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顺治通宝因其版别较多,种类复杂,一直深受收藏的喜爱。古钱收藏爱好习惯按其背的区别将其分为五种大的版式:一式,光背、星日纹或背右计值,顺治元年(1644年)开铸;二式,背有一汉字,代表地名、局名,铸于顺治初年;三式,顺治十年所铸折银一厘钱,即背穿右汉局名,  相似文献   

2.
正清顺治年间铸行的"顺治通宝"钱,因为铸地广泛、版别较多、种类复杂,所以一直深受收藏者的喜爱。古钱收藏爱好者习惯按其钱背形式的区别将其分为五种大的版式,"顺治通宝"光背钱因铸行最早,被列为一式制钱,稍后铸行的单汉字钱和一厘权银钱则称为二式和三式钱,双满文和满汉文钱为四、五式钱。"顺治通宝"初铸时基本模仿明钱的形制,光背仿古。光背钱按"通"、"宝"二字的明显差异又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收集了徐州及邻近地区流通的一些顺治通宝"宁"字钱,有背单汉字"宁"字钱、背"宁一厘"钱、背满汉文"宁"字钱。细察之,有诸多不同版式。顺治通宝"宁"字钱为何局所铸,泉界长期意见不一,或曰甘肃宁夏局铸,或曰江南江宁局铸。在徐州及邻近地区,顺治通宝"宁"字钱尚属多见,笔者意为江南江宁局铸,不作详述。江南江宁局开铸时间也有不同记载,《皇朝文献通考》等文献记载为顺治五年(1648),《清  相似文献   

4.
一.背上“同”顺治通宝 清顺治年间,先后设置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和18个省局,仿明代钱制铸顺治通宝钱。其铸量较大,版式甚多。其中几种版别较为罕见。近日,笔者从凤阳县临淮镇东南濠梁城遗址附近,征集到一枚背穿上“同”字顺治通宝小平钱。  相似文献   

5.
<正>在清代云南制钱中,有一种面文为顺治通宝,背楷书穿左"一厘"二字、穿右"云"的小平铸钱,它是顺治时期云南官方铸行时间较长、铸量较多的钱币;从其样式方面而言,它也是有清一代云南制钱中较为独特的品种。顺治十年(1653)七月,"廷议疏通钱法,以(顺治)八年增重一钱二分五厘为定式,幕左汉文‘一厘’二字,右宝泉铸一字曰‘户’,宝源曰‘工’,各省、镇并铸开局地名一  相似文献   

6.
枣庄市发现顺治通宝钱树1983年12月,枣庄市文物管理站从市物资回收公司仓库出土于南部地区泥沟、坊上一带的铜钱中拣选出顺治通宝钱树22件。因收购时碰撞,部分铜钱脱落。钱树分两类:第一类10件,其上铸铜钱9对,件长23.4,钱径1.8厘米,钱文楷书,背穿右铭“东”,穿左“一厘”;第二类12件,其上铸铜钱11对,件长24、25.3厘米不等,钱径1.6厘米,钱文、形制与第一类相同。这批钱与以往所见同类顺治钱比,尺寸略小。背铭表明此钱应为山东局铸。(《文物》1992年6期李锦山,文光,郭景新)枣庄市发现顺治通宝钱树@李锦山,文光,郭景新  相似文献   

7.
大同、阳和钱局从 1 645年至 1 72 2年 ,先后铸制了顺治一式钱、顺治二式钱、顺治三式钱、顺治五式钱和康熙通宝仿顺治五式钱 ,其铸制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8.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河南局全称为河南省局,因局址在开封府南关,也称河南开封府局,顺治四年题准开铸。河南铸钱按清政府统一规定的金属成分执行,顺治制钱是七成红铜三成铅。顺治通宝先后铸行有:光背、背单汉字、折银一厘、满文、满汉文五种形制,即  相似文献   

9.
清代“顺治”是满清入关后第一个皇帝福临的年号,铸有“顺冶通宝”钱,铸量较大、皈式多、大体有五类:如仿古、单汉字、一厦钱、满汉文钱、满文钱等,有几种版别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0.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也是我国古代铸币最后消失的时期。然而对清制钱的研究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对山西的铸币情况,涉及者更少。经初步探索,山西在清朝所铸制钱如下: 一、顺治通宝。顺治元年(1644年)冬由中央铸造“顺治通宝”小平钱。到顺治二年(1645年)令山西省和大同府设局开铸,由布政使总理全省钱法,委钱局所在之道府及同知通判等官分管局务,省局由太原府同知监铸,地址在上马街,所铸之钱正面为“顺治通宝”背面有穿右“原”字和穿上“原”字两种(图1、2),“原”代表山西省局。大同府局设在大同城内东北隅饯局巷,所铸之钱正面为“顺治通宝”,背面为“同”字,代表大同府局,现只发现有背穿右“同”字钱一种(图3)。省局开炉10座,大同府局开炉20座,规定每文钱重一钱二分,每10文准银1分。到顺治六年(1649)九月,因“戊子之变”,清政府下令废大同城,将府治移到阳和镇,大同府钱局也随迁到阳和镇,改名为阳和镇局,所铸之钱背文  相似文献   

11.
笔者离休后爱好古钱币收藏,从铜匠亲戚处发现了两枚背铸“台”字的康熙钱,还有一枚铸有 “台”字的花钱。这些不但丰富了我的收藏,还都与台湾有关,更引发了我探究的兴趣。 1.康熙通宝背“台”字钱(图1)清初顺治、康熙朝铸行了一种背有满、汉文钱局名的钱币,称套子钱,藏家无不以集全为快。其中顺治通宝套子钱有陕、临、宣、蓟、原、同、河、昌、宁、江、浙、东等十二局;康熙通宝套子钱除了设户部宝泉、工部宝源二局外,各地钱局也增至二十余,背满、汉文“台”字钱便是当中一种,它是三百多年前康熙帝统一台湾的历史见证。 明末…  相似文献   

12.
清顺治二年(1645),清户部批准在大同府铸铜钱。顺治五年(1648)大同总兵姜瓖叛清,顺治六年至顺治十二年移阳和卫(现阳高县)钱局鼓铸六年。1655年阳和卫钱局迂回大同府钱局。大同、阳和钱局从1645年到1722年,前后鼓铸77年,铸制了顺治一式钱、顺治二式钱、顺治三式钱、顺治五式钱和康熙通宝仿顺治五式钱。钱楷书、直读,清户部一直沿用顺治五种钱铸制。大同、阳和钱局共鼓铸了8个品种制钱,铸造数量不详。  相似文献   

13.
陶岳《货泉录》记载 :“闽王审知铸大铁钱 ,亦以开元通宝为文 ,五百文为贯”。道光版《福建通志·钱法志》则进一步认定 :“龙德二年 (92 2 ) ,闽铸大铁钱 ,以‘开元通宝’为文 ,仍以五百文为贯。”而现存实物“开元通宝”大铁钱因背面饰纹不同有两种版别 :一是背穿上“闽” ,穿下仰月纹 ;二是背穿上巨星。人们依据上述文字记载 ,将两种版别的“开元通宝”大铁钱均归属为王审知所铸的五代闽国钱。我们通过对出土资料的分析和现存实物的观察研究 ,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等多方面考证 ,确认王审知所铸的“开元通宝”大铁钱仅有背穿上“闽” ,穿…  相似文献   

14.
佟昱 《中国钱币》2010,(3):22-29
一、绪论 大多数顺治纪局钱的铸造地点都非常明确,这是因为每个钱局铸造的顺治通宝钱幕(除光背、计值钱外)都加铸了该局简称。例如户部钱局钱背铸“户”字,工部“工”字等。清政府在定鼎之后就力图改变明末币制混乱、体制不规、轻重不一等弊端,  相似文献   

15.
清道光八年(1828年),钦差大臣那彦成几次上书朝廷要求进行币制改革,道光帝批准了在新疆铸大钱的请求,时年就铸有面文“道光通宝”.背穿左右满维文“阿克苏”,穿上下“八年十”或“八年五”的大小二种红钱。当时可能是因为刚平定叛乱,百废待兴,急于用钱,也因铸工技术等原因,所以道光红钱出错多、  相似文献   

16.
福建人民推翻封建王朝统治光复之初,革命军政府所铸的“福建通宝”有孔圆钱,系福建省历史上最后一枚手工铸造的铜币,也是闽钱中的珍品之一。故考略如后: 一、版别“福建通宝”面文家体,对读。背文穿上下为“一文”或“二文”,以示币值;穿左为  相似文献   

17.
顺治通宝背荆钱在顺治钱中较为少见.尤其在出土清钱中发现不多。在襄樊汉江挖出的沙石中却多有发现。仅笔就集得10多枚,虽然比顺治背“襄”饯要少得多,但其版式却有多种。现选拓8枚介绍附后,并对顺治背“荆”钱的铸期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陕铸篆书元丰通宝背“铜”铁钱李宪章1995年秋北京泉友崔国玲从来自*陕西的成堆铁钱中发现一枚元丰通宝篆*书旋读背穿上“铜”铁钱。除掉背穿上锈迹,即显出楷书“铜”字。此钱直径*34、穿宽8、厚2毫米,重14.6克(如拓)。钱面锈蚀较轻,背右上也稍有*剥...  相似文献   

19.
兴朝通宝与永历通宝两种铜钱,曾于公元1647年左右在云南、贵州两省流通。但是否曾在贵州境内铸造这一问题,尚有争议。彭信威所著《中国货币史》“明代的货币”第646页记载:“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在张献忠被杀后入滇称东平王(公元1665年)铸兴朝通宝有三等,小钱重一钱五分,光背;稍大的重二钱六分,背有五厘二字;大的重六钱四分,背有一分两字。”千家驹、郭彦岗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端平钱为南宋理宗端平年间(1234-1236年) 所铸。有铜、铁两种。铜钱有元宝、通宝、重宝之分。一般是重宝较少。铁钱有元宝、通宝,多为折五、折十大钱、幕皆有著文,而小平、折二钱则较少。四川端平铁钱,背文繁多而复杂,亦和其他地区端平铁钱相似,多为元宝、通宝折五大钱。现分述如次: 一、端平通宝:币文为直读的“端平通宝”铁钱,其背文有“惠伍”二字,即邛州惠民监(在今蒲江、邛崃两县间的大塘镇) 所铸的当五铁钱。其纪范则分东西两系,每系又分上、中、下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