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城市人口分布与商业网点布局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宝铭 《人文地理》1995,10(1):36-39
城市是人口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聚的地域。满足人民的需要是城市商服、金融、文卫等项事业布局的基本原则。近几年来,笔者结合土地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人口分布与多种城市用地配置关系的探讨。本文是对天津市区人口分布与商业网点布局既互相吸引又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排斥的关系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
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关乎城市商业功能的实现,科学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必将有利于城市商业的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树立城市的优良形象。反之,将直接导致投资与资源配置的低效,严重影响区域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确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理论基础、规划原则以及规划的影响因素等关键性问题,对于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Arc GIS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和波段集统计等方法,考察长春市中心城区银行网点空间特征和规律,以及银行网点与人口和主要经济活动的空间关系,发现:①银行网点呈明显集聚分布特征,这种集聚主要分布于商业和商务中心及新建中高档住宅小区密集地段;②银行网点核密度与其到CBD距离呈负相关,并随距离地增加呈对数衰减;③银行网点密度与人口-经济活动密度在街道甚至更小空间尺度上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④银行网点核密度与大型商业网点和主要写字楼核密度均呈较强正相关,而与大型制造业企业核密度几乎不存在相关性,说明商业和楼宇经济空间特征对城市内部银行网点布局具有深刻影响,而制造业的微观区位对银行网点布局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的商业郊区化及研究迟缓发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罗彦  周春山 《人文地理》2004,19(6):39-43
随着城市人口郊区化、工业郊区化的发展,商业也就不可避免的有向郊区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商业发展状况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大城市商业发展情况较好,一些城市已开始有商业郊区化现象,但是目前商业郊区化的现象还很不明显,相对人口和工业郊区化而言比较迟缓。这与郊区化概念有一定影响外,更主要是因为商业本身的特征(包括发展机制、付租能力、业态多样性等)以及中国的国情等。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商业郊区化的研究,得出商业郊区化的动力主要来自购买力的外移、交通的改善以及郊区地价和租金相对市区便宜等,并在分析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探讨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及阐述商业郊区化为什么在中国发展迟缓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世文 《人文地理》1999,14(Z1):36-39
城市商业服务业跟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城市商业服务业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是否方便人们生活,也决定商业服务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者对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关于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方法探讨的文章作一全面系统的评述。最后作者提出该项研究应该努力的四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交网点与人口分布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城市公交网点建设与人口再分布互动关联,且两者互动方式有章可寻。分析了常规公交、轨道交通与人口互动关系差异的原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别阐述了常规公交、轨道交通与人口互动发展的不同方式,并搜集实际案例加以佐证,从理论上,实践上,深层次地揭示了两种公交与人口互动的差异性及基本规律,以期待为城市公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网购市场的发展培养了一代网络购物用户和大量服务商,网络团购相应发展,其现实影响有待评估。本研究选择石家庄7网为资料源,应用若干方法探讨一种新型电子商业业态--体验性网络团购对城市商业空间组织的影响,这对优化城市商业布局具有一定意义。文章首先回顾了石家庄市商业格局的演变和团购网站的应用,然后基于街道、产品、成交量等方面的数据,阐述其现实影响。研究发现:①电子商业模式作用下的商业网点空间分布仍然具有很强的区位特征,受基础设施作用而在繁华街道集聚,增强了中心的极化。②给周边地区商业网点带来新的商机,盘活了周边商业空间,进一步证明电子商务的扩散功能。③引发了一种新型商业业态--楼宇经济的崛起,网络团购与楼宇商业形成的良好互动,对城市就业以及通勤都产生长远影响。④零售商业正在追逐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优势,价格体系、经营方式及商业政策都面临极大挑战,需要营造一种可以保证电子商业良好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1919年的霍乱造成黄县各村落普遍感染和4%的人口死亡率,黄县霍乱的严重流行虽然与天气和县内各地不同的土壤条件有关,但最主要的因素是该县发达的商业。黄县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使其北部和中部地区形成不同等级的城市和市镇体系,这种城镇分布特点部分决定了1919年的霍乱传播模式和人口死亡程度,形成除龙口和城关镇以外的各乡镇霍乱死亡率有规则的高低错落分布的特点。在交通不便的南部山区,因该地业已卷入到市场体系当中,故该区亦成为此次霍乱流行的重灾区。总之,以农业为主的县与以商业为主的县在霍乱传播模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房列曙 《安徽史学》2008,21(4):111-117
民国时期安徽人口发展的总特点呈补偿性低速恢复特征。安徽人口政区分布不均,地域分布的密集点,以长江沿岸为首,依次为淮河流域、江淮丘陵、皖西山区、皖南山区。民国前期,人口省际迁移数量甚微;随着工业发展,大批农民迁入城镇,尤以迁入安庆、芜湖、蚌埠等城市为多。民国时期,安徽人口的职业结构中,从事农业的居首,其次是从事商业和工业的。  相似文献   

10.
吴雪萍  赵果庆 《人文地理》2018,33(2):130-137
城市人口集聚分布以及城市带的形成是一个空间现象,空间力量对其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与趋势面分析相结合方法,以617个县级以上城市1998年和2011年的城镇人口和经纬度坐标数据来研究中国城市人口空间集聚分布与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人口分布与其周围相邻城市的人口分布关系密切,并且其6阶空间自相关效应是最强的;同时地理位置对中国城市人口体系的空间分布和纵向形态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位置相关的共同作用下,城市人口规模聚集区已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浦东新区土地利用与适度人口规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与人口分布在不同地域空间差异很大。本文通过与国内外人均建设用地及用地结构的比较,分析和探讨了中长期发展中,浦东新区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人均建设用地。本文通过不同类型区建设用地总有效供给量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值之比,求出目标期内浦东新区不同类型区的适度人口规模,提出了高、中、低三个预期方案。文章结尾部分提出了在现状基础上,实现合理土地人口承载规模的建设用地结构及布局的调整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段成荣  盛丹阳  刘涛 《人文地理》2022,37(4):149-157
本文关注我国边境人口变动和人口流动状况,着重分析了人口流动对边境人口安全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边境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边境县域人口总体规模稳中略降,人口增速和增量持续减少;②人口净流出已逐步成为边境人口变动主要因素;③边境人口变动与流动影响程度有明显区域差异。外流风险型地区已出现明显的人口负增长和外流,人口安全缺乏数量和质量保障;相对稳定型地区人口保持低速增长,但其人口净流出水平正不断提高,有向外流风险型转变的趋势;相对封闭增长型地区人口增长较快,但流动性较弱。各类边境地区人口流出流入呈现不同特征,并受到经济、教育、城镇化、民族、政策等不同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口与经济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时空范畴。本主要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建国五十年以来贵州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概况。从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劳动生产率、人地关系矛盾、城市化滞后等方面分析和探讨贵州主要的人口经济问题,进而结合这些人口经济问题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科学化素质、合理进行人口分布、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河谷型城市兰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恒  牛叔文  杨振 《人文地理》2006,21(2):119-123
人口容量规模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议题,尤其河谷型城市。基于用地空间、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规模的测算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中心城区为例,估算了其在该三个因素下的各自适宜人口规模和最大人口规模,进而反映出河谷用地空间对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限制作用较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更为强烈,并根据木桶原理最短边,得出现有条件下适宜人口规模为230.56万、最大人口规模为342.17万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5.
流动商贩是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正规商业不相同。本文以正规商业和流动商贩的引力可达性指数,比较两者在同一区位的可达性差异,依此将两者的空间分布关系划分为五种类型,这些类型在空间上呈同心圆、扇形与多核心相结合的分布模式。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以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为代表的社会力、以国际资本为代表的市场力和具有不同监管强度的政府力均对正规商业与流动商贩的空间分布关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延吉  秦波  吴凌燕 《人文地理》2014,29(5):121-126
流动商贩是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正规商业不相同。本文以正规商业和流动商贩的引力可达性指数,比较两者在同一区位的可达性差异,依此将两者的空间分布关系划分为五种类型,这些类型在空间上呈同心圆、扇形与多核心相结合的分布模式。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以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为代表的社会力、以国际资本为代表的市场力和具有不同监管强度的政府力均对正规商业与流动商贩的空间分布关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志》2009,(9):63-63
沈力民在《福建史志》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首轮志书中,人13志记述的内容主要有:人口总量(包括总户数、总人13、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分布(包括地区分布、城乡分布);人13变动(包括自然变动、人13迁徒);人口结构(包括年龄、职业、文化、民族的构成)。这些记述都侧重于从人13的规模、数量上进行分类记述。  相似文献   

18.
昆明是祖国西南边陲要地,作为云南省的区域中心发挥了重要的商贸功能,在清中期同样如此。有清一代,清廷政策得当,休养生息,昆明城市的商业颇有起色,商业布局和集市多样化、商品种类繁多、人口大幅增加,到清中世逐渐的发展至传统社会最繁荣的时期。然而,昆明居民自身的特点反过来又限制了其商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昆明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构成,使其成为一个典型的消费型城市,同时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的开封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明清两代开封的商业结构、功能以及空间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并依据山陕会馆碑刻资料,对清代中叶开封的商业规模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20.
清代是新疆历史上经济开发规模最大、开发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也是新疆城市发展最快、城市地理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因而,从总体上研究这一时期该地区城市人口及城市规模,对西北历史地理的研究应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薄弱。本文首先分析了清后期新疆城市人口的统计原则,从清前期天山南北主要城市的人口数量及城市规模、清后期新疆主要城市的人口数量及城市规模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述论,初步探讨了形成这种人口规模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