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渡边满子著,薛轶群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13万字,39元该书是"中日历史问题译丛"系列图书之一,传主大平正芳担任外相期间,协助田中角荣首相实现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此后还担任过日本第六十八、六十九任首相,是日本战后著名政治家之一。时至今日,"为何现在仍需要大平正芳"依然是日本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他被认为是日本对政治形势具有深刻洞察力的著名政治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纪念,也是已故大平总理豁出性命,作出决断,而又为之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值得纪念的20周年。 大平正芳是日本战后历史上的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胆略的杰出政治家,是前日本首相,美国耶鲁大学名誉法学博士。他长期从事中日友好工作。早在池田内阁任官房长官、外相  相似文献   

3.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同时也是日本政界罕见的博览群书、思想深邃的思想家。大平先生留给他的国民的思想财富,较之作为政治家所馈赠给其国民的更多更丰富。随着时间的流向,其思想智慧之光愈加放射出夺人的异彩,由此引起了许多政治家和学者的极大兴趣。大平先生是中国人民熟悉并信赖的老朋友,对于中国问题及两国关系,他是以政治家兼思想家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的。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纵贯古今,横亘东西的立体的中国观。正是以这种坚实的中国观为理论基石,在开拓中日友好道路的关键时刻,劈荆斩棘,义无反顾,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和探寻面向未  相似文献   

4.
女性杂志的诞生和发展,是日本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明治时期是日本女性杂志的发端期,女性杂志在这一时期的日本女子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职业女性的养成方面,成为日本女性进入社会的主要途径。在这个意义上,关于明治时期女性杂志的考察,实际上也是近代日本女性生存状态的一种转型研究。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中国女性史研究沈智1997年9—10月,我应日本“中国女性史研究会”的邀请,赴日作短期访问。“中国女性史研究会”成立于1977年,最初仅由4人发起,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100多名会员的学术团体,研究成果累累。现将日本多年来对中国女性史的研究作一简...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逐步走出家庭,她们不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而且积极步入政坛。女性参政不仅打破了男性权利世界的神话,而且成功地弱化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证实了女性从政的能力和智慧。英迪拉.甘地是享誉世界的近世女杰,她的成功经历证明了女性政治家的能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邹志鹏 《环球人物》2012,(31):76-77
保持温柔品质,也有强硬一面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政界如今正刮起一股"女性旋风"。女政治家们展现政治实力、挑战权力巅峰,备受瞩目。危地马拉前第一夫人桑德拉为参加总统大选,声称"我正与人民结婚",不惜与前总统离婚;洪都拉斯前总统塞拉亚之妻希奥玛拉替夫竞选,成为政  相似文献   

8.
奈良朝始,日本文学萌动,至平安时代,日本文学已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就中日本女性作家成就卓著。本文从历史层面之源头、文化层面之源头、社会习俗层面之源头及汉唐文化冲击之源头等方面,揭示构成日本女性文学迅速崛起及其蓬勃发展的要因。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女性权力参与程度一直较低,华人女性权力参与程度更低。随着1999年以来马来西亚的民主转型,华人女性政治参与日趋活跃,女性权力参与水平也有所提高。论文分析了马来西亚华人女性权力参与的演变过程、特点和影响因素。认为民主化扩大了华人妇女的政治参与空间,加强了她们权力参与的能力,出现不少引人注目的女政治家。马来西亚华人女性权力参与具有滞后性、边缘性、依附性等特点,深受马来西亚威权政治、种族政治、政党政治和性别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0.
郭海红 《民俗研究》2015,(2):97-104
日本的女性民俗研究于20世纪30年代在柳田国男的启蒙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逐渐形成了以濑川清子、大藤由纪(音)、仓石敦子(音)、波平惠美子、刀根卓代等女性研究者为主流的研究队伍。她们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感性,围绕自身女性的民俗,从以往女性仅仅被视为客体,转变为从女性主体的立场展开研究,采用主位—客位综合视角,尤其在婚俗、女性劳作、主妇权、生育持家、信仰禁忌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女性学者以女性的视角研究女性民俗,是日本女性民俗研究始终如一的特色所在。究竟何为建立在性别基础上的男性与女性视角的不同?是否存在只有女性才能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课题?这些是今后研究中亟须进一步明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女性史研究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中国女性史研究散论桑兵在当代史学研究中,女性史这一研究领域,不仅在欧美学术界受到普遍重视,硕果累累,所产生的崭新视角和方法,带动了整个史学的发展,而且在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也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或学会组织,如日本的中国女性史研究会(1977年)...  相似文献   

12.
1918年,周作人将日本女性主义者、著名诗人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贵于道德》一文翻译后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开创了中国日本女性文学译介的先河.迄今,已有150余位日本女性作家的作品相继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成为近百年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风格独具的精神食粮.与此同时,这项工作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域外文学审美取向史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13.
女性禁忌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女性禁忌突出表现为渔民社会中基于女性经血、生育形成的"赤不净"、"白不净"信仰观、以大峰山为代表的基于佛教教理"五戒"设定的山岳女人禁制,以及神道祭祀仪式下的女性排斥等。女性特有的月经、生育等生理表现,在民俗社会中被视为是不净、晦气、危险的发生源而予以隔离和排除。女性不净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创世神话。统观日本女性禁忌事象、民俗思想的存在和演变的主要脉络,可以发现其深层原因是男性在场和作为他者的男性视角起到了关键作用。女性禁忌得以确立是作为两性中另外一性的男性在场使然,男性宇宙社会的立场客观上对女性禁忌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其传承提供了土壤。当下研究中不乏将女性禁忌与女性歧视联系在一起考虑的倾向,立足于民俗学的视角尚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4.
张乐涵 《神州》2013,(1):12-12
明治维新后迅速发展的日本,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蓝本。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逐渐增多。日本近代教育普及速度之快,是世界之最,其中包括女性教育。中国女性教育与日本女性教育发展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中国女性教育没有提出"良妻贤母"的明确教育目标。由于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长期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状态,欧美多国文明集汇于此,使中国女性有了更广阔的目光。诸多倡导新道德推翻旧道德的革命家,更是将女性解放放入革命之中,使之成为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的长期不振,导致了失业率急剧上升,女性失业尤为突出。随之,也带来了女性失业性离职的诸多问题。察其女性离职的原因,社会的、公司的、个人的等多种因素同时并存,相互交织,呈复合态势。离职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收入的锐减;就心态而言,乐观向上与消极处世并存。由于年龄的差异,日本女性再就业呈“M”型态,再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对此,日本采取了改进和完善女性劳动权保障制度和修改《雇佣保险法》和《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等举措。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女性文学伴随着日本社会体制的剧烈变化,以及民主主义思潮的冲击,女权主义的鼓噪和经济高速增长下衍生的都市化情怀的洗礼,呈现出与以往全然不同的盛况,使同时代的日本女性文学基于富饶的时代土壤,开出绚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7.
向蓓 《神州》2013,(19):127-127
语言就是人类为了交流而制造出的一种,在我学习除母语以外的外语开始就知道日语里有女性用语和男性用语的区别。女性用语主要是指以女性为中心使用的语言,虽说是女性使用的语言,并不是说女性所用的语言都是女性用语。只能说比起男性来女性用的比较多的叫女性语,相反男性用的比较多的就是男性用语。世界各国没有男女语言之别的国家是存在的当然想道日本区别的比较清晰的国家也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日本实施“环太平洋合作构想”的基本方针因当中曾根实施“构想”的方针,是与其前几任首相所实施的方针有联系的。因此,为了深刻理解现在的方针,首先应该提一提以前关于实施这个问题的方针。第一、大平正芳实施“设想”的方针有这样几点:(一)只组织文化合作,不组  相似文献   

19.
"贤妻良母"是封建社会制度对女性的要求,它束缚着女性人格,扼杀了女性的自由。日本步入近代以来,统治阶层仍然试图利用"贤妻良母主义"来制约女性身心的发展,尽管这样,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刺激下,社会上仍然出现了一种从原有观念中觉醒、反对"贤妻良母主义",追求权力和自由的"新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年轻女性之间刮起一阵“红辣椒”风,市面上也出现不少以其有红辣椒成份为招牌的五花八门的商品。红辣椒会突然之间如此盛行,主、要与盛传其具有减肥效果有关。引辣椒在不知不觉间成为日本年轻女性的新宠.日本电视台的街头报道发现,不少年轻”辣妹”在皮包中随身携带一小罐红辣椒粉,以便随时随地都可“辣”个过瘾,理由除了喜欢吃辣外,主要还是因为听说红辣椒中含有一种“CABSAICIN”成份,可以减肥。最近有英国专家实验发现,红辣椒中含有的“CABSAICIN”成份,具有有效燃烧体内脂肪,及促进热量新陈代谢的效果,经由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