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理学,自中期王学兴起以来,其学风为之一变,由原来尊信朱学转向崇尚工学。清初学者顾炎武在谈到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情况时,指出;“盖自弘治、正德之际,天下之士,厌常喜新,风会之变,已有其所从来,而文成以绝世之资,唱其新说,鼓动海内。” (《日知录》卷十八《朱子晚年定论》)他所说的“风会之变”,就是指当时思想界“厌常喜新”的学术风气;而他所说的“常”和“新”,实际上是指两种理学思想。所谓“新”,是指王守仁“唱其新说”之“新”,即王守仁的心学;所谓“常”,是指与王学相对立的朱学。因  相似文献   

2.
山东大学所藏明正统三年何景春刻《风雅翼》一书最为显著的文献学价值表现在:它与宋元相关著名理学家及著述共同构成一个校雠学意义上的“家学”体系,针对中国文学,施行成体系的理学角度的渗透,以呼应理学势力在宋元时期的不断壮大的历史现实.而这一显著价值却并未得到《四库全书总目》应有的关注.《风雅翼》的文献学价值还表现为:其一,此...  相似文献   

3.
《旅游》2008,(8)
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始建于东汉,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被宋代理学家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目前村里有明清建筑130余处,拥有“一村两国宝”。整个村落按《易经》八卦理念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二圳五街九十九巷,宛若迷宫。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赞叹道:“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相似文献   

4.
《伊洛渊源录》十四卷,记述了北宋中期到南宋前期四十余位理学代表人物的事迹言行,《四库提要》归之为史部传记类著作。由于编纂者朱熹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书的主要内容又是阐述理学的道统源流,向来引起关注较多的是其中与理学相关的内容,将之视为一部史著,对之有补正史记载之阙的史料价值,相关的评判尚不多见。对于研究宋史而言,《伊洛渊源录》因多有补正《宋史》记载遗缺之功,而颇有史料价值。于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首先,作为《宋史.道学传》的史源,可以补其不足。《道学传》的史料来源,包括立论所发,主要依据为《伊洛渊源录》,…  相似文献   

5.
据《永乐大典》所引《经世大典》和《南台备要》、清文廷式所辑《经世大典》记载 ,元至元十四年所设江南八道之一为“山南湖北道” ,而非如《元史·百官志二》“肃政廉访司”条所记为“山南江北道”。据相关资料推断 ,到至元二十九年 ,为适应江南湖北道的重新设置和江北诸城划归河南江北行省的需要 ,“山南湖北道”始改称“山南江北道”。  相似文献   

6.
张岱《快园道古》全书分为盛德、学问、经济、言语、夙慧等二十门类,类各一卷。这是一部效法《世说新语》钵例的撰述,取材广博,内容涉及明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上至帝王将相,下及僧道娼优,其中尤多名人士事迹的记载,包括张岱的先人、亲属及乡人的轶事,诸如德行  相似文献   

7.
周中 《羊城今古》2003,(2):36-37
《南源埠碑记》宽43公分,全长104公分(其中人土部份46公分),于清咸丰三年(1855)立于广州白云区龙归镇南村村西南的南源埠(码头)。1930年广花公路建成,20世纪60年代由政府扩充路面,铺上沥青成为106国道,陆路交通便利。作为龙归地区北上从化良口、南下广州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道论突破了先秦虚化的道体,赋予了具象的意义。由“道始生虚霩”到“道始于虚霩”的一字之变,可体察《淮南子》道论的学术转向。从道与器关系看,道散万千,而其皆着道性;从道与人的关系看,德性成为道的表现形态,也是达道的具体路径。通过透视真人、至人与圣人之道的显著差异,在看似醉心真人、至人理想境界的表象背后,实则属意重治世操作的圣人实践之道。还原秦汉之际的学术语境,重回历史现场,分析刘安的矛盾心态,可提示刘安编撰《淮南子》“务于治”的道论基点。  相似文献   

9.
明朝是理学的全盛时代。明太祖和明成祖比宋元的君主更善于利用程朱理学来实行封建专制的思想统治。从私塾到国子监的学生,只许读经过朱熹等人注释的《四书》、《五经》,外加明太祖“御制”的《大诰》。然而,思想总要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就在朱熹被捧得比孔子还高明的明中叶,出现了王阳明的“王学”。这派学不满于朱熹“穷理居敬”之类教条的僵硬和繁琐,以佛教禅宗的语言,孟子的学理,陆九渊的“心说”,作为判断天理人性的是非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朱熹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其对经书典籍都有研究,但对《春秋》多次指其“难看”“难读”“不可晓”.通过分析朱熹对《春秋》性质、孔子作《春秋》的原因、《春秋》与“三传”的关系、解读《春秋》之方法的理解,可以看出朱熹以史解经,以理判史.《春秋》之“难”一方面是《春秋》经文本身简略,难于考证;另一方面是《春秋》诸家注疏多有臆凿之...  相似文献   

11.
尚智丛 《清史研究》2003,7(3):73-84
南怀仁的《穷理学》是明末清初中西会通的集成之作 ,但毁失严重。本文通过对南怀仁的“穷理学”概念、《穷理学》一书的编撰背景和编撰方式 ,以及现存的《进呈〈穷理学〉书奏》和 1 4卷《穷理学》残本的内容等三个方面的分析 ,认为《穷理学》包括逻辑学与方法论及形而上学、数学、天文学、测量、力学与机械、生物学与医学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并按照 5卷为一端的形式共形成 60卷。该书的显著特点是剔除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自然神论 ,并融合中国传统格致知识 ,以演绎推理构成全书内容。该书反映了明末清初“格物穷理之学”的总体概况。  相似文献   

12.
吴琼 《黑龙江史志》2013,(11):123+125
自汉朝始,《周易》就被尊为六经之首,而蕴于其中的《易传》则从自然的角度展开了一番关于宇宙本体的探讨;无独有偶,《淮南子》亦着眼于"天道"、"人道",批判性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同时,生发出自成一家的道论思想,归纳自然之法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政治统治。而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刘勰的创作,在他的旷世名作《文心雕龙》中明显能看出这两部著作的影子,它们对于刘勰的道论思想有着举足重轻的影响。由此,探究三者间的源流关系,从而更好地定位刘勰的道论思想将对"龙学"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美在道南理窟武夷山不仅是洞天福地、人间仙境,还是理学名山。道南理窟,即理学荟萃之地。理学,即朱子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构成宋末至清代700余年间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美诸国。而武夷山是朱子理学孕育、形成、发展的发祥地。朱子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武夷山从学、著述、传教近50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朱熹等理学家在武夷山的活动,使武夷山成为最著名的理学名山。  相似文献   

14.
杨宇威 《史学月刊》2022,(7):133-136
<正>《近思录》是中国理学史上第一部理学理念编辑录,由朱熹与吕祖谦合编,采周敦颐、程颐、程颢以及张载四位儒学名家之语集结成册,全书共十四卷,每卷以理学史上的核心概念为卷名,构建起一个理学修身系统。该书通过对核心概念的诠释,展示了编者对理学、治国理念、政治制度、为官处世、修养功夫、教书育人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和佛道两家的评价。《近思录》延续了一以贯之的中国哲学传统,集理学之大成,开启了后世儒学研究的新范式,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儒学巨作。  相似文献   

15.
刘洁 《丝绸之路》2013,(16):43-44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其道德修养为后世所称赞。《论语》较详细地反映了孔子的修身之道,既包含人际交往中的处世哲学,也涵盖个人自我修身的内容与方法。修身之道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具体表现,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论朱熹读《诗》方法论及其理学桎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诗经》研究之所以成就斐然,在于他在吸取了从先秦孟子至两宋诸儒的读《诗》方法精华的基础上,联系自己读《诗》的切身体验和甘苦,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文学读《诗》的方法论。其读《诗》法对后代影响不显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从文学出发的读《诗》方法,最终仍挣脱不了理学的桎梏,导致后人轻朱熹的方法而重其结论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一样,也深受《周易》的影响。它不仅以《周易》思想作为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论根据,而且推崇其"顺天应人"说、"物穷则变"说、"变通趋时"说,崇敬并倡导谦卦之德,提倡节俭,重视道德生活和风俗习惯对社会历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春梅 《福建史志》2006,(1):40-40,42
庄亨阳(1686~1746年),字元仲,号复斋,福建南靖奎洋镇人。他19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33岁中进士,殿试二甲第8名。历任山东莱州潍县知县、同子监助教、吏部检封司主事、汉阳府同知、湖北内监试、徐州府知府、江南按察使分巡淮安、徐州、海州道。庄亨阳不仅为官清廉刚正,恪尽职守,政绩显著,更是清代著名的清官、学者、治水专家,他以学者、科学家的身份享誉海内外。庄亨阳对数学造诣很深,早年研究《九章算术》,后又研究《几何原本》等西洋数学著作,并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上.在任分巡淮徐海道时,就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来指导修造河防工程。并把研究结果整理成笔记,编成《河防算术》一书,该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名为《庄氏算学》,英国李约瑟博士著《中国科技发展史》、李俨撰《中国算学史》、钱宝琼写的《数学史》等著作都高度评价了《庄氏算学》。  相似文献   

19.
甄静 《黑龙江史志》2014,(5):187-188
成书于十八世纪的描写明代儒林士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与成书于五世纪的《世说新语》虽然年代相差一年多年,但二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却有许多相通之处,作者吴敬梓身受"世说精神"影响,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具有魏晋名士风度的一系列人物。  相似文献   

20.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六《子午道》条校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对川陕古道的论述共有五则 ,其中对子午道的论述最为详细。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该书《子午道》条进行了校释 ,纠正了原文中的某些错误 ,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