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柿园汉墓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北30余公里芒山镇柿园村东的一座小山上,西北距梁孝王墓约500米。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商丘市文物工作队与永城市文管会于1990年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一座“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的大型崖洞墓,由墓道、斜坡甬道、主室、棺床室以及7个侧耳室组成,墓道坐东朝西,宏伟壮观。  相似文献   

2.
王雪农 《中国钱币》2001,(2):18-24,60
近年来,在为撰写半两钱著作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得见了很多的半两钱。这些半两钱数量较大,类型丰富,多为近年出土新品,且来自不同的地域,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类别及时代关系。通过对这些半两钱的整理和排比研究,发现一些时代关系清  相似文献   

3.
4.
论秦半两钱     
论秦半两钱蒋若是Basedonhistoricaldocumentsandarchaeologicalfindings.theauthorarguesthatduringtheperiodofWarringStates.noBanliangCoins...  相似文献   

5.
秦国起于西北边陲。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巡时,秦襄公因护驾有功,被列为诸侯。当时秦国政治较其他诸侯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交易以布匹为计算单位,铸币出现较晚。直至战国中期,受魏国影响,开始铸造圜钱。钱品有“一铢重一两十二”、“一铢重一两十四”、“两甾”、“半圜”、“半两”等。其中“半圜”是“半两”的前身,“半两”则是秦国最后定型的货币。  相似文献   

6.
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洞山西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北10公里处,铜山县茅村乡洞山村内。北距微山湖15公里,东近津浦铁路,南临京杭大运河,与琵琶山东支的青山头隔河相望(图一)。东南约200米处有桓山,山西麓有相传为春秋时代宋国大司马桓魋墓。北洞山原为一座海拔54米的石灰岩小山,汉墓依山开凿,上面夯筑高大的封土堆。此墓早年严重被盗,近十余年来由于当地农民开山取石,封土堆绝大部分也遭破坏。1985年,徐州市政府将此墓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5月,经文化部批准,由徐州博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有资料,目前已发掘的两汉时期的诸侯王或王后墓有40余座,其中长沙地区有4座,即象鼻嘴M1、陡壁山M1、古坟垸M1、风篷岭M1,象鼻嘴M1的墓主为某代吴姓长沙王,陡壁山M1、古坟垸M1的墓主分别为某代吴姓长沙王王后"曹(女巽)"、"渔阳",风篷岭M1出土有朱书"长沙王后家杯"的漆耳杯,其墓主亦应为某代长沙王王后。现对风篷岭M1的年代及墓主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西安西郊同坑出土11枚半两钱.经清理,这11枚半两钱锈色一致,钱径均在31毫米左右,总重29克,平均枚重8.1克,合秦制十二铢。 该批半两钱轻重不一.图1至图4钱较为厚重,文字高凸有早期战国半两钱特征。尤其是图1钱,重达13.5克,盒范所铸,小圆穿。盒范钱即泉友俗称的“饼半两”钱.属早期战国铸币。半两钱蜕演于环钱,因此圆形小穿是早期秦铸货币特征。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兵马俑坑,以出土众多的兵俑、陶马和大量的青铜兵器而著称,特别是带有铭文的秦始皇时代兵器,对断定俑坑的时代性质,提供了可靠的资料。而坑内出土的秦代半两钱,因数量较少,似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一号坑第一次发掘中,出土半两钱4枚,可分为大半两、小半两两类。“半两”阳文,左起对读,字体小篆,方孔无郭。大半两一枚出土于T_2-G_2内,直径3.1、孔1×1、厚0.09厘米(拓片一)。小半两一枚出土于T_(24)北侧门道坍塌土中,直径为2.4,孔0.9×0.9、厚0.08厘米(拓片二)。史载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初行钱”。较之战国其它六国,秦国使用金属货  相似文献   

10.
对于半两钱范的著录,过去只有一些零星记载,如清同治年间的《古泉汇》和《续泉汇》、民国年间罗振玉《古器物范图录》、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共收集半两钱范40余件,但由于这些金石学家大多只注重于钱范上钱模的文字,对钱范所反映的铸币工艺却较少论及,而且所录钱范大多没有出土地点,这使得钱范资料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董良义  董文萍 《中国钱币》2013,(5):76-77,I0006
蛇目半两,是西汉铸造的一种版式较特殊的半两钱。最早见于清李佐贤编著《古泉汇》收录一枚(图为手绘),释曰:“外郭特宽,与肉相平,半两字半在肉,半在郭”。  相似文献   

12.
西汉文景至汉武时期,半两钱的铸造,官、民、地方多头进行。各种铸币都有自己独特的标记,所以汉半两钱品制繁多。复杂的品种,为今天的收藏和欣赏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钱币实物。为供大家研究和鉴赏,现介绍若干拙藏新品。  相似文献   

13.
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墓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 《考古》2008,(10)
北洞山楚王墓未见标准四铢半两铜钱,故其年代下限早于铸行四铢半两的文帝五年;该墓出土印章非楚故县官员在葬礼中的赗赙,据地名为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前楚国所属判断,该墓早于此年。根据对狮子山、驼篮山的墓主及楚国世系考察,推测北洞山楚王墓墓主为楚元王刘交,墓葬建于刘交受封之后,刘交去世后下葬。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何谓横向茬口型半两钱秦半两钱的铸造时期可分为战国时期与秦王朝时期,前者自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初行钱"至秦灭六国统一为秦王朝(前221年),历时115年,后期随秦王朝的兴衰历时15年,其铸量浩如烟海。在出土与传世的秦半两钱中有两种较为独特:一种直径31至33mm(图一1-4),横向直径一般都大于纵向直径,重3-5g,厚0.6-1mm,钱文方正而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有翼神兽从西方传入中国,汉代中国境内的有翼神兽造型器物逐渐增多,并沿着自己特有的演变轨迹,形成了从半匍匐状的龙变成行走状的辟邪的发展序列,但其中存在一些缺环寿县汉墓出土的有翼神兽造型器物,不仅弥补西汉早中期到东汉晚期翼兽形制演变的年代缺环,也为国内外几件馆藏铜翼兽形筒座的年代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秦汉半两钱范断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求秦汉半两钱断代,前曾就历年出土之秦汉半两钱,择其有纪年可考者,究其文字,析其类型,以求其前后演化递变之迹,写为《秦汉半两钱系年举例》(以下简称《系年》),已蒙《中国钱币》刊行矣。今复收集历年出土之秦汉半两钱范,究其形制,析其类型,作为是篇,以与前篇《系年》相印证,庶可窥其前后范形之变化与铸造工艺之区别。然古之钱币分散流通既久,而郡国与私铸者掺杂其间,出土钱范既非全貌,而深埋地下,及得而复失者又不知凡几。爬罗剔抉,辨证殊难。幸赖先人好学深思,收集付印,使后之学者得以借鉴焉。作者限于才识,未能详为论列,只求其大略耳。  相似文献   

17.
半两钱铸行于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其始为战国秦的钱币,至秦统一后成为中国全国法定货币,在国家经济生活与商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半两钱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对中国货币史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由于考古科学的发展,带有确切纪年或者可以推定相对年代的材料相继出土,给我们提供了认识问题的物质基础,对于前人旧说的正确与否,提供了检验的客观依据。但一些钱币学者往往见不到新的出土材料,囿于旧说,相沿成误,而考古工作者也由于出土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有幸偶得半两钱阳母范一方。半两钱范出土、存世数量极少,尤其是阳铜范更为珍稀。但有关此范出土地点、时间和有无伴同出土器物,均不得而知.故研究失据,对辨伪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博物馆今年3月收到一批半两铜钱,计重3.3公斤,共605枚。这批半两钱是山西河津县东辛封村农民张正稳等,1984年4月中旬在村外砖厂取土时发现的。这些古钱原装在一绳纹陶罐内,罐高36、口径11.5、底径10.5厘米。出土时罐内装满了半两钱,约重13公斤。大部分按废铜卖给了废品收购站,交到山西省博物馆的3.3公斤  相似文献   

20.
2000年6月初。安徽和县一农民在耕地时挖出一批古钱币,共二千余枚,笔者收购了一部分。并作了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