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史学界,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外国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外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研究方面,虽然每年都有一些成果问世,但从总体上看却嫌薄弱。近年,随着国家社科基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相关项目的立项,以及最近几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都将“中外马克恩主义史学思想”列为议题之一,使我国的外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研究明显加强。本期发表的这组文章,反映了这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单亲家庭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单亲家庭数量骤增,引发大规模道德批判风潮,政治倾向日渐保守,政府福利政策随之紧缩。综观其发展历程可知,两性经济格局的变更,婚姻与性观念的嬗变,单身母亲自有的婚育价值观,政府公共政策的双重作用,合力推动了美国女性单亲家庭的群体扩张。就所占比重和贫困程度而言,黑人女性单亲家庭是尤其值得关注的群体。对以母子为基本关系单位的家庭模式的认可度,以及黑人社区中适婚男性数量上的匮乏,是美国黑人家庭中女性单亲家庭比重较大的特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峰 《史学月刊》2022,(5):114-125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继续致力于去教条化,逐步告别经学模式和经学思维,走上科学求真之路,着手建构本土化的历史体系。面对实证史学的复兴,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包容态度认可其合理性与有效性。对于西方史学的冲击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史学借鉴与批判并重,但历史观的冲突仍难以调和。马克思主义史学还与“告别革命论”和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展开针锋相对的论争。在新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地位得到突出和强化。未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命运取决于其自我变革、自我突破的勇气和能力以及角色和定位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王严 《史学理论研究》2023,(4):98-108+159
尼日利亚是当代非洲史学最早的诞生地之一,以伊巴丹学派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史学曾享誉非洲内外。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尼日利亚史学出现了史学组织、历史学专业招生与史学的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危机。民族主义史学家从历史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等方面反思本次危机,认为这是民族主义史学自身研究内容与方法上的缺陷和政府实施忽视人文社科系列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反思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应对危机的举措:改变过去经验主义的做法,注重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提倡重今薄古,加强对当代史的研究;超越政治史,将史学研究扩大到族群关系史、经济史、国际关系等与非洲当代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主题,并主张改进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唐科 《安徽史学》2006,6(5):18-23
"60年代"和"保守主义"是学术界关注的两个话题.按照学者们的传统看法,60年代是以激进为时代特征,与"保守主义"无涉.本文展示了保守主义在60年代美国社会运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过,本文更想强调的是,60年代的保守主义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与其自身逻辑明显不符的极端性和激进性.本文力图揭示这一悖论,并且认为,应将"60年代"和"保守主义"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得出有关这两个课题的较为全面和多维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伴随着如火如荼的黑人民权运动、学生反战运动,美国女权主义者为推进女性解放,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了一场"新女权运动"。这次运动具有与当时的美国民权运动相结合、思想理论空前活跃与完备、组织建设大有提高、斗争策略更加灵活多样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美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地位,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0世纪 3 0、40年代 ,若干大陆史学家到香港 ,如 3 0年代的胡适、许地山及稍后的陈寅恪 ,40年代下半段的郭沫若、胡绳、黎澍、侯外庐、翦伯赞 ,40年代末的钱穆、罗香林、简又文等。这是内地史学、史学家与香港发生联系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 ,推动香港史学起步和成长。许地山出任香港大学文学院院长 ,初步改变了香港文史教育陈旧、落后的局面 ;郭、胡、黎、侯、翦等史学大师在香港的经历 ,使史学工作与时代潮流融汇在一起 ;钱穆等移迁香港后 ,在培养史学人才、繁荣史学研究方面均有建树 ,一时成为执香港史学牛耳之宗师 ,推动了香港史学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在传统史学向近现代史学转变过程中,新历史考证学继新史学思潮后异军突起,成为百年史学思潮递嬗中的重要一环。其中,以王国维、胡适、陈寅恪为代表的史学家,对史学研究进行领域开拓和方法总结,并在研究范式上展开全面而细致的探索,取得了卓越成就。其实践表明,新历史考证学已开始摆脱传统窠臼,关注现实,讲求科学化和学科化,促进了史学研究由旧史学向新史学的蜕变。  相似文献   

9.
新基督教右翼,是指美国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新教中一些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宗教保守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新基督教右翼组织主要派别有道德多数派、基督教联盟等。美国新基督教右翼势力的主要观点是:在国际问题上,主张强权政治,认为只有通过军事手段才能保证和平;认为以色列国是《新约圣经》启示的体现,美国应全力支持以色列。在意识形态上,坚决反对共产主义。在国内问题上,重视传统家庭价值,反对堕胎合法化,主张教育私有化和地方化;相信美国是一个被上帝“捡选”的国家,认为好政府应建立在《圣经》原则的基础之上。新基督教右翼对当今美国社会各个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是吴晗学术历程中的辉煌时段。他一直受到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双重影响,出入于两派之间。吴晗在学术起点上具有二元性,同时蕴涵着社会史学与考据史学两种基因。正是这种学术上的综合与兼容,使吴盼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恒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史学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已经结束了。 2 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2 0世纪的中国史学同样经历了急剧的演变。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刻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史学的发展 ,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地总结和反思它在 2 0世纪的发展。大家都承认 ,2 0世纪的中国史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在学界中对这些成就和问题至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这本是很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 ,我们应该通过不同意见的交流和切磋来加深我们的认识 ,更好地进行总结和反思 ,从而促使我国的史学在新世纪发展得更快更健康。这就是本刊举办这次学术讨论的目的。应该说明的是 :一 ,这次学术讨论的题目和范围是 2 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 ,重点是 1 94 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二 ,讨论的重点是对 2 0世纪的中国史学或其中的某个阶段 ,或某个学派 ,某个学术思潮 ,某个史学分支 ,某个重大专题 ,某个史学领域 ,某种重要现象等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评述。一般不对某个具体学者进行讨论和评述。三 ,讨论必须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发表各种不同意见 ,进行平等的讨论。四 ,讨论中的任何意见均不代表编辑部的看法。文责均由作者自负。  相似文献   

12.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罗德尼·希尔顿的中世纪:历史主题的探讨》两本著作,从多个领域和角度回顾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及现状,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经验和教训,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立足新形势、新角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与目的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欧洲中世纪社会经济史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关系等问题,显示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中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对这些新动向我们进行了介绍,尽管在一些理论问题上,我们的认识与其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14.
15.
赫西俄德是古希腊前史学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的诗作《田功农时》和《神谱》中所反映出的历史思想在西方史学的起源上具有重要意义 ,他本人是希腊史学从萌芽状态走向完全形成长过程中的最后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学术发展史上,19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进入20世纪,西方史学在“新史学”的旗帜下,取得了新的成就。科学地认识20世纪的西方史学,借鉴其有益的内容,对当代中国史学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之一是随着史学家历史视野的开拓,研究领域迅速扩大,传统史学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广泛采用新的史学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历史学新的史学方法和分支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之二是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强调现实决定了历史研究要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中国世界史研究的真正动力,在于独立地对世界历史进行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汉 《史学月刊》2004,(1):80-86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它有力地冲击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批判了资本主义化和教育制度。这次新型的群众运动是在世界体系和全球化背景下展开的。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在西方社会的重大事件,具有不同于以往革命群众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越 《史学理论研究》2020,(2):61-73,158
郭沫若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及走向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在1949年后任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和中国史学会主席,提出史学发展六个方面的转向,规划了中国史学的发展前景。他创办并主持的《历史研究》杂志提倡历史研究应史料与理论并重。郭沫若礼待陈寅恪,邀请其出任《历史研究》杂志编委和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郭沫若重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引发了研究一系列重要历史理论问题的热潮。在郭沫若和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努力下,新中国史学初步形成了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哲学家柯林伍德的substantialism之substance,是古希腊哲学重要范畴ousia的英译,substance中译作实质。此两种译法均没有完整地表达ousia的原义。substance表达的是亚里士多德《范畴篇》中ousia是载体之意,而没有表达《形而上学》中ousia是形式的意思。substance译作实质,却超出了substance原义,而与ousia是形式有某些相合之处。本文乃采用中译名,遵循的是中文表述传统中的"名约"规则。柯林伍德的"实质主义"说,对西方古代史学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可是,柯林伍德仅提出此说,而没有用文字表述其全部的论证思路,所以在理解上有相当大的困难。要较好地理解实质主义涵义,应将此说有争议之范畴与主要范畴ousia联系起来思考,对柯林伍德有关实质主义的说法作出综合分析,并将理解中存在的问题置于其说之理论基础古希腊本体论和认识论中加以考察。所以,本文对实质主义的理解,不可能完全重现柯林伍德的原意,而只是对其说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20.
古巴导弹危机与20世纪60年代的美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功 《史学月刊》2003,(10):65-72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人类第一次直接面临着核战争的威胁。这场危机是美苏进行激烈较量、争夺的必然结果。在紧张对峙的同时,美苏都在寻求和解的办法,力图避免事态的恶化,最终的结果是相互妥协,使世界得以从大战边缘蹒跚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