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宋钦宗实录》修纂过程和修纂人员的考实,指明该录修于孝宗乾道二年十二月至四年四月,历时一年零五个月,其主要修纂者是著名学者洪迈。由于史料缺乏,除由日历所编修《日历》发往国史院外,还通过征集和搜访的形式获取史料,但因去取不精和褒贬不当,所修实录遭致激烈批评。然而,与笔记小说相比,《钦宗实录》的史料仍然相当可靠;而且,由于靖康史料稀缺,《钦宗实录》显得十分珍贵,成为《钦宗正史》、《靖康要录》等后修史籍的重要史料来源。  相似文献   

2.
最近,广东省地方史志编委会办公室和广州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联合编纂的《清实录广东史料》,由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这为史学界研究清朝广东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对热心于广东历史的读者来说,也是一大喜讯! 《清实录广东史料》是从中华书局80年代出版的《清实录》影印本辑录而成。“实录”是中国史书体裁之一,为历代每个皇帝在位时的大事记。最早见于记  相似文献   

3.
陈正宏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5):31-40,159,160
本文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为主要素材,参证相关中国史料,对清代来华的越南使者游历清宫和观赏宫廷戏曲的实况作了扼要的介绍。文章既讨论越南使者笔下的清宫游历与清宫图像,又部分披露了清代乾隆、道光、同治三朝越南使者入清宫听戏的文字实录。文中抉发的越南伶工入宫参与乾隆八十寿辰演出详情,及同治间慈禧、慈安两宫太后一同垂帘听戏的近距离目击实录等,均为中国史料中未见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4.
《大清会典事例》内容丰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也有记载失实的地方。清代编修有关《实录》及《大清一统志》、续修《三通》、《大清会典》等,这些官方纂修历史文献事在《大清会典事例》中都有记载,但讹误失实的地方很多。对这些《会典事例》中的错讹加以辨正考订,对研究清代史学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宋太宗实录》(原80卷)前后经过两次编修,计有钱若水等的初修本和王旦等的重修本。经考证得知:现存《太宗实录》20卷(残)本确系钱若水等的初修本。现存本因存有大量诏制及人物附传等,故原始史料价值极高。同时,正因其为初修本,故亦存在记事简略等自身缺陷。该现存本至迟于清道光时才得以传出。  相似文献   

6.
张勇 《文史天地》2002,(11):38-40
中国历代最高领导人中,与思南关系最紧密,直接打交道最多的人,应该首推朱元璋。翻开《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谈到思南的地方有39处之多。朱元璋在位31年,就有21年有与思南直接打交道的记录,这还不包括他未当皇帝之前的几次联系。《明实录》是明代中央政府编纂的记录本朝历代皇帝言行而不加增饰的文献资料书。按照明朝制度,皇帝死后即设馆编修实录,内容都从官方文书档案中整理而来,逐年逐月逐日记录前朝事迹,最初正本都由皇室直接掌握;后来副本由翰林院管理,在皇帝死后修实录拿出来参考校正时,内阁大臣和史官才得以乘机私抄出…  相似文献   

7.
《唐大诏令集》是研究唐代王言最重要的史料。究其史源,包括唐宋时人所编的各类制集、个人文集及唐代各种文献,都可以纳入考虑。此前有观点强调《唐大诏令集》来自实录,这是值得商榷的。作为王言文献的合集,《唐大诏令集》与实录体史书,存在体制性的差异,实录体史书更无法容纳体量庞大的王言。实录作为一种编年体史书,征引王言史料是必要的,与其他史料的使用是一致的。宋绶的时代,唐代王言史料存在相对丰富,坚持大诏令来源于特定史籍的观点,不仅难以成立,甚至有本末倒置之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李朝实录》影印本传入中国,引起中国学人的关注,对中国明清史与中朝关系史研究产生很大影响。吴晗从30年代开始,耗时近三十年,全面钩稽、抄录《李朝实录》中有关中国的史料,80年代出版《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是书详录朝鲜与明清交往史实、朝鲜使臣对明清政治观察与臆想等方面的资料,内容丰富,可补中国史料之不足,乃明清史与中朝关系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9.
元修《辽史》多取材于耶律俨《皇朝实录》。《辽史.营卫志》实出自耶律俨《实录》,《百官志》中也包含大量《实录》佚文;此外,圣宗、兴宗、道宗三《纪》应也是依据《实录》写成。耶律俨《皇朝实录》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此前分别成书于圣宗统和九年(991)、兴宗重熙十四年(1045)、道宗大安元年(1085)的《实录》,这些内容应为研究辽史的第一手资料,值得我们特别重视。但从耶律俨《实录》来看,《实录》内容失之过略应是辽修《实录》的通病。有关辽代史料的匮乏,恐怕不能完全归咎于辽亡后史料的散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越南两国都由中央政府设馆修纂皇帝实录,均赋予实录以国史性质,在国家控制史学上皆体现了东亚王权主导的特点。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圈的核心,许多史学创制都比较早,越南等周边国家起而仿效,时间相对滞后。《大南实录》与《清实录》同时修纂,却多仿行此前的元、明实录制度。《大南实录》编年与列传相配偕行的"二位一体"的模式,仿效的是《元实录》,具体的修纂主题、体例主要仿效《明实录》及据之而修的《明史》,只有个别修纂措施来自其同时代的《清实录》。越南欣慕明朝而疏离于清朝制度,与朝鲜态度相似,反映了东亚文化圈边缘对中心的固有认知与坚持。当然,《大南实录》的修纂在模仿中国之制的同时,也因自己的需要而作改动,反映出越南实录修纂也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口述史的产生及相关几个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述历史是针对文献证史而言的,产生于20世纪中期。它以录音为依据,是口述者与史学工作者合作的成果,所以既不同于传统的口述方法,也不同于回忆录。口述史学在学科层次上与史料学大体相当,从属于历史学。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与记忆     
周建漳 《史学史研究》2020,(1):57-63,92
当代史学和历史哲学中关于记忆问题的探讨为我们关于史学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这一视野下,记忆超越单纯个体心理的层次获得了作为脑外"文化记忆"的历史维度。在历史与记忆关系的层面上,历史记忆的多元性对历史记载的单一性提供了重要的补益,同时,史学文本的宏观视野对于历史记忆的微观局部性和片断性亦显示出认识上的优越性。在认识论维度之外,历史记忆诉诸历史正义的道义性是其十分显著的特质,于此凸显史学科学性与道义性维度复杂的张力关系,历史科学性不能成为漠视道义性的理由。最后,在历史与记忆关系上传统的历史本位立场之外,对人生有意义的历史终究要落实在人间的历史记忆中,从而彰显记忆本位的合理性,这或许是关注历史记忆所能带给我们的一点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史官"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经常提及和运用的名词或概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早期的史官因其官为"史",故被后人称为"史官",后期的史官,则因其职为"记史"、"写史",而被称为"史官"。这种称谓的变化经历了天官和巫官、著作官和天官的分离过程,到隋唐时期,史官的称谓才固定为专指记录和撰述史事的官员。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刘体仁所著"辟园史学四种"之一《通鉴札记》是继王夫之《读通鉴论》之后的又一部史论著作.全书以《通鉴》所书史事为据发表评论,对治乱盛衰、社会风俗、民族关系等问题尤为关注,许多论点反映了作者的通识与创见,其特点是寓通识于创见之中.  相似文献   

15.
碑刻是我国古代记载史实、传播和保存文化的特殊社会文化载体,本文对苏州碑刻的介绍正是要突出其重要的史料、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uggest that subtle and essential uncertainties in language determine the limits of science and history, and thereby define the boundaries of research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Historical research, in the strict sense of history as opposed to prehistory, begins with the examination of written records. There is a host of problem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storical record, but underlying all of these is the simply stated yet complex question of the meaning of words in historical documents. Since this is where the practice of history begins, this problem delimits the boundaries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In this paper, I will examine structural ambiguities in the meaning of words, explain how they arise, and provide independent evidence for the validity of th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uggest that subtle and essential uncertainties in language determine the limits of science and history, and thereby define the boundaries of research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Historical research, in the strict sense of history as opposed to prehistory, begins with the examination of written records. There is a host of problem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storical record, but underlying all of these is the simply stated yet complex question of the meaning of words in historical documents. Since this is where the practice of history begins, this problem delimits the boundaries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In this paper, I will examine structural ambiguities in the meaning of words, explain how they arise, and provide independent evidence for the validity of th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郭华榕 《史学月刊》2002,27(9):80-86
对原始献和目击记录进行认真的分析,以便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真实面目,这是历史科学的传统。恩格斯的《从巴黎到伯尔尼》正是一篇具有珍贵的社会史史料价值的目击记录。在这篇未完成的手稿中,恩格斯给了法兰西有关地区的风土人情以较好的评价。它是当时法国的社会情景、民间心态与自然风貌的写真,是后人研究法国近代历史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9.
Sewn boats have been ubiquitous across the globe throughout history (Greenhill and Morrison, 1995: 118) and fibre and wood were the fundamental boatbuilding materials in the Oman peninsula for millennia. Evidence for their use appears in 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 in the 3rd millennium BCE but the level of technical development plus 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uggest a much longer history. This paper reviews elements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historical texts, ethnography, and archaeology in a synthesis to broadly outline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wn boats in the Indian Ocean.  相似文献   

20.
雷戈 《史学月刊》2000,(6):13-18
历史研究的客观性根据是现实批判的理性要求。它完全有别于古代史家所说的“直书”和“实录”。直书之所以不是客观性,就在于它本质上是一种等级性。与此相反,客观性的本质则在于其平等性。历史学之所以可能保持一种客观性原则,就在于它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这一理想境界就是人性、自由与真理。历史学中的种种偏见可以借助人性、自由和真理来克服,同时,人性、自由和真理本身的偏见又可以被历史本身所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