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旅游业“十三五”规划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旅游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为逻辑思路,从“结构、空间、产业”3个维度,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问题:结构性矛盾与问题突出、空间拓展与利用不足、产业转型与升级任重道远;并从顶层设计视角提出一些建议:(1)调整结构,促进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寻求休闲度假旅游的突破;消费结构优化——积极促进非基本消费增长;城市供需结构性耦合—分类强化城市旅游供给短板规划建设;三大市场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入境旅游.(2)重塑格局,开拓空间:空间重构——科学优化我国旅游空间大格局;轴线重铸——以“三道”走廊重铸我国旅游发展轴线;海洋拓展——积极开拓我国海洋旅游空间;乡村升级——全力推进乡村旅游的质量性增长.(3)转型升级,融合创新:基础提升——实现基础性产业要素转型升级;融合延展——推动融合性产业要素交叉嫁接;创新驱动——推进创新性产业要素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美旅游网站对比分析及"虚拟距离衰减"预测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彦丽  路紫 《人文地理》2006,21(6):115-118
在解决旅游网站使用者满意度及其由此引发的旅游在线服务质量问题时,单维分析效果有限,本研究将评估推进到多维的新阶段。本文对中美旅游网站的类型、市场规模和经营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两地旅游网站的差异在于区域内部意识性、经营策略和发展阶段等方面。同时,发现两地旅游网站共同遵守“虚拟距离衰减”规律,并依此解释了旅游网站赢利与发展乏力的问题,提出了预测旅游网站发展模式的新方法—“虚拟距离衡量法”,这将为加强区域旅游在线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慧娟 《旅游纵览》2022,(22):25-28
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体育旅游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旨在探讨我国2002—2021年体育旅游研究领域的研究动向、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体育旅游领域发展整体呈现“一波三折”的趋势,近几年研究热点集中在“体育经济、产业融合、旅游产业、乡村振兴”五方面。刘少英、周道平等学者发文较多,以姜付高为中心的12位学者的合作最多,并形成研究聚类“城镇居民”;吉首大学和成都体育学院的发文多,但各机构对体育旅游领域的研究主题较分散,且缺乏合作关系。另外,我国体育旅游领域可分为3个阶段:发展阶段(2002—2009年)、波动阶段(2010—2014年)和回升阶段(2015—2021年),整体来看,该领域的演进具有承接性、区域性和时代性特征。接下来,本文提出两点展望:借冬奥契机,推动冰雪体育旅游;深入乡村,打造特色体育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4.
王丽俊 《旅游纵览》2015,(3):197-198
2014年11月乔家大院旅游区正式升级为5A级旅游景区,距离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在这期间乔家大院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本文基于旅游发展演化规律的理论探讨,将这一演化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初始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巩固阶段和提升阶段,对推动乔家大院旅游演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总结了此类晋商文化旅游区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与乡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助力于实现乡村振兴。文章选取沱江流域成都段的龙泉驿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7年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乡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将龙泉驿区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旅游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低耦合协调度阶段、中耦合协调度阶段与高耦合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我国城乡关系自身演变的特征,我国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实践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49—1978年为第一个阶段,即优先发展重工业背景下的乡村支持城市;1978—2002年为第二个阶段,即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乡村支持城市、三次产业均衡发展;2002—2012年为第三个阶段,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城市支持乡村、城镇化加速推进;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为第四个阶段,即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研究新中国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实践,总结历史经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可以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智力支持,也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处理城乡关系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我国城乡关系自身演变的特征,我国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实践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49—1978年为第一个阶段,即优先发展重工业背景下的乡村支持城市;1978—2002年为第二个阶段,即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乡村支持城市、三次产业均衡发展;2002—2012年为第三个阶段,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城市支持乡村、城镇化加速推进;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为第四个阶段,即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研究新中国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实践,总结历史经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可以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智力支持,也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处理城乡关系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地表旅游现象的人地关系作用规律及其规划实践的科学,是地理学衍生的具有相对独立专业知识体系的分支学科。南京大学以及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任美锷1940年在《地理学报》发表的《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一文。改革开放后,南京大学旅游地理经历两个阶段:1979-2002年,旅游地理深植于传统优势的地理学科;2002至今,旅游地理向纵深发展,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0多篇。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等地理学权威期刊上,南京大学发表旅游论文数量位居国内所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首位。重点研究领域有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旅游资源评价与区域旅游开发、旅游环境变化与旅游人地关系等三个方面。篇末展望了旅游地理学中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市场分析、旅游空间结构、区域旅游影响、旅游规划理论、旅游地理范式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2  
薛莹 《人文地理》2003,18(1):29-34
本文对1980年以来我国有关区域旅游合作专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中,根据研究内容的相对一致性,将该项研究20年来的进展划分为起源、起步、发展、提升发展四个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的研究特征;并对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从基本理论研究、热点问题研究、个案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基本理论研究的综述主要涉及到区域、区域旅游、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旅游区划的有关研究。热点问题研究的综述主要涉及"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旅游联合促销、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的有关研究。个案研究的综述主要涉及上海的大旅游网络、武汉大旅游圈、环太湖旅游带旅游业的联合发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珠江三角洲共同旅游市场的建设等案例的有关研究;最后,本文对该项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王琳丽 《旅游纵览》2022,(17):27-29
新时代为适应一流本科教育,要着力培养德才兼备、一专多能、跨界融合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具有时代特征的旅游管理高层次人才。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旅游本科教育存在实践教学匮乏、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师资队伍实践经验有待提高等问题。振兴一流旅游本科教育,要深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坚持“互联网+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将思政课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坚持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等路径振兴一流旅游本科教育。  相似文献   

11.
张跃西 《人文地理》1996,11(1):56-58
基于"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的过程"这一认识,作者提出了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模式,认为风景区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包括资源导向型阶段、生产导向型阶段和信息导向型阶段。在此过程中,旅游业由风景区到城镇到区域,资源的开发由单项到多项到综合,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由点到面,是一动态的发展过程。
作者认为,旅游城镇的布局与发展,必须谋求空间节约与风景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在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旅游城镇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孙根年  周露 《人文地理》2012,27(6):87-94
国际旅游与国际贸易是相互联系的,旅游引发贸易、贸易推动旅游。本文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旅游与贸易互动的三阶段模型,即旅游引发贸易、贸易推动旅游和偏好-容量限制3个阶段。以日韩东盟8国为例,选用1986年-2009年统计数据,分析了8国入境我国旅游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构建了入境客流量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出口贸易3组24个推拉方程。在此基础上,以1992年和2002年为分界点,分析了各阶段入境客流量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增长率的变化及弧弹性;依据每万人次入境旅游引发的进出口贸易强度,将日韩东盟8国划分为四种类型,分析了近10年来旅游引起进出口贸易强度的变化,为通过旅游拉动贸易或通过贸易推动入境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何颖怡  麻学锋 《人文地理》2013,28(5):153-159
界定旅游产业生成及其周期模型,划分内部就业层次,并分析演变过程。以就业弹性系数和旅游人次为观测指标,分析了生成周期对就业层次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投资、旅游规模、旅游收入内部构成和就业人数有相关性。②出现期,以旅行社业和宾馆酒店业为主;成长期,以交通运输业、旅游商品服务和其他行业为主;发展期,以行业行政服务与管理为主。③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相对平缓的演变态势;④从分层弹性看,因突发事件呈"二凸二凹"特点,其它时点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集聚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空间结构。论文在界定会展旅游产业集聚的基础上,揭示了广州市会展旅游产业集聚过程和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广交会推进广州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广州会展旅游产业集聚过程经历集聚核形成阶段、点轴集聚阶段和网络集聚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产业集聚主要因素存在显著不同。政府行为推动会展旅游产业集聚雏形形成,激增旅游需求、集聚规模经济、外部经济以及降低交易费用等因素促进产业集聚逐渐向点轴集聚发展。在网络集聚阶段,集聚不规模效应以及琶洲展馆的全面启用造成旅游企业数量趋于稳定。会展旅游产业集聚是以展馆为核心集聚,展馆在城市中空间布局的变化将导致该类集聚空间迁移。  相似文献   

15.
陈琴  张述林  李俊 《人文地理》2013,28(2):136-141
旅游概念规划是近年来出现于旅游规划领域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旅游概念规划编制内容的新结构,它由背景环境解析、理念融合创新、旅游开发定位、发展战略确定、关键策略选择五大板块组成,涉及到发展背景认知、区域特征分析、特殊理念识别、特有思想梳理、关键概念提取、主题形象提升、规划目标界定、产品开发定位、发展战略选择、空间构架部署、概念分区支撑、意象设计解码、发展模式生成、旅游策略选择等14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6.
徐雅雯  甘巧林 《人文地理》2016,31(5):99-105
以安徽西递古村的旅游非正式部门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聚焦编码、轴心编码、理论编码三步骤,分析案例地旅游非正式部门的成长路径。研究发现:1旅游非正式部门发展在符合生命周期基本理论基础上,具有新特色。随着阶段推进,主导影响因素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力愈渐加强。2精英带动在旅游非正式部门发展起步阶段起主导作用并以粗放开发为特色;利益驱动下旅游非正式部门过度扩张使得同质竞争激烈化,经营边际收益减少;家庭结构与社区影响造成经营固化与惯性,社会政策带来经营萎缩,经营者试图通过寻租及名望身份赋加的形式改变困境,增强对经济之外的其他诉求(如名望、人际),促进了旅游非正式部门对自我身份重新审视与再定位。3社区力量在市场饱和后以隐性道德伦理手段维持既有市场结构平衡状态,成为市场竞争调控手段新补充。  相似文献   

17.
朱峰  项怡娴  丁新新 《人文地理》2013,28(5):147-152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媒介在旅游目的地演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婺源为案例地,经三方资料(田野调查、网络数据、样本访谈)互证后还原了婺源旅游业发展过程。研究发现,在婺源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演进中,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介,沟通小圈子传播与大众传播,促进了旅游地从探查阶段向参与阶段演化;互联网的早期传播在提升目的地知名度的同时使游客到访量渐增,为政府介入旅游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推动了目的地快速发展;进入发展阶段后,互联网作为互动传播媒介的优势使政府宣传、名人效应、事件营销的传播被放大。研究突破了单纯将互联网作为营销工具看待的局限性观点,把互联网作为影响旅游目的地演化的因素纳入到目的地演化理论范畴,深化并补充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8.
旅游影响与旅游演化是旅游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论文对旅游影响与旅游演化领域近来发展的旅游创造性破坏模型进行了述评。在介绍创造性破坏的理论基础与社会背景之后,论文评述了旅游创造性破坏模型取得的新成果,如把旅游商品化与创新看作旅游影响与演化的主动力、发展阶段的多因子判断、指标变化的非线性、资本在旅游利益主体互动中的主导地位等,同时也对该模型在应用范围、阶段特征与划分、旅游影响与演化机制等方面的不足,并对其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论旅游危机的生命周期与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根年 《人文地理》2008,23(1):7-12
为了全面认识突发事件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界定了由突发事件引起的旅游危机,将其划分为背景外源型和区域内生型;提出了旅游危机生命周期的概念,将其从生成到解除划分为5个阶段;分析了相邻年比较法在危机评价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本底趋势线的旅游危机后评价理论。最后,以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对3次旅游危机响应为例,建立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旅游收入3条本底趋势线,完成了对1989年北京6.4事件、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非典"三个突发事件旅游危机的后评价研究,揭示了其客流量损失、旅游收入损失及冲击的时间表,为旅游危机后评价研究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吴必虎  伍佳 《旅游科学》2007,21(3):11-13
近年来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渐热,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经历了一轮较快的原始积累阶段之后,遇到了一定的瓶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综述和总结,在分析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和国外部分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从产品、营销和市场拓展三方面提出针对我国目前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