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运用网络文本挖掘的方法分析马蜂窝和携程旅行网的10800条游客短评,通过词频分析、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方法对黄山市5个典型旅游地的游客徽州历史文化感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景观要素、感知评价的词频数最高,"古村落"感知形象突出;游客对徽州历史文化认知评价正面情绪显著;"门票"和游客负面情绪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省杭州市小瀛洲公园为研究对象,采集网络评论作为研究数据样本,基于旅游地形象感知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评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小瀛洲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表明:小瀛洲的认知形象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内涵丰富的湖心岛景点。游客认知形象按照属性可划分为自然性、空间性、文化性、设施服务及其他类别属性,其中文化属性的认知词频占比最高;游客对小瀛洲形象感知以积极态度为主,消极情感与中性情感占比较少,情感形象整体来看是积极的;小瀛洲的整体旅游形象感知较好,其中文化背景受到的关注较高,也是小瀛洲的核心吸引力,但实地游览过程仍缺乏体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小瀛洲公园的持续发展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3.
陈柳 《旅游纵览》2023,(24):22-24
旅游形象对游客决策有着重要影响,旅游商品是旅游地文化的重要表征,但少有研究分析旅游商品感知形象。本研究通过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探讨游客对贵州旅游商品形象的感知,结果表明:游客认为贵州旅游商品认知形象单一,主要为食品和工艺品;游客最看中的旅游商品属性是有当地特色;情感形象以负面评价为主,具体表现为特色不明显、价格太贵、同质化严重、无品牌等;游客购买贵州旅游商品的意向不强。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旨在提高贵州旅游商品感知形象。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和维护旅游形象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关键任务之一。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事件正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带来新的威胁,值得引起学界关注。文章以青岛“天价虾事件”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基于潜在游客视角尝试回答:网络舆情危机下,潜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是否发生变化,形象感知的变化能否引起其出游意向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网络舆情危机下,潜在游客的认知形象变差会直接导致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变差;同时,情感形象变差也会对直接引起整体形象变差。②网络舆情危机下,受认知形象变化和情感形象变化的影响,潜在游客的出游意向受到明显抑制;其中,情感形象起直接作用,认知形象起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内入藏游客对西藏旅游形象感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形象对西藏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西藏旅游形象的实证研究却很有限。本文立足于Baloglu和McCleary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对国内入藏游客的西藏旅游形象感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游客根据动机特征分为朝圣者、游览者和深度体验者3类;游客对西藏旅游形象整体上持正面评价,但不同类型的游客对西藏旅游形象各组分间存在感知评价差异;在西藏旅游形象的三种构成中,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对整体形象感知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认知形象各个因子的影响作用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同时,情感形象在认知形象对整体形象的影响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地的文化认同是重塑和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前提。基于文化记忆和地方感构建居民和游客对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感知模型,以苏州金庭镇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时间、空间、文化和情感维度上主、客存在差异,时间维度上游客高于居民,其余维度居民表现更为强烈。感知效应主、客在时间上表现出令自己回想起过去的人和事,了解文化延续性;空间上为游客旅行带来深刻印象,与居民生活关系不紧密;文化上承载着地方历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文化氛围;情感上在归属感、自豪感、文化自信及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张江驰  谢朝武 《人文地理》2021,36(6):173-182
旅游凝视视角下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尚未得到学界的实证检验。基于旅游凝视理论,本研究构建了旅游者凝视、东道主凝视、地方依恋、感知价值和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模型,并在泉州浔埔社区展开问卷调查。研究表明:①旅游者凝视正向影响东道主凝视;②旅游者凝视和东道主凝视正向影响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③地方依恋在旅游凝视对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关系间具有中介作用,感知价值正向调节了旅游凝视对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拓展了旅游凝视理论,揭示了旅游凝视对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游客通过乡村旅游寻找"乡愁"。本研究以望城区2041条旅游网站评论为样本,运用ROST CM6.0进行分析,得出游客乡愁体验的3个维度,揭示游客乡愁体验构成的主要动机和影响因素,发现长沙望城区旅游地整体风貌、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风等会影响游客的地方性感知;游客参与旅游活动会显著影响其乡愁体验;靖港古镇真实性感知较差,情感记忆会影响游客的真实性感知;游客情感性感知强烈,地方性感知和真实性感知都会影响其情感性感知,而乡愁感知会影响游客满意度。基于此,提出完善乡愁景观设计、提升乡愁体验项目、注重乡村生活的保护和延续等乡愁体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朝霞 《旅游纵览》2022,(19):31-34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形象已经成为制约旅游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旅游形象感知也对旅游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济南市作为案例地,以携程、马蜂窝、去哪儿等知名网站的网络游记为数据来源,通过构建“认知-情感-意动”模型,以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游客对济南市旅游形象的感知,分析发现济南市旅游形象的塑造需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实行旅游规范化管理;同时注意消除形象感知的消极因素,提升游客对济南市旅游形象感知的积极因素,提高旅游满意度,从而促进济南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峥  李思怡 《旅游纵览》2023,(24):18-21
国际旅游形象感知是外籍游客根据主观判断和各类外部信息,形成的对目的地各类特征的总体评价,且最终会影响其满意度和游后行为。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法与扎根理论研究法,利用TripAdvisor、KH Coder、Vader和NVivo软件,从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方面分析国外游客对长征沿线博物馆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1)国外游客对长征沿线博物馆的认知形象主要源于馆藏陈设、历史文化、语言交互、服务体验4个维度;(2)国外游客对长征沿线博物馆的整体形象以积极情感为主;(3)游客对长征沿线博物馆的负面形象感知主要源于游览、陈展、语言与运营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勇  朱雅琴 《人文地理》2020,35(6):76-84
江南水乡古镇是江南地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高度聚合体,而空间作为功能的载体,是古镇保护与发展中的关键一环。本文以周庄古镇为例,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切入,解析不同旅游发展阶段古镇空间演化的行动者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关键行动者意图、行动者网络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周庄古镇空间重构和演化。在观光旅游发展阶段,周庄镇政府为关键行动者,通过行政征召、专家带头征召等方式促成行动者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使古镇商业空间沿河街生长,文化体验空间呈团块状散布;在休闲度假转型阶段,市场力量开始发挥更大作用,行动者网络重新调整,进一步推动古镇商业空间网状渗透,文化体验空间条块衍生。本文认为古镇空间的实践建构应高度重视原住民这一行动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唐晓云 《人文地理》2015,30(1):135-142
以龙脊平安寨为例,从居民感知的视角,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古村落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居民主体因素与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社区发展满意度及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1)居民文化认同感越强,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2)居民的旅游参与程度越高,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面感知越强。(3)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烈,对社区发展的肯定或否定评价越强。(4)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烈,其支持或反对旅游开发的行为倾向越明显。研究还对旅游开发中古村落的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江南文化古镇同里为例,借助质性访谈与问卷调查探讨古镇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结果表明:同里古镇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存有正面和负面双重感知,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具体感知维度可分为"原真性削弱与环境恶化"、"经济获益和生活改善"、"成本增加和分配不公"、"社会失序"、"地方认同与思想更新"、"文化传承和形象提升",整体上积极感知强于消极感知,但对地方旅游发展引发的负面效应感知日益增强;由此,从直接经验、社会互动以及媒体影响3个层面对古镇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山西古村镇类型及社会记忆符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记忆是依附于社会群体产生的一种趋同性的社会文化符号。本研究利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分析方法,通过“要素体-因子层-属性脉”的三维层次构建社会记忆的符号系统,基于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视角,从地脉、人脉、文脉的“三脉”属性对古村镇的类型及特征进行解读,发现:①“农”型古村镇社会记忆的宜农宜居、望族乡贤、天人合一的三脉属性符号特征明显;②“商”型古村镇具有对外通达的地脉记忆,精致讲究的文脉记忆和名商名士的人脉记忆;③“军”型古村镇的社会记忆在据险扼要、防御之上、将军传奇的三脉属性特征更加突出;④“工”型古村镇具有矿藏丰富、炉旺风顺、匠人传奇的特色社会记忆的符号特征。  相似文献   

15.
宣传片在塑造目的地形象和激发旅游兴趣上的作用不可忽视,但聚焦于宣传片对旅游目的地形象(TDI)感知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以巴厘岛为案例,通过实验法探索旅游者感知形象变化过程。研究结果如下:①宣传片能够影响潜在旅游者的TDI感知,不同类型的宣传片影响效果存在差异。②潜在旅游者的原生形象呈现“粗线条、点集中”的特征;引致形象感知细节增加,要素种类增多,整体形象偏向性明显。③研究基于选择性注意理论和Baddeley工作记忆模型剖析了旅游者对TDI感知变化的内在机制,发现从原生形象到引致形象存在视觉选择性注意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研究结果为目的地营销组织(DMO)应对突发事件推出宣传片进行营销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大理古城民居客栈中外游客满意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大理古城民居客栈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大理古城民居客栈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通过对大理古城民居客栈的中外游客满意度调查,采用实证研究、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中外游客满意度,以期对类似民居客栈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中外游客对大理古城民居客栈的产品与服务是持肯定态度的;中国游客对大理古城民居客栈的总体满意度普遍高于外国游客;中外游客都对大理古城民居客栈表示了很高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7.
徽州古村落群旅游差异性开发的竞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桃杏  陆林 《人文地理》2006,21(6):57-61
独特的地域文化蕴育了徽州众多的古村落。徽州古村落群的高度集聚效应,诱发了区内古村落旅游资源的集聚屏蔽竞争,同时古村落市场感知的替代效应导致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抑制竞争。论文认为,徽州古村落群的旅游开发应坚持差异性开发战略,在现状发展的基础上,以古村落的不同特色价值、空间构成、标志性景观等差异性特征为基础,加快建设区内交通设施、构建良好的空间竞合格局,提高徽州古村落间的网络化水平,促进旅游流的畅通与基地旅游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个体日常活动行为的时空特征及秩序反映出个体对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本文选取潮州古城作为案例地,以周末为典型日,采用日常活动地图收集居民与游客活动数据,基于活动分析法及ArcGIS空间分析从流动、分布与状态三个方面探究大型旅游社区的主客活动秩序。研究结果表明:古城的空间功能在原有的生活功能基础上演化出旅游功能,并保持着主客活动的秩序性,但其流动模式由于交通管制条例的约束及主客的共同占用,暗藏潜在矛盾;由于主客活动意图的不同,决定了活动安排上时间与空间的错位,在时空资源配置上表现出“分时共地”、“共时异地”的嵌合特征;“共时共地”之时,由于古城的空间足以容纳主客的活动,加之“商业性好客”的驱使,使得主客活动仍能保持秩序化。由于潮州古城具有着相对独立的社区结构,社区旅游发展成为社区秩序重构的重要机遇,合理的规划内容和途径能有效促进旅游社区生活功能与旅游功能的协调,在利益主体的协商与适应中构建了主客活动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9.
书法景观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为游客提供多重信息,对游客感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纵观书法景观和旅游意象研究,尚不存在书法景观应用性价值研究及景观元素对目的地旅游意象构建作用的实证研究。本文以西安碑林为例,通过对书法景观功能维度进行划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书法景观在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为未来旅游规划和发展提供建设性指导。研究表明书法景观在旅游意象构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且不同的书法景观功能维度(审美体验功能、地方认同功能、行为导向功能)对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方式及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