清代科场上关节作弊的诡秘与泛滥,阐释清政府为防范关节作弊而推出的一系列独特举措,进而透视清政府为打击关节作弊而制定的严厉的惩处律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汶川地震造成的古建筑震害及对古建筑的保护,根据古建筑震害资料,通过归纳方法,获得了古建筑不同的震害症状:对木结构而言,主要有地基破坏、柱底侧移、柱身倾斜、节点拔榫、装修开裂、梁架歪闪、瓦件掉落、填充墙破坏等;而砖石及砖木结构由于承重材料的抗拉、压、剪强度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倒塌等严重震害。在此基础上,通过勘查分析方法,获得了古建筑产生震害的主要原因:地震力过大、古建筑缺乏及时保养与加固、施工原因及砖石材料本身强度差的原因等。针对不同的震害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加固建议。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为提高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应加强对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及时清除各种隐患,将地震产生的破坏减小到最轻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顺治元年八月,盛京地区初步形成八旗驻防体系。康熙《盛京通志》将这些八旗驻防机构称之为城守公署,城守所辖区域为行政区划,与州县并列,代表着省级官员对\"城守\"制度的认同。同时,公文中的\"城\"逐渐具有城守辖区的含义。乾隆年间,官修《清朝文献通考》将东三省与新疆的八旗驻防区域称之为\"城\",记录为行政区划。嘉庆、光绪两部《清会典》将这些城守辖区规范为\"城\",城制成为与府厅州县制具有同样法律地位的地方行政制度。城守制与城制的重新发现,为研究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四省的八旗驻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0.
山东平邑县皇圣卿阙、功曹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圣卿阙、功曹阙是建于东汉初期的墓前石建筑 ,由阙基、阙身、斗拱、阙顶四部分组成。本文对两阙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和画像内容进行了阐述 ,认为两阙是研究古代历史 ,特别是建筑史、美术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王利伟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3):6-15
回顾20世纪以来现存宋代古籍的整理概况,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特征与规律加以总结,旨在把握宋代古籍的整理现状。为今后的整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帝国风化与世界秩序--清代海外竹枝词所见中国人的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先秦时代起,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一直主导中国人的世界秩序观,于是产生了诸多构想殊方世界的文字作品.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渴望新知的倾向,另一方面却集中体现了"华夏中心论"和"文化中心主义"的传统偏见.这样的观念,至迟到晚清依然没有改变,当时人所作的诸多海外竹枝词,就是一个绝好例证,它们往往是带着这种观念写成,其笔下流露的依然多是想象的成分而非真实.从分析海外竹枝词入手,重新检讨中国世界秩序观从古代向近代转型的问题,于今日顺应世界一体化的潮流极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关注地方降水情况,要求各地定时向中央奏报雨泽,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雨泽奏报制度。本文主要利用循化厅档案资料考察晚清时期雨泽奏报制度在州县上的运行实态。州县雨泽奏报在程序上有旬报和月报之分,无论旬报还是月报,格式上均要逐日书写天气状况、降水起讫时刻和降水量多寡。除旬报和月报外,还存在另一种特殊的上报程序,即各属如遇夏雨冬雪要随时上报。统县政区和高级政区长官对州县雨泽上报格式、时限、人员、信息准确性等进行查核,是确保雨泽信息准确的重要保障。州县户房的书吏是具体负责雨泽信息收集并上报的人员,在此之外,农官上报也是雨泽、收成奏报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袁江的人物花卉技艺精湛,擅界画,山水画尤为出众。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康乾盛世的时代特征,他的绘画风格影响了数代人。 相似文献
15.
刘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15(3):91-102
从顺治元年开始,摄政王多尔衮成为清朝主要决策者。由于战略形势的巨变,为了得到朝鲜的物资援助,多尔衮及时调整了朝鲜政策,使得清与朝鲜的关系由征服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开始向传统的宗藩关系转变。白顺治元年到顺治七年,虽然时间很短,但由于处于清王朝建立全国性统治的关键时刻,多尔衮的朝鲜政策承上启下,对清与朝鲜实现长期稳固的宗藩关系意义重大。除勇猛果敢、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之外,史料记载多尔衮具有多重性格,在摄政初期顾全大局、治军较严,后期则独断专横、脾气急躁、耽于享乐,因此这一时期的朝鲜政策也打上了多尔衮个人的鲜明烙印。本文主要从多尔衮摄政这一时期对皇太极制定的朝鲜政策的继承与调整以及其个人对政策实施的影响两个层面来阐述天聪年间至顺治初年的清廷对朝政策。 相似文献
17.
18.
清末和民国时期华侨在厦门的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美缘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3):55-62
历史上华侨在厦门的投资是伴随着厦门近代城市的形成不断发展起来的。从1871-1949年的79年间,华侨在厦门及其附近的泉州、漳州等地的投资为1.28亿元人民币(建国初价格),约占同期华侨在福建投资的92%。华侨在厦门及其周边地区投资最多的是房地产业,约占总投资额的46%,其他投资领域依次为工业、商业、交通业、农矿业和金融业。华侨在厦门的投资符合当时厦门作为归侨、侨眷聚居的消费型城市的各种需求,对厦门现代城市规模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厦门近代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清至民国时期中国茶叶海外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至民国时期,中国茶叶海外市场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其中欧美市场最为重要;就国别来看,荷兰、英国、俄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及澳洲、北非则是这一时期中国茶叶最重要的海外承销市场.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的不同阶段,上述各国茶叶市场的地位和份量呈现出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20.
清代宫廷绘画艺术影响极大。宫廷画家张若澄画风工整细致,笔墨丰润绝俗,深受乾隆皇帝赏识。对其画作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和了解清代宫廷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