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79年第8期《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出土的元青花瓷等文物》一篇简报中,提到1977年霍城阿力麻里遗址出土的银币,均压印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文字。一枚大银币的一面有人名,译为"素勒铁木尔汗可汗艾孜木的";另一面有文字译为"阿力麻里黑",当是地名,另有数字710,简报认为可能是回历纪年,并推算为公元1352年。五枚小银币中的一枚似有回历722年纪年,简报推算为公元1361年。  相似文献   

2.
《文物》1984年第4期刊载了《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河北磁县东陈村北齐尧峻墓》两篇发掘简报,内记出土的四盒墓志及文物中,有许多关于我国古代柔然、吐谷浑等民族的珍贵资料。简报虽对这些资料作了一些分析、考证,但意犹未尽。本文拟就此作进一步的考释。  相似文献   

3.
《长罗侯费用簿》应为《过长罗侯费用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刊发于《文物》2000年第5期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介绍了敦煌悬泉置的考古收获,同期发表的《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和《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说到题名“县泉置元康五年  相似文献   

4.
《文物》1998年第9期发表了《长清仙人台五号墓发掘简报》。五号墓为春秋时期Shi国贵族墓葬,墓主为一成年女性。其随葬器物中有一自铭盘,据铭文内容,此盘可名为《Shi公典盘》,简报中附有器形及铭拓。同期又载方辉先生文《Shi公典盘铭考释》,笔者在读过简报和方文  相似文献   

5.
也谈史道德族属及相关问题——答赵超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86年第12期发表了赵超同志的文章《对史道德墓志及其族属的一点看法》(以下简称《看法》),对于该刊1985年第11期刊载的《宁夏固原唐史道德墓清理简报》介绍的史氏墓志及墓中所出文物提出一些看法、质疑,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使笔者受益匪浅。只是对史道德墓志及所出文物的一些关键之处,我们与赵同志的理解不尽一致,这里不揣浅陋,略述所见,就教于赵同志及学界同仁。首先,《看法》对于原《简报》中认为"史道德可能是昭武九姓中史姓胡人的后裔"这一基本看法提出质疑,指出简报作者的推断"显然证据还不够充分"。因为,史道德  相似文献   

6.
在本期《南方文物》"两重两利、文明重光"栏目中选登了《浙江余杭星桥后头山良渚文化墓地发掘简报》、《浙江安吉龙山越国贵族墓》和《广东省韶关市矮石墓地发掘简报》三篇简报。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0年第5期发表了《山西怀仁北魏丹扬王墓及花纹砖》(以下简称《简报》),对这座发现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1993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怀仁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发掘的墓葬进行了报道[1],此前也有对此墓的介绍,但很简略[2]。《简报》中虽然没有发表对于研究墓葬十分重要的平、剖面图和壁画的图  相似文献   

8.
河南濮阳仰韶文化蚌壳龙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濮阳仰韶文化蚌壳龙的象征意义何星亮关于河南濮阳仰韶蚌壳龙虎,《中原文物》1988年第2期发表《濮阳西水坡遗址试掘简报》,《华夏考古》1988年第2期发表《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3期发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掘简报》,《考古》1...  相似文献   

9.
青川新出秦田律木牍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82年第1期发表的《青川县出土秦更修田律木牍》(以下称《简报》),是继云梦秦简之后,秦律简牍的又一重要发现。牍文为秦武王二年命丞相甘茂等更修的田律中的一条,并非全部,但这一条却相当完整详细,它关涉古代史上许多重要问题。《文物》同期除《简报》外,还发表了于豪亮、李昭和同志两篇专门考释文章。这里也就牍文内容谨抒管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圭窬小识     
《文物》1983年第5期《浙江海宁东汉画像石墓发掘简报》图二、图九所示隔墙上的上圆下三角形洞孔(图一、二),我以为乃是"圭窬"或"圭窦"、"闺窦"、"室孔"。上部圆孔为向外窥望之用,《简报》  相似文献   

11.
四川涪陵小田溪1972年出土一柄铜戈,文云:"武二十六年皋月武造,东工师宦,丞业,工篪。"此据《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页352所记录,原物未见。但据《文物》1974年第5期页68简报,该铜戈释文作"武,廿六年蜀月武造,东工师宦,丞业,工□"。并说是秦昭王二十六年所制。近年徐中舒先生在《古代楚蜀的关系》(《文物》1981年第6期页24)一文中,引用这一材料,亦释作"武二十六年  相似文献   

12.
对史道德墓志及其族属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超 《文物》1986,(12)
《文物》1985年第11期《宁夏固原唐史道德墓清理简报》(以下称《简报》)介绍了仪凤三年十一月八日唐给事郎兰池正监史(道德)府君墓志,并就该墓的发掘情况提出了几点看法。拜读之后,觉得有些问题尚可商榷,谨提出以就正于方家。《简报》认为:"史道德可能是昭武九姓中史姓胡人的后裔,其埋葬用覆面这一不同于当时中原的葬俗,井随葬西方传入的金币等,似乎也暗示着这一点。"《简报》把史道德为史国胡人当作一个基本观点,并以  相似文献   

13.
1984年至1986年,咸阳市文管会配合西北林学院基建施工清理古墓、抢救文物。在继丙型二号住宅楼清理工作(简报已发,见1992年3期《考古与文物》《西北林学院古墓清理简报》之后,又清理了土浸室、3号学生楼、托儿所几处地基,清理古墓30座,现分别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史道德的族属、籍贯及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固原博物馆于《文物》1985年第11期上发表了《宁夏固原唐史道德墓清理简报》,结语中据墓志"其先建康飞桥人"的记载,推测"史道德可能是昭武九姓中史姓胡人的后裔"。时隔一年,赵超同志的文章《对史道德墓志及其族属的一点看法》(载《文物》1986年第12期)对胡人后裔说提出质疑,认为"史氏汉姓各分支中,也有祖籍河西建康的一支",意谓史道德乃十六国时期流寓凉州的汉人史淑的后裔。又两年之后,罗丰同志的文章《也谈史道德族属及相关问题——答赵超同志》(载《文物》1988年第11期),不同意赵文的意见,进一步肯定了简报作者关于史道德族属的基本看法。拜读上述三篇文章,颇受启发,为使讨论深  相似文献   

15.
近读《考古与文物》2006年4期《陕西投资策划服务公司汉墓清理简报》(以下称《简报》)。《简报》中对三面铜镜铭文的释读似有可商榷之处,现作如下补正。这三面铜镜分别为M37:15、N31:11、M31:12,见《考古与文物》2006年4期19页图一七,铭文各为八字。  相似文献   

16.
西丰县西岔沟古墓群是1956年发现,由前东北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清理发掘的。1960年《文物》第八、九期合刊上发表了该墓群的发掘简报,提出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认为该遗存为匈奴文化,并称之为“匈奴西岔沟文化”(以下简称《匈奴论》)。简报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和讨论。曾庸同志发表文章对《匈奴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西岔沟墓群是乌桓人的遗存(《考古》1961年六期,以下简称《乌桓论》)。但由于以后一直没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87年第6期《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中,不少器物有铭刻文字,如印章、铜器、漆器,以及货币等,还有一些陶文。这些铭刻对于墓葬的断代、墓主身分、国别的考证,都具有重要价值。《简报》将墓葬时代定为从秦到东汉末,并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点,分为六期。墓葬断代有些就是以铭刻文物作为关键证据或取决依凭的。但《简报》对有些铭刻有误释、误解,断代有误,特提出管见,以供研究者参考。一第一期7座墓葬,《简报》定为“秦至西汉初期墓葬”,决定性的断代根据,是QM102出土的“郾炱”铜印章和6M476:  相似文献   

18.
<正>《中原文物》2011年第4期发表了《郑州市区西北部两座唐墓发掘简报》[1]一文(下文称"《简报》")。《简报》移录了唐代孙和墓志志文,该墓志为研究唐代社会提供了可信资料。孙和墓志上宽34厘米,下宽32厘米,厚8厘米。墓志共18行,满行19字,计306字,志文为楷  相似文献   

19.
1981年5月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东侧一号无名冢从葬坑内出土"阳信家"铜器,1982年第9期《文物》发表了该冢从葬坑的发掘简报。同时发表了《谈"阳信家"铜器》的文章,对"阳信家"铜器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读后深受启迪。但有些意见,笔者不敢苟同,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正于文章作者员安志先生及读者。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86年第7期刊载了《云南剑川鳌凤山墓地发掘简报》,发表了丰富的资料。由于工作关系,我曾了解一些有关墓地的情况,现补充如下,以供读者参考。原简报称墓地所在的山名为"鳌凤山",但该山当地白族语自古相沿称为"由之等",译为汉语为"松子头",盖因古代山头多生松树(现已无存)而名。地方上白族语称松为"由",又白族语称羊也近于"由"之音,故此,从古到今,讹将此山名通写为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