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邓中翰之前,中国有“硅谷”,却没有自己的芯片。1999年,他放弃在美国的高薪待遇,响应“两弹元勋”的号召,回国创业;两年后,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中国自己的芯片,不仅填补了国家的这项空白,还在世界获得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夏自强  蔡公明 《纵横》2012,(11):8-14
有这样一位美国人,他出生于中国杭州,说一口地道的中文,在中国生活了50年;他子承父业在中国传教、教书,一手创办了与清华齐名的燕京大学,并且担任校长达28年之久;后来他在国共两党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他,就是司徒雷登。司徒雷登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  相似文献   

3.
李剑鸣 《世界历史》2004,27(1):116-127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德威特·克林顿讲座教授埃里克·方纳 ,曾于 2 0 0 0年夏天来中国访问讲学 ,那时他的《美国自由的故事》出版不久 ,在他和中国同行的交流中 ,这部新著及其主题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时隔两年多之后 ,这部著作的中译本便告问世 ②,并且在读书界引起了相当热烈的反响 ,和以往美国史译作的影响仅限于史学圈的情形 ,颇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本书讨论的是一个能引起广泛兴趣的重要问题 ,而作者又是曾任美国历史学家组织和美国历史协会这两大学术团体主席的知名学者 ,受到较大范围的关注自在情理之中。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阅读…  相似文献   

4.
1987年,在美国威尔逊中心发表题为《一年来的中美关系》的演讲宦乡在国际活动中,非常重视维护我国的主权和尊严,有一股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1987年12月,他应邀在美国威尔逊中心作了“一年来的中美关系”的演讲,他列举当时美国一些国会议员等在台湾问题、计划生育、西藏问题、蚕式导弹问题、转让技术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以及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议案,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施加压力等做法,提出严正的批评,指出“以上六个问题具有两类性质,一类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一类是对别国进行政治讹诈。总的说,是一种霸权主义的突出表现。”他…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主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是何许人也?他是出生在中国杭州的美国人。后来作了传教士,又成了燕京大学校长,直到美国政府任命他为驻华大使。他的一生是跟中国的命运有密切的联系。作为燕京大学校长,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是有贡献的,作为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的美国大使,在中国是不受欢迎的。l949年,国民党兵退台湾岛,大陆解放了。作为传教土,他本人不愿意走,作为美国驻华大使,他奉美国政府之命,暂时留在中国,他反正是没有走。中国大陆解放了,到处是欢乐的人群,游行的队伍发出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司…  相似文献   

6.
2020年12月20日,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因病去世,享年90岁。在美国,他同时有“日本先生”和“中国先生”之称。1979年,他出版《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在日本高居畅销榜榜首。2011年,他倾10年之力写就的《邓小平时代》英文版在美国出版,《纽约时报》书评称之为“迄今为止对中国惊人而坎坷的经济改革之路最全面的记录”。  相似文献   

7.
他的父亲是中共最早一批外籍党员,他的人生因为父亲的选择而改变,他曾恨自己有一半美国血统,也曾恨自己不够“美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有这样一段记录“现在有两种美国人,马海德、李敦白、史沫特莱都是好的美国人,这样的人我们都欢迎……”(引自1946年12月9日,毛泽东同3位西方记者的谈话。)如今,文中提到的这几位美国人,除了李敦白先生,其余两位都已辞世。为了寻访他们当年在中国的生活轨  相似文献   

8.
早在清朝末年,就有两位美国总统相继到过中国,只不过一位在离职后,一位在当选前。1877年3月,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连任两届总统离职。1879年(清光绪五年)4月7日,他乘船抵达香港,再到广州。后来又乘船到上海、天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节署设宴款待,两人一见如故。被西方人称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颇为自负地对格兰特说:"我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人,我们镇压了历史上有名的两个叛军。"格兰特曾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北方军统帅,而李鸿章则自诩为剿杀太平天国的功臣。格兰特到北京时,清廷让他乘坐级别极高的八抬大轿,前有仪仗队鸣锣开道,后有大队兵丁簇拥,路旁站有士兵持长矛护卫,官员按品级列队相迎。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长期处于极不对称的单向交流状态.1879年戈鲲化应聘出任哈佛汉语言文学教职之举,才最终打破了这种极不对称的单向交流局面,正式开启了中美跨文化双向交流的进程.戈鲲化以他诗人特有的气质,以诗歌、梅花笺等为载体,在美国不遗余力地传播中国文化,不仅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尊敬,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而且也使美国精英人士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认识到在中国人身上,在中国文化里边,也有很多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1997,(2)
冀朝铸早年在美国读中学时,学校的校刊要为每个学生登一幅自己画的漫画像,他画的自己的形象是:人坐在那里,左半身穿着长袍马褂,背后是一座中国的佛塔;右半身穿的西装,背后是纽约的帝国大厦;整个脸是中国人的脸。据他说,这是要说明:首先,自己是中国人;其次,自己一方面有中国的文化,一方面又一直在美国生活和学习,所以跟中美两国部分不开。想不到,这幅画竟对他的一生都有了象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钰哲(1902-1986年)是我国天文学的奠基人和泰斗,26岁在美国留学期间就成为第一位发现小行星的中国人,他满怀爱国热情地将他发现的1125号小行星命名为:“中华星”。他两度赴美。一心爱国。192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1934年参加筹建中国第一个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从1941年起任台长45年之久。在他领导下的小组先后发现800多颗小行星,同时对彗星,恒星也有杰出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网上更精彩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麦可·山下中国行日前,美国《国家地理》资深摄影师麦可·山下到访《华夏地理》,并接受了新浪网、《摄影之友》、《新京报》等媒体的采访。1979年,麦可·山下凭借优秀的摄影作品和丰富的拍摄经验与美国《国家地理》结缘。1982年,他因拍摄长城与中国首次结缘。后来,他出版了与中国相关的《马可·波罗:现代东游记》和《伟大传奇再现郑和下西洋》两部摄影巨作。他鼓励国内的摄影爱好者与杂志编辑交流和沟通,积累经验,“作为美国《国家地理》在中国大陆唯一的合作伙伴,《华夏地理》就是一个帮助摄影师成长、成功的优秀平台。”  相似文献   

13.
著名经济学家陈小洪早在12年前就开始近距离观察TCL了,他常在企业国际化问题研讨中以TCL为例,剖析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出路和命运。2011年9月8日,在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转型升级,创新未来——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战略研讨会上,陈小洪以TCL为特例,做了经典发言:第一,他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任务艰巨,但是意义重大。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中国在海外投资大概有2000多亿美元,比美国、日本都少,美国大概是4万亿左右,日本有9000亿美元左右,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困难还很多。  相似文献   

14.
王寅佳 《环球人物》2013,(18):72-73
美国海军的传统就是烟、酒、嫖、赌,而他被称为"军中圣人""小时候,我胆小是出了名的,甚至从来不敢主动开口说话。"郑一鸣说道。然而,就是这个小时候胆小到连滑梯、木马都不敢玩的人,后来居然当了8年美国大兵,跟着航母出海,打过两次仗,还成了唯一一位开美国航母的中国人。"以前认识我的人都说怎么也想不到,我说我也没有想到。"他笑着说。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书《我在美军航母上的8年》近期在中国面世了。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国会和五角大楼“鹰派”的支持下,20年来,他一直在编造有关中国的假新闻“中国潜艇跟踪美国‘小鹰’号航母”、“中国花重金秘密窃取美国B-2轰炸机引擎的隐形技术”……近期,诸多与中国有关的“轰动性新闻”屡屡见于美国报端,而作者总是同一个名字:比尔·格茨。尽管美国很多媒体人士说:“这种三流故事,格茨已经编了20年!”但是,他们也不否认,格茨的类似“独家报道”,总能在美国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6.
刘阳 《世界》2004,(3):38-39
中国人熟悉吴鹰,主要是他在媒体上的两次大曝光;一次是2000年美国《福布斯》中国50富豪排行中,他名列第19位;二是2001年2月7日,他与田溯宁共同出现在央视《对话》栏目,就留学、创业、归国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并与观众一起就人才、商机、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费正清与美国的中国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9月14日,美国知名中国学家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教授因心脏病发作溘然长逝。费正清毕生致力于东亚尤其是中国研究,致力于发展美国的中国学,推动世界的中国学建设,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笔者与他有过多次通信往来,对他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奥巴马,高调宣布自己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胜利给美国政坛和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冲击。《纽约时报》以"史诗般的战役"来描述奥巴马和希拉里的初选之争;更有评论认为,奥巴马成功地打破了美国社会依然存在的"种族障碍"。奥巴马则在胜选当晚发表感言时说:"今晚,我们庆祝一个历史进程的结束,和另一个将给美国带来新的、更美好日子的进程的开始!"6月5日晚,奥巴马与希拉里这两位比拼了近半年的对手,终于心平气和地坐到了一起。两人秉烛夜谈的诸多细节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断定的是,从这一天开始,奥巴马将成为民主党在大选中倾力支持的唯一人选。两人的联合声明说得很清楚:"希拉里和奥巴马今晚相聚,就应该做哪些工作以确保今年11月大选获胜,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随着奥巴马的胜出,共和党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当即邀请奥巴马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与他就美国民众关心的各项议题进行十场辩论。对奥巴马来说,决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未来的选战中,奥巴马会不会也打"中国牌"?他有着怎样的"中国观"?他是否有着不同于别人的"中国故事"?……这些疑问,是中国人在未来几个月中观察美国大选时所关心的问题。也许,从本刊对他的专访和他给记者的回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编者  相似文献   

19.
《山茶》2009,(4):196-203
路易斯·马萨腾塔有许多中国朋友,这位美国老摄影师能用中文叫自己”老马”。老马最爱两个地方:意大利和中国。前者是他父亲的祖国,后者他已经访问过20次了。他说:“我最得意的作品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和意大利赫库兰尼姆遗址。”老马也确实堪称“老马”!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的中国艺术收藏界,路思客先生是一位活跃的收藏家。他的收藏活动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和一些西方收藏家较多地依重文物商和鉴定家来建立收藏不同,路先生自己研究鉴定并购藏艺术品。其次,他亲自策划筹办艺术展览,把自己的收藏活动和提高西方观众的中国艺术鉴赏力结合起来。路先生1972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专业为哲学与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