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桓仁满族自治县作为新兴的生态旅游城市,其旅游产业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突出的产业资源,自身蕴藏着巨大潜力,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良好。因此,采取正确的对策和措施来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至关重要。在优势产品开发、自然资源保护、宣传推介、开阔省外及海外市场等方面下工夫,广泛筹集资金,创新发展模式,带动桓仁县的旅游产业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养老、健康的需求持续增加,康养旅游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文从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农林资源、基础设施、医疗设施5个维度构建康养旅游资源评价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计算各竞争力因子所占权重,分析比较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康养旅游资源竞争力,针对贺州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贺州市康养旅游产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马正云 《丝绸之路》2013,(2):111-112
临夏穆斯林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本文分析了临夏穆斯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具体论述了其开发模式、开发原则、开发措施及保护对策,从根本上提出只有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才能在旅游产业发展与穆斯林风情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刘航 《旅游纵览》2023,(16):95-97
贵州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文化旅游产业在经济增长、文化传承和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缺失等问题。本文主要探讨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策、资源、市场和管理是影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有效推广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措施,以期助推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泽文  高永鹏 《旅游纵览》2022,(19):123-125
文旅融合背景下,秦皇岛市具有得天独厚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优势,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将长城资源与旅游演艺相结合,弘扬长城文化,推动秦皇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秦皇岛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文旅融合为依托,以长城文化为载体,深入挖掘秦皇岛长城文化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探究秦皇岛市长城文化旅游演艺发展路径,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打造长城文化旅游品牌,以期实现长城旅游演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保存地,是进行文化传播、大众科普教育的实践场所,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当地原住民的生产和生活空间。因其多元属性和多样的利益相关者,相应有了多重保护和发展诉求。旅游产业作为一种遗产利用模式,为遗产地保护工作提供了资金和社会关注,同时也为遗产地保护工作中多种关系的协调带来了挑战。遗产地管理者一直在寻求遗产保护、旅游发展、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和可持续。以下选取了国内外几个处理三者关系的典型案例和科学研究,为促进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市拥有众多的文物旅游资源,开发本地文物旅游产业,不仅体现产业带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对文物的保护起到了一定作用。文章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列举了他们之间出现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如何保护与开发利用好这些文物旅游资源,从而探讨我市现阶段旅游资源开发中多年来不断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朱蕊 《旅游纵览》2022,(23):113-115+125
青海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北内陆,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所以旅游产业发展程度较低。近年来,青海省政府多次强调要将旅游产业打造成青海省的支柱产业。本文对青海省旅游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梳理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以此促进青海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罗云利 《旅游纵览》2022,(14):145-147
在新增长理论指导下,要想实现广西民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就需要从科技、人才和制度三方面努力。可借助科技创新为广西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智慧支撑和原动力,利用完善的制度规定为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构建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广西民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区域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旅游资源项目的创意开发。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成为文旅融合的有效手段。绵阳市作为西南资源大市,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绵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融合现状,从管理机制、资源整合、产业链建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绵阳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产业兴起,国家逐步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继美丽乡村工程的有效实施后,打造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必将迎来井喷式发展.本文从乡村旅游资源实际出发,以自然资源条件及人文景观两大旅游要素相结合,提出了黎平县田园综合体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及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山西省不断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整合农村资源、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民幸福感、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有巨大贡献,同时资源整合不科学、产业发展不协调、生态破坏严重、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文章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总结该市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分析该市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运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从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促进孝义市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是目前国内迅速发展的一个产业。昭通地区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处,有"鸡鸣三省"之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闭塞,严重制约了昭通旅游业的发展,虽然最近几年有所发展,但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本文笔者从昭通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昭通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艳芹 《丝绸之路》2012,(16):90-91
嘉峪关市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交融汇聚。随着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建设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决策的出台,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发挥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只有解放思想,积极参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以文化擦亮城市面孔,加快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内生动力,打造知名文物旅游景区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才能将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由其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从侧面加大了其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并且势必会引发更大环境灾难。提高旅游企业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迫在眉睫。旅游酒店作为旅游地最主要的消费场所之一,由于占用并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导致其在废弃物的排放上也是相当的巨大。所以,如果不尽早在旅游酒店文化建设加入"绿色环保"的理念,继续放任其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一定会严重影响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5,(3)
青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在旅游资源的保护方面一直滞后于国内外同类型地区。文章通过综合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保护路径,在借鉴他人优秀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青海旅游资源多元保护的理念,即限制式保护、分区式保护、集中式保护和分散式保护。最后主要从政府层面、旅游资源管理环境评估、法律法规建设、生态意识强化、全面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及解说系统的完善等方面提出青海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是基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远景的制度尝试和改革探索。有助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文章聚焦“低碳+旅游”的产业发展理念,基于国家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的角度,梳理国家公园低碳旅游产品的特征与设计原则,提出低碳旅游产品的碳标签管理、旅游社区参与、新媒体营销管理、多业态融合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是基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远景的制度尝试和改革探索。有助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文章聚焦“低碳+旅游”的产业发展理念,基于国家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的角度,梳理国家公园低碳旅游产品的特征与设计原则,提出低碳旅游产品的碳标签管理、旅游社区参与、新媒体营销管理、多业态融合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郝楠 《旅游纵览》2022,(20):107-109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旅游经济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发展极,对目的地的形象推广与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文旅融合为传统旅游区域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入新阶段。本文通过阐述非遗旅游美食开发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发展非遗旅游美食的创新策略,以期借助旅游资源开发升级提振地方经济,探寻非遗旅游资源开发与非遗美食资源保护的矛盾与统一点,最终达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和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柳弯 《旅游纵览》2023,(13):129-1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重要意义。非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要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更要借助旅游开发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拓宽道路。因此,要深入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才能确定二者融合发展的路径。江苏省如皋市作为中国拥有丰富非遗项目城市的个案,有其独特性,但也具有大部分城市的共性,面临着文化挖掘、商品化、传播营销、观光体验等问题。本文以如皋为例,展开讨论旅游资源开发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关系,探寻更为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解决其中问题不仅具有个案意义,也能够为其他地区的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